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53|回复: 0

东关夹塘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9 09: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水根
东关夹塘辩


  夹塘,作为一个水利设施的名词来讲,是指建筑在水域中间的堤塘。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堤岸两边都是水域面积。

  东关也曾有一条夹塘,位置在浙东古运河东关段。西起练塘桥,东止于五猖庙。相传始筑于东汉永和五年(140年) ,至公元300年前后,晋代会稽内史贺循开凿漕渠(后称西兴运河) ,过郡城都泗堰进入东镜湖(至宋时称鉴湖) 。东关夹塘就是会稽长达百里的漕渠(运河)堤岸之一段,宋、明、清历代均有官府组织修整维护,因此运河也称官河。官河堤塘被称作官塘后,此段东关的夹塘名称也就逐渐被淡忘。

  但是在老一辈东关土著的记忆里,仍然有人知道“里夹塘”,并能指出它的确切方位。

  无独有偶,在康熙版东关《前村杜氏家谱》里,也能读到很多条写到“里夹塘”的文字记录。

  这些口头与文字相互印证的资料,也应该确凿无疑地证实东关夹塘的历史存在。“里夹塘”的“里”, 是相对于塘“外”南首的运河而言。这段夹塘处于广阔的湖泊之间,有石塘江、蕴草江、中直江、巷里直江等江河向北泄入于海。东汉马臻置彭家堰等堰闸以控制水利,夹塘上建有练塘桥(太平桥)、西真桥、崇新桥、小堰桥、大堰桥、油车桥等六座桥梁。这些东西向的石砌桥梁,在沟通里外夹塘水利的同时,又绝大限度地保障了舟楫运输的安全。所以有人称此类塘为“避风塘”。

  或许人们有些疑惑,这段运河官塘,仅凭流传的“里夹塘”三字说成是古夹塘,似乎依据仍显不足,不知会稽志书上有否确实记述可作证据。

  对此,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古代镜(鉴)湖的范围是包括今天的东关大片区域在内,名曰东湖。东关段浙东运河古纤道多是按照镜湖北堤而筑。今白米堰桥是百里北堤东向终端,东镜(鉴) 湖北堤由此南折经牛山、马山至卧龙山北之新桥头村,在此建有蒿口斗门。

  而古籍记载鉴湖这段夹塘信息,最早是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 的《会稽志》。此志书在卷之第十“堤塘”列有涉及东关的三个塘名:练塘、菁江石塘、夹塘。其中夹塘条下注为:“夹塘,俗传太守马臻所筑,夹镜湖而为塘也。” 后来的《万历绍兴府志》《乾隆绍兴府志》《康熙会稽县志》等地方志多沿袭此说。

  客观地讲,仅凭这十余个字,没提方位、地点等要素,虽有夹塘之事实,确定位于东关境内之观点,仍然使人心存疑惑。

  这就需要从历史事实与现状遗存两方面逐一进行分析考证。

  一:历史事实。东汉所建鉴湖北堤在会稽境内始起郡城都泗堰,依次向东为石堰、大隶堰、皋部(今作埠)堰、樊江堰、正平堰、茅洋堰、陶堰、夏家堰、王家堰、彭家堰、曹娥堰(宋代为白米堰) 、许家堰、樊家堰等,基本上就是浙东古运河绍兴(会稽)段古堤纤道线,其中后五个堰在今上虞境内。从都泗堰沿运河到王家堰段,始建于2500年前的越国时期,称山阴故陆道。虽堤岸之北也有江河、湖泊泄向于海,但并无符合夹塘特征之古堤塘段存在。而出东关集市向东至白米堰,古运河堤北面紧邻海塘,甚至连入海的河道也没有,(仅长瑞桥北至梁巷、徐家塘等村有明代开凿的新开人工河)更不用说“夹湖为塘”了。所以综观整条鉴湖北堤,唯有西出东关至练塘这段才有“夹湖为塘”的古堤遗存。在越国至于东汉时期,这块区域密布水泊、沼泽而被称为“炭渎、炭浦”,后又称为“东浦”。

  二:现状遗存。从今练塘村南练塘桥树排溇起,沿崇新桥、小堰桥,原堤塘北至104国道间,除部分河面外均被填埋为厂房。从小堰桥至大堰桥东,尚有数百余米遗迹保存;再往东为彭家堰村南首,均为常台高速及原上虞水泥厂所占用,里夹塘荡然无存;仅有水泥厂河边码头到东关建东西路口公路桥止,也还有百余米里夹塘遗迹留存。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6月20日在此处立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上虞段)”石碑;从油车桥到五猖庙段古夹塘,在清代辟为米市街。米市街兴而原里夹塘北岸之古街废为民宅。

  “白玉长堤路”,这是古代诗人对夹塘纤道美好景色的由衷赞叹。南宋诗人陈著《过鉴湖》诗写道:“越城胜景素来夸,才入东关分外嘉”。对东关的胜景爱好嘉许至“惜景欲图湖上住”的地步,与陆游“移家只欲东关住”的心情异曲同工。

  由诗人们的衷心夸赞东关美景再来看今天精心整治后所恢复的东关夹塘残存遗迹,更能激励我们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对家乡山水的强烈保护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12:36 , Processed in 0.0589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