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66|回复: 0

诗意霞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8 08: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岳来
诗意霞齐


2018年8月2日上虞日报

  汤浦镇东北部有一个霞齐自然村。“霞齐”之名,不知情者莫名其妙,知晓缘由者赞叹不已。1984年版《上虞县地名志》记载,“明代徐氏祖先自下管迁来,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中‘霞齐’两字为村名”。

  下管徐氏文人辈出,有“五经科第”之盛誉,迁此徐氏亦是饱读经书的词人墨客。此处为小舜江下游的大湾区,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有山有水,可渔可耕,与《滕王阁序》中 “襟江带湖”“物华天宝”之地十分相似;最令始迁之祖欣慰的是《滕王阁序》中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句。徐孺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记,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把睡榻悬置起来。这一古典,比喻徐氏迁此,乃天时地利人和。该地惟徐氏宜居——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几座平缓的小山丘俯卧在小舜江之畔;一个狭长的黄大湖镶嵌在大绿洲之中。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之际,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在这般境界里,徐氏始祖心头不由地涌上《滕王阁序》的名句,十分得意地攫取其中“霞齐”作为村名,深感天造地设,妙不可言。

  霞齐村处半山区,村周有几座高不过几十米的小山,山势平缓,竹木茂盛,好似点缀在广场上的几个绿色花盆。村民们依形冠名,其间有三支“蛇”,北边黄蛇山一支、南边为东山算一支,西边的后山也算一支。东边还有一座蛤蟆(方言为geba)山。其阵势为三蛇争相吃蛤蟆。幸好,东北方有一座乌龟山,“乌龟”挡住了“蛇”的进攻,守护着“蛤蟆”的平安。一听,就令人倍感欣喜,多么美好的生态平衡啊,而且给神化了!

  霞齐人很自豪。村中自古流传着“渔渡人的柴,嵊县人的排,霞齐人的鞋。”其含义是:霞齐村东南方小舜江东岸的上浦渔渡村人,早年多靠打柴谋生——劳苦;南边的小舜江里,早年常有嵊州人撑着竹排经过,嵊县人靠卖竹谋生——艰辛;霞齐人则可以常年穿着鞋子谈天说地——幸福。“汤浦大地方,七爿茶店一爿当”。茶栈里,霞齐人是常客。

  霞齐人十分珍惜自己的村名。村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霞齐村来了一位叫郭友义的手艺人,在这里安家,并娶了徐氏媳妇。郭友义聪明勤快,又善于经营,他打造了一只石猪槽养猪,猪长得特别快。郭友义很快成为大户人家。后子孙繁衍,人数超过了原来徐氏后嗣。郭友义的后代也姓徐,谁是正宗的霞齐人,双方发生了争执,打起了官司到县衙。结果,郭友义后裔拿出了一套《徐氏宗谱》,县正堂裁定藏谱者为正宗。但双方都不愿意放弃“霞齐”村名,于是郭友义支徐氏居东侧,称“霞齐”,俗称外堡;原徐氏居西侧,称“里霞齐”,俗称里堡。而里霞齐人总是不服气,常说“里堡真,外堡野。”现行《宪法》规定,子女随父姓、随母姓等同,从这一意义上说,里堡、外堡都是真霞齐。1961年组建了霞齐生产大队和里霞齐生产大队,为避免混淆,1966年将里霞齐改成了里村;2006年,霞齐与里村合并成霞里行政村。霞齐自然村名依旧,将与《滕王阁序》共流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15:01 , Processed in 0.1191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