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43|回复: 0

孝义并重的双枫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1 08: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戴哲恒
孝义并重的双枫庙


  双枫庙,坐落于虞北盖沥河畔的崧厦镇寺前村,始建于唐代,坐北朝南,面宽六间,原由前后两进、中间戏台组成,现仅存前进,该庙虽然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影响较深,曾被称作“虞北第一庙”。据清光绪《上虞县志校续》记载:“双枫庙,在六都寺前,旧名丫虬庙,建在濒海沙地。明季被冲坍,移今处。庙前有双枫,故名。庙左为朱小二相公殿。”义相公,原名朱小二,崧厦人。相传为桑九侯王义弟,生前以孝义闻于乡里,故又有“朱孝义”之称,卒后被百姓敬奉为当地社神,并加封“都巡检防御史”,后又加封为“通济侯王”,民间俗称义相公菩萨,也称通济菩萨,故双枫庙也称通济侯庙。

  民间历来重视“孝与义”,因此当地百姓为纪念朱孝义,就立庙、塑像、建桥加以祭祀,如今庙的前面还有一座与庙相关联的域澜桥(俗称双枫庙桥,建于1677年,1865年桥坏,由王昶重建,1941年5月崧厦沦陷时,为阻止日寇伪军进村扫荡驻扎,村民组织将其拆除,日伪军撤退后,随即修复),桥下那条静谧流淌的盖沥河,见证着沿岸这座孝义庙宇日新月异的变化,义相公生前行医,且有孝心义行,驱疫治病是他的特长(把脉便知病情),不仅是百姓心目中的“主治医师、门诊专家”,民间信奉、敬仰的医药神,也是虞北地区有名的神祇。民间传说凡有疮毒、疾病祈祷痊愈,特别是对治疗疮毒十分灵验,传有奇效。生前他的医术在崧厦一带影响较广,可与华佗、张仲景、扁鹊等名医大家相提并论,至今信奉者仍有许多,另在崧城庙、潘家相公殿中也有祀奉,其中在崧城庙义相公殿宇中,挂有一块匾额:“医术济生”和一副后人赞颂义相公医术精通、悬壶济世的楹联:“山河延正脉,日月走灵丸”,以供后人瞻仰纪念。历来双枫庙内供奉义相公端坐塑像,穿袍戴冠、仪态慈祥,旁边还有他的夫人,凤冠霞帔,专治难产、不孕不育等妇科疾病,据说原先左右两边还立有一对侍从。

  千百年来,有关义相公菩萨的传说故事,也一直在崧厦民间口耳相传,2016年1月还被入选为上虞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要数相公夫人的来历最为经典。据传有一年,正值农历五月廿日,双枫庙举行出巡轮会(迎神赛会)队伍从寺前经崧城庙,往西华、过凌湖、蔡林,刚好迎到槎浦(也有说是沥海埩头)当时队伍抬着义相公塑像停歇,安置在村中看戏,此时台下恰好也有一位美丽端庄的姑娘正在看戏,不料义相公对她一见钟情,当夜即托梦给她,表示爱慕之意,几天后义相公显灵取走了她的灵魂,要她去做夫人。不久百姓得知此事后,按照姑娘生前容貌塑了神像,供奉在义相公菩萨身边,之后每年当相公庙举行义相公出巡轮会到丈人家时,由当地派出头面人物代表丈人家,陪同义相公喝酒看戏。虽然是传说,但可以看出百姓对于义相公的敬仰程度。

  作为旧时一种即用仪仗鼓乐和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酬神祈福的民间习俗,庙会的规模不一、各有特色,到每年的农历五月廿十日双枫庙也将定期举行影响兴盛的相公庙会(与崧城庙会、五龙庙会、朱天庙会并称“崧厦四大庙会”),时间持续三天,因此整场庙会中要连演三天三夜的戏文。每天热闹隆重,一般在庙会中菩萨出迎是一项重要环节,轮会队伍在庙道地集聚一起,一时间庙内、庙外、路边、桥上、河岸……人声鼎沸、鼓乐齐鸣,百姓前呼后拥地以轮流形式抬着义相公菩萨神像,一路绕村穿街,庞大的巡行队伍长达数十里,浩浩荡荡,在轮会中一支十多人的背敲锣鼓队吹吹打打,锣鼓喧天,可见当时上虞民间吹打之盛行。

  所到之处义相公无不受到了沿途群众的夹道欢送,善男信女顶礼膜拜,每当路过里弄、深巷、店铺门口时,沿途居住的百姓纷纷过来凑热闹,他们还会在自家门前摆设桌子放上茶水糕点,以“设宴”的形式恭候菩萨的来临。旧时崧厦贤才街(也称下桥头)上的“通济桥”(后改林泰桥)和牛市街口的崧城大桥(东面桥梁石上镌刻着“通济桥”的字样),据推测,这两处地方应该都与双枫庙中义相公菩萨的出迎线路或为了纪念义相公有关。

  在义相公菩萨轮会中,沿途各村还会派出“会火”来助兴,有的搭台演戏、特别是绍剧、越剧轮番登场,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有:拜会、舞龙、吊玉蜻蜓(手臂托鼎)、踩高跷、大小敲、荡火流星、甩彩瓶、戏耍汤叉等各种庙会杂技节目也陆续上演,四邻八村的人们知晓后也都远道赶来看热闹。同时,庙内举行祭祀活动:念佛、诵经、烧香、点烛以至宿山祈祷等,一时间庙内庙外、人山人海、场面喧嚣。天井内戏台上戏文不间断呈现,期间每到夜晚,庙内一直灯光通明,戏班子则通宵达旦地上演《哑目连》(也称上台哑鬼戏、太平会),虽无语,但情节生动有趣,以宣传因果效应和人伦之本的道德观念,其寓意驱鬼除邪、祈求平安,也可见当时民间风俗气氛之浓郁,如今这些大都成为了省、市、区级非遗项目,得到传承与保护。

  新中国成立前的1944年8月,双枫庙里召开过一次土匪的斗争大会,时任国民党湖滨乡乡长、滕(祥云)部情报处副主任马贵法(崧厦人)被判处死刑,会后击毙于庙旁。新中国成立后庙内又相继批斗地主、富农。1957年则举行了最后一次义相公菩萨出迎轮会,次年在全国公社化时期成为了上虞县棉麻技校的所在地。“文革”时期,红卫兵和造反派以开展“破四旧、扫四旧”为名,即破除和捣毁一切剥削阶级斗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他们反对迷信,敲打神像把坐在双枫庙内的义相公给扔下了“宝座”,投入到了庙前的盖沥河中,还扯下并撕毁了长幡,焚烧庙门额的匾额,把双枫庙弄得一干二净,导致民间的双枫庙会也销声匿迹,被遗忘废弃。

  在“十年动乱”中,庙内开设起了由崧厦供销社下设的百货店、小卖部,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几经折腾,双枫庙已是面目全非,成为了租用的民房。1973年10月8日,在全县组织开挖疏浚盖沥河时,河沿岸(即庙门前)的河埠头被填埋进行改造,庙门口用大小数十块青石板铺就的庙道地也被新建,同时在扩建双枫庙桥时,桥北面的路亭(常用来纳凉、休憩和避雨)也被拆除,庙两旁田畈空地均建起了房屋,至此双枫庙附近已大变模样,十年的浩劫,对历代文物古迹的破坏,造成了无法估量的重大损失。

  “文革”结束后,迷信活动兴盛,有些信佛的百姓又惦记起双枫庙,虽经历了十年的阻断,事后他们陆续来到庙门前,在空余地方插香点烛、焚香祈祷。久而久之,随着庙内的香火日渐旺盛,当地百姓为祈求身心健康、祝愿四季平安,按照以往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即月半)是义相公的诞辰日,前来双枫庙里烧香、拜佛、吃斋,附近及周边邻村一批信佛的群众率先带头捐款,资助修缮了双枫庙,随后忙着塑神像、制长幡和写匾额,还请画师在庙内墙壁上绘制《玉历宝抄》中的十殿阎罗图集,来增加民间转其轮回之道氛围。至此,双枫庙依旧香火旺盛、香客不绝,且年年祭祀。2013年4月又经重新翻修、装饰一新。

  历经千百年沧桑变幻的虞北双枫庙终在历史风雨中被保留了下来,但昔日热闹盛况、场景空前的相公庙会已被逐渐忘却,也只有义相公在民间的传说至今还留存在百姓的记忆中,促使“孝义文化”不断深入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17:51 , Processed in 0.0597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