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62|回复: 0

浅谈王十朋《会稽风俗赋》之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4 07: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王十朋《会稽风俗赋》之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作者:潘藻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乐清人,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状元,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为官勤政清廉,政绩斐然,著述甚多。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54卷,并拥有2033首诗歌和其他词赋等492篇,内容丰富,充满爱国爱民思想,是一位值得讴歌的历史伟人。
在现印《王十朋全集》中,为赋者凡十篇,而《稽风俗赋》篇幅最长,内涵至精,教育意义亦最钜。在其序言中,作者以子真、无妄先生、有君三人相答难,乃实有之事,以反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之卢橘黄柑不实之说,为文章定调,铺开序幕,而以洋洋万言,讴歌越地贤哲之风德,人民之诚朴,山川之秀丽,物类之丰盛,其含义之深远,文体之高雅,词章之流畅,韵律之优美,可谓历代文赋中之一流杰作。
全文可分三部分,首以子真介于无妄先生贽见于有君,谓有君业传缃素,才播歌咏,问越之山川人物,古今风俗。有君允诺,于是展开七次答难。此为主体,而文末几句为尾声。全文气势磅礴,词采绚烂,乃奇文也。
在一答之中,有君铺叙越地之山川风物,人文景观,共分八个层次。
第一层,自第三句"越于九域"起至"号实天下之无仇"止,凡18句,叙越之天文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沿革。其中指出度当北斗,古属扬州,自夏而侯,霸于春秋,在秦为郡,在隋为州,山侔昆仓,王有钱鏐,乃东南之大府,天下之无仇。并点出种山与蠡城之雄伟,为下文勾践用种蠡事伏笔。
第二层,自"其山则郁郁苍苍"起至"太白空兮野猿啼"止,凡74句,具体描述越地山石洞峰之怪异,并将名人胜迹穿插其间。其山若骞若犇,若阖若开;或凸或凹,或阜或堆;或断而联,或昂而低。其石则如张如扬,如藏如翔,似梯似台,千姿百态。名人胜迹如大禹会诸侯之会稽,晋葛仙炼丹之葛仙岩,西子浣纱之苎萝,白乐天赞为越首之天姥,秦皇上会稽祭禹之秦望山,勾践采蕺之思洛山,王羲之会兰亭之山阴,亚父割断乌江之摩山,等等,皆为壮观,可见越地之雄。
第三层,自"其水则浩水泓澄"起至"饮清白兮自娱"止,凡64句,具体描述江湖水域风帆舟楫及水波荡漾之美,亦将名人胜迹穿插其间。其中有疏渠、泥涂、稻粱、果蔬、凫鸟、龟鱼、舟楫、津渡、田塍,而若耶溪澄江如练,碧波如磨;风帆往来,千艘万舻。还有马臻开利民灌溉之鉴湖,有寻父尸不着而投江之曹娥,有子胥被杀投尸之浙江,有扁舟不返之陶朱,有王羲之修禊之砚池,有大禹饮水之菲泉,等等,亦不胜数。以上两层各写山水之胜,但写出山不涉水,写水不涉山,有条不紊。以上两层亦可并为一层。
第四层,自"其物则有鱼盐之饶"起至"与土同多"止,凡70句,写物产之盛。一有竹箭,二有海蓄,三有耕织,四有禾粱,五有桑蚕,六有各类木材与果蔬,其中珍奇者有萧山陆吉、诸暨三如、全赤之枣、半朱之檎、壳玉之榧、荐珠樱桃等等,应有尽有。
第五层,自"异兽珍禽"起至"同文字于人寰"止,凡66句,具体描写异兽珍禽,奇花名草,药材灵丹。其中有入土铜牛,吐绶绿鸟,衔子猛虎,栖壁凤凰,还有名侔洛阳之牡丹,以及敲冰之纸,顾家之竹。物产富饶,不胜枚举。此层对一般物类仅点其名,特殊之产则叙明原由,详略得体,笔法有致。
第六层,自"至若龙护金书"起至"盖欲言而不足"止,凡26句,具体描写金玉铜锡诸类珍宝。其中有黄帝所藏金简玉字,会稽山上所出金玉珠石,赤莹山所出铜锡,黄帝所铸之鉴,神禹祠前之圭璧;有欧冶剑、蔡邕笛、虞翻床、秦皇石、李斯篆、江淹笔;有雷门铜漏,梅梁窆石,罍金履铁、胎草蹄石,以及活人之草,止痛之木,皆衡世珍奇。以上五、六两层亦可合为一层。
第七层,自"其人则见于吴越春秋"起至"亦足明其大概"止,凡104句,专叙越地忠孝节义者之突出事迹。其中有孝者悌者,忠者义者,廉者逊者,知者健者;人优于文辞者,长于吏事者,策名卿相者,杀身以成仁者,隐居以求志者,埋光屠钧之微者,晦迹佛老之异者,皆载诸史册。而如种蠡、计石兒、严助、买臣、孟尝、王充、沈珣、孙绰、贺知章、虞世南、严光、、徐峤以及浣纱女、舞剑姝,皆气雄万夫。而勾践以六千君子复国,项羽以八千子弟起兵,皆霸有江东,横行当代,故越地多人才也。
第八层,自“逮我国朝”起至“其大略如此”止,凡38句,突出宋朝当代越地之名士贤臣,足以振奋人心之丰功伟绩。其中有比晋二陆之陆佃,贤于贺监之吴先生,拟于渊明之齐庚,以及顾长康之言、白余杭之诗,皆足征越地人才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至此,有君一答作结。子真始惊而疑,乃作二难,谓越乃东夷之地,夫子作经,亦止于越,其人文风俗未可与齐、鲁、晋、卫相抗衡。今越之山川人物如斯,未之闻也,此系含香未越邪?山川降灵孕秀邪?抑或因人作成而使然邪?有君复答曰:严助、朱买臣等皆会稽人,以汉名卿,昼绣故乡,故其俗尚文学而喜功名;晋王右军为越内史,邪会兰亭,流觞曲水,故其俗尚功名而多翰墨之士;唐元微之谪居蓬莱,宾窦邻白,唱酬往来,故其俗至今好吟咏而多风骚之才。他如任延、张霸、刘宠、车俊诸贤皆洁已,故其俗尚清;还有唐之庞玉、姚崇,而国朝之毕士安、范文正诸贤比唐更盛,是故承宣得人,风俗斯美。
以上以剥笋式层层深入。子真复作三难,以为此皆二千石,不足为多,愿闻其上者,再起波澜。有君复以勾践栖会稽蓼目水足,抱冰握火,采蕺于山,卧薪尝胆,卒灭强吴而雪国耻,故其俗能慷慨以复仇,隐忍以成事作答。
然而子真复作四难,谓晋文齐桓之事犹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勾践不过一伯耳。于是,有君复答以大禹治水之毕,与群后计功于苗山,更名会稽,卒而葬此,于今祖庙尚存,且其上有禹井,下有菲泉。而勾践有禹之遗风,故其俗勤劳俭啬。
至此,子真仍嫌不足,乃作五难,谓禹有大功,乃代舜而有天下,且游于是,葬于是,庙食于是,但入圣域而未优,问尚有更大者否?有君复作答。谓舜生何处,历世逾远,流传失真,而太史公记为冀州人。但禹会诸侯于会稽,相虞于此,故有上虞。舜乃支庶所封,姓姚,故有余姚。其上有虞山、历山,舜曾耕于此。上虞北有渔河,是舜渔之处,故其地有虞溪。舜生于姚丘,故去上虞四十里有姚丘。舜会百官,故其地有百官。且其地有陶有灶有井有庙,皆舜遗迹,舜不生于是则游于是。舜为人子,克谐以孝,故越地烝烝而傚。舜为人臣,克尽其道,故其俗至今孳孳是蹈。舜为人兄,怨怨不藏,故其俗至今爱而能容。舜为人君,以天下禅,故其俗至今廉而能逊。
有君之答,句句有证,字字有据,理正而言顺,无懈可击。子真闻之,矍然离席,拱手赞服,不复再疑。然而无妄先生却粲然失笑,谓二人之答问皆是也,然乃古之越,非今之越。古之越早已人死骨朽,而现时之越,山川虽在人物已非,前日淳朴廉逊勤劳忠孝之德风,早为纸上陈迹,而今之越则浇伪、浮靡、矫怠、凶悖,此乃六难。在此,作者有意借无妄先生之口嘲讽当代恶风。
有君复答曰:先生之言亦是,但风俗不常美,亦不常弊,善恶维人是系。然今朝廷驻跸东南,帝命重臣来镇是州,并入境问俗,登堂观风,因舜禹之遗风,明吾君之至仁。有君并历举当代之贤哲,衔命虏廷,死于王事者,如陈过庭、张宇发等;太常博士毕初平仪礼不屈:傅崧卿举兵赴难,越人赖之;姚江陈橐、执政李光忤意权臣,世贤其人;班直唐琦夺砖击金人,谩骂而死,庙号旌忠。当代忠孝之事,比比皆是,以驳无妄先生。
于是,子真不复言,而无妄先生仍不服,谓有君越人也,知越之风俗而巳,昔子虚夸云梦,乌有诧齐,亡是公折之以上林之事。今越未足侔齐、楚之大,何足夸之。此乃七难,爰有君复作答,谓昔吴子问柳先生以晋国之事,而柳以晋对。今子真问越俗,故余以越答,各以其所问而答,余岂于越外之事无闻无知。于今天子披舆坠之图,思祖宗之绩,求贤思治,修文阅武,将舞干戚而服远夷,复侵疆而旋京阙,余正俟其车书同,南北一,颂中兴,纪洪烈,腾万丈之光芒,有皇宋一统之赋出。回视会稽,盖甄陶之中一物。至此,七答而胜。而无妄先生自知失言,色有余愧,遂与子真逡巡而退。而有君乃啸傲南窗,有飘飘然凌云之气。全文如歌如诉,戛然而止。
王公此赋,词丽气昂,以越地山川之胜,层层突出历代贤哲忧国忧民之事迹,令人读后,肺腑为之一振。全赋总旨在于颂扬勾践复国之志,以借谕南宋朝廷当收复失土,实即主战之主张。
在七难之中,子真与无妄先生步步贬低越之地位,而有君则层层激扬越之伟大,以振作朝廷,用心良苦。在一答首层中,点出越国忠臣文种之种山与范蠡之蠡城;在次层中点出始皇上会稽祭大禹之秦望山,与勾践采蕺之思洛山;在第三层中点出吴国忠臣伍子胥被杀投尸之浙江;在第七层中点出勾践以六千君子复国之壮举。在三答中更颂扬勾践卧薪尝胆、抑冰握火之刻苦忍耐精神;在四答中复赞美勾践有禹之余烈作结。全赋处处颂扬勾践,实即层层激励南宋朝廷抗金,一并告诫治国者必须任贤。读此文,王公爱国爱民之初衷,令人肃然敬仰。
王公此文为赋体,以四言为主,其中各节或一韵到底,或依次换韵,并夹杂散句。而用“兮”、“之”、“而”、“有”、“如”、“其”、“则”、“至若”等词语作连结,使全文紧密联贯,似一气呵成,天衣无缝。而句子长短错落,大多为四言,而用“兮”、“而”等词语穿插成五言、六言或七言,且多排句、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富音乐性,铿锵悦耳,增强美感,直可与司马相如之《上林赋》媲美。
王公作此赋,时年四十七。其冬廷擢第一,翌春即添绍兴佥判。春时,秦桧虽罢相已四年,然主和派仍居优势。故在《廷试策》中,惟时政之弊端提出真知灼见,而在此赋中则讽谕朝廷恢复中原,一并推崇人臣克尽其道,为官清正,爱民若子之忠孝节义之士,故实乃王公一生坚贞之表述,与《廷试策》并为王公一生著作之两颗璀璨明珠。王公一生虽为官未足十四年即卒,然其抗金主张感动朝廷,乃有虞允采石之大捷。而在朝敢与帝王抗争,并力谏孝宗兴兵再次北伐。然而符离役败,上下气馁。王公亦自去国,殊堪叹息。而王公出知四郡,每至一地,虽仅期年,即政绩斐然,当其调任也,万民遮道挽留,其爱民精神足垂千秋!
余读王公此赋,深有感焉。此赋不惟赞美越之山川人物,实亦彰明治国之道,使人读之增强爱国爱乡之情,激发为国奉献之心。怅我华夏,本文明之邦,惜清廷末叶以迄民国,内政腐败,科技落后,民生凋疲,以致外患频仍。而解放初期,经济本已复苏,且国力蒸蒸日上,然而由于左倾路线干扰,特别是十年浩劫,使历史倒退,虽经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然犹未能跻身于强国之林。故我人民务须迎头赶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王公此赋赞扬勾践之所以能复国灭吴,在于任贤人,重纳谏,明赏罚,实则古今皆然。勾践重用文种范蠡,在关键时刻听取忠谏之言,故能举国上下同心协力,而治国平天下者皆遵此明训。任人唯贤乃兴国之首要,我国革命先辈,牺牲流血,争得一统江山。而巩固江山,仍须继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上下团结。就历史而言,汉之外戚弄权,晋之八王作乱,唐之藩镇割据,明之东林党争,均使朝廷解体,而太平天国之覆灭亦起于内讧与宫庭腐败。而其根本原因均系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任人唯亲,只图享乐腐化,不顾生民疾苦所致。是故,李世民以舟比人君,以水比黎庶,警诫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斯言不廖。而古今千百忠义之士大多出身贫寒,而为官之后,皆以清廉为本,故其名永垂史册,流芳百世。
而如今腐败分子亦多在权力部门,其权力愈大,腐败亦往往愈甚。是辈入伍之初,并非坏人,而掌权之后,或为糖衣炮弹所击中,或为金钱美女所引诱,因而蜕化变质,身败名裂。其根本原因在于忘本忘宗,在于追求物质享受,因而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目今腐败现象之剧,党中央早已明察,且三令五申,然仍有令行不止,长此以往,非惟经济建设难以完成,且有危于国之存亡。如今人民大众对腐败分子已痛心疾首,故肃贪反腐乃当前之急务。
王公此赋亦彰明治国者条须勤政爱民,须处处为人民疾苦着想。王公数守州郡,其所到之处,处处受人民爱戴。王公倡言先抚后科。而如今一些地方,人民除应交国税外,其他杂税名目繁多。以南方农民而言,一石稻谷仅售五六十元,还须投入劳力、肥料、农药,支出医疗费、子女教育费,入不敷出,怎能再加其他捐税?而为发展农业,上级政府已三申五令,不得向农民乱收费。然而有些地方仍有令不行,依然故我。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立国之本。而今大量农民纷纷入城打工,增加城市负担。况且弃农经商,弃工经商,处处商场,不符经济发展规律。故尚须大力提倡勤劳节约,开发农村边区,脱贫致富,方能使全民步入小康之境。
以上管见,乃小子读王公《会稽风俗赋》后之粗浅感想。以上诸端亦早已为专家学者们所共识,非余之独创。谬误之处,有正于方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12:00 , Processed in 0.0645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