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8|回复: 0

一块田的亩产晋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7 1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yrb2019100100012v01b002.jpg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日,在东关街道三丰村的上虞三丰富硒粮油专业合作社内门庭若市,新米的出售受到不少顾客的青睐。随着人民对食品绿色安全的日益重视,从种植到实施深加工生产的“壮老汉”大米吸引着附近村民和远道而来的顾客争相购买。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从传统种植到机械现代化,一些种植户们通过种种技术攻关和创新发展,把种出来的绿色无公害稻谷直接加工成大米,以种、产、销的产业链模式规避着传统种粮的风险,使得水稻亩产效益芝麻开花节节高。据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记载的数据显示,从1949年的水稻亩产122公斤到如今的亩产近500公斤,在历史的时光长河中,水稻的亩产数量和亩产效益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包田到户”,

  粮食亩产大幅提升

  “父辈们告诉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锅饭’时期,人民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推行开来,生产队的工作机制,使粮食产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极不稳定。”上虞三丰富硒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厉高中回忆起父辈们说的话,那时由于生产队队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水利灌溉设施不发达、水稻品种的不完善等多种原因,稻谷亩产基本上维持在200公斤左右,而且多年来一直没有明显提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实施,上虞的农民也迅速从原有的在生产队赚工分形式向“包田到户”转变。“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长期受“大锅饭”“平均主义”压抑的农民,在这几句朴素话语的鼓舞下,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爆发,水稻亩产数量和效益有了大幅提升。

  “开始承包到户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的亩产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从生产队时的粮食亩产不到200公斤一下提升到了300公斤以上,除去国家定粮外,家里还有一部分土地可以用来种植一些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用,以此提高家庭收入。我清楚记得,当时种植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一季耕作效益可以抵过一年的种粮效益。”谢塘镇谢东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宝和回忆起刚刚开始承包到户时的情景还恍若昨日。如今,尝到了种植多种经济作物的甜头后的陈宝和正向着多元化种植方向发展,以提高土地亩产效益。

  多元种植,

  农民成了“庄园主”

  盖北镇地处虞北平原,与种植粮食作物不同的是,那一片土地上的中碱性土壤孕育了生机盎然的迷人绿洲,也造就了盖北葡萄鲜甜可口、果味浓郁的独特品质。每当盛夏季节,碧叶连天,随风荡漾,是上虞葡萄的主要产地,享有“江南吐鲁番”的美誉。每年这里将迎来超过30万人次的采摘休闲游客,感受舌尖风味,享受乡情欢愉,带动果农致富。

  “如今的葡萄可不比以前了,现在品种多了、品质好了,镇里的相关扶持政策也多了,哪像以前就在自家的几分地里种点葡萄,而且没有任何的农业设施,不仅品种单一,且品质也大不如现在。近年来,镇里还每年组织引进新品种,这次的‘阳光玫瑰’就因为口感清爽、单价较高让我充满了信心。农户的丰收不仅仅靠农户的科学种植,更依赖于政策扶持。”盖北镇绿园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增灿指着自家的果园笑着说。

  引进好的品种让农户挑选种植,盖北镇不仅管好“里子”,更做好“面子”文章。不久前举行的“诗画曹娥江、休闲上虞行”野藤葡萄开摘仪式为上海的市民带去了品种繁多的葡萄,出众的口感备受好评,带给上海市民以全新的视觉和味觉体验。而之后的2019野藤葡萄主题晚会,更是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支持上虞野藤葡萄。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推介、统一服务等的品牌维护工作,更进一步提高了上虞野藤葡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果农的丰收奠定了扎实基础。

  来到章镇镇新叶村的田间地头,目之所及便是一片片猕猴桃种植区,一株株果树苗,一片片果林,是村民们致富的希望。2001年,新叶村成为章镇最早从四川引进并种植红心猕猴桃的村落。作为上虞“四季仙果之旅”的重点乡镇之一,充满诗意的“田园章镇”在每年的盛夏八月都会迎来猕猴桃的采摘期。采摘品尝红心猕猴桃就到章镇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不少游客每年夏末秋初的一个新选择。

  从20年前改变种植结构、零星引种、历经多年种植发展到今天,无论从产量上还是效益上,红心猕猴桃俨然已经成为果农们发家致富的甜蜜产业。“由于产量高、效益显,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种起了猕猴桃,一些大户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还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使得猕猴桃种植更趋科学化、高效化,效益自然就更好。”章镇镇相关负责人说。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随着各项农业改革措施的实施,上虞的农业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技术的进步,农业发展开始向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转变。时至今日,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指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7 04:07 , Processed in 0.0421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