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回复: 0

古旧书海里享受文化奇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2 21: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旧书海里享受文化奇旅
布衣书局创始人胡同把古旧书店开进直播间


来源:北京晚报 路艳霞 


3月19日是布衣书局创始人胡同50岁的生日,胡同收到了妈妈的生日祝福:“生日了,能否给自己放天假。”胡同耕耘在古旧书行业二十多年,一直在不断打拼,如今在直播间其古旧书事业更是不断拓展。


他的直播间如同拍卖场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胡同每天都会进行两场直播,每次直播两个小时,他举着一本本古旧书,讲版权页,讲内容,讲品质,一天下来,卖出去的图书有几百册。


在胡同的直播间,每一本古旧书的最终命运走向由读者说了算,小小直播间就是一个拍卖场。胡同说,与其让这些书一直躺在仓库里,死活卖不出去,还不如让读者自己决定价格。他指着《扬州八怪年谱》说,这本书通过三轮竞价,最终以40元成交。


胡同是最早尝鲜在直播间卖古旧书的,从2020年3月挺进直播间开始算起,他已经在此征战4个年头了。胡同从高中时代就开始在学校说相声,他具有丰富的“说话经验”,走进直播间对他而言简直如鱼得水。4年直播下来,胡同的直播间有了更精准、更细致的运营策略,红色文献、出版人、出版史料、书法、音乐,各种各样的销售专题都有。尽管名目众多,但胡同发现,读者们还是喜欢文史类古旧书,尤其是中华传统类更是最大赢家。


谈及在直播间卖书,胡同认为最大的好处在于,一本书到底是五成新,还是八成新,是否有图,是否有名人批注,是否有签名,这些古旧书关键的“信息”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一目了然,不像传统购书需要书友千辛万苦地到处“淘”,不仅节省了大家很多时间,也让初学者了解到古旧书的专业知识。胡同因此认为自己不仅是在卖书,同时也是在普及古旧书知识和文化。


多年来,胡同因为收书和众多藏书家建立起深厚感情,如今这份感情在直播间得以延续。胡同讲述了自己直播间的一次历险经历,他错将88.88元红包,点成8888发出去,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时,瞬间惊得汗如雨下。令他感动的是,直播间的98位书友一个小时内退回了红包,最后只有两人没有退回。而胡同想,他们或许当时已退出了直播间。胡同坚信,他与书友间已经建立起了牢固的品牌信任,这是布衣书局转型后不断前行的力量所在。

一直想让大家亲近古籍


布衣书局脱胎于2002年初创办于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于2004年4月25日正式落地开书店。布衣书局历经8次搬迁后,如今在位于高碑店的六洲大厦地下一层1000平方米场地内,保存着胡同几十年来的“心血”。


转战直播间的布衣书局,在线下空间依然留存着浓重的文化印记,其入口处是文物专家、收藏家王世襄为书店题写的店名,放置在书架上的二手书既有价值不菲的古版画谱、敦煌壁画集,也有在普通家庭中闲置许久的菜谱、诗集、音画杂志。


胡同还专门辟出一间屋子作为打包间,哪怕十元一本的旧书在这里都会获得尊崇,工作人员里三层外三层地精心包裹着,每一件快递包装都齐整光亮。胡同说,一般图书快递包装一件需要1分钟,而布衣书局则需要3分钟。“我希望将这样的仪式感坚持到底,希望读者拿到书像是接受了一份美好的礼物一样开心。”


在布衣书局,不仅有从四面八方收来的二手书,还有一起收购来的江绍原、姜德明、杨成凯等名家的书柜、书桌、座椅等等,甚至是书桌上的玻璃板也会小心翼翼地扛回来。胡同期待着有一天,这些和古旧书联系在一起的物件,会以场景复原的方式,与书友谋面。


事实上,让古旧书和大众亲密接触,一直是胡同锲而不舍的追求。将近4年前,他曾在东城区南阳共享际开过一个34平方米的小书店,他希望让读者能亲手摸摸古籍。摸古籍活动曾经办过十几场,他用心感受读者们与古籍相遇的点滴,几乎每个初遇的人,都会掂量着手里的古籍,发着感叹:“真轻啊!”那个时候,胡同的理想主义情怀在暗自生长,他说,古籍对读者很友善,而现在的书不仅字号太小,而且无法轻松卷折在手中。他希望有的书可以进行一番尝试,让古籍风进入到当代人的阅读生活中,让大家的阅读生活多元又多彩。


古旧书带来无数次奇遇


和古旧书打交道几十年,胡同感叹着古旧书世界的奇妙,“书对每个人来说是个隐私,留有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痕迹。”


收书几十年,胡同会在二手书里发现各种各样的书签,各种各样的读书心得,他甚至还在一本书里发现过一位名家私藏的情书。那本外文书中间被挖空,老先生早年间收到的情书被小心藏在里面,如同尘封的记忆。


当然,无数次因旧书而起的奇遇,更是具有刻骨铭心的力量。那是十几年前,胡同举着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鲁迅回忆录正误》在崇文门地铁站候车,他感觉旁边一个老头一直围着他打转转,最后,他听到一个激动的声音:“我是这本书的作者。”这位老人正是学者朱正,他颤抖着手把离休证举到了胡同眼前。原来,朱正当时住在长沙,那年正好到北京儿子家,于是有了那场偶遇。


和藏书家、学者们的交往,是胡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王世襄、范用、沈昌文、白化文、何兆武、姜德明家里都留有他的足迹。何兆武先生生前常打电话让胡同到家里收些旧杂志和旧书。胡同说,每次去主要是听何兆武先生聊天,关于历史,关于学术,关于他的个人经历。


“这些年最大的财富并不是这些书,而是这些书友,甚至很多人都没有见过面。”在胡同看来,喜欢买书的人都特别可爱,很多人都充满了善意。他一直希望大家想起布衣书局就会觉得这是个温暖的地方,他想有一天他的实体书店还会重现江湖,大家在一起聊天、看书,互相取暖。胡同说,那是一幅人间最美的画面。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6-27 03:37 , Processed in 0.0565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