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73|回复: 0

记新四军老战士徐达庆的传奇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6 17: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笃守初心,永远为党旗增光——记新四军老战士徐达庆的传奇人生

  一门忠烈

  老人历经数次战争考验

  翻开徐达庆的红色过往,不经意间,他和兄长徐涤生、弟弟徐少军兄弟仨,一门忠烈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这段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便徐徐展现在眼前。

  “我是在阿哥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道路。”老人说,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兄长失学回家。他是个进步青年,回虞后组织抗日救亡队,宣传抗日思想。1938年5月由中共上虞县工委书记陈树谷介绍入党。他在家乡筹办起私立兰阜小学,任教老师大多是地下党员,以学校为掩护,给徐家岙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带来了革命的火种。徐达庆受其兄影响很快融入到革命的洪流。

  “1939年初夏,上虞县工委驻地暴露后,从百官杜家秘密转移到横塘徐家岙村,地点就设在我家中。”1940年3月,年仅17岁的徐达庆因政治素质过硬被吸收入党,成为当时全县120多位地下党员中的一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形势急转直下,党组织决定把政治面貌已暴露的10多位骨干从上虞撤离。“在上虞政工队任指导员的兄长也在其列,临行前他对我说:今后条件会很艰苦,我们甚至会掉脑袋,但革命的火种决不能熄!1943年,他在赶赴陕北途中壮烈牺牲”。徐老在话语中对兄长充满崇敬之情。

  徐老接着说,“在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那个年代,许多党员都从县工委驻地徐家岙秘密撤离了,最后村里只留下我一名党员。”在最困难的时期,他配合组织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带领民兵小分队护送同志、传递情报、铲除汉奸,干得轰轰烈烈,得到党组织的多次嘉奖。1943年7月,他把弟弟徐少军秘密送到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上虞自卫大队参加集训,后来参军加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并于1946年入党(现在南京定居)。

  像这样一门忠烈、不惧牺牲而投身抗日烽火的英勇壮举,无疑是中华民族能够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个月,徐达生、徐少军兄弟俩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从杭州湾渡海北上一路打退沿途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抵达苏北后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

  “我娘在抗战时一直为革命工作默默地付出。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她被敌人抓去,询问两个儿子都去哪里了?她不肯说,就遭到殴打,腿骨都被打断。”老人说起这段往事至今唏嘘不已。

  3年多的解放战争,他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著名战役,数次立功授奖并成长为一名连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徐达庆来不及回家看望母亲和妻儿。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他又随志愿军赴朝作战,在这场人类最惨烈的战争中,经受住了血雨腥风的考验。

  转业地方

  不争功名服从组织调遣

  1958年,已是大尉军衔的徐达庆转业回到地方。几年间,他先后担任过安徽霍山和上虞两地的检察长,后又调任百官区副区长、下管粮管所所长。每次职务变动,他都服从组织调遣,从无怨言,一直在基层干到离休。

  徐达庆的妻子潘筱花今年93岁,74年前她刚嫁入徐家不到三月,丈夫就随部队北撤。她独守空房数年,期间她和婆婆多次受到反动派的凌辱,直到抗美援朝后夫妻俩才团聚。老人很坦诚地说:1962年,我随老徐从县城来到上虞最贫困的下管山区时,心里一直在想他会不会是犯啥错误被降级了? (下转第二版)

  一天晚上,夫妻俩畅开心扉相互交了心。老徐告诉妻子:我参加革命以来没犯过任何错误,这次组织上派我到最艰苦的下管担任粮管所长,我没二话。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现在是国家困难时期,我是老党员,必须听党的话,没有与组织讨价还价的权利。

  徐达庆在下管山区一干就是10多年。他说,我是农家子弟,适合在基层扎根做些具体工作。期间他获得了浙江省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下管粮管所的退休职工张火根与徐达庆共过事,他说,老所长外表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但内心意志坚定,办事公正。他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凡是急难险重的地方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他也总是以自己的率先垂范来感染大家,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私利。

  曾任上虞粮食局副局长的高柏松老人说,论资历和年龄,老徐都是前辈,但他对我们后来居上的干部非常尊重,从不显摆“老革命”的资历;他心里装着老百姓,关心群众的疾苦冷暖,哪个员工家里碰到困难,他心如明镜似的。当年所里有位职工生育了5个子女,妻子患病,两个孩子没钱上学,药费、学费都是老徐掏的钱。逢年过节,他还忘不了叫老伴给他们送去一刀肉……      (下转第二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4 18:49 , Processed in 0.0384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