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东南西北中,乡音俚语各有不同,所以本地人一开口说话,就能听得出他是上虞哪个乡坊人。可以说,跟周边几个县市相比较,上虞话要复杂得多,也丰富得多、有趣得多。“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上虞很典型。
譬如讲“不要”这个词儿,上虞话之中至少有七八种叫法,百官人叫“哇以”,崧厦人叫“要以”,章镇叫“发以”或“fia以”,下管叫“消以”,东关方向叫“wia以”或“wiao以”,雀嘴里人则喊作“阿以”,大致如此。这样的语言现象,不要说周边地区,怕是各到各处也找不出。
存在即合理。作为一种原生的地方文化,上虞方言特具丰富别致与多样性,这主要是上虞“九县通衢”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迁入而逐渐形成的。也因此,上虞话中同义词语特别多,而同义词语多,就造成上虞方言词汇量特别大。
举几个例子,譬如“毛毛雨”,上虞话有:毛潲雨、蓬蓬雨、飘飘雨、细毛头雨、磨碎雨等等,意义相同,但形象意味却小显区别。又如“过去、当初”,上虞话中分别叫做:老早、落目、上界、咸早,夯卯、老底子、早辰光、老辈手里等等。再如“地点、地方”,同义词有坞塘、埭坞、坞块、墟块、嗒块、段罕等等。上虞话中同义词语特多,细心人可以从中体味出上虞各地乡风乡情的和而不同的细微差异。
上虞人喜欢用叠音词儿,这使上虞话富有音韵情态。譬如讲味道:偷偷鲜、喷喷香、火火辣、贼贼苦、汪汪酸、呒呒臭。这些词语同现在一般青年同志说的“真鲜呵”“好香呵”“这么辣呀”等等比起来,听听味儿究竟不一样。
再如讲人身量:长幡幡、矮笃笃、壮脱脱,瘦精精、阔喇喇、小结结、大面堂堂、魁伟斯斯。讲物件杂多:劳劳什什、末末些些、列列杂杂、攞攞夹夹、挨挨碰碰。还有,以前上虞的儿童叫小动物:格格鸡、嘎嘎鸭、吭吭鹅、哞哞羊、汪汪狗、肉肉猪,这真是童心焕然。但普通话里不可能找出这些词儿。
上虞人喜欢用四字词语,这使上虞话多有一种平稳又亲和的乡土格调,而不是“石板石腔”的。譬如:小巧——小巧斯斯,鲜活——鲜活啧啧,田鸡——蛤蟆田鸡,邻居——邻里邻舍,笑眯眯——笑眯萝娑。又譬如讲下雨,雨打叶爿是“悉里索落”,雨打瓦爿是“滴勒笃落”,雨大起来是“辟里卜落”,走在石板路上则是“岌嘞硌落”,上虞人蛮幽默。而且上虞话中有一些四字词语,譬如“蒙蒙起早”“鸡鸭居窠”“一天星斗”等等,真还有一点上古《诗经》时代的情味,此中有诗情在焉。
上虞话生动有趣,最表现于丰富的比喻词语。如比喻人:绩斋婆婆、着天老鸦、调窠鸡娘、捻鲜老满、长手包龙图,搅塘乌鳞鱼。喻小孩:对食猫、哭作猫、偎灶猫、羊百跤、灰伴泥鳅、老三麻鸟、油里猢狲。喻人事的话语则更是“成多不少”:做活脚船、做小花脸、做小脚、吃头口水、吃陌生食料、吃回话烧饼……比喻词语多,又多带有调侃幽默成分,显示上虞方言词汇含蓄精彩的特色,是有阅读价值以及文学创作中的使用价值的。
应该说,方言与普通话虽然属于同一种文字体系,但在词汇构成、语法构成等方面不能不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有很多方言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很难用直接对应的普通话词汇来替代。所以从某种意义讲,有生命力的方言词汇是对普通话词汇的有益补充,这是一种语言营养补充。
譬如上虞话里讲人之性情:温和、好说话的叫“糯妥”,人品端正,行为合辙的叫“入调”,言行恭敬,做事认真的称“至恭”,仔细,细巧的叫“把细”,娇气任性的叫“俏插”,稚嫩不成熟称为“嫩出”,尖刻不饶人的叫“尖绷”,喜欢显摆托大的叫“海威”。直性子,不会拐弯抹角的叫“直拔肚肠”,空佬老多愁善感,称之为“呒愁得愁,愁得六月呒日头。”这些词儿虽然不可能收入普通话词汇,却具有普通话很难表达的意义。
上虞方言中拥有大量的单音节动词,显示出十分精确细致的语言表现力。如手的动作细分:手捉为抲,手拿为拕,贴身为搩,折弄为抈,围弄叫揄,卷曲为掖,端起来为掇,手往上伸是撩,顺势抚摸是捋,轻轻打一记叫抹,重重一记就叫掴。又如“用火”细分:熯是蒸,煨是烤,炠是炸,煟╧o)是烙,熆(he)是冷饭加热,煆(ho)是冷菜加热,焐是同饭或其他菜一起蒸,如“饭焐萝卜靠酱油”。
再如“用水”细分:滗是沥出,沥是滤干,酘是搀和,溜是搅动,潽是镬沸,滚是水开,淴(fu)是汏,净是洗,濇(sa)沕(we)是浸泡。再如“做针线生活”,做鞋底叫缉,缝被子叫绗,粗针叫缭,细针叫绕,简单缝几针叫缀……不消说,这些方言词语蕴含着独特的语言知识技能,而这也是只能用普通话词语思维的人所欠缺的。
试想,假如我们的乡土作家写乡土文学,若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朴素精致的群众语言,恰到好处地来表现千姿百态的群众生活与群众情感,那会多好。
上虞话里头当然拥有大量俗语,许多是堪称经典的“老年人老话”。但真所谓“夜头想得停停当,日里爬起隑门坊”,要想说得“有清有头”还真不容易,且待下回分解。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当下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上虞方言的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尤其显现出具上虞地方文化的典型和特色。黄颂翔老师作为老杭大中文系毕业生,从当初的上虞师范到现在的绍兴文理学院,长期从事中文的教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对上虞方言有着他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上虞方言的美妙与精彩。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一代青出于蓝,而对于上虞方言,更多的将成为历史,保存在档案馆里。此文,也就让这些方言的精彩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留存于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