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17|回复: 7

上虞革命史迹陈列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 08: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虞革命史迹陈列馆——“北撤会议”旧址


  “北撤会议”旧址坐落于丰惠镇钱家弄23号(今普发南路3号),这里曾经是1945年6月底上虞县城在浙东第一个被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和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机关的驻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我党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签订了《双十协定》,作出了必要的让步,愿意主动撤出包括浙江在内的南方8块根据地,将部队撤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集中。根据1945年9月20日中央关于北撤的电示,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于9月22日在这里召开会议,研究和确定北撤的部署、路线及领导同志的分工等问题,同时决定在23日召开区党委扩大会议。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杨思一、顾德欢、连柏生、刘亨云、张俊升等领导出席。

  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1995年8月,“北撤会议”旧址建起“上虞革命史迹陈列馆”,占地5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200多平方米,谭启龙题写了馆名。展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虞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史料,其中包括照片、图表255幅,实物99件,另有革命烈士王一飞、陈树谷、何云塑像3座。并在陈列馆后面相隔一个小天井的一排三间平屋恢复了当年“北撤会议”的场景,介绍了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共浙东区党委委员、浙东纵队司令部的领导谭启龙、何克希等8人生平简历,也展出了中央北撤“电示”摘要、北撤路线图和北撤途中有关场景的照片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8: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
  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坐落于陈溪通泽广场,紧邻钟灵毓秀的“双石笋”,背靠底蕴深厚的通泽大庙,建筑风格既清雅古朴,又简洁大方。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2012年10月规划建造,2013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纪念馆内部布展72块展板、17个展台,展览实物149件,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场景模拟等方式,分“建立支部 点燃火种,开辟基地 支援抗日,坚持斗争 迎接解放,为国捐躯 永垂不朽,继承传统 再创辉煌”5大篇章,形象地展示在中共浙东区党委领导下,上虞党组织在陈溪珍坑建立虞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开辟“九厂两院”后勤基地以及陈溪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支援战斗的热血场景,同时也展示陈溪人民在党的指引下建设新社会的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8: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岙战斗纪念馆
  许岙战斗是浙东游击纵队发动讨田(岫山)战役,在浙东新四军纵队参谋长刘亨云、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的指挥下,自1945年6月7日开始打响至20日胜利结束,历时14个昼夜的艰苦奋战,共歼敌1000余人,攻克碉堡28座,并缴获大量武器,拔除了四明山根据地的一颗钉子,使浙东10万人民获得解放,受到新四军军部的嘉奖。

  2000年,岭南乡建立许岙战斗纪念室,铭记在攻坚战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无数先烈,把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2009年,岭南乡重建纪念馆,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材。2018年,岭南乡结合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投入250余万元对许岙战斗纪念馆进行了全面扩展和整修。新馆以更加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先进的声光电效果,生动展示革命英雄在许岙的战斗场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8: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虞最早的党组织创建人
——叶天底
  叶天底烈士(1898-1928)丰惠谢家桥人。1920年2月,参加了杭州的“一师学潮”。8月22日,他和俞秀松等8人成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创始人。9月,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地创办一所外国语学社,他主持团务工作。1921年春,他与同乡王一飞等准备赴苏学习,但他伤寒猝发,未能成行,回家养病。1922年9月,应聘到春晖中学教务处工作,这年冬,他和同事办起了农人夜校,组织附近农民学习文化。1923年,经他的“一师”老师陈望道介绍,在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从事艺术研究。年底,经瞿秋白和恽代英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7月,他去苏州乐益女中任教,9月初,乐益女中秘密建立了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由他任书记,张闻天任委员。1926年7月16日,叶天底在谢家桥创建了上虞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上虞独立支部并任书记。他“带着药罐”为党工作,1927年11月奉命组织浙东大暴动,但最终因暴动计划被敌人探悉,叶天底在谢家桥被捕。在杭州陆军监狱,叶天底铮铮铁骨,坚贞不屈。他对亲友说:“天底相信共产党,才加入共产党。现在因患病被敌人抓住。我遗憾的是我替党做事太少了。我既然被抓,就不免一死。我早就预备好。天为棺材盖,地为棺材底,为共产主义而死是光荣的。”1928年2月8日拂晓,敌人用门板把病得不能动弹的叶天底抬到狱中刑场上枪杀,时年才30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8: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虞最早的中共党员
——王一飞
  王一飞烈士(1898-1928)丰惠人。1920年9月进入由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同年11月第一批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初,王一飞赴苏留学,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2年春,他由中国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也是上虞最早的中共党员。1924年6月,他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代表的身份参加了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7月,以中国共产党列席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25年春夏之交,因国内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结束留学生活。回到上海后不久,接到党中央通知,负责筹建中共中央军委事宜,是中央军委第一任临时负责人。报到不到10天,中共中央决定暂派他担任上海区委书记职务,负责上海市和江(苏)浙(江)两省的党务工作。同年底,他继续负责筹建中共中央军委的工作。1927年3月21日,他在上海与周恩来一起领导组织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担任南市区起义总指挥,经过30个小时的激战,打败了军阀部队,取得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他被选为中央委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首任秘书长,5月上旬,中央军委机关从上海迁到武汉。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他以中央军委的身份参加了会议,9日,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由王一飞代理主持中央军委工作。10月中旬,党中央派他前往湖南长沙,负责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任命王一飞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1928年1月中旬,由于叛徒告密,中共湖南省委及长沙市委等机关被国民党长沙反动当局破坏,王一飞等省委领导成员开会时被捕。1月18日,王一飞从容就义于长沙教育会坪,年仅30岁。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特辟专栏载文:“一飞同志的死,是湖南工农群众失掉了一颗明星,我们只有悲痛,只有秉着他的精神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8: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英烈红色报人
——何云
  何云烈士(1905-1942)永和朱胜村(现朱巷村)人,全国和浙江省首批著名抗日烈士。1926年,他投入叶天底号召的农民革命,创办农民夜校,同时还被聘为《上虞声》报编辑,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上海国民御侮自救会”成立,他任宣传部长。1938年初,党中央决定创办《新华日报》,何云被调往汉口参加筹备工作,担任国际版编辑,并担任报社党支部委员。同年秋,党中央决定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何云任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受到朱德总司令嘉奖。5月26日,日寇将八路军总部驻地和报社驻地山庄团团包围,5月28日,在对日军反扫荡中壮烈牺牲。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沉痛地说:“实在可惜啊!一武(指左权)一文(指何云)两员大将,为国捐躯了!”全国解放后,何云烈士的忠骨移至河北省邯郸市晋鲁豫烈士陵园,安葬在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墓的左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8: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虞第一任县工委书记
——陈树谷
  陈树谷烈士(1916-1944)丰惠南村人,浙江省首批著名抗日英烈。1933年12月,他与进步青年创办《明月文艺》等油印刊物,并为《上虞报》撰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1936年底,国民党上虞县党部以“共产党嫌疑”的罪名将他逮捕入狱,后因证据不足才被交保释放。1938年初,陈树谷秘密到了嵊县找到了党的关系。2月,建立中共上虞县后郭支部,陈树谷等人入党。5月,中国共产党上虞县工作委员会成立,陈树谷首任县工委书记,他组织“上虞各界青年救亡协会”“上虞抗日流动宣传团”,组织办夜校、读书班,培养和发展了大批进步青年入党,建立了不少党支部。在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中,他右腿中弹,不幸被俘,被关进上饶集中营。在狱中,敌人对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他始终严守党的机密,没有吐露任何实情。后来,通过观察,他钻进一半在墙外一半在墙内的粪缸,翻出围墙,涉过城河终于逃出敌人的魔掌。1942年,他先后担任江苏江都县委宣传部长、高邮县二区区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长。1943年12月25日,在高邮县与敌伪战斗中受伤被捕,1944年1月8日晚,被敌伪活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08: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大鱼山的抗战烈士
——严洪珠
  严洪珠烈士(1923-1944)崧厦严巷头人,名列国家民政部2015年8月25日公布的著名抗日英雄群体“血战大鱼山岛42烈士”中第一位。1939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新四军浙东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指导员。1944年8月25日,由严洪珠带领的海防大队一中队在舟山大鱼山岛与现代武器装备的日伪军展开顽强的殊死战斗(被誉为“海上狼牙山之战”),严洪珠不幸负伤,但他仍坚持指挥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他忍着伤痛在阵地上爬行着,把牺牲和负重伤同志身上的子弹带解下来,分送给大家。这时,打旗岗上只剩下6位战士,且个个都挂了彩。严洪珠对战友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坚决做一个光荣的革命者,决不做俘虏,不缴枪!子弹、手榴弹打光了,用石头砸,石头砸完了,就用牙齿咬,要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战士们在他的鼓舞下,奋不顾身地打击敌人,最后阵地上只有4个人。他命令三位战友快撤,自己战斗到最后一息,壮烈自殉。他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生前“头可断,血可流,新四军的战士不可辱”的铮铮誓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4 19:33 , Processed in 0.0399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