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5|回复: 0

探寻灵运古道的诗画音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6 08: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寻灵运古道的诗画音韵
陆军


  正是秋天将冷未冷,草木似枯未枯之时,上虞东山文化研究会文史爱好者组成的东山“灵运古道”探访组一行6人,踏上了探访谢灵运归隐东山时的古道。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山林茂密,形成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灵运古道早已湮灭无踪。而之所以选择秋季,不仅是因为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而且春夏时节草木繁茂、人迹罕至的“灵运古道”更是难以通行。幸亏有当地村民早在探访组之前开路,我们一行才在向导的带领下得以成行。

  在上虞说起东山文化,“两谢”——谢安和谢灵运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谢安作为一代名相,东山再起,名载史册,自不必说;而谢灵运曾二度归隐东山,特别是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被称作“中国山水诗鼻祖”。而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源头在上虞东山,可以说,是东山孕育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谢灵运之前,诗歌描绘山水只是作为陪衬,而他用秀美的语言描绘山水,创造出真正的山水诗,影响深远。就连“诗仙”李白都对谢灵运顶礼膜拜,推崇备至。

  作为“中国山水诗鼻祖”,东山对于谢灵运可谓“功不可没”。而处于浙东唐诗之路节点的东山,在诗路文化中自然有着特殊的地位。在10月12日浙江省诗路文化带暨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大会上,省委书记袁家军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围绕“诗画”“山水”“佛道”“名人”四大主题,凝练彰显“诗心自在”的文化内涵,对推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提出了新的内涵要求。

  保护再现诗画实景地,保护修复山水自然生态,挖掘和打造一批诗路文化名山、诗路人文水脉、诗意森林古道、文化遗址公园、诗路古镇和古村。本着这样的宗旨,东山文化研究会的这趟探寻之旅可谓任重道远。但千年古道,如今早已荒芜,要说古道,也只是史书上说到的几个地名罢了,根本没有人去走这样的蛮荒野山。

  10月13日上午,探访组前往上虞东山、石门山、七里山及弥陀山一带寻访考察谢灵运二次归隐东山时的“三精舍”“始宁墅”遗址及山居古道。考察小组以当地村民为向导,以谢灵运《山居赋》记载为线索,从东山谢家湖源头,沿南第一谷进入,一路披荆斩棘,艰辛前行。开始还依稀可见山路的影子,但走不多远,路已很难分辨了,沟壑、泥石流和倒伏的树木不时挡住去路,再加上肆意生长的杂草灌木,行走十分艰难。而就是这样的山路,也是前几天几位当地村民经过初步砍伐修葺才形成的,否则根本迈不开步。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探索,一行人终于攀上石门山东西两峰,两峰间的山岗就是谢灵运的“石壁精舍”。但今天看来,遗址早已荡然无存,根本没有痕迹,当年谢灵运在这里筑舍坐禅,忘记官场争斗所带来的烦恼,与友人纵情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与下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作。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对自然景物精到的描写,连李白都大量地引用,可谓是谢灵运山水诗的代表作。特别是他在此期间写的《山居赋》,洋洋八千余言(含注),被称作始宁的地方志。这种以韵文的方式写志,创史界和文坛先河,也可见他对古上虞自然地理、风土人情谙熟于胸。

  离开“石壁精舍”,大家沿山岗继续攀登,一路山高坡陡,林木参天。人迹罕至的山脊小道铺满了落叶,而这里的山体土壤特别厚实,落叶与泥土孕育了满山的植被欣欣向荣,茂密的树木一个劲地向上长,导致林间反倒清朗起来,四十多年少有人为破坏,有些树木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登攀,于中午12点,我们终于登上了340米高的弥陀山顶峰。

  弥陀山,大东山景区的最高峰,上有一块约三十平方米的空地,是原弥陀寺的遗址,但如今已难觅昔日寺院的一砖一瓦,只是拂面的山风吹来,仿佛可见1600年前的谢灵运“清晖娱人,游子忘归”,沉迷于大自然怀抱的醉人景象。

  据《嘉泰会稽志》等史料记载,东山自古有三精舍遗址,即东山国庆寺、石门山石壁精舍及弥陀山顶的弥陀寺,其中后两处由谢灵运归隐东山时所建。同时东山还有三处始宁园(墅),即东山谢安始宁园(大宅)、指石山西庄谢玄始宁园(墅)及石门山下灵运始宁园(墅),以上三处始宁园(墅),除谢安始宁园已“舍宅归寺”(国庆寺)外,其余两处仅存遗址。在弥陀山顶,大家合影留念,祭祀山神,年届七十的考察组长徐景荣还录制了考察视频,留作史料。

  下山途中,探访组还专程前往东山梅花庵考察,遗址四面环山,中有百米左右平坡,相传此处曾是谢灵运与好友裸居之地,如今物是人非,唯有茂林修竹,潺潺流水。故人远去,山高水长,作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他的不朽山水诗文以及他留下的石壁精舍遗址与山居古道,为后人留下了“诗心自在”的文化内涵。深沉幽远,意味深长,隽永不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5 07:10 , Processed in 0.0762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