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24|回复: 23

兰州晨报:阳光冬衣收到目前最大一批捐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8 12: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光冬衣”收到目前最大一批捐助
浙江“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寄来1750件棉衣

本报讯(首席记者魏娟)爱心从东到西,温暖跨越千里。10月15日,本报“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以来,迎来了截至目前最大的一批捐助——浙江“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寄来的1750件棉衣,总价值52.5万元。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他们的爱心从绍兴市一路向西来到兰州,兰州EMS也特意开辟“绿色通道”,提供转运仓库。这个冬日,因为有你们的参与,将暖意融融。

“点亮一盏灯”结缘甘肃


  本报“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从10月8日启动以来,受到了省内众多热心公益事业人士关注,同时,省外的爱心人士也从网络上了解到了本次活动,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浙江“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负责人董国光在获悉活动后,立刻加入到“阳光冬衣”的行列,第一时间为甘肃的农村五保户送来了过冬棉衣。董国光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是浙江的志愿者团队,但爱心不分地域,不管哪里有困难,他们都会尽可能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前几日,浙江本地有个企业家向我们捐助了一批棉衣,全权委托我们再送给需要的人。得知《兰州晨报》的这个活动后,我们觉得,这批棉衣有去处了,也算物有所值了。”董国光介绍,送到甘肃省的这批棉衣共1750件,每件价值300元,共52.5万元。他说,尽管他和团队的许多人都没有来过甘肃,也不了解甘肃农村的状况,但是通过本报的报道,他们觉得应该送出这批衣服,“我们团队的创立也是源于帮助农村老人,和你们的活动一样,我们相信你们的报道和力量,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行列中来。”

  

乡村老人成为共同关注


  “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由负责人董国光于2009年创立,已经成为浙江省知名的民间爱心活动品牌。

  2009年冬天,董国光去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燕河岗村时,路过一间残破的屋子,见到了83岁的王松堂老人。老人住的房屋是一间废弃的小学教室,四面漏风、家徒四壁,点的蜡烛是在附近一座庙宇内捡来的。见此情景,董国光心情沉重,凭借当过电工的经验,买来电线、插座和灯泡,为这间黑乎乎的房子通上了电。

  一盏灯在空旷无人的山区点亮了。而董国光也开始走上帮助困难家庭的路。他回来后将这段经历写成题为《点亮一盏灯》的文章发到网络上,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董国光说:“网友的热情给了我很多感动,那时我想,如果有一群人的力量,或许可以为更多的人点亮一盏心灯。于是,我把这项爱心活动取名为‘点亮一盏灯’。”

  刚开始时,董国光自己到处寻找需要帮助的对象,把见闻写出来,发动网友进行帮扶。不少人或因残疾,或因贫病,或突遭意外,家境陷入贫寒,董国光和他的“点亮一盏灯”志愿服务团队便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随着这个团队影响力的扩大和网络日趋完善,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会通过网上的信息主动找到董国光,想要贡献自己绵薄之力的志愿者也有了沟通的平台。之后,他们有了自己的APP、QQ群,可以让志愿者和需要帮助的人形成有效的互动,方便开展相对应的志愿活动。


  5年帮扶近600次


  5年来, “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已经发展到500多人,成为了一个有凝聚力的爱心品牌。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受助对象后来也成了志愿者。他们的爱心播撒在了浙江、四川、云南等全国各地,受益家庭2000多户,总资助金额达450多万元。

  秉承着“凝聚爱心力量,援助弱势群体,用心点亮一盏灯,让爱温暖万颗心”的宗旨,“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组织发起了近600次各类爱心公益活动,包括举办感恩节送腊八粥广场演唱会,看望慰问敬老院老人、麻风病医院的老人,义卖广场演唱会,一座城市为一个重病女孩同唱一首歌的《为吕红加油》大型爱心演唱会等等。同时,团队捐进来的和捐出去的财物,都第一时间公布在“点亮一盏灯”的网站上,捐助资金和物资都清清楚楚,接受社会监督。团队建设所需的费用,由团队管理层共同承担。

兰州EMS开辟绿色通道


  此次,“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通过中国邮政EMS发来了捐助衣物,由于衣物数量太多,本报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仓库储存。甘肃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的负责人在听说这批货物是捐献的“爱心物资”后,便开辟了物资转运“绿色通道”,积极协调库房。冬衣“大转运”中,越来越多的爱心行动汇聚其中,不仅温暖农村孤寡老人,更温暖你我的心。



  ■相关新闻


  “益润陇原公益创业平台”正式加盟本报“阳光冬衣”公益活动


   本报讯(记者赵汇 实习生张韶华)如今,公益渐渐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公益组织都承载着一个群体的公益梦想,由本报发起的2014“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已逐渐汇集起各地公益组织的力量,助力更多人的公益梦想起飞。

  10月15日,甘肃农业大学大一同学满艳苹代表“益润陇原公益创业平台”20余名志愿者正式报名参加“阳光冬衣”活动。据了解,“益润陇原公益创业平台”是一个由学生团体组成的公益平台,目前优秀的项目有:滴水农情、把公益带回家乡、绿植领养、节水微行动、让走丢的文化回家、暖冬计划等。其中的暖冬计划为广河县8所小学贫困学生每人募集一个爱心温暖包。爱心温暖包由一个健康水杯、一条爱心围脖、一包护肤油、一双温暖手套、一双袜子以及一张“爱心1+1征集卡片”组成,这一活动通过现场认领礼物和募捐的方式参与。对于加入“阳光冬衣”后即将进行的繁杂活动,满艳苹显得信心满满,“我们都是90后,会把爱心事业传递和继续下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支加入“阳光冬衣”的志愿者队伍——西部爱心联盟已于10月15日正式投入前期受助人资料的整理工作。当天,4名志愿者一早就来到报社“阳光冬衣”捐赠点,认真细致地完成了此次活动2000余名受助人资料分门别类的整理工作。这群可爱的年轻人用他们的热心告诉所有人,他们自己也有能力去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正是有了志愿者倾注的爱心,才可能让冬衣分发的脚步加速,让山区的人们少挨一天冻。感谢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2: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D.jpg B.jpg 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2: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报“阳光冬衣”活动收到万元爱心捐款
兰州君赫企业管理公司委托本报代购棉衣送给农村孤老

  热心市民魏女士让女儿送来的冬衣。   本报首席记者 魏娟 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魏娟) 随着本报“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的持续进行,爱心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参与的人也逐日增多。10月16日,兰州君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本报送来了1万元现金,委托本报代为购买棉衣,送往农村孤老手中。这是迄今为止,本报接收到的最大一笔现金捐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你们的爱心,是这个冬天最美的暖阳!

  16日上午,兰州君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窦予遥总经理致电本报,希望能够再次参与到本报“阳光冬衣”活动中来。她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希望能有机会回馈社会,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看了你们最近的报道后,我和企业员工们都深受感染,想为这些老人们提供帮助,所以捐一万元钱,请你们帮忙购买合适的棉衣送给他们。”

  兰州君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国际规范化咨询理念与结构组建的专业化、实效化、精品化的智力机构,主要为目标客户提供财税类、法务类、投融资类的诊断咨询服务。公司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参与各类公益慈善事业。2013年,在本报发起的“阳光童年·新学期礼物”大型公益活动中,与本报并肩组织了慈善晚会,为贫困学子筹集善款,用来为贫困山区儿童购买新校服、书包等。本次“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也同样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在了解了活动的详细方案后,公司决定,继续参与本报的“阳光”系列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孤老残幼献出一份力量。

  自本报10月8日启动“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西部爱心公益社”的志愿者们将为活动整理、分装、发放衣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出一份力;“益润陇原公益创业平台”的20余名志愿者也表示要加入进来,为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兰州新通力驾校、新通力东方汽车租赁公司致电本报,承诺将提供活动所需车辆并全程参与;哈弗H6车友会、标志3008车友会的车主们也积极致电本报,希望能将棉衣免费运送到乡村老人家中;“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更是送来了1752件,价值52万余元的棉衣。更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市民,提着崭新的棉衣,送到本报,表达自己的一份关怀。

  这一件件棉衣、一份份承诺将汇集在一起,如暖流一般流向那些期待帮助的人手中,温暖他们的冬天。我们也真诚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献出你们的一片爱心,将公益的团队不断扩展,为社会承担责任、为苦难提供庇护、为幸福寻找力量。

兰州市民冒雨代母捐冬衣


  本报讯(首席记者魏娟 实习生张韶华) 一件新的冬衣,一份“心”的温暖。10月16日下午,冒着秋雨,一位年轻的女士提着一包衣服走进了本报新闻大厅,为“阳光冬衣”公益活动捐赠衣服。她说,这是代替母亲捐助的,完成老人的一份心愿。

  记者打开袋子时发现,这名女士捐赠的都是全新且质量上乘的棉衣。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记者,母亲看到《兰州晨报》对农村老人的报道后,念念不忘,总想帮助他们,因此叫她代为购买,“本想直接捐钱,但母亲不同意。所以我中午去商场买了就送过来!”棉衣每件500元,总价值2000元。记者追问她的名字表示要公示爱心名单,她摆摆手说:“就不说了,如果公示,就写我母亲的姓吧,她姓魏。”

  像这样不留姓名捐赠的市民还有很多,感谢你们,爱心积沙成塔,必将善做善成。

  物资

爱心捐助公示榜


  1.浙江“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

  1752件棉衣,总价52.56万元

  2.杨女士 20件羽绒服 总价7000元

  3.王女士 133件棉衣 总价3990元

  4.魏女士 4件棉衣 总价2000元

  5.爱心人士 6条裤子 总价1200元

  现金

  1.君赫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万元

  2.宋女士 500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2: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C.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2: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报“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启动
今起爱心热线96555开通,邀您为山区孤老残幼送温暖

  制图/武亚新

  本报讯(记者赵汇)一场秋雨一场凉,冬季日益临近。在陇原山区里有这样一群人,因为缺少厚实的棉衣,或年迈或幼小的身体又要承受刺骨的寒冷。在2014年的冬天来临前,兰州晨报年度大型公益活动——“阳光冬衣”正式启动。

  岁月的流逝演变成乡村孤老额头深刻的皱纹,也一次次点燃着孤残孩子的希望。走进乡村,我们一次次回望倚在村口驼背、蹒跚的苍老身影,也看见孤残儿童在尚不知愁的年纪里在阳光下奋力奔跑。在怜悯、疼惜的背后,我们看见了老人们对乡土怀抱深厚的爱,才让他们执拗地留下,坚强乐观,用双手、用汗水书写了一生的豁达与超脱;也从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看见了他们的渴望和梦想……这一切让人心生敬意。

  2014年度“阳光冬衣”大型爱心公益活动是本报自2005年起推出的以“阳光”这个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名字为起点的品牌大型公益活动的第十个年头。本次兰州晨报再度将关注的目光投射至乡村孤老残幼这一更需关注的群体。在前期对白银、定西、平凉、天水4市22个乡镇的走访中,我们一直被感动着——在亟需救助的乡村孤老残幼中,他们每个人的故事虽有造化弄人的悲凉况味,但都不曾忘却对生活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

  本次“阳光冬衣”大型爱心公益活动以“用爱温暖人生”为主题,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爱心冬衣”为主要形式,将“爱心冬衣”作为入冬前的礼物赠予乡村中亟需救助的孤寡老人、孤残儿童。为此,本报专门开通爱心热线96555,希望广大爱心人士一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共同用爱心去温暖孤老残幼。请从现在开始,传递你的爱与热吧!

  ■捐赠相关事项

  ★捐赠原则:本次活动属于公益行动,坚持自愿和量力而行原则。

  ★捐赠物品:价格不限、尺寸不限的崭新、厚实棉衣、羽绒服。

  ★捐赠建议:捐赠新冬衣要求标牌、拉链完整无缺,衣物干燥整洁。(捐赠物资无宣传不良内容)

  ★捐赠方式:可直接拨打本报捐赠热线:0931—96555联系捐赠事宜;或通过本报QQ报料平台(QQ:1506880698)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白银路123号兰州晨报(新闻大厦6楼新闻采访大厅),邮编:730030,联系记者:赵汇。

  相关报道可见大陇网、掌上兰州、兰州晨报数字报以及本报在新浪、搜狐、腾讯3大门户网站开通的官方微博平台。兰州晨报腾讯微博地址httpt.qq.comlanzhouchenb;搜狐微博地址httpt.sohu.comu25948758;兰州晨报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lanzhouchenbao。

  ★捐赠时间:2014年10月8日—11月8日。

  ■活动回顾

  十年公益路 阳光伴你行

  以“阳光”这个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名字为起点,兰州晨报自2005年6月首次启动“阳光童年”大型公益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9届。起始于2005年的“阳光童年”系列大型公益活动,以每年一个主题活动,为贫困学子和山区孩子持续不断送去关爱。今年是“阳光”公益活动的第十个年头,本报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射至乡村孤老残幼这一更需关注的群体。

  1.2005年“六一”前夕,兰州晨报联合甘肃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启动“阳光童年·向老少边穷地区孩子献爱心”活动,一批贫困失学儿童得到资助。

  2.2005年11月,启动“阳光童年·雪中送炭”大型爱心公益活动,募集煤炭近200吨,解决了榆中县等地22所学校冬季取暖问题。

  3.2006年11月启动的“送温暖之阳光童年活动”,收到课外图书、作业本等捐赠物品达3万多件,分批送到贫困山区师生手中。

  4.2007年11月兰州晨报倡议发起了“阳光童年·雪中送炭”活动,将200多吨“爱心煤”分批送到临洮县、夏河县等地贫困山区和草原的32所学校。

  5.2009年11月兰州晨报启动“阳光童年·绿色行动”大型爱心公益活动,88台电脑分5批被送往永靖县、天水市等地的6所小学。

  6.2010年12月兰州晨报搭起“阳光童年·一本字典”公益爱心平台,将爱心字词典4747本、各类图书388本、电子琴5架、捐款26120.2元,捐送临洮、东乡、漳县等地的39所学校。

  7.2011年1月“阳光童年·一本字典”活动中,皋兰忠和镇崖川等小学1100名孩子和榆中县新营乡11所小学1243名学生圆了字典梦。

  8.2012年2月“阳光童年·一本字典”活动持续发酵,活动中,共有全省55所中小学校9486名学生收到爱心捐赠。

  9.2013年3月5日,兰州晨报再次启动“阳光童年·新学期礼物”大型爱心公益活动,经各界人士捐赠的善款和物资总价值达到30万元,全省1000余名中小学生收到“爱心礼包”。

本报记者 赵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08: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报“阳光冬衣”特派记者走进张家川
寒冷冬日,他们期待一轮爱的暖阳
  依靠收垃圾养活老伴的张绪儿。本报特派记者 丁毅 摄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张家川县,亲眼目睹了那里村民的困苦生活。但他们彼此扶持、携手同心,与命运做着不屈的抗争。最强大的爱,一定孕育在最朴实的人性中。就让我们伸出爱的双手,一件棉衣,一笔善款,让他们的冬天不再寒冷。

  修鞋哑巴兄弟相依为命

  哑巴修鞋是张家川县恭门镇里人人皆知的“老字号”,每遇到镇子上赶集的时候,镇上的居民总能看到一对手艺灵巧的修鞋兄弟的身影。他们的双手指关节粗大,布满老茧但修起鞋来动作十分利索,朴实的面庞时常挂着微笑。他们就是59岁的崔有不和49岁的崔银林,因为是聋哑人,老哥俩一直没有成家,相伴度日。

  兄弟俩有两亩地,除了务农他们有时也捡拾些废品换钱度日。因为哥哥崔有不自幼小儿麻痹,行走不便,弟弟一直扶着哥哥的画面也定格在村民的脑海中。

  虽然辛勤劳作但受自身身体影响,两人的日子还是捉襟见肘,由泥土夹杂着稻草混合砌筑的炕也开始开裂剥落。好在2011年,村上将兄弟俩的住房勘定为危房,为他们提供了1万元新建了一处居所,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兄弟俩记得这个恩情,他们在房间工工整整地贴起了“强农惠农租金到户表”,逢人就竖起大拇指。

  儿子成才自己老无所养

  旧时人讲究多子多福,可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耄耋之年的老人却老无所养。家住张家川县闫家乡闫家村四组70岁的马秀梅是位利索的老人,虽然上了年纪,可是身体还算硬朗。

  见到老人时,皮肤白皙的她正将几条白色的被单泡在洗衣盆中,阳光映衬下老人白发闪闪。虽然家徒四壁,屋中用塑料布做窗挡雨,但她的家中桌明地净,条几擦得一尘不染,墙边的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尽管一身旧衣早就洗得发白,老人却穿戴得整整齐齐,有股自重自尊的清气,让人肃然起敬。只是老人在提起自己的孩子时频频落泪,更让闻者痛惜。她告诉记者,现在自己住的这间房是前年村里给修的,“要把房子住干净才对得起帮助我的人”。当大家纷纷嘱咐她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时,风烛残年的老人静静地听着,浑浊的泪水从眼眶中流出,“我答应你。”

  77岁老太仍不忘照顾儿子

  秋日午后的阳光暖暖洒在黎阿西老人身上,戴着白头巾的她正坐在自家堂屋的台阶上拨晒着竹编晒席上摊晒的西瓜子。阶檐下,玉米棒悬挂起来,等待老人空闲下来或落雨时节再来慢慢打理。见到一行人进门,老人忙不迭招呼:“来,新晒的瓜子,你们吃……”

  77岁的老人如今与自己的傻儿子相依度日。因为儿子的智力所限,直到现在她还要为儿子做饭。她的厨房屋檐下结满蛛网,几片瓦破了极易漏雨,她就将粮食堆在了堂屋中央。怕来人看出自己的窘迫,老人用木杆绑了鸡毛掸子打扫房梁、椽子等处,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天老人为娘俩蒸了馍,她看着儿子略显惆怅,“做不动了,蒸馍还容易些,一次蒸下能吃两天……”掀起虚虚盖着馒头的布巾,苍蝇和阳光下的粉尘一道乱飞。

  捡拾垃圾养活老伴

  在张家川县马鹿乡金川村五组村里人的指引下,我们来到79岁的张绪儿家中。还没走进院子,一股股恶臭就迎面扑来。来到一处残败不堪的院子旁,望着院中的一棵大树我们竟有些不知所措。屋子的瓦大部分已滑落下来,四周的墙用“残垣断壁,环堵萧然”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只有那些木柱或木板的门面还撑在那里。院中俨然成了一个垃圾场,一个个装满了垃圾的袋子横七竖八地堆放在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生活垃圾交织在一起,整个院子显得非常杂乱。各样垃圾经过烈日的炙烤,散发出浓浓恶臭,苍蝇满天飞,来人不得不挥赶蚊蝇掩鼻而入。

  张绪儿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揪着头发瘫坐在家徒四壁的房中,两人的日常生活就靠张绪儿捡拾垃圾维持。一对老人晚年的处境就是这样。

  本报特派记者 赵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08: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的爱,这个冬天他们不再寒冷
本报“阳光冬衣”公益活动今起招募志愿者及爱心车队参与
  制图/武亚新

  自10月8日本报2014“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以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致电本报希望能够亲身前往山区,为那里的人们传递一份温暖。今日,本报“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爱心志愿者、爱心车队招募活动正式开启!爱心基金通道正式打开!我们向您发出诚挚邀请:如果您热心公益事业,无论您来自哪行哪业,只要拥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愿意为山区的人们带去光和爱,为社会公益事业添砖加瓦,欢迎拔打96555报名,加入我们!

  捐赠点火热异常

  连日来陇原多处迎来了飘飘洒洒的雪花,高寒地区的松树已挂上了薄薄的冰凌。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雪,更牵动许多爱心人士的心,那里困难群众穿得够暖和吗?

  虽然气温骤降,湿漉漉的空气中寒风肆虐,但设在本报新闻大厅的“阳光冬衣”捐赠点火热异常,这里已经募集了10多袋分装打包好的崭新暖和的棉衣。10月12日,在私企工作的杨女士说,她一直想要加入到送温暖的行列中来,正好赶上休息,便邀约朋友一起送衣服过来。心思细腻的她特意从商店里挑了20套加厚儿童棉服。和她同来的朋友沉默了许久后问:“这些东西你们真的能够保证送到困难人士的手中吗?”在得到工作人员肯定的答复后,他不断点头表示赞同。

  开启志愿者招募工作

  按照计划,在募集冬衣告一段落后,我们将携手志愿者前往山区,为那里的人们亲手传递温暖。

  今起,“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正式面向社会发起爱心志愿者招募。如果您热心公益事业,就欢迎加入我们的行列!

  为了更快地募集到更多的衣物,让温暖更快地传递到受助人的手中,如果您也愿意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山区群众整理、分装、运送衣物,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虽然这样的“苦差事”没名没利,但温暖却可以通过你们的双手一路传递。

  开通爱心公益基金捐助通道

  此外,为了照顾或因时间、身体等原因无法亲身参与衣物整理、运送的爱心市民,本次活动同时开启“阳光冬衣”爱心公益基金捐助通道。如果您愿意助力其他志愿者的公益之路,请献出您的一份爱心。

  活动接收的社会捐款,将专门用于“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中志愿者活动的保障经费和部分困难群体的救助,捐款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在此,本报郑重承诺,本活动将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环节。欢迎热心市民、公益组织作为第三方全程参与监督捐赠款物的流向,形成对善资从募集、运作到使用效果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爱心车队”开始征集

  考虑到捐赠衣物数量较多,活动运输资源远远不够,我们更希望可以借助每位爱心市民或爱心企业车辆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心衣物”搭乘上你的“顺风车”,将温暖送到山区人民的手中。

  每一辆即将启程前往山区的车辆,都搭载着一个温暖的承诺,都满载着一份对困难群体的关怀。也许你就是那个敢于承诺的司机,也许你就是那个愿意将爱一路传递下去的车主,从现在开始,请拨打活动报名热线96555,点亮你心中温暖的火焰,和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关爱山村的困难群体,为他们捎去严冬的问候!

  我们相信,您奉献出的爱心,将给山村的困难群体带来一片炙热的温情;我们相信,您奉献出的爱心,将给需要的人带来生活的希望……2014“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真诚期待着您的参与!

  本报记者 赵汇 实习生 张韶华

捐赠相关事项

  ★捐赠原则:本次活动属于公益行动,坚持自愿和量力而行原则。

  ★捐赠物品:价格不限、尺寸不限的崭新、厚实的棉衣、羽绒服。

  ★捐赠建议:捐赠新冬衣要求标牌、拉链完整无缺,衣物干燥整洁。(捐赠物资无宣传不良内容)

  ★捐赠方式:可直接拨打本报捐赠热线:0931-96555联系捐赠事宜;或通过本报QQ报料平台(QQ:1506880698)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白银路123号兰州晨报(新闻大厦6楼新闻采访大厅),邮编:730030,联系记者:赵汇。

  相关报道可见大陇网、掌上兰州、兰州晨报数字报以及本报在新浪、搜狐、腾讯3大门户网站开通的官方微博平台。兰州晨报腾讯微博地址http://e.t.qq.com/lanzhouchenbao2011;搜狐微博地址http://t.sohu.com/u/25948758;兰州晨报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lanzhouchenbao

  ★捐赠时间:2014年10月8日—11月8日。

  详询:96555

  “阳光冬衣”志愿者招募

  ★活动时间:

  10月13日-11月30日(具体参与活动时间根据志愿者情况协调)

  ★工作内容:

  在“阳光冬衣”爱心捐助点协助接收整理物资、帮助物资装车、宣传等;从捐助方手中运送冬衣至爱心捐助点或山区。

  ★招募条件:

  1.热爱志愿者事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18岁-45岁,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3.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4.有志愿者服务经验者优先。

  “阳光冬衣”爱心公益基金捐助通道

  ★捐助通道开启时间:

  10月13日-11月15日

  ★基金捐款方式:

  市民可前往兰州晨报“阳光冬衣”捐助点现场捐款

  ★捐款地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兰州晨报新闻大厅,咨询电话:96555

  “爱心车队”征集

  ★征集时间:

  10月13日-10月20日

  ★报名方式:

  爱心车主、爱心企业均可报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08: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他们,让我们感受人性的美好
  朱定旦坐上了简易轮椅。

  或许有人会觉得散落在乡村的孤老残幼历经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但走近他们,才能感觉出乡土生活的本真、纯净、美好和质朴,这也许就是美好人性的本身。

  仍在放羊的朱宝山

  9月18日,庄浪县通化乡阳坡何村二社67岁的朱宝山还穿着年代久远的中山装,衣领、裤脚补了又补。见到他时,他刚赶羊回来。见到来人,朱宝山笑着将大家让进房间。在他不足12平方米的小屋中,炕边的糊纸被炕烟熏得焦黄,仔细辨认这些糊纸竟取自1986年的挂历。进入屋内,所有门窗布满了黄黑色的灰尘,灰暗的堂屋地面全是潮湿的黑泥,四面墙壁也是黝黑黝黑的,只有一块暗黄色的透明瓦,把一束淡淡的光拉回到屋子里面。房间一角结着蛛网,像是在无声诉说着一个独居老人的悲凉晚景,可朱宝山只说:“今年养了这只羊,过年肯定松活些。”

  与小狗作伴的何秉周

  在庄浪县通化乡阳坡何村二社,何秉周老人的居所外,一只小狗见到来人不住狂吠,尽责守卫着老人的平安。进门才发现老人正在炕边为刚刚故去不足百日的老伴印纸。来不及擦拭泪水的老人一遍遍嗫嚅:“前几年才靠政府修了新房,老婆子还没好好住就走了,我感觉惆怅得很……”孤单的老人和一只小狗,这画面让人不禁流泪。“她不在了,我也不爱做饭。”老人手指着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炕桌,“现在我就每天在这上面擀块面,我半碗,它半碗,我们俩的日子还长呢,我要陪着它好好过。”说话间,老人充满怜爱地摩挲着刚才一直狂吠的小狗……

  命运多舛的朱定旦一家

  因为脉管炎,庄浪县通化乡阳坡何村三社的朱定旦右腿高位截肢,一家的重担全落在了老伴史菊花的身上。提起这家人日子的恓惶,村里的人都觉出悲凉。

  村里人告诉记者,朱定旦的弟弟朱碎旦自小智力受损、生活无法自理,一直跟随哥哥一家生活。十几年前,朱定旦的儿子外出打工却没了音信,至今生死未卜。因为生活的重压,史菊花一次在给牲口割草时精神恍惚,摔伤了腰,影响了行走。因为没钱看病,一直没有治疗过,现在史菊花只有将一只手搭在右腿上才能移步行走。每次给瘫痪在炕上的小叔子送饭时,是史菊花最痛苦的时候,因为手里端着碗,没法保持身体平衡,根本挪不了步子。无奈之下,从厨房到小叔子住的屋子近10米的路上,她每次只得跪下将饭碗牢牢抓在手中,一点点挪动身体靠近炕边……如今,朱定旦每月还要吃血塞通,有个巧手的亲戚用废旧钢板为他做了个简易轮椅;县民政局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也答应为他做副假肢。“有了假肢就好了,我就能帮着屋里的再做些活了。”朱定旦似乎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文 本报特派记者 赵汇

  图 本报特派记者 丁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21: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报“阳光冬衣”大型活动正式进入衣物发放阶段
“送暖使者”今日出发 首站到达通渭县
  志愿者们整理衣物。本报记者 田蹊 摄

  冬日渐近,本报“阳光冬衣”大型活动也正式步入衣物发放阶段,来自兰州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爱心车主纷纷赶往报社,做爱心的传递者。今天,我们将运送这批整理好的物资,向“阳光冬衣”首个捐助点——通渭县进发!此次活动将由兰州哈弗H6车友会以及新通力驾驶学校、新通力东方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共同保障物资运送发放的整个过程。

  志愿者自发整理衣物

  10月23日一早,分散在安宁、焦家湾、西站、雁滩的阳光志愿者便向白银路的兰州晨报社汇集。当天志愿者的任务是将发往“阳光冬衣”首个捐助点——通渭县华家岭乡、陇阳乡、榜罗镇3个乡镇46个村的物资分门别类、整理打包。刚一走进兰州晨报存放“阳光冬衣”的会议室,志愿者都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座用分装棉衣纸箱堆积成的“小山”。

  记者打趣问:“你们发憷了吗?”志愿者小张笑了笑,“我们是有备而来的,一定要做好。”说话间这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就站上椅子,将“小山顶”的一个纸箱搬了下来,在下面接应的伙伴们赶忙开始分装整理。

  很快,在组织者的安排下,志愿者整理、分类、登记、打包,一切有序地进行……“通渭县南坡村12件、积麻村17件……”这厢志愿者按照分配表报数,那边志愿者分类码放计件,另分出专门打包标记的人手,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别看来的志愿者都是年轻人,可干起活来还真细致。他们叠的衣服大小一致,码放在一起捆的时候,重心不偏、不易开散,各个打包出来的成品都像“豆腐块”。

  在繁忙的整理分类工作中,认真中也出现了小“纰漏”。“哎呀,我的外套呢?”参与整理物资的小刘在整理工作即将结束时大喊,原来,大家在工作中将她脱下来的外套习惯性地当成了捐赠物资,收进了整理袋中,顿时,现场笑声一片。“这也算苦中有乐吧。不管怎么样,想着受助人穿上这些衣服时的高兴劲儿,比自己穿上新衣服还高兴。”前两日刚捐来两万余元西服的志愿者朱周玉女士说。经过3小时的努力,一座“小山头”被志愿者们“攻克”了。

  哈弗H6车友会担当“爱心传递者”

  就在志愿者们衣物整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兰州哈弗H6车友会的王金奎先生也来到报社,代表车友会正式加盟兰州晨报“阳光冬衣”大型公益活动。随行的车友会胡会长告诉记者,以往车友会经常组织车友参加公益活动,此次能加盟“阳光冬衣”,全程参与见证冬衣发放的全过程,感觉很温暖。

  按照约定,活动将由兰州哈弗H6车友会派出14辆爱心车辆,保障10月24日“阳光冬衣”通渭站的冬衣运输活动,按计划为通渭46个村庄的五保户捎去冬日的问候。与此同时,新通力驾驶学校也将搭载来自西部爱心公益社甘肃站、兰州城市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兰州工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阳光志愿者一同前往通渭。

  每辆即将启程前往山区的车辆,都搭载着一个温暖的承诺,都满载着一份对困难群体的关怀。在未来的几天内,陇原部分山村的贫困人群都可以收到来自“阳光冬衣”的温暖与祝福。 本报记者 赵汇 实习生 张韶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5 14:25 , Processed in 0.0735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