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官酱园"招牌2012年08月24日 09:46:3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近日,一块百年老字号“官酱园”的木制招牌重现嵊州民间。该招牌长66.5CM,宽32CM,厚1.8CM,保存完好、制作精良、信息丰富,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 该招牌由两浙盐运使司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颁发,正反面均刻有中华民国政府认证的“官酱园”三字,颁发对象是新昌县北乡黄泽镇地方吉丰,编号为盐字第五百十二号,招牌右上方有司烙二字,并带防伪火印。虽然此前类似的“官酱园”招牌已颁发过511块,但经过岁月风云、时代更迭,真正能够留存到今天的并不多。据从事文物管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招牌,在浙江也已不多见了。 据资料考证,清朝和民国时期酱园有两种,大部分都是酱园,有一小部分是官酱园。由于有“红顶商人”作保,官酱园的级别显然高很多,好比现在的“国有控股公司”。相传,在民国初期,政府规定开设酱园须向当地盐政机关申请登记,领取执照,按期缴纳税款,并由政府配给一定数量的低价食盐,发放红漆“官酱园”招牌一块,供张挂。据专家介绍,“这个招牌类似于现在的营业执照,如果有了它,运盐就会比较方便,可以说是一路通行,而且税也会比较低。” 这块木招牌上的信息还显示,当时该“官酱园”的保商为“嵊新上经商曹振采”。据考证,曹振采,字知玄,祖籍徽州,世务盐业,在上虞崧厦吕家埠开设曹怡盛盐厂。此外,他还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自幼聪惠,博学好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是上虞最后一批举人。清末民初,时局变动,遂绝意仕进,醉心书法,几十年笔耕不辍,真草隶楷等无一不精,犹以隶书见长。曾书旌教寺罗汉堂匾,为百官渡东西二亭书匾“山水之间”、“可以憩歇”,居民、店家求书者甚多,以得曹氏法书为荣,名动当时。 虽是小小一块招牌,但承载的却是时代变迁、地域划分、工商管理、盐业发展、书法雕刻、技术防伪等众多历史人文科技方面的信息,这无疑又将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上虞嵊州新昌一带商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通讯员 轩宇 编辑: 何东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