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77|回复: 0

道墟《偁心寺志》版本考(章抱苦/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4 09: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章抱苦

道墟《偁心寺志》版本考


  越中有名山曰“偁山”(方言读qìn),今俗作“称山”,在今上虞道墟。偁山之中心有寺名“偁心”(称心),据《嘉泰会稽志·卷七》记载:“称心资德寺……梁大同三年建,会昌中废,大中五年观察使李褒奏重建……”称心寺在唐为名寺,吸引了宋之问等众多名家登临感赋,但毕竟当时此地北有大海,偁山地处海隅,位置僻远,交通不便,所以游人多半望而却步,名刹也就日渐芜没。至顺治朝时,寺院才发心修撰寺志,以后数易版本。

  据寺志载,《偁山偁心寺志》发展到嘉庆时已较为完备,在此之前的顺治版、乾隆版均未刊行。明崇祯八年,智铨法师住持偁心寺,顺治十一年托赵甸修纂寺志,成四卷,分别为:山域志、肇造志、法统志、艺文志,其中前三卷较详细,《艺文志》较简略,基本奠定了寺志的大致体制;乾隆年间,章世(士)法又发心辑纂寺志,鉴于顺治版《艺文志》不够周详,于是主要补修了该卷,增加了不少内容;嘉庆年间,章崇望受寺僧宝华禅师之托,将顺治、乾隆二版寺志分成五卷合编,且又增补了一卷艺文,合计五卷(外补一卷),正式付印。

  1996年8月,白化文、刘永明、张智等主编《中国佛寺志丛刊》,由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印数200部,其中瑞芝堂藏板·嘉庆十八年(1813年) 钞本《偁山偁心寺志》(影印本)也被收录其中。这一版的《偁山偁心寺志》全书虽仅有190页,但体系完备,内容翔实,其中不乏许多罕见的素材,是研究偁山和偁心寺历史的重要史料。

  从内页钤印可知,此版曾收藏于杭州藏书家丁国典的“八千卷楼”,是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另有一版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据馆藏资料显示,旧藏偁山章氏翠微楼,考景泰元年《乡饮大宾会稽遗安章公墓志铭》,翠微楼主名章徽,偁山人,筑楼之日已失考,但自铭文可知当年藏书万卷,称盛一时。

  《偁山偁心寺志》由赵甸、章世(士)法合辑;章錀、章宏业参辑;章崇望、章复晷、章炜、章太和补编;钱樾、陆湘、张太复等十余人校阅。由于纂修者较多,且增删补改均在不同时代,虽然书中专门列了部分人物小传,但较为简略,不少大师先辈因而沉默书中,不闻于世,如要一一细考,并非易事。

  寺志主要修纂者赵甸,字禹功,号璧云,会稽人,诸生,无意功名,一生未娶,善画山水,时常流连于山水寺院之间,清操奇抱,望重一时,著有《云门显圣寺志》等。考《上虞县志校续·卷十五》有碧云和尚,俗名赵甸南,字禹功,弃诸业为僧。二者姓字相同,“璧”“碧”相近,俗名仅多一个“南”字,或为同一人。遂又考《国朝上虞诗集·卷十二》,有碧云和尚(赵甸南)诗《居偁心寺》,由此可见二者系同一人无疑。

  翻开寺志,有“偁山图”三个魏碑体大字,而后有白描之偁山胜境,山水楼台具足,画的十分详细;又有章毓宠书《偁山怀古·望海潮词》一首。寺志序言共4篇,分别由迁安县教谕张大复、进士王延庆、举人王麟昌、博学鸿儒罗坤撰写,另附一篇章錀的《青峰集原序》,“青峰”是章世法的号,所谓“青峰集”实为章世法所辑乾隆版寺志,只因当时未刊,所以旧序附录在此,章崇望《赵章二志合钞缘起》一文中详有介绍。

  《偁山偁心寺志·卷一(山域志)》共分三个部分,分别为:记地、记胜、记道里,并对偁山狮古岙、龙目池、马跑井等13处名胜一一作了介绍,其后所附章世法《偁山记》对偁山之历史沿革也作了细致阐述。《卷二(肇造志)》主要介绍了大雄殿、禅堂、钟楼、藏经殿等24处偁心寺主要建筑之方位、肇造年代、创始者及日常用途等基本信息,其中部分建筑已废或仅存残基,类似这些废址,其它史料中恐已难检获。《卷三(法统志)》主要记载了偁心寺章安尊者、吉藏法师、大章法师等28位历代高僧大德的传承法脉、履历生平以及在偁心寺之作为。

  《卷四(艺文志)》为本书最重的一块,收录了赋、杂文等近20篇,诗作50余篇,其篇幅占全书之比近半,有寺志主修赵甸(南)、明礼部左侍郎章敞、明都给事中章正宸、金华高士戴良等人撰写的有关偁山偁心寺的文章,其中有不少历史信息,如赵公文中提及偁心寺曾藏有“血书《华严经》八十一卷”,今已不知所踪。至于大诗人骆宾王、宋之问、孙逖、方干、唐肃、徐文长、刘宗周等咏赞偁心寺的诗作,志中也一一进行罗列,并在其后增附《偁山偁心寺艺文广录》,收录了数位章氏先辈的遗作。最后又将咏赞南边稷山斋台的几首诗附于全书之末,而前文未曾提及,或是嘉庆版寺志在合并前贤遗著时才编入的,毕竟稷山斋台与偁山偁心同为道墟名刹,只因斋台无志,所以一并录于集后以作备忘吧!

  “偁心寺”是道墟历史文化的缩影,是所有道墟人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作为偁山章氏族人,重新翻开这本“难产”的古籍,心头不禁为之一颤。这种感动并非只为先辈们在字里行间给我们留下的骄傲,而是他们几代人通力协作、前仆后继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比古籍本身更为宝贵。《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惟愿众人齐心,则此地中兴可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11:56 , Processed in 0.0588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