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3|回复: 0

加强科技和卫生工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7 09: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强科技和卫生工作


  在着重落实党的经济政策和农村政策的同时,科技、卫生系统也开始批判极“左”思潮、落实党的政策,上虞的科技卫生事业出现新的气象。

  组建四级农科网,加快农业技术普及。1969年,全县学习湖南省华容县经验,率先在崧厦区建立公社农科站、大队农科组,开始与县农业局、区农技站形成四级农科网。1970年开办“工农兵五七”学校,为1972年全面组建公社农科站打下基础。1972年,为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在县良种繁殖场重建县农科院。1973年,四级农科网在全县普遍建立。农科网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推广良种和农业生产技术,辅导群众开展科学实验活动。1971年,县飞机防治松毛虫指挥部成立,出动飞机218架次,在虫害严重的小越、百官、丰惠、东关区喷洒药剂,防治9.72万亩。1973年后,为普及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各公社先后组建农科院,配农科人员3名至7名,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1975年,为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各区、公社共配有农机管理员113人。

  加强卫生工作的整顿。恢复医疗网。1969年,防疫站、妇幼保健院、麻风病防治院、中西药公司并入上虞县人民医院。重视中医治疗。1970年,全县门诊中医仅95名,约三分之一的乡卫生院无中医药人员和中药房。1971年9月,县革委会在下管举办中医进修班,为期3个月,培训公社卫生院医务人员30名。医疗技术水平有所提高。1970年后,X线、A型超声波、可控同步呼吸机、洗胃机、心电图检测仪等用于临床。外科已可作中小手术、宫外孕手术和输卵管结扎术。东关区开展天花粉引产,针刺麻醉用于临床。地方病防治有突破。1970年重启血吸虫病防治后,3月,县革委会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经多次灭螺、治病,成效显著。至1979年5月,经省血防领导小组考核,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合作医疗卫生事业获得大发展。1969年初,丰惠区城东公社任岙等4个大队,联合建立县内第一个合作医疗站。1970年,各大队相继建立合作医疗站。到年底,全县有616个大队建立合作医疗站,占大队总数的84%。合作医疗有公社办、大队办、社队联办等多种形式,经费主要从大队公益金中提取,部分由生产队或社队企业支付,有的由参加合作医疗的社员缴纳少量基金。根据各地经济状况,享受合作医疗的社员可免交30%至100%的医疗费,按规定转外地治疗的,也可报销部分医疗费。办站之初,因经费有限,合作医疗机构不够稳定。1974年以后,利用中草药,节省药费开支,合作医疗有所发展。1976年6月,召开全县合作医疗、“赤脚医生”代表大会。全县实行合作医疗的大队发展到752个,拥有“赤脚医生”1552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9 01:52 , Processed in 0.0532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