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诗人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纵然 “伊人”仿佛不可接近,他却不放弃尝试,有时逆水而上,有时顺流而下,不断寻找道路,哪怕理性明明白白告诉自己,伊人“宛在水中央”。古希腊传说中,女祭司希洛在达达尼尔海峡这头的高塔上点燃明灯,对岸的情人利安得则投身黑夜中的大海,游向爱人。某夜风暴吹灭灯火,利安得迷失方向,溺死海中。后世的诗人反复歌唱这个故事。济慈(Keats)这样咏叹:“侘傺怳忽兮利安得,沦空海兮少年郎,奋身不顾兮向死亡。”(Sinking bewilder’d’mid the dreary sea./’Tis young Leander toiling to his death.)爱的诱惑,让人一往无前,哪怕那道路通向死亡。《红楼梦》里面,贾瑞不是同样临死仍在贪看风月宝鉴,不肯放手么?不同的是,利安得奔赴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情,而贾瑞赴汤蹈火却只为一点痴念、满腔色欲,自然便有百尺楼上与地下之别。高下之别虽然如此,但遥望着水的那方而上下求索,这却是一样的。行动力之有无,区别的本不是高尚与卑劣,而是生命力的弱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