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34|回复: 0

5月1日关爱特困家庭活动随记(俞丹/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 18: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0-5-2 07:47 编辑

       5月1日关爱特困家庭活动随记


                                               俞丹/文

IMG_6739_副本.jpg
   今天是五月一号,小长假的第一天,虽说是阴天但也有些闷热,车上的收音机播放着天气预报,天空时不时的飘下几颗小雨。

IMG_6745_副本.jpg
   今天的第一站是去小越街道田家村,看望58岁的孤寡老人田国炎。村里的路有些窄小,我们将车停在了外面,路边的阿姨看到我们的志愿者帽子,热情的带着我们去老人家。一行人走近老人家门口时,一只黄色小狗对着我们叫了两声,又跑了回去,老人闻声而至。

IMG_6749_副本.jpg
    我们拎着爱心物品跟着老人走进屋内,老人一边说一边不好意思的解释,“这两天身体还行就想理理番薯秧苗准备去地里种,家里摊得有些乱。”角落的桌上放着晾晒过的草药,木头凳子上放着簸箕,地上放着一些土豆蔬菜……在我们找地方放置爱心物品时,老人又从屋内搬来了几把塑料凳子,“你们坐你们坐……家里比较乱,你们别介意。”

IMG_6758_副本.jpg
    同行的爱花人士对屋外的花草有些兴趣,老人跟我们说,“这些花草是我兄弟和我侄女两个人种的。”话里带着几分自豪,有人在一堆草中发现了一朵代表着幸运的四叶草,招呼着大家过去看,“年轻人你喜欢的话,一会带一盆走吧。”我们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

IMG_6764_副本.jpg
   屋外的角落里放着一台生了锈的拖拉机,上头盖着一张垫子。屋门口放置着一个小石礅。在老人的介绍下,终于对这户人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父亲在世时和兄弟搭建了这间砖混结构房子,左边是兄弟住的,右边是老人和老娘居住。一家子同住一个屋檐下,颇有些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的意思。老人没有子女,且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靠着80岁的老母亲念佛赚点生活费过日子。

IMG_6760_副本.jpg
    老人说一天要吃好多药,每个月光吃药就要花费500多,我们跟着老人走到了里屋,小方桌上摊满了药。老人说“之前是肺病,去年住了两次院说是心脏房颤,我老是没有力气,什么活也干不了,一干活就喘不上来气……”

IMG_6773_副本.jpg 1.JPG
    董老师安慰道,你申请的低保已经在审核中了,你有没有银行卡、存折之类的,我们把爱心款打到你的卡上。老人摸了半天口袋,不是摸到五元纸币就是包着零钱的塑料袋,最后拿出了身份证有些着急的说,“我不知道…我应该没有…这是我的身份证。”兄弟家没人,老人的母亲也去念佛了,董老师找了村里的朋友,托他接收一下钱款到时再现金送送过来。老人看到村里熟人来了也放宽了心,把零钱身份证又放回了口袋,一直对我们说着谢谢。

IMG_6801_副本.jpg
    虞城的春一向有些短,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不知不觉中到了夏天。我们却在老人家门口看到了春天的使者:小雏菊悠悠的开着,月季开了三种颜色,就连仙人掌也直挺挺的立在墙边,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样子。我们跟老人道别,跟他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IMG_6806_副本.jpg
    今天的第二站是东关街道保驾山村,67岁的孤寡老人王家夫家。穿过高速路口密集的车流,穿过密密的竹林,穿过清脆的鸟鸣,路过爬满爬山虎的民房,路过挂着紫气东来门匾的小别墅,路过围着精美篱笆的路旁。保驾山村里面的房屋矮小密集,我们在一家小卖铺门口下了车,拎着爱心物品绕过小河到了老人家。

IMG_6811_副本.jpg
    我们到的时候老人不在家,门口堆满了瓦片,水缸。董老师跟我们说老人好像去大路上接我们了(我们走的是背面,要过一条河过一个桥)不一会,穿着沾着黑痕的旧衬衫挽着裤腿的老人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老人开了门邀请我们进去坐坐,进了门才发现家里没有多余的凳子,于是让我们去里屋歇歇。

IMG_6818_副本.jpg
    里屋有两张床,一张放着被子枕头,枕头边放着几包饼干,说是上次亲戚来看他的时候给他吃的。另一张床上放着两件破旧的大衣一床被子和一些纸板什么的。屋里头有一股怪味,我们建议老人多开门窗透透气,又才发现墙壁上满是水痕,董老师问他房子有没有漏雨,要不要帮你补补。老人说没有没有,没有漏下来过,那是旁边渗进来的。

IMG_6820_副本.jpg IMG_6824_副本.jpg
   我们走到了外面的房间,看到油烟熏得墙壁漆黑,看到旁边的碗橱里放着一袋干菜,下面放着一碗蒸过了的干菜,可能烧了有些日子了,已经没有了菜香。老人慢慢跟我们讲他的情况。

IMG_6826_副本.jpg IMG_20200501_182830.JPG
    “家里有六兄弟,我排第四个。我大哥前几年中风了,二哥出走了,三哥早已经不在了,老五年纪还轻还在做一些小工,老六给人家做女婿去了。如果爹娘还在的话,他们就一百多岁了。”鸿雁飞南北,关河隔弟兄。家里这么多兄弟竟也都走散了。看老人的居住环境实在是不好,董老师便问他,父母留下的老房子呢。“没房子了,之前的老房子倒了,我现在住的以前是猪圈,什么都没有了。”我看了看这个约25平米的家,不禁有些唏嘘。

IMG_6829_副本.jpg
    屋里放着一辆生锈的自行车,放着一个大缸,缸里放着些纸板塑料瓶一些电线水桶…门口的大缸装着露天水,房顶有两片泛白的瓦片,搁在深色瓦片中份外显眼。

IMG_6830.JPG
    老人送我们去路口时,董老师发现一块地基上石板都在,村里人说之前这里是王家台门,有三进,是大户人家,你看这个地基就知道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这样了。也许是应了那句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官宦必败吧!

IMG_6831_副本.jpg
   村后的小河每天迎来送往,人们在那里浣衣闲谈;村口的大树郁郁葱葱,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兴衰。每个日子都是希望,每个日子都是出发。我们下一站见。
IMG_6788_副本_副本.jpg

                            2020年5月1日
11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11:45 , Processed in 0.0670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