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4|回复: 0

一路灯火,照亮众人(黄建根/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0 11: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路灯火,照亮众人




黄建根/文




      不知不觉中,“点亮一盏灯”已经走过十五年了,十五年的时间好像一晃而过,回忆点点滴滴起来,却又是那么的漫长,董老师交代我也写一篇十五年的回忆感想。不知道入如何下笔,苦于肚中缺墨水,笔头咬咬像是读书时的状态,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看了很多队员写的那么感人、深情。我只能写一下流水账了。回忆跟着团队一路而行,多数是感动,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迫,但更多的时候是对我自己心灵的一份收获,洗涤。


      我在20岁那年出意外受伤了,成为了社会最低层的一员,那个时候我认为我是天下最可怜的人物,我也曾经幻想有人能帮我一把,拉我一把。2008年拉我的人出现了,我的同学们知道了我的情况,鼓励我到百官来教学,并告诉我他们帮我解决一年房租,看看我能不能在这一年中打开谋生的局面。有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使得我鼓励勇气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记得2009年在香港获得比赛金奖,我也想借此机会请请同学们以表感激之情,却被婉拒了,说“我们帮你不是为了你的一餐饭或一杯茶,看到你能自力更生的生活,就是我们当初帮你最大的愿望。”


      有了同学的这次相助,使我走出了困境,多少我也想,那我能用什么方式回报社会呢?直至“点亮一点灯”的出现,从观望到加入让我确定跟着团队走,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去添砖加瓦。


      十五年,可以回忆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有一些事,一些人,恐怕是这辈子难以忘怀的,第一次参加活动是在“为吕红加油大型演唱会上”大家一呼百应各司其职,感动了全场的市民,记得那次活动有一个捡破烂的老人看到这个场景后也自愿掏出几块钱来,说表示感动表示一份支持,崧厦的一年轻人得了白血病没钱治疗,经团队和网络的曝光迅速筹款几十万,在结对路上很多志愿者,与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结对,每个月出资帮助,一帮就是好几年。到节假日,还带孩子去玩,到家里做客,给孩子买生活学习用品,让孩子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成长路上不感到孤单,现在有些孩子已经成长,已经参加工作了,记得有一个以前帮助过的男孩子考编,到了西南边陲地区工作,给团队写来了感谢信,信里写道没有这些好心的叔叔阿姨的帮助,真不敢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说一定会好好工作也要像“点亮一盏灯”的叔叔阿姨们学习,去奉献自己回报社会。汤浦的一个大学生没钱上大学,群里求助帖一发,很多人就慷概解囊,帮助大学生进校园学习,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在没有接触团队的时候,我内心总会认为,献爱心做公益是有钱人做的时候,想我这样的弱势群体,不给社会添乱就已经不错了。自从加入到团队后,使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公益的认识从狭义到广义的转变。不光光是只有捐钱才是爱心,每件对社会有意义有正能量的都可以是爱心公益。
   
     记得,有一段时间团队组织志愿者去江边垃圾,有很多市民在江边景观带户外活动休闲时,长年累月的留下了大量的垃圾,严重影响了江边风景,志愿者们不顾脏,闻着令人作呕的气味,连续工作好多天,终于还江边美丽的景色,很多路过的人看到这样场景,纷纷加入到捡垃圾的队伍中来,这种传帮带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如今再去江边景观带,很少能见到垃圾。人人都会自觉的带走垃圾。在引领市民新风尚上,团结最先组织志愿者在市区主要路口斑马线礼让行人活动,在一次次的劝导,引领下,如今在斑马线前,几乎所有司机都会慢下来或停下来,礼让行车,成立虞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免费集市”这是一个新兴的名词,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活动,连名字也没有听说过,本意是提倡节约,拿手里不需要的物品送给需要的民众,把自己的东西无偿的送给陌生人,这也是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增强人与人之间信任与沟通。这个活动已经开展了几次,每到一个地方受到当地人们积极响应。“助学、助农、助残、敬老……到社区矫正帮扶”脑子闪现出团队这些年的活动场景与轨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点亮一盏灯”,也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团队里来,来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么多年里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志愿者就有不少。


       像梁哥哥,本名梁位方,网名‘虞南山水”这些年见到最多的身影就是他了,梁哥哥自己开着一家粮油百货店,每当团队有活动,梁哥哥首先成了一名运输司机兼搬运工的角色,因为他有一辆大面包车,活动时有物品需要运送,基本都是梁哥哥承包了,他不光出力,还出钱,成为团队捐钱次数最多的志愿者之一了,还每次数目不小。


       印象里有一对年逾古稀的俞老伯夫妇,自己仅靠退休金生活的,还不是那种高额退休金,住在老旧小区,家居极为简单,二老生活极为朴素简约,却在捐款上毫不吝啬,几万几万的拿出来捐,原本应安享晚年,拿着退休金改善自己的生活。二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奉献才是人生的升华。


       顾师,大名顾文华,某报业集团的副总编,在得知家乡有这样爱心团队后,义无反顾的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啦,在宣传推介上,为团队锦上添花,原本像他这样有地位的人士,有着体面的工作,无懈我们这样的小团体,他说我被你们的精神感动,我尽自己的能力推介这个团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加入进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添砖加瓦,记得有一年一个志愿者家里突发事故,家里的梅干菜一下子无法处理,顾师知道后,全部买下,问他为什么全部买下,他说“一是帮助了别人,二是我可以送人,让我们报社的同事也尝尝家乡的土特产,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但我知道他就是为了帮助这个志愿者。


      吴江宏,一位退休的阿姨,拿着微薄的退休金,却多次出现在捐款的名单中,记得吴阿姨第一次是拿这3500现金来到团队办公室,要捐给当时有位需要手术的农民,吴阿姨除了自己日常生活所需,都捐给了需要的人,这些年她已经结对助学十个贫困大学生,吴阿姨说她要跟着团队一直往下走。


       网名“上海尚宇人”在上海的上虞人,多年来一直在捐款,据了解,是上虞梁湖玩石村乡贤王延松的后人,俞匡章老奶奶是九十七岁的时候加入到点亮一盏灯团队的,成为最年长的志愿者,老奶奶开心的说道‘没想到这把年纪还有发挥余光的时候”,老奶奶亲手编织的围脖手套,去银山医院给那里的老人们亲手戴上,去篁村小学给那里的孩子亲手戴上,随后几年里,老奶奶不顾自己眼睛不便的情况,还坚持编织,甚至熟练到盲织,女儿劝她注意休息,要劳逸结合。老奶奶顽皮的说“我要能量发挥到最大”。


      丁宅小伙子出车祸后,颈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终年躺着床上痛苦不已,团队知道后上门慰问,给他过生日,一过就是十年开外了,这成了“点亮一盏灯”每年的一个活动,每到春季五月份就会组织队员去看望史军陪他过生日,也许是史军感恩于团队,他想把自己生后遗体捐献,签下了承诺书,为国家医疗事业做一点贡献。


      这么多人素不相识的人,拿出钱来交给团队,信任团队,董老师说每每收到一笔钱,都是那么的沉甸甸,收到的不光是钱,是一份信任更是责任。必须要谨慎,哪里来到哪里去,每一笔都要公开透明,要经得起民众的检验,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每一位捐款人。


      这十五年来志愿者们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有些甚至不露面,也叫不出名字,在我印象里“银龙鱼大哥、姚阳潮老师、连长、随风、月飘飘、阿步,毛毛虫、首席玩家、丰惠老史、柳七、金胜图文、叶儿、幽香如故、雨季、周氏家政、蝴蝶飞飞、沧海一粟、赖师傅、黑金、杭少、小玲、虞南山水、诚诚花艺,江枫渔火、金金、虽败犹荣、海萍、小猪、叶子、水晶、阿亮、依风听竹、初初、乃禾、蒹葭、萍水相逢、飞鸟、燕雨江飞、露露、刘明飞、maggie……实在是太多,数不清。


     真是因为这么多的志愿者愿意相信董老师,才能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这么多的志愿者或多或少影响着周边的人,上至百岁最年长的俞匡章老奶奶,还有很多影响到了下一代,我们称之为“灯二代”都说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我所认识的“灯二代”还能喊出几位“果冻、闻哥、康康、小七七、杭少杰、小帅,周思颖、连君、连庆、郑诗媛、王贝嫣、冀翼、何逸帆、王擎毅、黄晨阳、潘佳依、陈颖、杜镓昕……


     十五年的时间回忆是一瞬间的,可是细细回想确实漫长的,一幅幅活动的画面像电影一般的划过,一个个感动的场景,一幅幅人间真情展现,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是那样的高大,一张张可亲的笑脸是那样的甜美。真如歌词唱的那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将继续跟着团队往下走。


2024年12月21日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12 04:55 , Processed in 0.0683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