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绝书 麦 田
现在为了拉动经济,据说有人提出四天工作制。对私营企业来说,天天上班都不够,马云这样的企业家都还要鼓励实行996工作制。弄个四天工作制,多少是个摆设而已。
四时八节到底起源于何时?我没有考证过。但是绍兴四时八节的确定还是比较早的,按照绍兴地方志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
四时八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休息日,唐朝已有共识。杜甫在《狂歌行赠四兄》一诗中写道:“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都与祭祀有关,这是中国特定文化决定,祖先崇拜是中国文化的内核。
四时八节在时间上差不多也是均分的,这使我们这个农业社会能更有利地安排工作和休息。
绍兴文化上的优势和相对富裕的生活,在这些节日的安排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四时指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实际就是春夏秋冬。八节指的是: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立冬、年节(过年)。每逢这些日子,绍兴人大都要休息。
绍兴的元宵节和别的地方最大的不同,不只是上灯和观灯。在府山、蕺山、大善寺、龙华寺及大街,还有书画展览。既有自己收藏的作品拿出来和大家共赏,也有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和同道切磋。这样的元宵,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
这些节日由于一个连着一个,绍兴人编成儿歌是这样唱的: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娇娇。这是清明的盛况。
清明以后的重要节日是立夏。
立夏,绍兴人有称人的习惯,实际上立秋那天也要称人。我一直觉得这是绍兴人的一次体检,以前没有医学体检,通过体重变化了解一个人的身体情况。配合这种称重,当时还有吃健脚笋的习俗。健脚笋是淡笋煮熟,一人要吃完一株,据说立夏这天吃了,走路跑跳就更有力。
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写过这个内容:新装杠秤好称人,却喜今年重几斤。吃过一株健脚笋,更加蹦跳有精神。绍兴的每个台门石框上都有一个孔,就是为了称人用的。既然这个称重普及到这样的程度,相信一定有它的实用意义。
端午节是个大节,有各种祭祀。对于孩子,这天最重要的就是吃。绍兴人有端午吃五黄的说法,所谓五黄:黄鳝、黄瓜、黄鱼、黄梅、雄黄。这五黄除了新鲜活黄鱼找不到了,其他现在都不难找。
四时八节中最重要的节日自然是年节,这是最令人向往的节日。“大人忙种田,小孩忙过年”,这是绍兴人的俗语。一般在绍兴腊月二十以后就进入了年节的气氛,“二十夜,连连夜,点起红灯做绣鞋,绣鞋做好拜爷爷”。过年的整个程序是繁琐而复杂的,对小孩子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压岁钱。在还未拿到压岁钱前,孩子们已经在商量大街商店里的各种玩具,就那么点钱能买什么呢?“大街玩具商量买,先要金鱼三脚蟾”(周作人诗)。
四时八节体现的是人与鬼神的交接,是气候物令的变化,是与自然,与祖先的一次次精神沟通。
中国的节,其含义就在一个“节”上,它是有度的,有分寸的,不同于西方的狂欢节,更是一次次的精神沟通,包含着更多的内省和对祖先的缅怀。
四时八节,在绍兴既是休息的日子,也是追宗思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