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孤寡老人孙勇华穿上了合脚的44码平头大棉鞋,84岁的孙国华也将有两扇明亮又不透风的窗
老人家,我们努力为你抵挡寒冷
■ 记者 冯楠
天气越来越冷,老房子最容易透风,不晓得老人家晚上睡得好不好,衣服穿得厚不厚?自打今年3月在崧厦镇港联村结识孙国华、孙勇华两位孤寡老人之后,“点亮一盏灯”志愿者的心里就多了一份牵挂。
这一年里,两位老人的家里通上了水电,也有了电饭煲,一日三餐都能煮上热饭。孙国华破旧的屋子还有了簇新的木板天花板,而不便出门的孙勇华也看上了电视。不过,转眼又是冬天,老人们还有哪些短缺?12月20日下午,志愿者们购置了一批生活用品,第4次去了港联村。这一次同行的还有上虞新世纪旅行社的5名工作人员和2名职业中专的学生。
两扇明亮的窗为孙国华老人抵御瑟瑟寒风
“你们又来了呀,老头子好福气了。”村里的一位大妈看到抱着被子扛着油米的志愿者们,一眼就认了出来,马上找来了在别处晒太阳的孙国华老人。 孙国华的衣服有些单薄,进了家门,身体不禁微微发抖。眼尖的志愿者“秋天”赶紧从袋子里找出了新买的棉衣。大小很合身,老人忍不住高兴地上下打量起来。 “有这么多好心人关心你,你今年过年可不一样了。”看到孙国华家门口有志愿者帮着贴对联,邻居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再一细看,屋子里还有人在垫被褥、换被子,都说孙国华碰上了好心人。 孙国华今年84岁,无儿无女,目前住着的房子原由猪舍改建而来,低矮而潮湿,若不开灯,即使在白天也是黑洞洞的。老人说,十多年前一场台风吹倒了他原先的房子,如果没有村里人腾出这间屋,他早就是个无家可归的人了,而现在还通上了水电,又修了屋顶,觉得很好。 在进门处的角落里,志愿者“月飘飘”注意到了一个鸡圈。孙国华高兴地告诉大家,他养了3只鸡,现在都能生蛋了。白天把鸡放出去,到了晚上,只需他轻轻唤上几声,它们就会乖乖回家。 临走前,上虞新世纪旅行社的俞娟掏出了1000元钱,嘱托志愿者为老人安上玻璃窗。孙国华的屋子有两扇老旧的木格子窗,都对着床,没有玻璃,老人就用尼龙纸遮着,但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冷风依旧呼呼地往里吹。
44码平头棉鞋给孙勇华老人带来阵阵暖意
孙勇华个子高,脚也大,要穿44码的鞋,而且最好是平头的。两天前,刚来过孙勇华家送袜子的“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负责人董国光,把老人的特别“要求”捎给了负责此次采购的“月飘飘”那里。当天一进门,“月飘飘”就忙不迭地拿出了鞋子给老人试穿。“穿上刚好,很舒服。”孙勇华由大伙儿搀着站起来,高兴地一连走了好几步。
今年76岁的孙勇华,因为5年前一次中风留下后遗症,已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正常行走,就是出门晒个太阳,也要靠着一把竹椅子,拖一下,移一步。 “亏你们想得这么周全。”洗衣粉、棉衣、棉毛衫、热水袋、水果……孙勇华才见志愿者们把米油放下,一回头又看到桌上堆了不少吃穿用品,不禁喜出望外。 老人自己也是个勤快人,屋前的一块地被他拾掇了之后,种上了大白菜,现在的长势很不错。老人说,尽管有不少人在帮他,但自己能做的,也尽量做点,可以给人少添点麻烦。 离开前,志愿者们与老人一起在门前拍了张照片。照相时,老人坐在椅子上努力挺直身板,微笑着把头往前伸,显得相当精神。身后是刚贴上了对联的大门,照片出来后,大家都说很有全家福的范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