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23|回复: 0

11月3日“尊崇乡贤”活动报名帖(完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9 11: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3日“尊崇乡贤”活动报名帖
219049-12100516433377.jpg
    10月27日去汤浦镇汤浦村上街看望孤寡老人陶阿顺的时候,住在隔壁的一位婆婆过来求助,走进她屋里,看到她家墙壁上挂的照片和荣誉证书,让我一下子肃然起敬。这位婆婆叫陈彩仙,娘家驿亭五一村,她丈夫叫陶桢身,去年去世了。她公公是陶茂康。我曾经在2009年也到过她家,并写过一篇《舜阳三康》的文章以纪念陶茂康先生(原文附后)。陶茂康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们尊崇的乡贤,他在慈善、民间文化、教育上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儿子陶桢身连续在1952、1953、1954三年获得部队革命军人立功嘉奖,这是何等荣耀!11月3日上午,让我们走进陶家,聆听陶家先贤故事,学习乡贤精神,看望乡贤后裔!
IMG_20181027_085857.jpg IMG_20181027_085905.jpg IMG_20181027_085917.jpg IMG_20181027_085927.jpg IMG_20181027_090012.jpg 0909221755a74b9a38bd2842d1.jpg
     下一站是继续去长塘镇长塘老街宓苗娟家里,刷墙、清理和搞卫生,送床等家居用品。活会很累和脏臭,报名时三思,请随带劳动衣服。

211322g4ugx1wta4bgd12u.jpg
【出发时间】11月3日(星期六)8点。
【活动地点】汤浦镇上街,长塘长塘村
【集合地点】百官街道文化路98号(百官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
【活动领队】再生 13235853822
【人员名额】15人。
【报名方式】扫码进群,名额满后自动限制进群。

超级截屏_20181029_112136.png
【活动终止】风雨无阻。
【注意事项】
1、绝对尊重求助对方。活动现场内,不主观去指责和评价对方。除了内定的专职摄影师,其他人员不得拍摄,并且严禁私拍后进行传播。
2、来去的路上绝对遵守交通秩序,确保交通人身安全。
3、报名成功后,请仔细阅读前期走访文章,在活动现场不问不该问的问题。
4、强调时间观念,请提前10分钟到达集合地点,过时不候。
5、礼物和爱心款我们已经准备妥当,不用再准备。
6、如果带孩子,请照顾和约束好孩子,严禁活动现场打闹游戏,严禁孩子私自翻动别人东西。
                 
                 绍兴市上虞区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
                           
                       2018年10月29日


附文
                           舜阳三康
                             
                              ——陶茂康记
    
        舜阳中学是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在会稽山敌后根据地汤浦九莲寺创办起来的一所初级中学。舜阳中学从1943年筹建到1947年与绍中合并,虽为时只有四年,但它填补了战乱时期绍兴县无中学的空白,在绍兴的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所学校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担当起时代赋予的教学重任,为培育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舜阳中学有汤浦的陶茂康、宋家店的宋孟康、渔家渡的董元康三位老师,俗称“舜阳三康”。今作《陶茂康记》,以示纪念。


    “吃鱼吃肉董久大,穿红扎绿陶吉斋,萝卜白菜宋瑞泰,秀兰佃王独只蟹。”这是民国时期汤浦方向广泛流传的四句顺口溜,意思是渔家渡的董久大家族有铜钿,经常吃鱼吃肉。汤浦上街的陶吉斋开着绸缎庄,自然穿红扎绿。宋瑞泰开了家“瑞泰茶栈”,光佣人就有100多号人,所以只能吃萝卜白菜。石浦的秀兰佃王喜欢过隐士生活,所以走进走出只有一个人,像独只蟹。其中顺口溜中提到的穿红扎绿陶吉斋,就是陶茂康的父亲。陶吉斋不仅开有绸缎庄、米店,还经营着“上海虹口丝厂”和“吉昌制造平水绿茶公司”,陶家的名望在汤浦是数一数二的。
   陶茂康出生于光绪二十七(1901)年,别名乃璠。从小天资聪敏,好学善问,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深受当地群众尊敬的开明绅士。陶茂康酷爱民间文学,1930年起出资编辑出版《民间》月刊,大量收集整理当时的民歌童谣、传说故事、谜语童话、联语俗谚等,是绍兴影响最大的民间文学刊物。《民间》一至十二期由陶茂康主编,其后由陶茂康组织的《民间》出版部与中国民俗学会共同编辑,周作人、顾颉刚、赵景琛、钟敬文、钱南阳、娄子匡等先后为《民间》撰稿,影响所及,远至国外,德国、日本及日内瓦国际图书馆等均来函征集。陶茂康除了主编《民间》月刊外,还出版了《民间歌谣集》、《民间谜语集》三册、《民间故事集》、《中国新年风俗志》,又在绍兴《商报》上出《民俗周刊》183期,用功不可谓不勤。十二年前,在台湾的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把他和陶茂康以前编辑出版过的《民间月刊》复印成书,邮寄给陶茂康的三子陶祯身,以作留念。
   陶茂康先生不仅在绍兴民俗文化研究传承方面用文字传播,还亲历亲为地筹建学校、教书育人。
     1932年,就由时任东关区区长的陶茂康先生牵头,经当时的绍兴县政府批准,设立了绍兴县第四区区立董家搭小学校,解决了当地儿童的入学问题。
    1944年,盘踞绍城的日寇,经常四出“扫荡”并向山区流窜骚扰,到处烧杀掳掠。敌伪政权粉墨登场,曲意逢迎,强迫实施奴化教育。城区原有的省立绍中、稽山中学和承天中学等,都因战乱早已内迁或停办,因而有志青年求学无门。同时,山区的学生也因无处升学而发愁。目睹这种情况,陶茂康先生坐不住了。他首先向县府塘东南办事处主任傅召沛提出建议,经过多次研究,决定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就地聘师”的办学方针。最终觅定汤浦白鹤村山谷深处的九莲寺作为校舍。校址确定后,公推陶茂康负责筹建。2月10日,舜阳中学开学,陶茂康为事务主任。对于舜阳中学师资的聘请,经过多方了解,陶茂康得悉汤浦、王化、长塘等地,有不少著名教师因战乱避居山区,便分别走访、登门求贤,不久,就有宋孟康、蒋屏风、郑人饶、毛邦基、董元康、陶大正、杜其执等十多位老师应聘,并由民盟绍兴负责人施伯侯出任校长。学校接纳了来自绍城、陶堰、东关等沦陷区有志青年及山区学生200多人,全校学生都能刻苦学习,勤奋自励。陶茂康兼教地理,宋孟康教英文,董元康教国文。
   当时在汤浦附近渔家渡村董久大茶厂的董阳生及其族人捐助义田652亩作为校产。时在绍兴县裘村的绍兴县政府,颁给董家‘作育青年’、‘百年树人’的匾额各一方,以奖捐资兴学之义。并由舜中师生敲锣打鼓将奖匾送到董家。董阳生的三个女儿和董宝静、董圭也均在舜中求学。“舜阳”的校名就由虞“舜”之地和董阳生的“阳”字而来。
    1945年秋,日寇无条件投降,绍兴重光,次年施伯侯调任绍兴县中校长,舜阳中学改为县中分部。1947年,县中与省立绍中合并,仍由施伯侯出任校长,舜中随之改为绍中分部,不久与绍中合并,九莲寺舜中不复存在。陶茂康先生则始终勤勤恳恳在舜中教书育人。
    在解放绍兴的重大事件前夕,陶茂康也积极地做了些联络、迎接的工作。1949年5月7日上午,绍兴县临时救济委员会派陶茂康等四人到坡塘,向浙东纵队司令部详细汇报绍兴城内帮军及社会情况,以及“临救会”正在进行的各项准备迎接解放的工作,并告知城内驻军已往宁波方向逃窜。纵队领导决定立即兵分两路向绍兴县城进军,到傍晚4时,绍兴和平解放。
    1950年12月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1954年8月,因曾经做过伪县参议员、汤浦乡乡长、东关区区长,陶茂康被判“反革命”罪,在绍兴县攒宫劳改农场下属的攒宫养鸡场服刑七年。直到1961年刑满释放回家。陶茂康回汤浦上街娘家弄后,身体虚弱,长期卧病在床,这期间有无数的学生因政治问题要曾经的老师陶茂康澄清,并作证明,陶茂康都一一认真予以回忆帮助澄清。1969年,陶茂康因病去世,享年69岁。陶茂康育有四子二女,现在也都八十岁外了。
   十四年后,1983年12月15日,绍兴县人民法庭刑事审判庭根据党和政府的政策精神对陶茂康反革命案作出了改判:原判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按投诚人员政策对待。撤销原绍兴市人民法院一九五四年八月七日(54)刑字第474号判决。戴了七年的反革命帽子终于摘去,若陶茂康先生泉下有灵,也好舒口气了!(董国光/文)


                2009.9.22
2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3 20:43 , Processed in 0.0819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