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2|回复: 0

吴非《人与讲台》:点亮通往讲台的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9 07: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非《人与讲台》:点亮通往讲台的梦


来源:文艺报  居 田 


吴非的《人与讲台》,是一份穿越时间的礼物。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点亮自己通往讲台的梦——那些来自祖国各地的老师们闪光的教育“日常”。他们用爱与美在辽阔的课堂播撒种子,他们用智慧把偏见与误会化解成诗,他们帮助困境中的孩子迈出表达的第一步,他们在反思中引领教育重新回到常识……


读这本书,我看到了教师如何在讲台种植梦想,也看到了讲台对人一生的影响。王荟姝的《学生把学校画成梦了》这个标题就感动了我——因为有老师的鼓励,那些学生在走廊墙壁上,画出未来之梦,画出了对学校的爱。


学生为什么要来到学校?他们对教育有什么样的期待?作为青年教师,我在思考职业的意义与价值。讲台前的教师有理想、有智慧,课堂就有了光,就有可能烛照人的心灵世界。在张小兵眼中,每位学生都需要鼓励,需要等待,不能把成绩看得比人更重要;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慢”,绝对不能演化为一场生死竞争的赛跑。很多教育问题,其实也是社会问题,我很想把叶海忠的《信任,不要多问》推荐给家长们——无论在学校作为学生,还是在家庭作为孩子,都是“人”,都有尊严,都需要尊重,需要信任。这些教育常识,仍然需要普及。


“立人”先“立己”。在《让我们从容地往前走》中,讲台前的潘勤鲜明地向学生表明了自己的爱憎——估计那些学生永远忘不了她的严肃。教育立人,教育无小事,殷会荻的《孤立》启人深思,学校教育中那些司空见惯的“小毛小病”,有可能在未来萌发为社会性的祸患,从这个意义而言,讲台也是精神道德的防线,不能有疏忽,因为教育必须对人负责。


平凡的讲台岁月,教师逐渐成为照亮学生前行的灯,这盏灯也会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陈萍的《慢慢地,我们一起往前走》和葛德霞的《我一直在乡村当教师》让我看到,无数名不见经传的教师,长期在那些条件比较差的基层学校耕耘,他们头上没有耀眼的光环,然而学校离不开他们、学生离不开他们——因为有他们的陪伴,很多人有了幸福的童年和不寂寞的少年。因为他们的站立姿态,很多人从此“立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人与讲台》引领我关注千千万万基层教师的职业精神,也让我立志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高中毕业时,我担心自己会迷失在荒凉的世界,只剩一句“那时候我们有梦”。所以,读到周而慷《每年听你一节课》时,我特别能理解那位学生说回母校“就是想重温那种感觉”,那可能正是无数学生的愿望。我又是多么幸运,循着老师们立的路标,终于走回梦想开始的这间教室。现在我的位置在讲台,但仍然时时觉得自己坐在课桌前,这本书让我这样的青年教师能重新思考工作的幸福与责任。


我曾是满怀期待仰望讲台的学生,我的老师告诉我“做想做的事,爱具体的人”,带我发掘“不常使用的感官”,发现平常的物品也可以是诗。于是,在高中时代,我仍有自由的空间观察植物,抄写诗集,承办班刊的读书栏目,在文学社沉迷语词又返回人生……讲台上瘦小的语文老师是我梦境的英雄。当我从书中读到这些或近或远而并不陌生的故事,深感自己是幸运的。那些温暖了书页的感觉也曾温暖少年的我,现在我以手指的温度与之相认。感谢《人与讲台》,让我重温美丽的爱与等待,我也要努力,把温暖传递下去。


回到中学母校成为教师的时候,前辈曾对我说:“根据一般标准,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涯,是在教室里上完一万六千节课。”这是多么漫长的岁月,然而,那些已经上完这些课程的前辈们,仍然深深地眷恋着讲台。


《人与讲台》的作者们以日复一日平凡甚至琐碎的劳动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这些善良美好的感情联结将意义赋予时光,使得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老师们编织了我最不可思议的美梦,也是他们曾托住孤独迷惘的我。而今回望青春巷道,原来不似想象中幽暗——我发现,一盏盏的灯还安静地立在那里,守候经过的每一个儿童和少年,讲台上的他们从未让我失望,他们的课堂总是明亮。


合上这本书,我的“一万六千节课”才刚刚开始。我选择的是一份总有希望的工作,站在平凡而庄严的讲台,隐约听到未来温暖的回声。时间过得真快,世界并非完美,幸而人在教室,也就必然与希望同在。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徽标.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7-9 07:22 , Processed in 0.0493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