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行车王国”,曾经的标签在现在看来似乎挺环保,但那时却是贫穷、落后的烙印。回首70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从拥有一辆自行车算是大款,到私家车满大街跑;从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到现在“中国高铁,世界的高铁”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再回首过往,从没有一个时候像今天这样,让人与车如此地紧密相依,人们通过车子追逐幸福的脚步,也似乎越来越快。 “私家车”的跳跃式变化 55岁时,严阿姨拿到了驾照,第一次开车上路后,这种幸福感让她久久不能淡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会儿,有一辆自行车都算是大款了,当年他是挑着担来下的聘,结婚那会儿,象征性地坐了两里船,我就算是出嫁了,什么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真要都有的,那都算是有家底的。现在我都开上轿车了,真是不敢想象!”严阿姨回忆当年。 1983年,张敏勇拥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辆,也是最后一辆飞花牌自行车。“骑了20多年,非常有感情,这辆车承载着我的爱情故事、军旅生涯和车间经历。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变了,大量的私家车出现在我的眼里。” 正如张敏勇所说,车在上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出现了一次跳跃式的变化。以往村里人进城,村里的年轻人们一起蹲在拖拉机里,颤颤巍巍却又感觉像是现在乘坐着敞篷跑车。当然,大多数时候,人们还是要等个大半天的公交车,或者直接走到镇上的公交站里去候车。严阿姨就一直住在百官,“当时还有电轨公交,两个大节,有时乘公交被挤在两节中间,两节车之间还漏风,挺可怕的。”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一股摩托风席卷全国,一时之间,五羊本田、嘉陵本田、幸福125,村里每天不传几声车子发动时的轰鸣声,不让嫌吵的老人们骂上两声,这些当年“最拉风”的年轻人似乎都睡不好觉。 摩托之风并没有刮多久,90年代中后期,私家车开始进入人们视野,也很快进入了普通百姓家庭,人们在上虞及去周边市区再也不用抱着孩子、背着大包去挤长途汽车了,不论是出外郊游还是跑个医院,私家车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一时间,大街上的自行车变得稀稀拉拉。 区公安分局民警韩巍是一名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他的摄影理念是“无限风光在险处”,每年,他都要与他的爱车出一趟远门,有多远?青藏高原无人区、中国最西部的派出所、新疆沙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车,我不大会有机会到达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也绝拍不到这样的好照片。”韩巍感慨地说。 还记得第一批开上“普桑”的人们吗?手持大哥大,坐驾桑塔纳,是当年最豪气的一代,也是当年最拼的一代,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而今,他们老了,却也更加智慧了。金融业的老吴最近换了辆车,油电混动的,一路上他指着显示屏,兴奋地告诉我如何操作能更加省油,如何让多余的电能汇集到电池组里,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这种节能环保的方式,我一笑,觉得这代人就没老过。 “你会发现,尤其是像我这样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城市里的车子让人觉得是一瞬间就变成这样了,或者让人觉得就应该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品质似乎也突然直线式地提升了,而事实上,这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国家,强大了!”如今已成为新天龙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的张敏勇颇有些激动。 公共出行的跨越式变迁 从“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手拉车光脚板,到日行千里的高铁动车组,不论速度有多快,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每一种车,都有着时代的印记,车的每一次变迁,都有着鲜明的时代个性。 1986年,现为上虞火车站党支部书记的高伟才19岁,就职于当时上虞曹娥火车站调车员。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春运期间,车站最流行的音乐是《渴望》,正月十五后的每一天,都会有2000多名上虞人站上火车月台,通过萧甬线的绿皮火车前往上海打工,每一天只有两趟车前往上海,一趟还在半夜,但那时的火车站“再晚还是人山人海”。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成千上万奔赴上海的务工者中,出现了不少现在知名的实业家,在带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更多上虞人奔向幸福的大道。 “自行车王国”时代,人们的出行总带着“山楂树之恋”般的小清新,这是可爱的印记,但也是闭锁的印记,随着私家车时代的到来、冲击,人们的格局、眼光在扩张,随着车子将地域间距离的缩小,幸福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 65岁的罗师傅曾是在小越一个机床工,一次加夜班的时候,因为太困大拇指被机器切下大半个,那时候上虞的医疗条件还没有现在这么好,当晚,罗师傅带着手指踏上了去杭州的火车,一坐就是5个小时,虽然接指手术顺利,但现在还是有些后遗症。“现在退休了,孩子、孙子都在杭州,到杭州也只需要半个小时的动车,再回想那年5个小时的火车,变化真得太大。”罗师傅感慨地说。 这场变化到现在都没有停止,上虞高铁的通车让城际出行更加便捷,而城市内,公交车次一增再增,还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查询公交到站时间,相当便利,出租车、网约车的保有量也是日渐增长,城市公共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让环保理念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 而今,“五一小长假”“十一小长假”出游的频率直线式增加,远距出行有高铁动车,近距自驾游私家车当仁不让,而在上虞,城际列车年旅行人数更是早已过万。 可以看到,从贫穷到富有,人们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出行理念也在逐渐改变,有的人开始放弃私家车,改乘公共交通或自行车,只为绿水青山,从自行车、摩托车到私家车,再到自行车,人们不再单纯以车子论幸福,环保、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正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或许,下一个幸福的标准已经出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