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20|回复: 2

期待爱 撑起希望的蓝天 ---困难户走访纪实(选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8 21: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内容采访时间为2012年5月,于丰惠镇)

【镜头:丰惠古城。配乐:较舒缓音乐】

    千年古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5月的丰惠,空气清新宜人,处处生机盎然。徜徉于老街,漫步在村道,红红火火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文字逐屏出现,配乐转为能感染人的哼唱版音乐】
    然而,就在这同一片蓝天下
    还有那么一些家庭  那么一些人
    因各种原因
    他们的生活还并不富裕 甚至还在贫困线上挣扎
    迫切需要救助

时间:5月7日下午:  1:30       走访户:虞光村残疾人项条娥家庭
    走访的第一站,我们到达虞光村,来到了事先和村干部约好的残疾人项条娥家。却不料,屋子里空无一人。
    经过10多分钟的等待,项条娥和她的儿子在村干部的劝说下,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母子俩在家里总是呆不住,常常漫无目的地乱跑,今天,村干部已经两次去马路上把他们带回家了,而且是用面包、饼干等零食哄回来的。【同期声】
    我们了解到,项条娥是先天智力残疾,婚后和丈夫生育了两个儿子,都是先天智力残疾。前些年,丈夫和大儿子相继去世。她和小儿子没有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母子俩仅靠低保收入度日,生活十分困难。目前,主要靠村委和附近村民照顾,每天三餐都要做好了给他们吃,并为他们收拾整理家务。

时间:5月7日  下午2:30
    离开虞光村,我们的下一站是谢桥村,接着要探访的是残疾人吕小钟。
    接近吕小钟家,他已经早早侯在路口。吕小钟,今年33岁,因出生时患脑瘫,无数医院问诊就医,均无济于事,现为肢体二级残疾。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哥哥到了较大年纪才好不容易娶了一个外地女子成了家。目前,兄嫂一家三口在外地打工,所得收入仅够自己过日子。
    现在,吕小钟一家靠父亲在地里种些蔬菜,母亲在家里做些小的手工活度日,象母亲这样编结手表带,一天下来,只有10元钱的报酬。 所幸的是,吕小钟有着一颗坚强的心。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他爱读书,看了很多的小说,阅读了不少名著,特别是对一些人物传记、创业故事十分着迷。去年,小钟参加了镇里组织的计算机培训,目前又在Auto CAD制图培训班报了名。【同期声】
    小钟现在的愿望,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店,他认为,开网店很适合他这种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残疾人,他希望通过创业,能够“象健全人一样生活”,能够自食其力,并更好的谋划自己的未来。
    下个月,吕小钟将赴绍兴参加电子商务(网店管理)培训班。货源和启动资金,是小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时间:5月7日  下午4:00
    傍晚4点,放学了。丰惠镇小门口,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小学生们一个个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出校门。
    来到五(2)班教室,找到了我们接下来要走近的一个残疾孩子----丁泽。丁泽的妈妈因为有点事情耽搁了,所以班主任马盈老师陪着丁泽一起在教室里等待。  如果不仔细看,不留意的话,你很难把丁泽这个孩子和一个腰部以下瘫痪的残疾人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阳光、帅气、开朗、活泼的孩子,而且,成绩优异。但无情的病魔却在摧残着他的身体。
    那一天,懵懵懂懂的小丁泽在意外事故中脊柱受伤,造成腰部以下瘫痪。10多年来,父母带着丁泽跑了很多医院,做了很多次治疗,动过的手术已经数不清了。【同期声】
    一年8次手术,而且还有2次是不麻醉的,这样的苦,这样的痛,成年人也难以想象,何况是一个上小学的孩子。  所幸的是,不懈地坚持治疗,丁泽的病情有所好转。【同期声:丁泽:现在有点好起来了,脚也伸直了,以前伸不直的】
    在为丁泽病情的好转高兴地同时,一家人也在为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而犯愁。【同期声:丁泽:去年手术治疗花了20万元】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为了给丁泽筹集手术治疗的所需资金,丁泽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工地打工,妈妈则在家里照顾丁泽和7岁的弟弟,家境极为窘迫。
    坚强的丁泽,每天都在跟病魔作斗争,也每天都在努力学习。马老师来到家里,他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今天的数学口算成绩。【同期声:……马老师:考了第一名】
    丁泽不担心自己的学习,也不怕病痛的折磨,懂事的他在担心自己的治疗费用。

时间:5月8日,早上8点
    今天早上,大雨如注,我们依约来到了后山村村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陈鹏寿家。陈鹏寿,今年46岁。十年前,因患脑溢血进行治疗,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积蓄,妻子抛下患病的他和才10岁的女儿,另嫁他人。后来,陈鹏寿经过治疗,病情稍有控制,为维持生活,给别人做过一段时间的轻便杂活,父女俩仅靠一点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
    两年前,因旧病复发,陈鹏寿再次住院,花去医疗费一万多元,又因后遗症造成口齿不清,行动迟缓。【同期声】
    目前,陈鹏寿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才能控制病情,低保收入是唯一经济来源,生活举步维艰。【此处开始配乐】
    陈鹏寿20岁的女儿,今年刚考上大学。在家里的墙壁上,我们发现了很多的纸条,厨房里有,床头也有贴着,药品也是分门别类一一摆好,并画上了药瓶的形状。一字一句,一笔一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儿对父亲的爱和牵挂。
    离开陈鹏寿家的时候,雨停了,天空透亮许多。车子发动时,摄像小何发现自己的雨伞拉在了陈鹏寿家。一回头,却发现陈鹏寿蹒跚着,脚步不稳的,举着雨伞追上了我们。这一幕,让同行的人都不由得动容。

时间:5月8日傍晚4:00    地点:丰惠镇小
    今天,再次来到丰惠镇小,要走访的是三(3)班学生胡可柔,丰南村人。  事前,我们只知道胡可柔5个月的时候,父亲患上了肺癌,在杭州医院手术出院那天,母亲就不辞而别,从此再没有露面。三年后,父亲去世,留下可柔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在深入了解后,我们才知道,可柔并不是这家的亲生女儿,而是一个被人丢弃在路边的弃婴,辗转经过几户人家,最后被胡家领养。
    如果,能够就此快乐成长,也是可柔之幸。却不料,可柔还未能喊一声爸爸,父亲便患病求医离开人世。可柔还未能记得母亲的容貌,养母便离她而去,如人间蒸发一般,从此杳无音讯。
    或许是上天可怜这个柔弱的小女孩,让可柔拥有了一对视她如宝的老人。自可柔来到胡家,爷爷奶奶便将她当做自己的亲孙女一样呵护有加,竭尽所能为她创造最好的生活环境。
    可柔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爷爷为了方便接送,想买辆电瓶三轮车,东凑西借只有1000多元钱,还是好心的店主让他先把车子开回家,剩下的钱,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点一点凑着补齐的。
    可柔上小学了。因为担心自己的英语成绩跟不上其他同学,急的直哭。爷爷咬咬牙,把家里的小猪卖掉,得了2000多元钱,花900多元,为可柔买了一个点读机。这个点读机,可柔视若珍宝。
    可柔在一天天长大,爷爷奶奶却在一天天衰老。【同期声】
    目前,靠着爷爷田地里种稻谷种蔬菜和喂猪卖钱,维持一家老小三口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和艰难。今天,爷爷又去佘了500元的猪饲料,这钱要等到把猪卖掉之后才能还上。【此处开始配乐】
    在可柔的家里,我们看到墙上贴着不少可柔所画的图画:农村的幸福生活、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这些画,让人看着心不由得揪紧了。

时间:5月9日上午8:00    地点:虞东村    走访户:困难老党员姚继富
    这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1959年入党,曾先后担任过农会、互助组、公社、包产队、生产队、大队等的干部,勤勤恳恳为群众服务。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姚老靠着和老伴两人每月260元的老年金和女儿的接济节俭度日。【同期声】
    由于年事已高,姚继富和老伴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炎等疾病,需要常年服药,经济上很是拮据。特别是去年老伴因为贫血,血小板低住院治疗几个月,花了10多万元,虽然农村医保报销了一部分,但还是欠下了不少的债。
    在采访姚老的时候,老人的表现一直都很开朗乐观,对村里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党和政府也是满怀忠诚和感恩之心。

时间:5月9日上午9:00    地点:夹塘村    走访户:困难家庭 姚佳龙户
    来到夹塘村,我们找到了残疾人姚佳龙所开的理发店,他正忙着为顾客理发。姚佳龙今年54岁,在10多岁时候,不慎从高处跌落,由于家境困难,没有及时诊治,造成下肢残疾。高中毕业,虽然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但当时的大学不招收残疾人入学,无奈之下,只能自谋出路,学习了理发手艺。
    由于身有残疾,直到40多岁,姚佳龙才娶了一个比他小20岁智力有残疾的女子结婚成家,并于2000年11月生下了女儿姚君。
    妻子周国莺有智力障碍,所以不能为家里分担一丝一毫,女儿还在上小学,家中生活重担全靠姚佳龙一人承担。
    理发店虽然开着,但是现在到他这种小店理发的人越来越少,收费也很低,收入微薄。去年,姚佳龙手臂意外夹伤骨折,医院动手术花去了1万多元,家庭经济更是紧张。
    临走的时侯,姚佳龙告诉我们,他自己没有能够读上大学,是一生的遗憾,他希望女儿有一天能够走进大学的校门。为此,他拖着残疾的身体,在努力赚钱,希望给女儿一个更好的明天……

时间:5月9日,下午     地点:丰惠镇中----虞光村
    丰惠镇中学的校园里非常安静,此时正是学生们上课的时候。葛雅淼和她的班主任王老师迎面向我们走来。
    10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位于虞光村的葛雅淼家里,她的爸爸已经在家门口等候。
    还在雅淼仅有8个月大的时候,她的妈妈就不幸去世了留下年幼的雅淼和爸爸相依为命。对妈妈的印象,她只能通过照片来想象和怀念。 在雅淼的记忆中,爸爸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是雅淼所有的依靠。不幸的是,4年前,爸爸得了恶性肿瘤,住院、手术、治疗,花去了家里有限的所有积蓄,并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通过手术,虽然爸爸的身体得到了一些好转,但不能过于劳累,家里的两亩田和10多只小猪成为了他们父女唯一的经济来源。
    现在住的这三间小平房,是前几年向亲戚们借钱盖的,因为原先的房子实在不能住人了,到现在为止,钱还没有全部还清。
    在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里,雅淼并没有气馁,每学期的考试成绩都在年段名列前茅, 2011年,雅淼还被获得了绍兴市十大立志少年提名。 为了帮爸爸减轻一些负担,每到星期天,雅淼总是抢着喂猪、洗碗、除草,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未来,雅淼最大的愿望是,给爸爸更好地生活。

时间:5月11日  下午        地点:丰惠镇中----夹塘村
    今天我们要采访的对象,依然是一个在读学生----丰惠镇中的姚钰双。
    姚钰双家住夹糖村,6年前,她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失去生命,无论全家人怎样的呼喊,钰双的爸爸终究再没有张开双眼。
    在父亲去世一年多以后,钰双的妈妈改了嫁,剩下9岁的小钰双和她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这之后的日子里,她一直沉默在没有父爱的生活里。
    钰双看上去是一个很腼腆的女孩,她的眼神始终不敢对着我们的摄像机镜头。爷爷奶奶身体一直不太好,不能干重力活,家里主要是靠爷爷种蔬菜拿到市场上去零卖。
    为补贴家用,奶奶有时侯也在家里做一些小产品配件的装配活,但一天下来赚不到10元钱。
    微薄的收入,家庭的困境,使钰双小小年纪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也使她更加懂得爱惜、孝顺年迈的老人。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每到休息天的时候,她总会抢着帮奶奶干家务,和奶奶一起去市场卖蔬菜。
    在学校里,钰双也是一个好学生,认真完成老师的各项任务。
    我们相信,钰双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也希望她心里的阴影像云朵一样尽地快飘散过去。

【以下文字逐行出现屏幕】
在我们本次走访的困难家庭中,有农村老党员、有残疾人、有贫困学生,也有计划生育困难家庭。
他们只是全镇困难人群中极小的一部分,就拿小学生来说,这次我们只走访了两位,而全镇的贫困小学生有124名之多,丰惠镇中的困难学生也有34人。
他们是身残志坚、自强好学的孩子……
他们是做出过贡献的农村老党员、老干部……
他们是经历磨难仍相互扶持的家庭……
他们是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
他们期待着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让我们一起伸出自己的手,共同撑起头顶的蓝天  
有爱  蓝天会显得更加宽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9 07: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暗香浮动!有心这样去走访,辛苦了,期待能看到更多此类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2 16: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5-14 02:02 , Processed in 0.0687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