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9|回复: 0

难得木讷是君子 难得静默是良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7 06: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盲女与一座马来小城的故事
难得木讷是君子 难得静默是良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主题:《流俗地》新书发布会


时间:2021年6月26日19:00


嘉宾:王安忆 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思和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黎紫书 马来西亚作家


主持:翟业军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链接:


两年一届的花踪文学奖由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于1991年创办,以传承华人文化为宗旨,在马来西亚华文文坛具有很高声望,被称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奥斯卡”。

对马来西亚华语写作表示尊敬


翟业军:长篇小说《流俗地》讲述的是一位盲女与一座马来西亚小城的故事。作者黎紫书是马来西亚作家,多次获得花踪文学奖,是自有花踪文学奖以来获得最多大奖的作家。2016年她获得南洋华文文学奖。已经出版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短篇小说集《未完待续》《野菩萨》《天国之门》等等。我们今天要研讨的《流俗地》是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我最早关注到紫书和她的《流俗地》,是在《山花》上读到王德威老师的《盲女古银霞的奇遇》和王安忆老师的《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特别是“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用这样一个非常美好的场景,来形容银霞和顾老师手牵手来到饭馆的场景,非常令人动容。


王安忆:开始的时候黎紫书让我给她这本书写序,我虽然嘴巴里答应,可是心里挺有顾虑的。因为我多年来担任花踪文学奖的评委,从很早就开始阅读和关心马来西亚作家的写作。我觉得马来西亚作家的写作有一个和周边关系的紧张度——第一,他们逃避不了国族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使他们变得非常尖锐、激烈;第二在写作上,我想可能是他们更多地吸收了现代主义的写法,所以马来西亚作家写的小说比较现代、后现代,理论上的那种准备很充分。这对于阅读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尤其对我,因为我还是一个以写实为主的作者,我更希望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的趣味。


所以我开始就在想,这本书我要读懂不容易。可是打开来以后没有想到阅读那么顺畅,并且很动人,它能够那么影响到我的阅读情绪。这个故事首先非常饱满,还有就是很完整。因为长篇不容易写完整,往往是虎头蛇尾,开头很好,后来不知道怎么收场。所以我想黎紫书写这本书,这个目标是很清楚的,她有很清楚的彼岸。


我预感到黎紫书这本书会开拓一个新的局面,从此以后可能马来西亚作者会打开一个新的领域,会开始把这些国族的问题、家国情怀、语言和在地语言的冲突、宗教的冲突等等,都纳入到日常生活的环境里。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你们在这么复杂的环境里度过。


还有一点,关于华语写作,我们应该表示一些对马来西亚华语写作的尊敬,因为他们确实在一个语言的飞地或者语言的边缘带、汉语的边缘环境里面。但是这不要紧,尤其我对马来西亚作家的感觉,他们的汉语非常干净,因为他们是从“五四”以后白话文的传统这么过来的,没有受过太多现实的干扰,所以他们保持着华语从新文学过来的一个很好的状态。我觉得黎紫书似乎在使用语言的时候相当自省。


这个长篇不仅对海外的作者、对马来西亚作者,对我们大陆作者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真的是非常扎实。她那么诚实写作,而且叙事的逻辑、现实、生活状态的描写都是那么诚恳,而且有趣味,很让人感动。

盲女隐喻被遮蔽的民间世界


陈思和:非常高兴读了这部小说,黎紫书前一部长篇《告别的年代》还是2010年左右发表的。我记得当时我读得非常辛苦,做了很厚的笔记,因为里面很多涉及到马来西亚社会政治的知识我缺乏,读得很累。《告别的年代》也是非常好的小说,跟今天这个差不多相隔十年。“十年一变”,对于紫书这样的作家来说,长篇也不是轻易写出来的,每写一部都应该成为她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我很同意刚才安忆说到的,这是一部可能对整个马华文学都有很大促进的作品。


我简单谈一下我的一点想法,跟我自己长期做文学批评的一些理论框架有关。


长篇小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史诗类的。史诗类的长篇小说基本紧扣国族或者历史的一些重大节点,来演绎主人公或者一个家族的命运,这在中国大陆也一样。这一类的长篇小说比较好写,也比较能够被大家所重视。因为它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历史或者民族的历史。而紫书这部小说是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她其实是把它生活化。用我的理论框架来说,就是她把它变成一种民间的社会。这个民间社会跟国族世界是不一样的,它有它自己认知世界的方式。而且民间社会,往往在一个国族社会前面,在我们所谓正统历史前面,它是被遮蔽的。这个被遮蔽的民间世界,是我们平常用教科书的方法或者用所谓的历史知识的方法,很难真正洞察其中的,很难理解。所以对我们来说,它可能就是黑暗的。


在紫书这部小说里恰恰用了非常好的意象,就是盲人。银霞是一个盲人,她出生就是盲人,她眼睛就是黑暗的。其实里面很多次提到,“颜色对我有什么用”,或者“漂亮不漂亮对我有什么用,我反正是看不见的”,这个话在银霞的对话当中、在她的故事当中经常反复出现,也就是说作者一直在提醒我们,她所描写的世界其实是黑暗的世界。而银霞又是作为黑暗世界的叙事者,她在讲她的历史,讲她生活周边整个民间社会。是不是可以从隐喻的角度来说,民间社会本身就是一种黑暗的社会?所以这个世界里有很多跟国家的那种重大事件不一样的,有很多所谓的疆土、所谓的梦、鬼神等等,这是我们整个民间叙事当中的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平时肉眼看不见,它是通过意象、想象或者感受等等方法来体现。


这样一种黑暗的世界里面,最重要的要表达的就是华人的妇女。这点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这个核心也是蛮感人。里面几乎所有的妇女都在遭遇背叛、遭遇强暴、遭遇被遗弃等等,像银霞是被强暴,再往上就是被遗弃,有几个跳楼自杀,也有几个虽然结婚,但是被背叛了。再有一种,虽然有家庭,但是被家暴,像马票嫂。里面一系列的故事,大概没有一个女人拥有我们正常人所理解的幸福家庭的命运,几乎里面所有女性都是在跟命运不断做斗争,这个过程写得非常感人。只有把这些女性纳入到黑暗的系列里面,你才能看出银霞的重要性,因为她是直接用她的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的。

写出民间社会的力量和光彩


陈思和:银霞这个形象,从一个盲人世界来说,是很聪明的盲人。她不仅心里很明亮,而且她对知识有非常高的领悟性。但她只能在一个黑暗的环境当中去感受这个世界,而她在黑暗立场上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会感受得非常敏感。其实这个黑暗世界跟民间世界是连在一起的,包括里面写到很多做梦、写到动物跟她的交流,我觉得它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里面她会碰到一些问题,当银霞用感受黑暗的方法想走出自己世界的时候,她走不出去,走出去一定会受到宿命的打击。


这个小说提供了两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一个是象棋,她本来可以解读好象棋,成为很好的掌握象棋知识的人,可是读了一半这本书被主人收回去了,所以她最终在知识上达不到上流。第二是用盲文来记录《古兰经》,但最后因为强暴事件又把她打下去了。她两次想冲出这个世界,用知识的方法走向光明的时候,她是被打下去的。这当中有很多命运上的问题可以去讨论。


所以她最后还是在自己这样一个黑暗世界里坚守自己的立场,最后碰到顾老师。顾老师是比较理想的、来自于外部世界带有光明的一个人物。最后两个人在电梯里互诉钟情,在电梯黑暗的时候,银霞说了一句话:“现在我们都在黑暗世界,欢迎你来到我的世界。”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好。最后不是顾老师把她拯救出去,给她光,让她摆脱黑暗的民间世界,而是她把顾老师吸引到这个黑暗的世界中去。


这个感觉充分显示出一种民间的力量。我一直觉得写底层、写平民,有时候作家往往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感觉,把平民写得非常没有出路,需要人去拯救。但是好的写民间的小说,写农民、写生活底层那些看上去没有知识、没有力量的人,可是在他们的形象、他们的故事当中,充满了勇气,充满了力量,这部小说也是这样。大家都说这部小说最后读了感觉很温暖,很有光彩,我觉得正是因为她写出了民间社会的力量。


黎紫书:《流俗地》这本书当初要写的时候,就像刚才王安忆老师说的,这种写法跟马华向来有的那种写法,特别激烈的、特别现代主义的、后现代的那种写法,完全是两条路,根本不一样的方向。我在写的时候确实想到这样的写法可能在马华本身不是那么受待见,跟大家的审美和追求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可是对我来说,当我构思这个小说,想到要写这么一个小说、写这群人的故事的时候,确实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是我心中觉得这个小说唯一的、应该的、必需的一个写法。我自己的想法是,它最好能够是整个马来西亚华人,只要能阅读中文的华人,都能够读懂、都愿意读的。所以我试过好几个写法以后,最后选择了这个,而且写得非常顺利,只用八个月时间就把这个小说完成了。


人一定要受难,之后才可能觉悟


翟业军:有读者问顾老师是作者与世界试图和解的一种方式吗?黎紫书这部小说整个都非常向善,就像王安忆老师喜欢讲的纯良一样。黎紫书以前说过非常狠的话,比如:“我本身是对人性社会不信任,对感情持怀疑态度的人。我做记者的时候接触都是社会底层的阴暗面,看到很多悲剧、无奈的现实以及人性的黑暗。这些很多成了小说的素材,我没有办法写出阳光的东西,我整个人生观已经定型,我不是为了黑暗而黑暗,为了暴力而暴力,因为人生观就是这样的。”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现在出现了顾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意味着什么?王德威老师写序的时候也说:“当银霞遇上顾有光,遇上光芒的时候,这是马华文学的浪漫时刻,但是也可能脱离现实的一刻。”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王安忆:我个人觉得顾老师的出现是必须的,而且是必然的。我非常同意陈老师给银霞世界的命名,叫做黑暗世界。但是在我看来,可能这个黑暗世界恰恰是对那个道统的世界一种抵抗。比如刚才陈老师说了她有两次机会跟外面的世界邂逅,或者说是进入,一个是学习象棋,一个是学习盲文,但是这两次都受阻。在我看来这个受阻也是抵抗——我的这些看不见的世界,其实是一个非常大光明的世界。如果是大光明的世界,后来顾老师进入就不是带有拯救意味,而恰恰是说另一个世界向这个世界妥协。如果这样来看黑暗的社会,你就不会把它看成太糟糕或者太苦难、太消极。因为在他们三个小伙伴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觉悟,其实他们一直在成长,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成长小说。如果我们承认这个前提是一个大光明的前提的话,我们就不会把顾老师最后的出现变成一种特别浪漫的、是来拯救她的,都不会。


银霞被强暴的这个细节,在我看起来也是很有隐喻性的。我觉得人一定要受难,受完难以后才可能觉悟。如果我们从隐喻的企图来看银霞的盲世界,我觉得她更像是一个观音,观音看我们人生的时候不是用眼睛看的。所以我觉得要让她受一次难,我有时经常想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为什么让娜塔莎有过一次私奔的企图,要让她犯一次错误?其实一个人变成一个好人,他的善不是积累起来的,他要受一些惩罚的。如果我们承认这么一个前提的话,你就会接受顾老师的到来。顾老师的到来,在我看起来是很自然的,不仅是感到温暖这么简单的一种人间体验,而是一下子银霞的价值在人间释放出来了。原来她的价值不在人间,是在天上的,现在到人间来释放了。

就是因为不明白,所以有了这种坚持


黎紫书:我在写的时候并不晓得读者眼中看来,会觉得银霞遇到顾老师是浪漫的事情。我自己作为作者,并不觉得这部分有什么浪漫。像银霞那么出色的女孩,仅仅因为她盲了眼睛,要到人生那么迟的时候才遇上一个年纪比她大很多的顾老师,其实不是很浪漫,其实是她没有选择之下最后一个安慰的出现。如果不是瞎了眼睛,大概在她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非常优秀,关于她的人生归宿有很多选择、有很多路可以走。可是到最后,看起来好像是无路可走,因为她工作的地方,那个出租车电台也不能顶多久,母亲也不在,没有人照顾她的时候,这时候遇到顾老师。这个出现对我本人来说,我并不觉得有丝毫的浪漫在里头。


可能真的是年纪大了,自己心里对银霞有非常大的同情。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银霞这一生写成没有路可走的悲剧。我是打算最后让她遇到顾老师,但我并没有想到需要顾老师来拯救她,我不认同这是一种拯救,因为顾老师自己也是一个经历过沧桑、有过伤痕的人。


可是确实有一种和解的意识,不仅仅是银霞跟她的过去、她的经历、她一直埋藏在心里的那个创伤和解。因为确实在写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其实是特别仁慈,不仅仅是对银霞,对小说里面的其他人物都特别仁慈。这个仁慈到底是出于我自己,还是出于我所看到、所接触到的在锡都、在怡保的现实?因为我在马来西亚怡保这个地方常常感觉到很温暖,我觉得这里的人都特别温厚可爱,我每次回来都有这种感觉。我时常会在出租车里面跟出租车司机聊很多,听到他们电台小姐的广播,我只是听那个声音、听那些人交流,我都觉得这个社会是一个温暖的社会。可能这是我书写这个小说这些人的时候,自然笔触就会变得温暖的原因吧。


翟业军:难得木讷是君子,难得静默是良人,整个《流俗地》是非常向善的。王安忆最近几年也有这样的取向,《考工记》里的阿城就是一个非常纯良的人,去年的《一把刀、千个字》,是站在当下世代回望上一个世代,也是非常动人的写作。


黎紫书:刚才王老师说,谈到马华文学首先想到“战斗”,我自己想到的是“悲情”。我这些年接触到大家对马华文学的看法,甚至人们已经替马华文学想出很多语汇,比如像“身份认同”、“一个民族的沧桑”之类的,我们都是被这种词套着。甚至到了类似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写作里没有这些东西的话,好像已经不配称为马华文学——没有国民、没有创伤、没有身份认同之类的还是马华文学吗?


我当然不认同这样。当然马华人确实是这个世界上挺奇怪的一批华人。因为我这些年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华人不管因为什么理由移民到外国,其实都没有在意自己孩子懂不懂中文、能不能用中文写作,甚至有一些作者也不在意自己的孩子以后能不能看懂自己写的东西。大家觉得这是很自然的,我们到了外国,生活在另外一个地方,我们自然很轻易地就融入进去,连自己的语言放弃掉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我在想马来西亚的华人是怎么过来的,为什么我们世世代代都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样也要保留使用自己的母语,受母语教育,用自己的母语写作。


就是因为不明白,所以我们有了这种坚持。到了今天,像我自己本人是马华第四代,还在使用华文写长篇小说。但是不管什么理由,如果只是说因为身份认同,因为受到政治的压迫,这好像还是不合理,这个理由不够。在其他地方,在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这些华人,他们也是很轻易就融入到他们的国家里面,还有他们的语言也一样。既然马华有这样的独特性,就保留这个独特性吧,用自己马华的语言,用马华的华语去写作。(整理/雨驿)                        
徽标.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30 07:30 , Processed in 0.0624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