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20|回复: 0

绍兴朱贞木的作品影响了金庸等作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3 08: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侠奇情


绍兴朱贞木的作品影响了金庸等作家
  
  说起武侠小说,大多数读者就会想到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名字。


  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位名叫朱贞木的绍兴人,他创作的武侠小说曾影响了金庸、古龙等很多武侠小说作家。


  民国北派武侠小说五大家之一


  ●记者 徐霞鸿


  


  民国北派武侠小说五大家之一


  这些年,北京学者顾臻一直在寻找关于绍兴人朱贞木的蛛丝马迹。


  作为一位武侠小说收藏家、研究者,以及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顾臻曾编校《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朱贞木卷》,该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64万字,收录了朱贞木写的12部武侠小说。


  “我第一次读朱贞木的作品,是在1988年,那时我还在读高中。”时至今日,顾臻依然十分清楚地记得,当年一口气读完了600多页的朱贞木名作《七杀碑》时的感受。“他特别会讲故事,一环套一环。而且,他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有能力给你营造出一种氛围,牢牢抓住你的注意力。”


  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中国武侠小说创作曾有一个黄金时期,并出现了几位领军人物,被学术界称为“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郑证因和朱贞木。像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白羽的《十二金钱镖》、王度庐的《卧虎藏龙》、郑证因的《鹰爪王》,大家耳熟能详。只有朱贞木,似乎只存在于“北派”的人物列表中,以及零星地穿插在研究者的文章里。


  1994年,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在《武侠小说谈艺录——叶洪生论剑》中,就对这“北派五大家”做出过流派上的归纳:还珠楼主为“奇幻仙侠派”,白羽为“社会反讽派”,王度庐为“悲剧侠情派”,郑证因为“帮会技击派”,而朱贞木则是“奇情推理派”。


  叶洪生认为,朱贞木的“奇情推理”武侠小说,是一种革新,对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所谓“新派”武侠小说颇有启迪作用。换言之,他的创作特点,影响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很多武侠作家。


  “朱贞木的武侠小说处女作《铁板铜琵录》,遵守中国章回小说的传统,采用对仗的回目。从第二部《龙冈豹隐记》开始,他全部摒弃传统章回小说对仗回目,章节名称首创以文白夹杂的短句、成语或专有名词分章,不拘一格,新鲜灵活,比如采用‘血战’‘李紫霄与小虎儿’‘金翅鹏拆字起风波’等名词、词组或短句,长短不拘,这在过去是没有人这样写的。”顾臻说,梁羽生的《塞外奇侠传》,便是仿朱贞木文白夹杂、不规则之小说回目,运用新文艺笔调写了杨云骢、飞红巾、纳兰明慧的三角恋爱故事。


  同时,朱贞木笔下的女性,也更现代化。他突出地描写了女性的爱情自觉与主动追求,这些都被后起的港台武侠小说作家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他被誉为“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之祖”。


  比如他的《罗刹夫人》,有点女版《人猿泰山》的味道,女主角是跟大猩猩长大的,后来被师傅接走,她充满了野性、叛逆。这个角色,人聪明、漂亮、泼辣大胆,又富有正义感,但又有趣,收放自如。


  对于朱贞木,著名作家赵树理评点说:“写法上有本事,识字的老百姓爱读,不识字的爱听。”


  1928年之前的经历至今空白


  顾臻真正开始研究朱贞木是在2009年。那一年,他去天津参加了一场民国北派武侠小说作家研究的“津门论剑”。在这个论坛上,他提交了一篇论文《朱贞木小说版本流传考》,在当时的武侠小说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力。


  “1934年8月,朱贞木在《天津平报》上开始连载处女作《铁板铜琵录》,这是他武侠小说创作的起点。那一年,39岁的他已经在天津电话局工作了6年,先做文书,后来升职任文书主任,写小说属于‘业余爱好’。”顾臻说,朱贞木其实是受还珠楼主的影响才开始写武侠小说的。


  1932年夏天,朱贞木在电话局的同事兼好友李寿民,以“还珠楼主”为笔名,在天津《天风报》发表长篇连载《蜀山剑侠传》,从此横扫武侠小说界。


  第一代研究民国通俗小说的天津学者张赣生认为,朱贞木开始武侠创作,是因见还珠楼主在《天风报》发表《蜀山剑侠传》一举成名,以两人密切关系而论,确有此种可能。


  还珠楼主的儿子李观鼎也曾对顾臻说,幼时在北京家中见到过来访的朱贞木,他身材瘦削,双目有神。他记得父亲和朱贞木一聊就是一整天,说到激动处,互用手指比划,两人关系相当好。


  “就在朱贞木发表处女作的那年,他把妻子和孩子从老家绍兴接到了天津。之后,再也没有回过故乡。”顾臻说,关于朱贞木的生平,他都是在这些年的寻找中点点滴滴拼凑起来的,并不完整。比如对他在1928年之前的经历的记载,至今仍是空白。


  “2018年,几经周折,我终于见到了朱贞木的外孙费祥英。他1988年移居日本,回国的次数并不多。”顾臻说,费祥英是在朱贞木去世8年后才出生的,没亲眼见到过外公。只是从他妈妈的口述中,才得知一些关于外公朱贞木的事情。


  不过,这一次的见面,顾臻收获不少。比如,费祥英补充了朱贞木的不少生平信息。“朱贞木1895年在绍兴出生,本名朱桢元,字式颛,生在一个宦官世家。1955年,因哮喘病与心脏病并发,在天津市总医院去世,享年60岁。”


  顾臻在这次与费祥英的见面中,看到了朱贞木的照片。在费祥英的行李中,夹着一张1949年拍摄、他外公53岁时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朱贞木清瘦、干净,温柔地凝视着前方。即便额头已有白发,但他依然把头梳得非常有型,尽显江南才子的儒雅。


  顾臻说,如今,他还在继续寻找朱贞木的点点滴滴,试图还原他的全部人生轨迹。他曾经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查找绍兴几个朱氏的家谱,比如白洋朱氏,也去杭州的浙江档案馆查找过,但都没有找到线索。


  “朱贞木自幼在家读私塾,喜爱诗赋和绘画,也喜爱文学,后来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从当地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文学系。这是朱贞木的女儿写给友人的信中透露出的信息。费祥英还说,他母亲和他说过,朱贞木是见过鲁迅的。但不知道具体时日,也无法进一步挖掘。”顾臻说。


  后来,顾臻在苏州开会时遇到了绍兴的武侠文学爱好者戴珏,拜托他在绍兴本地寻找线索,同样无果。


  “就如同大海捞针,根本无从找起。”在戴珏看来,朱贞木的武侠小说作品很具有代表性,很有必要在人文领域收集、整理、挖掘、探索研究其生平史料。“绍兴若有人对朱贞木的情况有所了解,希望能提供一些线索。今年是朱贞木诞辰125周年,绍兴可以举办一些纪念活动。”


  顾臻补充说,费祥英曾向他展示一幅珍藏的朱贞木在上世纪30年代画的《拟临安山色图》,上面有不少浙江籍名人的题跋。其中有一位朱允中,为民国时期绍兴有名的画家,与朱贞木似乎有宗族上的关系,也许有知情者可以提供更多这方面的信息。


徽标.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19:36 , Processed in 0.0631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