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6|回复: 0

106岁的她唱着“松花江上”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31 07: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3-5-31 07:57 编辑

106岁的她唱着“松花江上”走了

481F9220B610E0172641E18D49BCCCB7.jpg
今天上午7点30分左右,我骑着电瓶车从百官往殡仪馆而去,快接近殡仪馆的马路边上,看到扔在地上的一只只各式各样的鞋子,每只鞋子就是一条条曾经鲜活的生命啊,从乡风乡俗上的理解是火化的时候很烫很痛,扔一双死者曾经穿过的鞋子,告诉他快跑,魂魄快走,不要再附在肉身上了。看着这些鞋子,我的心一阵阵的痉挛,“今天脱下的鞋子明天会不会再被主人穿上,都不一定的。”

我们理事会约了8点钟在殡仪馆大门口停车场集合,一起送送我们“点亮一盏灯”团队最年长的志愿者俞匡章,她就在昨天,5月29日上午6点30分,魂归道山,位列仙班,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抬着花圈,缓步到秋菊厅,厅内两边已经摆满了花圈,横屏上写着“沉痛悼念俞匡章老人”。我们把花圈摆入了队列中,到灵位前,默哀,三拜,依次走到俞匡章的身边,最后看她一眼。

BEF71D201CDB5768C54866813177A368.jpg
起初我是有些麻木,这些天经常听到我熟悉的人突然离世,好像觉得没痛感了。当我专注地端详俞匡章的脸庞时,越看越仔细的时候,我鼻子发酸,有些眼泪止不住了,多么熟悉的每一道皱纹,多么熟悉的发型,多么熟悉的眼眶,多么熟悉的下巴,多么会绘声绘色、风趣幽默言谈的她啊,竟然也如石膏一般的固定了,顾自安息,再也不理会我们的到来——她曾经记挂着的朋友、亲人了,我们只能进行无声的交流,静静地,不敢喘大气地,轻轻地扶着棺木,再多看她一眼,明天她就要化作一股烟,直上云端,去寻找属于她的另外一个世界了,今天就是当下永别,我们依依不舍,舍不得她的烟消云散,舍不得她的高贵转身离去。痛在肌肤的每一寸。

俞匡章的父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革命家、实业家、慈善家俞丹屏,俞丹屏老家在嵊州泉岗,年轻时投身辛亥革命,后来经商,在杭州等地开电厂、修公路、办学、办银行、振兴丝绸业,先后培育了大批专业人才,在江浙享有盛名。发家致富后,俞丹屏并没有忘记家乡的建设,资助办学,修路修桥,俞丹屏每年都会捐献大量钱财投身家乡建设,自己却保持着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俞匡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并深受父亲的教诲和影响。

俞匡章出生于杭州,童年时读的是家中的私塾,五年级进入外国人开办的“弘道女中”,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俞匡章从小受到父亲的教导,初中的时候因为好玩,所以进了校排球队,后来考进了上海东南体育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俞匡章随父亲从杭州回到嵊州老家,并在老家认识了军医刘克蔚,两人相知相恋,携手书写了属于两人的钻石婚姻。

mmexport1685438489349.jpg
俞匡章的先生刘克蔚是辽宁人,是一位毕生都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人,一生坎坷。从十三岁那年经历的“九一八”事变,到后来颠沛流落到江南,他的前半生差不多总伴随着逃难、流亡和战乱。后来落脚于春晖中学任校医、解放后参加抗美援朝以及后来为生计频繁变动的新岗位,磨难也总是象梦魇一样紧紧跟随着他。作为春晖中学一个普普通通的校医,老人的一生是平凡的,他以一个普通人充分的现实感脚踏实地地走着人生应走的道路。但每走一步,他却是认真的,即便在为一位稍稍受了点皮伤的学生涂擦红药水,他也是十分专注的,就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他在有一次为一位附近的农人诊病时听说他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不仅免了他的医药费,还把家中仅有的一袋米送给了他。这就是他的人品医德之所在。这些虽都是小事情,但在刘克蔚看来则是大事情。是他做人为事的大事情,正因为把这些小事情当作大事情来做,他才做得那样好,那样的出色。2012年,盛享美誉的春晖校医刘克蔚逝世,享年94岁。

正是因为受着这样的家庭熏陶,俞匡章是极其知性极其善良的人。在她97岁那年,2014年,缘分使然,我们相识于城南,我亲手给她佩戴上了“点亮一盏灯”徽章,郑重地欢迎她加入我们“点亮一盏灯”团队,开始了她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历程,有空就编织围巾、手套、帽子,交给团队,让团队送给需要的群体。她说“我会将编织认认真真不停地做下去,直至生命终了的那一天。”有了这个信念之后,她的“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精神”始终斗志昂扬,始终热血沸腾,始终如一。眼睛看不清了,就做手术。做好之后继续不停的编织。有一天什么都看不清了,俞匡章就用手摸着编织,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毛线竹针,入睡前也是手里握着毛线竹针,送出去的围巾、帽子、手套数以千计。她像春蚕一般孜孜不倦地吐着自己的丝,心里就想着别人。除了编织,有时候还会跟随团队去学校、去麻风病康复疗养院、去贫困家庭、到公益集市,去看望慰问,传递暖暖的关爱和温暖。

66EAD74B36167EDC0190C27309ECF2C3.jpg
俞匡章的这份人间真情,不仅温暖了山区的穷孩子,也感动了周围无数的村民,更加感动了我们团队的每一位志愿者,作为我们团队的‘国宝级’志愿者,俞匡章最简单、最朴实的行动给我们每一个志愿者树立了榜样的标杆。谁也没有想到,一位世纪老人,百岁高龄之际,用生命的余力去服务于人和社会。她没有颐养天年,而是满心欢喜地、执着如一地投身到了志愿服务中去,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求回报,一干就是到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候。志愿精神本身就是崇高的,106岁的俞匡章的志愿精神尤显崇高,高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她不但成为了身边志愿者们的标杆,也成为了大众的标杆。因为老人从另一个维度诠释了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利,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年龄大小不是问题,哪怕活到一百岁,照样可以从事志愿服务,生命不息,奉献不息,服务不止。

在这次住院的56天中,俞匡章的精神状态还是不错的,前段时间我们去医院看望她,她还记得团队,记得我的名字,礼节上思路清晰,我想老人是完全可以挺过这关的,活到110岁没问题。想不到突然之间,她突然就走了,意外中还是意外。刘姐说是“‘我妈妈太想念我的爸爸了’,‘我妈妈太想念她的爸爸妈妈了。”这段时间就算昏睡中,我妈妈嘴巴里也在轻声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首歌是我爸爸教她的,年轻的时候他们经常一起合唱这首歌。

起初我不熟悉这首歌,只会唱第一句。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我试听起来,想着有这首歌什么魔力,让俞匡章在感知生命最后的阶段,要反复吟唱呢?“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C7DD8FE0AA37E7281A732493E5C4B2A4.jpg
一遍还没听下来,我泪如雨下,是的,是的,俞匡章是想念她的父母,想念她的先生刘克蔚了,是真的很想念的那一种,是被父亲搂在怀里尽享父爱,是被丈夫搂在怀里尽享爱情,她要去追寻,她要去追随,她要去见他们了。爱是阴阳也割不断的,爱是生死也阻拦不了的。听明白了这首歌的时候,我释然了,不再悲戚,眼泪只是自己要流而已。

俞匡章生前曾被评选为最美浙江人、最美绍兴人,是我们团队的优秀志愿者。最美已经是她的定义,最美的她去了天堂,也一定是天上的最美。

2023年5月30日
徽标.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3-29 23:10 , Processed in 0.053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