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8|回复: 0

万里销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1 14: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里销墙

  朝花夕拾

  章利刚


       绍兴人除了名人多,还有一样足以傲世的东西,那就是万里销墙,也许你会觉得比较陌生,这不比万里长城的家喻户晓,长城是国家之墙,城墙则是城市之墙,而绍兴台门的石销墙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墙。

  绍兴有一种建筑叫作台门,结构形式却比北京的四合院稍复杂,一般大门仪门算是一进,厅堂各一进,加上正房杂屋就有三到五进,往往还有后花园,鲁迅故居的百草园便是一例。凡在乡间,绍兴的台门清一色地砌有石销墙。

  所谓石销墙,就是用绍兴的青石板垒起来的墙,四面有截面大于它的石框做凹槽销住,故名石销墙。

  过去绍兴城里有句顺口溜:“绍兴城里五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有三千零。”这仅仅是说8平方公里的绍兴老城,如果算上整个绍兴,那必将数十倍于它。若按一个台门百米周长,以20倍城里台门数量计算,那么绍兴的石销墙将长达一万二千里。事实上周长100米的台门在绍兴乡下是相当普遍。可以说,绍兴建筑,除少数穷人零散建筑外,凡是朝路、弄的外墙皆为石销墙。

  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走出绍兴,你再也找不到别的城市有这种形式的石销墙(萧山除外,萧山自古属绍兴),这是绍兴人的一种独创。

  一说到独创,我就不得不先说说绍兴的石宕了。

  到过东湖,你会惊叹于古代石匠的鬼斧神工,壁立千尺,水石相溶,洞壑相连。

  也许你也见过吼山的云石、柯岩的云骨,你或许会惊叹那是人削出来,一朵灵芝一朵蘑菇云,直入云表,兀立千年。一代又一代的石匠们掏空了整座大山,偏偏只剩下这么两块石头。于是它们成了云之石或者云之骨。

  也许你还到过绍兴的羊山,一个偌大的水石盆景,山与水、与寺庙浑然一体,也许你并不知道,这宛自天开的残山剩水,过去植被茂盛,山山相连,如今都削为平地,或成水塘。当你站在羊山石城的高处,那坑坑洼洼的山石残景,在一片颓败中颇显壮观,你仿佛走进了远古时代的战场,你没想到这里曾经是一座大山吧?这里的石头筑就了钱江两岸的抗海大堤。就是在这里,古代石匠们的千锤万凿,更是打出了一片万里销墙。

  早在范蠡筑越王城时,越人就开始了对绍兴石宕的开采。历史到了东汉永和年间,绍兴发生了一件改变它命运的大事,那就是筑造古鉴湖,这是绍兴石宕的第二次大规模开发了。绍兴石宕到了隋唐年间,则是深度开发,羊山石佛和柯山大佛皆雕凿于此时。此后开采一直延续不断,山采完了,于是又向地下深处要石头,直到岩层深处涌出泉水,成为一口口水塘。

  采石怕是世界各地都有,然而越地的这种打豆腐式取石,将石板层层取出,直到地表数十米下,泉水溢出,才弃塘另觅新口的做法,我想该是越人的首创了。

  绍兴有句俗话,“抬不起的茅坑石板”,这与“扶不起的刘阿斗”大意相同。过去绍兴采石,将石板分成几等,最好的是碑石与棺材石板,薄而不透(指透水),质地坚韧,多取自山石之中芯;其次是销墙石板;再次是修桥铺路之石;最次是石宕底层之石了,这层石往往容易渗水,多用作茅坑石板,也正因为容易渗水,所以取石也较厚,加上这石板已在地表二三十米以下,当然难抬了。于是就有了俗语“抬不起的茅坑石板”,比喻人的脾气又硬又臭。

  绍兴的石销墙始于何时,我不得而考,这种建筑形式乃绍兴特有,不见于北宋《营造法式》以及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然而越地却有属于自己的建筑礼法。石销墙有单板、二板、三板、四板之分,还有关于五板的传说。一般四板销墙都是官宦人家,普通百姓不能建造,过去华舍张溇、管墅、亭右都有关于五销墙的传说。从石销墙的造型来看,形式样子到颇有些形似过去绍兴的堰闸之类的水利建筑。想必石销墙的出现至少晚于马臻筑鉴湖的公元140年,它的兴起很可能在北宋之后。绍兴的石销墙建筑一般多位于平原地带,或者近平原地带的山区,凡水路不到的山区则鲜有石销墙,其建筑风格也有些迥异与水乡平原民居。这种建筑风格被大量应用推广,估计已在明清时代,由于当时绍兴本土其他建材贫乏,唯石料充足,于是绍兴人放弃了用砖实砌墙基用来防盗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固的石板,我想很少有去石板上挖洞的小偷吧。

  石销墙的另外一个好处是防火,耐久。清代,绍兴寺庙祠堂里的柱子都改用了石柱。这是绍兴残存寺庙祠堂建筑的一大特色。或许人们以为,菩萨庙与祖宗的祠堂是要千百年传承下去,而居住的房子用石柱的较少,一般只有堂屋才会使用。石销墙相比与砖墙,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室内冬暖夏凉。旧时绍兴建筑的地面,几乎无一例外地用了青石板,这样的房子在夏天俨然石屋。它看似朴素,却分外地具有力量。每当雨后的傍晚,我走在长长的弄堂,这石头就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如果这时忽然多了夕阳,那石板、那销墙反射出波浪般的红光,这弄堂红火起来,却是水灵灵的。销墙上高高的粉墙黛瓦,偶尔还会开出一两扇石窗来。这样的弄堂只有绍兴才有,只有在夕阳与雨后才能显露出它的精彩。我见过西塘的青石板,太小巧与规则了,完全没有绍兴石板的那种笨拙与粗犷,我以为这才是石头的本色,好比现在的大理石、花岗岩,一旦磨平就不再艺术与浪漫,走在现代园林的街道,会消解你那寻求艺术真谛的心情,你难以雅兴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07:37 , Processed in 0.0560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