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5|回复: 2

小江驿是浙东唐诗之路 会稽和上虞的中转枢纽(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2 08: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江驿地理位置
及考证
小江驿是浙东唐诗之路
会稽和上虞的中转枢纽(二)


  历史上直到1954年以前,小江位于会稽县(绍兴县)和上虞县两县交界处,是会稽县(绍兴县)的东南门户,类似于今天的出入境,和萧山的西兴一样,有铺兵把守,地理位置重要,历代官府很早就在这里设立小江驿、小江渡、小江铺。同时,还是西连小舜江东接曹娥江的中枢要站,隔曹娥江、小舜江和上虞县隔江相望,还是南下金华、温州、黄岩的杭温官道必经之处。笔者查阅旧志古籍,历史上有“小江驿”“小江渡”“小江铺”等地名出现。

  1.小江驿

  中国的邮驿历史悠久。汉初规定“三十里一驿”,并改人力步行递送为骑马快递,小江口始有“小江驿”,位于小舜江与曹娥江汇合处的曹娥江西岸、小舜江北畔。西晋时,谢安的祖父谢衡(240-300)举族南迁,此后几代在朝廷出仕为官,成为东晋望族。作为望族,除定居建康,还有别业,会稽郡上虞县东山是谢家在江东最早的开发地。东晋谢安(320-385)于20岁那年辞官回家,就到东山祖宅隐居。王羲之、许询、孙绰、支遁等好友一起交游,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他们皆经浙东运河绍兴段到小江驿,然后渡船过曹娥江登东山。这从金鸡畈那棵历经1660年的老樟树(2010年此树病故)可知。唐代,小江驿既传送公文军情,又承担迎送过往官员。唐朝诗人陈羽曾写过一首《小江驿送陆侍御归湖上山》:“鹤唳天边秋水空,荻花芦叶起西风。今夜渡江何处宿,会稽山在月明中。”

  由于小舜江河道弯曲流水不畅,导致两岸村庄经常遭水患,1964年,上虞县人民政府在庙基湾至曹娥江汇入处的小舜江河口段(俗称琵琶湾)实施裁弯取直工程,开新河700米(《1997年上虞水利志》),小江口沿曹娥江西北上移1900多米,从此小江驿便位于小舜江东南了。

  2.小江铺

  “铺”是元、明、清传递文书的驿站。铺,俗呼曰急递铺,每铺听屋2间,日晷1座,各有铺兵、铺司。明杨维新修、张元忭和徐渭纂的万历《会稽县志》(1575)十六卷载:“……东关铺、曹娥铺、白米堰铺、小江铺……”清康熙《会稽县志》(1674)记载,有五云、皋埠、陶堰、黄家堰、东关、白米堰、曹娥、小江、桑盆等13铺。其中卷十一“田赋志·杂支”载:“冲要壹十壹铺,司兵肆十伍名,共银三百捌十壹两,遇闰加银三十壹两七钱五分内。五云铺伍名,每名银玖两;织女铺、皋部铺、陶家堰铺、黄家堰铺、东关铺、小江铺、白米堰铺、曹娥铺各肆名,每名银捌两肆钱;偏僻二铺司兵陆名,每名银柒两贰钱,共银肆拾叁两贰钱,遇闰加银叁两陆钱内。桑盆铺、周家铺各叁名……”小江铺属冲要铺,铺兵数量和东关、曹娥一样,足见小江铺的军事位置相当重要。

  明代、清代,有明万历《会稽县志》(1575,杨维新修,张元忭和徐渭纂)和清康熙《会稽县志》(1674)均记载:“……东关铺、曹娥铺、白米堰铺、小江铺……”偌大地域范围的一个会稽县,志书记载一共为13个铺,说明小江历史上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凸显。

  3.小江渡

  古代,“至水所不便桥者,则设官渡以济”。小江口(琵琶湾)东面隔浩瀚的曹娥江便是上虞县风光优美的东山和指石,是通往上虞东山的必经之路。“小江渡”第一次出现于明杨维新修、张元忭和徐渭纂的万历《会稽县志》(1575)十六卷。清吕化龙修、董钦德纂的《会稽县志》(1674)二十八卷则记载更详细:小江渡在县东南一百里,渡口有茶亭、守渡舱。卷十一“田赋志·杂支”载:“各渡渡夫壹拾叁名,每名银叁两陆钱,共银肆拾陆两捌钱,遇闰加银叁两玖钱内。梁湖渡陆名,除工食外每名雇船银贰两肆钱,于修理王陵余银内支给。清江渡贰名,小江渡伍名。”渡夫数量仅次于梁湖南津的“陆名”,可见小江渡规模很大。唐天宝十五年进士、诗人皇甫冉的《小江怀灵一上人》说:“江上年年春早,津头日日人行。借问山阴远近,犹闻薄暮钟声。”描绘了“小江渡”是日日人行繁忙的渡口。

  小江渡具体位置在哪?据说有3处。一是古代,金鸡畈老樟树东北处,从关帝庙前面的驿路过来可以坐船到东山;二是外村的埠头处,可以坐船到对岸王家汇,然后沿杭温官道(现104国道上虞段)南下章镇、嵊州等;三是民国时,原小江口溯小舜江上游(现断江)约1500米处,坐船过小舜江到对岸的浦下,可步行到渔家渡、汤浦。

  上虞乡贤、宋代李光(1078-1159)曾经小江古渡到对岸的东山朝拜,被小江的人文风光所迷恋,撰《过小江渡行村落间爱其风土偶成》诗:“未到清溪水半浑,山围莲荡鹭成群。槿篱竹坞疑无路,鸡犬时时隔岸闻。”

  2014年6月1日,总投资6000余万元的上虞东山大桥建成通车,方便了小江到对岸,去东山旅游更便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07: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江的水陆交通和文化遗存小江驿是浙东唐诗之路会稽和上虞的中转枢纽(三)


  小江水陆交通发达,交通便捷。水路,左拥小舜江右抱曹娥江,在古代“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运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时代,小舜江和曹娥江是最佳水道;陆路,西达汤浦、绍兴,东到东山、上虞,南北贯通的杭温公路大动脉是最便捷的陆道。无论从水路还是陆路,小江都是驿站、渡口、递铺设置重点和驿道要冲处。北方人士到对面的东山必须要在小江驿、小江渡稍歇,解除鞍马劳顿之苦,然后渡船过曹娥江到东山,或南下剡县、天台;还是杭温官道(今104国道)的必经之村,民国年间设有小江口汽车站,直至21世纪初才撤销。所以,小江是浙东唐诗之路绕不开的必经之路,是中转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迎来送往之地。

  1.小江桥。据《上虞县志(1990)》记载,小江桥位于杭温公路(后改名为104国道公路)105K+938M的原小舜江下游处,南北走向。《上虞交通志(1987)》记载:“民国21年(1932),省公路管理局商定由绍、曹、嵊汽车公司出资六十万元,其中嵊杉、嵊新汽车公司和嵊长汽车公司各出资三万元共九万元,创办‘蒿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由省向其借款修筑蒿坝至嵊县杉树潭公路,历时一年,于民国22年12月完工,次年1月15日通车,全长34公里,该公路由蒿新汽车股份有限公路承担运营。”可惜,抗战期间此桥被炸毁。1946年,因急于通车,便在原桥址附近设小江汽车渡,以替桥梁。当时渡运工具有两种:高水位时使用木船一艘,可渡单车2辆或拖挂车1辆;低水位时使用三层竹筏1张,可渡1辆单车。1949年12月,重建两孔“贝雷”钢架木面桥。因为小舜江北侧的小江村属绍兴县,小舜江南侧的王家汇、大湖岙属上虞县,故1954年10月以前的小江桥有“一桥挑两县”之说。

  1964年小舜江下游截弯取直后,新开河的上面也急需建造一座桥便于通行,1965年11月,在杭温公路里程105+936处桩号处建造小江桥,是当时上虞段跨度最长、规模最大的公路桥。桥墩设计独树一帜。2005年,上虞市实施104国道上虞段改造工程,在此桥西面80米处新建了更宽大、更气派的小舜江公路桥,老小江桥作为人行车道被保留了下来。

  2.小江口汽车站。1934年,蒿嵊公路通车后,就设有“小江口汽车站”。民国27年(1938)的《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记载:“小江口汽车站,背后之山系从罗村山岗肘外发脉,渡湖向东趋至江边而终止。正对隔江之指石,名之曰指石弹琵琶,刘青田作钤记以美之……”

  小江地方虽小,但文化遗存丰富。除上面的“小江驿”“小江渡”“小江铺”等外,尚有古冢、琵琶洲、古樟树等历史文化遗存。

  1.古冢。据《水经》(南北朝郦道元著)记载: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堕水,甓有隐起字云:“筮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谢灵运(423—425第一次隐居东山,428—431第二次隐居东山)取甓诣京,咸传视焉如龟,由故知冢已八百年矣。说明2400年前战国时,小江已有人居住生活,当为越国时。小江驿104老国道东北面、古樟树北面一直有“大坟头”地名,笔者以为应源于此。现“琵琶洲”地名穿越千年,留存至今。

  2.琵琶洲。亦曰琵琶圻,在小舜江汇入曹娥江的原小江口。当小舜江水汇入曹娥江时,水流被汹涌而来的曹娥江水往西北推移,形成一个西北边缘光滑的大喇叭,酷似琵琶,故俗称琵琶湾。《水经》云: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堕水……谢灵运取甓诣京……由故知冢已八百年矣。明万历《新修上虞县志》(1606)也载:“江中有琵琶洲,一名琵琶圻。《旧经》云,梁征士魏道微修道得仙于此。”曹娥江对面有指石,曹娥江两岸历来有“指石弹琵琶”的传说。琵琶洲更是给小江带来了盛名。

  3.古樟树。今小江村琵琶洲金鸡畈曾有一棵古樟树,树干需10个大人合抱才能围起来。据上虞区人民政府于2003年10月在此树上张挂的“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牌”(编号062200006,树龄1650年,保护等级一级)来看,可知这个地方至少已有1650年历史,可惜2013年老樟树寿终正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08: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统筹规划
发展小江文化旅游
——小江驿是浙东唐诗之路会稽和
上虞的中转枢纽(五)


  小江的开发必须纳入上虞区和上浦镇整体旅游规划,借助东山湖景区先行打造上虞“浙东唐诗之路”排头兵的开发建设,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整合资源、借智借力,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要统筹规划,树立大东山观念

  从浙东唐诗之路的定义可知,浙东唐诗之路需要有看得见的东西作载体,而不是形式上的虚化。新昌是以天姥山作为载体的,唐诗之路意义上的大天姥山、大佛寺、沃洲,都在天姥山名下。这里的“东山”不仅仅指地理概念上的东山,包括小江乃至整个上浦镇和曹娥江全域;还指文化上的,如诗人和诗歌延伸到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谢家英才、唐代以后到上虞及小江、琵琶洲、东山等的各位诗人,整合四峰的越窑青瓷文保点、茶叶等;和当下特色小镇、东山古村落、乡村振兴结合,统筹规划,有机整合,连点成片开发。

  二要以小胜大,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旅游业虽谓之朝阳产业,但投入大见效慢,所以要选择做一些小项目,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上浦镇借咏越窑青瓷、小江驿和东山的各类诗借题发挥,在小江自然村、东山湖景区、曹娥江畔复原一些投资不大的诗路遗迹景观,如小江驿站、种植芦苇,谢灵运的《山居赋》《东山志》及唐诗中提及的石壁精坑、谢公钓鱼台、洗屐亭、蔷薇洞、白云轩、明月堂等,展现意象之美,讲好故事,树好诗碑、路标;挖掘和恢复古驿道遗存,通过让游客实地考察小江驿到东山的路径,重走古人游踪所及浙东唐诗之路中的地名循诗游、考古游;创办书院,利用东山成立浙东唐诗之路联谊会和唐诗之路研学基地,举办诗路相关的展示馆,开展各种诗友会、鉴赏会等诗路主题活动,开展禅修游、亲子唐诗游、国学游、休闲度假、农业观光、“跟着唐诗游上浦”等体验游路线;开发诗路旅游相关的创意研发和产品生产销售,精心推出相关的特色农家菜、茶瓷旅游产品,如指石蓝鳊、明月玉壶、白云尚品茶、谢公屐等;联系e游小镇进驻企业,开发“诗旅上浦”浙东唐诗基地网络手游,让“手机迷”在游戏中接受唐诗的熏陶。

  三要借智借力,做好结合文章

  充分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民间文化团体的学术成果为上浦所用。

  做好青瓷茶叶结合文章。青瓷、茶叶是上浦的名特产,茶叶和青瓷要讲好故事,做到雅俗结合。

  做好乡村振兴结合文章。整合小江驿、东山景区、古村落、窑寺前遗址、曹娥江、瓷源文化小镇等周边已完成的资源联动开发。

  做好社科成果结合文章。借助相关文化团体的社科成果,如绍兴文理学院的专家已整理的文献、理论和学术研究;开展描写上浦的唐诗内容征集和整理,编印出版唐诗乡土教材;和区有关部门合办浙东唐诗之路文艺汇演、唐诗之路诗词笔会、唐诗之路故事会;开展“唐诗进校园”活动,把描写上浦的唐诗纳入教学内容,打造唐诗教学特色学校或社团。

  四要加大宣传,提高品牌影响

  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力度宣传,使“浙东唐诗之路驿站”声名远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4-19 03:15 , Processed in 0.0505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