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037|回复: 18

触摸历史深处的上虞田家祠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4 07: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触摸历史深处的上虞田家祠堂


                                     一

上虞田家祠堂惊现14位辛亥名人手迹
绍兴网  2011年05月09日 10:41:12 手机看新闻



A.bmp
为田家祠堂正厅 
B.bmp
田时霖(右一)于1909年和清政府上海道台、沪宁铁路总经理波普等在沪宁铁路通车典礼上合影
     

     本网讯(董国光)在上虞市小越镇田家村的田家祠堂内正厅的石柱上,惊现刻着14位辛亥名人撰文并书写的抱联。其中汤寿潜撰写的一副抱联单联字数达51个字,是迄今为止上虞发现的最长一副古对联。

    记者在祠堂内仔细辨别,发现抱联的作者一共有14位。除了3副抱联没署名外,其他分别是山阴汤寿潜、海盐朱福诜、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朱瑞、按浙使者屈映光、东阳吴品珩、鄂州金华林、兰溪刘焜、会稽马立、同邑王佐、鄞县张美翊、南通张荅、绍兴何琪、二十世孙田文烈、二十一世孙田时霖。
    “五世祥开锵凤族,千家住近伏龙山。”这副抱联就是汤寿潜对小越田氏的概括。据了解,小越田氏自宋景炎元年(1276年)始祖世本公由明经授上虞儒学教谕,逐居小越田家,迄今已735年。田家祠堂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田家十四孙逢年集一族之力所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五世孙西贤主持修缮,同治九年(1870年)十九世孙宝初又一次修缮。民国三年(1914年)正月,田家二十一世孙时霖邀十八世孙炳丰、二十一世祈原发起再行修缮,并建正厅后厅台门楼房7间,左右厢楼各5间,凤荫山庄7间,纱帽型戏台一座及仓房等等,到民国四年(1915年)10月完工。祠堂正厅造好不久,一直用作紫荆学校校舍。
    祠堂造好后,和田时霖交好的汤寿潜等一批辛亥名人纷纷撰文书联祝贺,田时霖就把这批对联刻在石柱上。文革中,为保护对联不被破坏,当地村民用石灰把对联全部覆盖起来,所以至今这批对联还埋没在石灰里。
    田时霖幼年丧父,在上海以木业起家,曾任上海震升恒木行经理、震巽木商公所董事暨副经理、绍兴七邑旅泸同乡会会长、浙绍会馆永锡堂总董、上海商会商品陈列所所长、中央信托公司董事长。田时霖热心公益,心系桑梓。在田家出资办了余上永济医院、紫荆小学、宝泽女校、宝泽幼稚园、凤荫山庄等,还赈灾救民、修曹娥江堤塘、造桥铺路,续宗谱、修祠堂。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田时霖因曹娥江塘工修筑事务,积劳成疾,劳累致死,年仅49岁。
    相关阅读:
    汤寿潜(1857—1917),原名震,字蛰仙,清山阴县天乐乡(今萧山临浦)人。他是近代早期维新思想家、20世纪初收回利权运动的浙江领袖、立宪运动中“张汤”并称的领袖人物、杭州光复后任第一任浙江都督、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总长。是晚清民国初期的杰出人物。
    朱福诜(1841—1919),字叔基,号桂卿,浙江海盐澉浦镇人,幼时聪慧好学,记忆力强,通经书、医学和佛经等,著名出版家张元济曾就读于门下。后朱福诜以拔贡入仕,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六年成庚辰科二甲七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历任会试同考馆、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传讲、翰林院侍读学士及河南、贵州学政等,以编书劳绩得奖二品顶戴,赏戴花翎,授资政大夫,晋荣禄大夫。辛亥革命后受徐世昌之邀,就任总统顾问,并迁居天津。著作有《畴人传》、《论学述问》、《复安室诗文集》、《医方汇编》等。
    朱瑞(1883—1916),字介人。浙江省海宁市武原镇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南洋陆师学堂。光绪三十一年毕业后回浙,任浙江督练公所参谋处差遣,不久调任步队第二标执事官,协同标统蒋尊簋创设弁目学堂。曾与秋瑾等往来,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去安徽任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兼测绘学堂监督。翌年回浙,任新军步队营管带,后任代理标统,驻杭州笕桥。辛亥革命暴发后率部进城,攻占军械局。杭州光复后,任浙军援苏支队司令,率部参加光复南京战役,指挥浙军奋力夺得南京城外制高点城堡城,建有功绩。民国元年(1912)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统一军制,任陆军第六师师长。不久回浙,升为第五军军长。8月任浙江都督,翌年1月兼省民政长。民国3年6月被袁世凯封为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民国五年8月病死天津。归葬于六里邵湾。
    屈映光(1881—1973)浙江临海人,字文六,法名法贤。早年与秋瑾、徐锡麟等人参加革命。作为浙省五代表之一,屈映光与其十六省代表共45人,选举孙中山为第一任大总统。后任浙江民政长、巡按使、都督、赞威将军等职。后继任山东省长,治河济众,敷政优优;旋任内务总长,革新庶政,故宫文物,悉赖保存;出游列国,考察政治,广播中华文化;复致力慈善事业,广拯灾黎,驰驱尽瘁。去台湾后,聘为国策顾问,避居桃园山麓,精研显密,阐教利生,修订中华大藏经,兴建五峰山南方宝生佛刹,为台湾密宗泰斗。
    吴品珩(1857—1921) 字佩葱,号逸园。白坦人,后迁居吴宁镇。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外务部员外郎、郎中、左参议,江西司主事,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政务厅长等职。为政清廉,判案严明。辛亥革命后曾任浙江政务厅。回乡后关心公益事业。晚号定农,书法名于时。
    王佐(1853—1931),字寄庼,上虞丰惠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恩科举人。学问、人品受人称道。蔡元培曾专程到丰惠向王求教“经学”。光绪十六年(1890),知县唐煦春主修《上虞县志》,王荐蔡任总纂,自任分纂。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丰惠经正书院开办上虞算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县学务公所在绍兴大善寺成立,蔡任执行部长,王任纠察部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省民政厅委任为上虞县商务分会总理。三十三年任省保路会副会长。宣统元年(1909)先后任省咨议局、清廷资政院议员。宣统三年任永嘉教谕,不久离职返乡。同年与陈春澜、朱鸿儒等在丰惠创设春泽垦牧股份有限公司,提倡实业,改良农田,振兴地方经济。为振兴教育,王佐与经亨颐多次与陈春澜会商,最终促成陈于垂暮之年出20万元巨资创办春晖中学,并出任校董事会首届董事长,擘划筹备事宜。民国二十年(1931)病逝,各届人士假县城丰惠城隍庙举行隆重追悼大会。墓葬横塘王家埠。
   张美翊(1856—1924),字让三,号蹇硕,晚号蹇叟,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清末以副贡举经济特科,不赴;入其业师宁绍道薛福成幕。薛是近代史上闻名的维新派人物,张曾作为他的随员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所至之处必察风尚、考政治、问平易近情,著文以告国人。辛亥革命后尽力于处所教导事业,在宁波办学数十所,任宁波教导会长。并主动编印处所文献,编有《四明丛书》《续甬上耆旧诗》等,著有《菉绮阁诗集》。
    田文烈(1853—1924),字焕亭、焕廷、焕霆。湖北汉阳新农镇人,祖籍小越田家村。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早年在袁世凯北洋督练公所任职。清宣统三年(1911)任陆军部副大臣。1913年任山东民政长。次年为河南民政长兼护理河南都督,旋为河南巡按使,署河南都督。曾出兵镇压白朗起义。1916年任河南省长。1917年起历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内务总长、署交通总长。1922年免职。著有《拙安堂诗集》。
    刘焜(1867-1931),原名振书,字芷香、治襄,晚号甓园居士。兰溪市香溪厚同村人。他才华横溢,雅博宏深,是兰溪历史上最后一名进士出身的大儒。光绪二十七年(1901)乡试第一,旋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迁翰林院编修、宝录馆纂修、国史馆协修、学部图书局总纂、记名提学使。焜倾心改良,戊戌变法失败,出任北京京师大学堂教授。民国成立,历任金华军政分府兼金华县民政长、省议会副议长、省立第七中学校长、浙江巡按使公署秘书长、省警务厅厅长、国务院参议、内各部总务厅厅长等职。1931年病殁。刘焜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著有《数律天根》《中国文学统系说明》《庚子西狩丛谈》《拳龙小乘》《芷香吟草》等书。
    何琪,绍郡中西学堂(绍兴市第一中学)首任监董(校长)。


来源: 作者: 董国光 编辑: 孟焕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7: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田家祠堂十四辛亥名人精彩对联横空出世
绍兴网  2011年05月10日 10:50:07 手机看新闻

C.bmp
F.bmp




    前期报道:上虞田家祠堂惊现14位辛亥名人手迹
   

     本网讯(董国光)在上虞市小越镇田家村,一座田家祠堂内被发现14位辛亥名人撰文并书写的抱联。这些抱联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近百年前,在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时,这些名人志士到底写了些什么样的精彩抱联呢?

    昨日下午,上虞当地几位乡土文化爱好者相约,齐往田家祠堂考证。在这个规模宏大、保存良好的祠堂内,虽然石柱上的对联大部分还被石灰蒙蔽着,但仍可寻觅到对联内容、落款、印章等。经仔细辩认,并翻阅查证田氏后裔带来的《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电子影印本),最后一一确认了这些抱联内容。
    而这本《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也很具研究价值。据现在身居美国阿拉巴马的田时霖曾外孙女田锻介绍,这本宗谱开始由田氏九世孙子谊修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并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由十二世孙政修续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07年),十五世孙圣千续修。
    为修撰这套民国四年(1915年)的田氏宗谱,田时霖当时殚精竭虑、审慎行事,光是广告就登了5年,最后在上海南洋大学(现同济大学)张美翊的编撰下,印刷了100套,每套十卷。
    据告知,修谱的时候,田时霖请了余姚张学渊、邵日濂、朱九畴、上虞王佐,诸暨楼守愚、罗文英,山阴何琪,绍兴蔡元培,海盐朱福诜,杭县祝震等大量文化名士写序或者家传。
    田锻说,当时100套宗谱都编了号,第一套由祠堂收藏,第二套由当选族长轮流保存,第三至第64套由各房长保存,第65到100套备用。但这些宗谱大多流失,当前存世有三套,一套在上海图书馆,一套在田家另一个人手里,还有一套在一个杭州人手里,前两套保存完好,后一套有缺损。
   

    资料链接:
田锻,田时霖的曾外孙女,1982年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浙江省造纸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1985年留学美国,从事激光散射方面的研究,获美国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美国州政府环境化学试验室工作多年。自学并设计编写了多套计算机应用软件,目前担任美国州石油天然气部的软件开发工作。

    田锻同时是海外比较有影响的网络诗人,写过几百首现代诗,作品散见于报刊。其主编的《诗行天下—中国海外学子诗词集》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
    纵深阅读:14位辛亥名人所撰书的抱联
    1、山阴汤寿潜题:龙门世家雁塞望族堂堂宗祏夙由翠妫分来井灶尚留传有舜水长流历山永峙食旧德服先畴岂徒上国通侯名论五官追靖郭,穰苴军法荆树家风缉缉华簪远自青州迁到诗书兼教养数临淄市掾故魏征车对兰芎依笙竹从此充闾越纽新祊三怃式虞滨。
    2、海盐朱福诜撰并书:荆枝郁郁偕浦江郑氏俱号义门记从齐地分支谱系婵嫣早有世家传史册,京兆惇惇与会稽钟离同称望族溯自虞庠司铎子孙蕃衍长留典录照人寰。    
    3、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朱瑞撰:序一家世代源流东海簪缨上虞阀阅,遵万古圣贤礼乐后昆俎豆先德仪型。

    4、按浙使者屈映光撰并书:雁门据代北之雄数千年析干支枝薪火六传邻圣里,马帐移浙东而盛廿四世蜚英腾茂文澜万派会娥江。    
5、东阳吴品珩书:贻厥孙谋有司马兵书晓山文集,修其祖庙正曹江波碧庙径花黄。
   
6、鄂州金华林撰:虞邑肃蒸尝优见忾闻如在左右,雁门传世泽嘉言懿行相映后先
   
7、兰溪刘焜撰并书:凤卜应昌宗瓜瓞世绵沮漆远,飞新启宇荆花长映鉴湖春。
   
8、会稽马立撰并书(疑为国学大师马一浮)厥初生民降於妫汭,无念尔祖保其宗祊。
   
9、同邑王佐撰:不臣汉帝留民气,聚族虞封拓祖谋。
   
10、鄞县张美翊撰:敬仲以卜姓开基迄齐公子侠徒族望绵延徵百世,广文因报官受宅近汉孝娥故里宗祊赫奕奠双桥。
   
11、绍兴何琪撰题:自敬仲卜姓以来始雁门继青州锵凤延祥光我越纽今日通五夫里登双石桥表望族新祊临文愧之昌黎记,及南宋迁居而后由稽山至舜水伏龙发脉蔚为虞宗其人习穰苴兵慕孟尝侠溯世家华胄列传补成迁史篇。
   
12、二十世孙田文烈撰:自雁马青州蕃衍而后还卜虞滨想万子孙柯条萌芽斯始,有稽山镜水沼沚之芬以时祀飨愿群昭穆灵爽陟降如闻。
   
13、二十一世孙田时霖撰:呜呼我少孤母也天只述先人鼎鼎遗规风雨守楹书敢勿肯堂勿肯构,永怀愁不寐神之格思在后嗣绳绳继轨春秋陈宗器使美哉奂美哉轮。
   
14、南通张荅撰并书:歌於斯聚族於斯,今之乐由古之乐。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董国光 编辑: 孟焕国
D.bmp
E.bm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7: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上虞田家祠堂:见证辛亥风云变幻
绍兴网  2011年05月11日 11:20:18 手机看新闻

AA.bmp
田时霖像

BB.bmp
三等嘉禾勋章


CC.bmp
1909年泸宁铁路通车典礼上怡和洋行安顿总董和中国清朝官员合影
DD.bmp
田家祠堂正厅
  
    前期报道:上虞田家祠堂惊现14位辛亥名人手迹
               田家祠堂十四辛亥名人精彩对联横空出世
   

     上虞小越田家村地处偏乡一偶,和中国其他许多山村比起来,并没多少区别。那么,为什么区区一个田家祠堂内,十几位响当当的辛亥革命重量级人物,会在这里撰联题书呢?

    原来,这田家并非普通人家。在这一家人身上,深深地铬上了辛亥革命前后的时代印鉴。他们和许多辛亥英烈一样,投身到这场革命中,并见证了这场革命的风云变幻。

田时霖崭露头角
   
     据田氏二十三世孙84岁的浙江大学退休教师田宜男介绍,她的外公是蒋梦麟的哥哥,她的爷爷是田时霖。这田家宗祠最后一次修缮,是田时霖邀十八世孙炳丰、二十一世孙祈原共同发起的,从1914年正月开始,到1915年10月完工。

    据田氏族谱和民国史料记载,田时霖,又名田澍林,字世泽,清同治二年(1876年)10月生,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卒。田时霖不仅是中国清末民初上海工商业巨子,有名的慈善家,更是一位爱国忧民的义士。
    田时霖幼年丧父,全靠母亲陈夫人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陈夫人出生名门,大家闺秀,田父过早去世后,只剩下陈夫人和6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由此陷入绝境。房子家产变卖殆尽后,陈夫人靠缝纫纺织换柴米养家,每天纺线不到凌晨3点不睡,还要在灯下教子。那时,连一块霉豆腐,母亲自己舍不得吃,要平分给几个孩子,自己只喝些汤。陈夫人就是这样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的。
    田时霖天资聪慧,自小勤奋,加上母亲每日训导督促,功课很好。可是14岁时,家里实在太困难了,母亲不得不让他缀学去上海协德丰木行当学徒。业主倪审在当时的木业界卓卓有名,对这个徒弟非常器重。清廷征办宫木时,田时霖进京办理,认识了京都中的官员,见识也广了起来。不久他就被提为木行经理,并不负重望,在上海商界开始崭露头角。
    田时霖在上海立住脚以后,就把母亲接到了上海。田时霖祖上几代特别是祖父都是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在乡里极有威望,他们留下遗愿要后代继承这个传统。而田母“其好施更是女中之罕”,母亲告诫田时霖,虽然到上海经商是为了谋生,但最终目的是要投身于公益事业,服务于社会国家。

投身护路拒款运动
   
     其时正处于清朝末期,反清运动风起云涌。母亲一方面鼓励支持他关心政治,积极参与社会义举,另一方面却坚决反对儿子做官。那时田时霖交游日广,尤爱结交一些贤士豪杰和德高望重之辈,组织能力和办事能力又特强,在旅沪人士中声望日起,很多人劝他走仕途。母亲对他说:“当今天下风云变幻,初次做官的人往往会为保官位而不思有所作为。每每看到那些当了官后营厚利的人,更感到耻辱。自己生活清苦点没关系,能够给予他人给予社会就是甘甜。我不愿你去做官,就是要你继承你先人淡泊名利的精神遗产。希望你像以前那样保持刻苦简朴。” 田时霖遵从母训,恪守“做事不入仕”的原则,投身于慈善公益。

    辛亥革命前夕,浙江爆发了规模宏大的护路拒款运动,田时霖积极参与,“无役不从”。1898年,清廷被迫与英国签订《苏杭甬铁路借款草约》,规定苏杭甬铁路由英商承办。但草约签订数年之后,英商迟迟没有动工的迹象。1905年7月24日,江浙绅商160余人为抵制英国掠夺苏杭甬铁路主权和美国索要浙赣铁路主权,于上海集议,决议成立浙江铁路公司,筹股自筑铁路,并公举汤寿潜为总理。
    浙路公司成立后立即投入工作,田时霖的木行为铁路提供枕木。不过,英国闻讯立即派人与清廷商定苏杭甬路正约。清廷不敢得罪英国,提出向英商借款的方案,这样实际上让英国以借贷款插手苏杭甬铁路。当时力主借款的人是邮传部尚书盛宣怀。浙江民众知此消息后,群情激愤。汤寿潜等人召集数万人集会。会议从下午1时开到半夜,但议案还不能决断。僵持中间,只见田时霖起立,说,“我们要为盛宣怀立一个铜像”,全场愕然。田时霖不慌不忙地接着说,“立一个像秦桧那样的铜像”。田时霖的话把是否拒款提高到了是否爱国的高度,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随后民众立即踊跃向浙江铁路公司出资购股。仅一个多月,认购铁路股款达到2300万元之巨,几乎为英国借款数(150万英镑,时合1000万元)的两倍多。数额之巨,震惊朝野,这迫使清廷不得不废止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

结交辛亥领袖
   
     1909年8月,江浙自办的沪杭铁路全线通车。浙路公司以其资本之丰、工程之速、质量之优、造价之低、经营之卓著,被举为“商办之最”。田时霖作为铁路木材总采办,在铁路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通车典礼上,身穿民族长褂的田时霖昂首挺胸地和清政府上海道台、沪宁铁路总经理波普一起留了影。他不仅以其硕长的身材,压倒了高大的英国人,更展示了中国民族资本压倒外资、中国人拥有铁路主权的扬眉吐气的神采。

    田时霖在护路运动中和汤寿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汤寿潜(1856-1917),字蜇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爆发,杭州新军起义,汤被推举为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也是个淡泊名利之人,多次拒禄位而不任。他被革命党人推举为都督后,虽身居要职,仍生活简朴,有“布衣都督”之称。在全浙铁路被袁世凯收归国有两年后,袁通过全浙铁路公司拨发20万银元,作为汤总理全浙铁路4年多不支一分薪金的补偿,但汤分文不受,将全数款捐给建造浙江图书馆。
    田时霖淡泊名利的情怀、无私助人的义气、为人真诚的品行,正好和汤寿潜缘投意和,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传说汤寿潜还认田时霖为义子,并写下了不少赞美田时霖的文章。身为词联大家的汤寿潜,因此为田家祠堂留下了对联墨宝。
    田时霖曾自署“市井小人”,别号“不羁”。1909年,汤寿潜在题田时霖的照片时写道:“中国之危,都是因为私字。我为浙路抱定公字,不光是为路,而是刻意拯救这个世道。我不存丝毫私心,就可以安然市井,以君子之礼待人。我看到时霖的照片也自署‘市井小人’,很惊异他怎么和我想得一样!天下只有小人才冒充君子。君子固然是我们要遵从之礼,但君子在公众中以小人自谦,正是君子之风,有君子之风的人才能遇事不变,从容自处。自古以来,受羁的人都是被私所羁,无私方能无羁。君自名小人,实际是无私无羁的真君子也!”

革命居功至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两月之内便光复陕、赣、桂、皖15个省市和江南大部分城镇。浙江光复时,田时霖和诸志士同心协力,翼助力保治安。11月,浙军首克金陵(南京)时,遭遇张勋等死守。新军败退镇江,四处求援。光复会决定调苏、沪、浙三军会同新军组成联军,会攻金陵。当时浙军抽派步兵、炮兵、骑兵、工兵和辎重部队3000余人,担任中路进攻的主力。可就在此时,军需军饷供应不上了。田时霖挺身而出,帮助汤寿潜筹措军饷,组织运输,保障了前线的作战。历时一周的攻城之战终于获得全面胜利,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朱福诜(1841—1919),字桂卿,浙江海盐人,清朝进士。翰林院会试考官,荣禄大夫。辛亥革命后受徐世昌之邀,就任总统顾问。在写到这件事时特意提到“浙军获全功转运之劳澍林为最”,可见当时田时霖作出的卓著贡献。辛亥革命成功后,汤寿潜主理浙政,辛亥领袖们力邀时霖在新政府做官,田时霖仍不言功,不入仕,坚持实业救国。母亲陈夫人和田时霖这种付辛劳而不居功、淡泊名利的谦谦高风,感动了很多人。
    当年,汤寿潜、朱福诜、蔡元培、何琪等许多名士都为此发过感慨并撰文盛赞,浙江都督朱瑞和浙江巡按使屈映光皆分别呈准大总统,为共和成立有功人员颁奖,使田时霖两获大总统嘉禾勋章。
    所以当田家祠堂在修缮的时候,诸多辛亥名人有感于田氏母子“由仪守家族制度到施及社会国家实为宪范”,都把墨宝留在了石柱上,致使近百年后的今天,揭开石灰后依然熠熠闪光。
              (注:作者天瑞,系田时霖的曾外孙女、美国物理化学博士田锻的笔名)
   

资料延伸:嘉禾奖章

   
     嘉禾奖章设于1912年7月,共九等(后有变动),授予那些有勋劳于国家或有功绩于学问、事业的人,授予等级按授予对象的功勋大小及职位高低酌定。

    “嘉禾”就是生长得特别茁壮的禾稻,古人视嘉禾图案为吉祥的象征。民国成立后,嘉禾图案取代清代的龙纹经常出现在货币、徽章上,并具有简易国徽的性质。当时对嘉禾图案样式,并未作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徽图案中仍然保留了嘉禾。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天瑞  董国光 编辑: 孟焕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7: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家祠堂对联揭秘:马一浮辛亥情结
绍兴网  2011年05月12日 16:13:19 手机看新闻

A.bmp

资料照片:马一浮
B.bmp
田家祠堂内疑为马一浮所撰写之对联
    前期报道

上虞田家祠堂:见证辛亥风云变幻

               田家祠堂十四辛亥名人精彩对联横空出世
               上虞田家祠堂惊现14位辛亥名人手迹
   

     本网讯(董国光)上虞田家祠堂正厅内的抱联经过清理后,被石灰蒙蔽了近40年的珍贵史迹,终于重放光芒。其中一副隶书对联吸引了手机记者的注意,其撰写者疑为被尊称“儒释哲一代宗师”的马一浮。

    据观察,此联内容是“厥初生民降於妫汭,无念尔祖保其宗祊”。查阅资料可知,“厥初生民”出自《诗·大雅·生民》,文中有句“厥初生民,时维姜嫄”,意为当初我们先民(祖先)生下来,他的母亲是姜嫄。“降於妫汭”出自宋代诗人孙因的《越问·舜禹》,诗中有句“历山其所耕稼兮,陶渔皆有遗迹。二女降於妫汭兮,百官备而景从。大禹巡於鬴山兮,会群臣而计功”。诗中“妫”为水名,源出中国北京延庆县,流入桑干河;“汭”也是水名。“无念尔祖”出自《诗·大雅·文王》:“王之荩臣,无念尔祖”,其中“无念尔祖”意思就是“感念我的祖先”;“宗祊”意为宗庙、家庙。这样,此联大意是:我们的祖先出生在妫水和汭水交汇的地方,要感念我们的祖先,保其宗庙。
   此联引经据典,温文尔雅,足见国学底蕴。上联落款是“集经语书田氏宗祠楹柱”,下联落款是“甲寅秋八月会稽马玄”(注:即民国三年即1914年)。此外,还刻“马玄之印”一枚。按常理,能在田家祠堂和山阴汤寿潜、海盐朱福诜、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朱瑞、按浙使者屈映光等名人会聚,作者绝非等闲之辈。但查考绍兴多种文史资料,均无查到“会稽马玄”的生平信息。
    这“会稽马玄”究竟何许人也?
    手机记者在探究修建此祠堂的田时霖资料时,找到了一些线索。田时霖是汤寿潜的义子,两家关系非同一般。而汤寿潜的女婿,则是被梁漱溟称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还有被丰子恺盛誉为“中国书法界的泰斗”的马一浮。那这对联是否是马一浮所作呢?
    据了解,马一浮系上虞人,1883年生于成都。1898年赴绍兴县应县试,名列榜首。1899年汤寿潜见其文章,大加赞赏,以爱女汤孝愍妻之。同年,马一浮赴上海习英、法、拉丁文。1902年马一浮妻子病逝,1914年他居杭州延定巷专研国学,时年31岁。从时间上看,马一浮有书此联的可能。
    同时,落款“马玄”的对联字体风格和马一浮存世作品如出一辙,隶书取精用弘,形成用笔温厚、结体潇洒,他的印章也是朴茂而富韵致。
    作为一代大儒,马一浮是工诗词,文学、禅学、玄学、理学等皆造诣极深,能法、英、德、日、俄、拉丁等多种外文。1964年他在杭州写了两副对联,一副送毛泽东,词曰“旋乾转坤,与民更始;开物成务,示我周行”,落款为“集《易》《诗》《汉书》《宋史》句。赠毛泽东。”;另一副送周恩来,词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落款为“集《周礼》《孟子》《礼记》句。周总理鉴正。马蠲叟赠言。”在这两副对联的落款上,马一浮都落款集句,而集句词的创作,不是临时性地从古人书中左抄右取,而是熟读默诵千万首之后,含英咀华,深叩其意,然后才能在创作时信手拈来,天然凑泊。从落款马玄的田家祠堂对联集句来看,非博学者不能及,且风格与马一浮集句如出一辙。
    叶圣陶曾说:马先生不轻易答应给人写字,而对不认识的人从不写上款。马一浮自云:“有欲求书自作诗文者,可照指定体例加倍,惟均以单款为限。祠墓志、寿序、寿联、市招、征收启及讣告题签,一概不书。”有传连大军阀孙传芳到杭州亲自登门求字,马老也避而不见。所以马一浮有时喜欢落款用怪名,落款“马玄”也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据资料记载,马一浮从训诂考据入手,对老庄玄学用力颇深,研读佛典通晓“三藏十二部”,旁及九流百家之说。所以从马一浮对老庄玄学的造诣上分析,落款“马玄”有此刻能。
    如是看来,此联由“儒释哲一代宗师”马一浮撰写,极有可能。而撰写这幅对联,再一次将这位大师与辛亥革命联系在一起了。他曾为徐锡麟写过墓志,为秋瑾写过文章,也曾为浙军阵亡将士写过纪念碑铭……是一位爱国的巨儒。
   

相关阅读:一代儒宗马一浮

   
     马一浮(1883—1967),中国国学大师、一代儒宗,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周恩来总理曾称他是“我国当代理学大师”;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亦是诗人和书法家。   

    马一浮先生名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少年时读书,过目能诵,时称神童。早岁应浙江乡试,名列榜首,后与马君武、谢无量在上海创刊《二十世纪翻译世界》传播西方文化,时有“天下文章在马氏”之誉。   
    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 1903年6月,赴美国主办留学生监督公署中文文牍,后又赴德国和西班牙学习外语。1904年东渡至日本学习日文;1911年回国,赞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学术,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马一浮的书画作品(8张)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应竺可桢聘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抗战期间在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
    马一浮先生擅长书法,各体皆备,碑帖兼取,尚古而脱古,自成一家。尤精行草及隶书,行草运笔俊利,章法清逸而气势雄强,横划多呈上翻之势,似淡拘成法,拙中寓巧,气格高古;隶书取精用弘,形成用笔温厚、结体潇洒之特点。亦善治印,朴茂而富韵致。   
    马一浮先生工诗词,对文字学、古典文学及哲学均深有造诣,能法、英、德、日、俄、拉西六种外文。著述甚富,主要有《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字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老子道德经注》 《马一浮篆刻》《蠲戏斋佛学论著》《蠲戏斋诗编年集》《避寇集》《朱子读书法》等,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目前,在浙江省杭州西湖蒋氏山庄建有“马一浮纪念馆”。
   

资料链接:马一浮和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民国初创,浙人追思徐锡麟烈士,迎其遗骸归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马一浮为原浙江都督汤寿潜写了份《烈士徐君墓志》,对徐锡麟被刑于安庆时“剜其心,临命颜色不改”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对其作为“布衣穷巷之士,衰愤郁积,抱尺之义,犯险难、蹈白刃不顾,必死以求自达”的精神大加赞扬。

    1912年6月马一浮又代浙江都督写了《浙军凯旋纪念碑铭》。杭州西湖孤山之东麓,旧有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昌,由于当时清廷起用袁世凯,袁派冯国璋率第一军南下与萨镇冰的海军联合围攻武汉,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光复会首领陶成章与陈其美的中部同盟会一起发动上海起义已获胜利,接着陶成章派张伯岐、尹惟峻等光复会会员率敢死队驰援杭州,光复了浙江。陈其美派虞洽卿等策反苏州、镇江成功,遂组织苏镇浙沪联军袭取清政府在江南之大本营金陵,解了武汉之危。苏镇浙沪联军的主力是以朱瑞为首的由夏超任参谋长的浙军,第一个拿下中华门冲入金陵的也是浙军战士。攻克金陵,清帝不得不宣布退位,所以民国创立,浙江人功莫大焉。而在围攻金陵之战役中,浙军将士牺牲最多,因此这是一座群葬墓。马一浮在碑文中概述这一战役的重大意义之后铭日:“昭洪捷兮莫南疆,壹禹域兮除秽荒。矫多士兮不吴不扬,思御侮兮在四方。树隆碣兮示弗忘。”表达了后继者弘扬先烈精神并将紧跟孙中山先生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马一浮在辛亥革命前还写了《鉴湖女侠行》,可惜现在出版的《马一浮集》中只录下《鉴湖女侠行》前面的序,而诗未录,想已佚失。《烈士徐君墓志》与《浙军凯旋纪念碑铭》,原先曾分别刻在徐锡麟墓碑和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碑上,在“文化大革命”中随着墓的迁徙,碑被毁弃。从以上三篇诗文看,马一浮这位国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十分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热爱人民的爱国者,他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自称“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还是回西湖”,表面上似乎不问政治,其实他胸怀大局,读书不忘救国,是一位热爱祖国的国学大师。              (摘自2001年5月浙江省政协所办《政协通讯》中《“寻访”汤寿潜》)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董国光 编辑: 孟焕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4 07: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7: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虞田家祠堂:讲不完的辛亥往事
绍兴网  2011年05月13日 16:57:25 手机看新闻

C.bmp
田氏族谱收藏的祠堂平面图
    前期报道田家祠堂承载百年 三位专家呼吁保护
               田家祠堂对联揭秘:马一浮辛亥情结
               上虞田家祠堂:见证辛亥风云变幻
               田家祠堂十四辛亥名人精彩对联横空出世
               上虞田家祠堂惊现14位辛亥名人手迹
   

     本网讯( 天瑞 建钧 董国光)在上虞市小越镇田家村田家祠堂内,14位辛亥名人志士的抱联尘封多年后重见天日,引起极大关注。而这个祠堂更因烙上了辛亥革命的深刻印记,这种历史的沉厚重感,使其更为庄严深沉。

    田家祠堂最近被清理出来后,经比对田氏族谱收藏的一幅祠堂平面图,人们发现这原来仅仅是祠堂的中心场所“紫荆堂”,而“紫荆堂”的面积不过是整个祠堂的九分之一。听村里老人说,原来祠堂至少有108根这样的石柱,可以想像当年的祠堂规模有多大。令人扼腕的是,如今这座祠堂已被拆得差不多了,其中很大部分还是近年拆的。这个有辛亥名人对联石柱的残破仓库,能够被留存下来,已是万幸了。
    《古今奇观》有载: 昔东晋初,田氏始祖田完四十二世孙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屡世同居,家业兴旺,庭中有一荆树年年繁花似锦。后因闹分家,院中荆树骤枯,三兄弟见状,遂不再分家。院中荆树后骤盛,景象重圆。因而“荆树佳话”成了田氏家族和睦相处的象征和代代倡导的家风。
    田家祠堂以“紫荆”命名主堂,不仅象征吉兆,更是为了教育后代。当年田时霖集14位辛亥名人镌联于紫荆堂,昭示着田氏家族希望后代继承家风、为国为民的良苦用心。
    在祠堂平面图上发现,“紫荆堂”的前面有一个大戏台,戏台两侧为“紫荆校舍”,祠堂的东面有一排房子叫“凤荫山庄”。这学校和山庄是怎么回事呢?经查阅家谱得知,原来“紫荆小学”和“凤荫山庄”都是田时霖受母亲陈氏太太之命,发起并集旅沪族人捐款而创建的慈善机构。
    据了解,当时田时霖在家乡一共办了3所紫荆小学和一所宝泽女校兼幼稚园。其中第一紫荆小学创办于民国元年,先是办在别处,待田氏祠堂建成后迁到祠堂并增加高小。
    田时霖和其他商人不一样,其他商人一般是发了财才想到做慈善,而他受祖父和母亲的影响,从小就确立了为慈善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民国元年,也就是 1911年,田时霖创设震升和木行,任经理。并被选为震巽木商公所董事和副经理。辛亥革命以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举国共振实业,田时霖在铁路建设和木材进出口中,同外国人有长期的商务往来,因此比较早地参与了近代生活,接受了诸如合同法、有限责任、会计薄记法、投票选举、制定规章等西方的思想与制度。震巽木商公所就是当时最早改组步入近代化的新式同业公会之一。其时,他“念故乡地处偏隅、民气淳朴、民智犹锢塞也,不可不亟以学校钥之” ,邀请旅沪族人以董事会的形式集捐资办学校,田祈原等都积极参与。
    这种以董事会集资办民间学校的做法当为中国首开。学校命名为“紫荆”因系田氏独创。学校以普及教育为目标,所收学生免费读书。紫荆学校在民国初年就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现代意识的学子。
    “凤荫山庄”则是扶贫济困、帮助殡葬的场所。田时霖的祖父田宝初乐善好施,他在为修宗谱拔荒拨荆寻找被湮没在荒草乱石中的祖坟时,发现有大量流离失所者的尸骨,漫山遍野,心中非常难过,遂发动大家收殓。然而,要救助的人实在太多,而自己的经济能力却有限。田时霖经商有成后,田母就命他在家乡置办凤荫山庄,专门积谷瞻养救济穷困老弱。而后,田家又购置山田,捐出作为收敛暴尸野外者的义坟。
    如是看来,田家祠堂不仅仅是个一般的家族祭祖场所,更是一个辛亥革命之后倡导改变民风、开化民智、弘扬大爱精神的场所。难怪那么多辛亥名人都慨然赴会一堂,赐联支持。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天瑞 建钧 董国光 编辑: 孟焕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7: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家祠堂承载百年 三位专家呼吁保护
绍兴网  2011年05月12日 18:54:24 手机看新闻

   前期报道:
    田家祠堂对联揭秘:马一浮辛亥情结
   

     本网讯  昨天上午,绍兴辛亥革命历史研究专家钱茂竹、文史专家裘士雄、上虞市地方志执行总编胡耀灿一起来到上虞市小越镇田家村。3位专家为何齐聚此地?原来是为探寻辛亥革命的历史遗迹。

    近来,本网报道了上虞市小越镇田家村一座田家祠堂内惊现14位辛亥名人撰文和书写的抱联,这引起了我市文史学家极大兴趣,这次他们是专程前往,同行的还有4位网友,大家都对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颇感兴趣。
    刚到小越镇田家村,裘士雄就有了一个新发现,他仔细翻阅了厚厚的《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后告诉记者,田家祖上有人做过师爷,还有人写过剧本。
    据该宗谱上记载,生活于甲午战争年代的田芃卿是一名剧作家,曾写过一个《太上图》的剧本,反映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虽然和田时霖的方式不同,但这也是爱国的表现,田家的爱国、爱民的传统也许因为有这样渊源,才流传下来的。”裘士雄说。
    随后,一行人来到田家祠堂,看到14位辛亥名人亲手书写的对联,3位专家都感叹意义重大。裘士雄说:“今年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绍兴又是光复会的母地,如今发现了如此多和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资料,对辛亥革命史和地方志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3位专家对每一幅对联内容和书法风格都细心品味。“目前看,这些对联只是赞叹田家家族精神,暂时没发现和辛亥革命有关系。”钱茂竹告诉记者,由于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名人,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田时霖能一次性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很好地说明了田家当时声望有多高。
    钱茂竹说,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满目苍夷,很多人都抱有爱国救国的思想,田时霖就是其中一位,当然他是个商人,主要还是实业救国。
    祠堂内,一幅由“马玄”书写的对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马玄”到底是何方神圣?“我推测可能是‘儒释哲一代宗师’马一浮。”胡耀灿首先发表意见,钱茂竹和裘士雄也表示赞同。
    一座百年祠堂,当年汇聚了如此多辛亥名人在此挥毫,如今却成了一家消防工具厂的仓库。这样的落差让3位专家很是心痛与惋惜,他们都希望政府能加强保护。
    “有如此多抱联而且保存还比较完整的祠堂是很罕见的。”钱茂竹看着极具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对联,又看到杂物乱堆,天花板破损严重的祠堂,不断建议这里不要做仓库,这样会对文物造成损害的。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见习记者 李颖 编辑: 陈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7: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稀资料现世 填补曹娥江研究一段空白
绍兴网  2011年05月16日 21:51:35 手机看新闻

D.bmp
   
     本网讯( 董国光)上虞百官街道志编纂人员最近在走访中,征集到一本品相尚好的《曹娥江下游虞境塘工征信录》。该书的面世,将填补研究民国时期曹娥江塘工修筑历史的空白。
    曹娥江因孝女曹娥投江寻父尸而得名。曹娥江主流澄潭江发源于大盘山脉磐安县。这条江流经百官以下,则一片平原,无山坡悍蔽,溪水俯泻江潮仰击,常危及堤防。故上虞前江后海南北两塘不但为上虞西北300余村的屏障,也是姚、慈、鄞、镇、绍等六邑人民生命财产依托的一线长堤。
    有史可查,北塘在元朝时筑荷花池等处塘1944丈,清康熙年间筑盖山至雀嘴等处石塘3240丈,后又筑南塘百官至沥海,东抵姚邑界石塘11000余丈。道光三十年上虞百沥海塘前江塘决口17处,布政使汪本铨以库银令知县转交连仲愚主持修复。咸丰三年,百沥海塘又出险,也由连仲愚负责抢修。但历史到了光绪二十五年俞怡园主持后郭等处土塘修筑后至1949年之前,曹娥江塘工的修筑历史是一段空白无史可查。
    《曹娥江下游虞境塘工征信录》出版于民国14年,书首页附“上虞曹娥江下游江塘形势图”、“全石塘及坦水计划图”、“半石塘及坦水计划图”等。书的内容有呈文、公函、戚怡轩计划书、电报、塘工董事会余姚上虞董事姓名录、曹江下游塘工危急警告六县父老浅言、田时霖董事长上道伊节略、曹江水利下游塘工董事会简章、工程处办事规则、曹江下游虞境塘工收支细目等等。
    从该书的翔实史料中,可以得悉本次工程从民国十一年1月开工,历时4年,改建险塘1125丈,修坦水830余丈,共支经费23万余元。
    这次工程邀集余姚董事42位、上虞董事152位。田时霖被办事董事公举为董事长,主持会中一切事务并会同董事执行。会所设在上虞孙家洞捍海楼。遗憾的是民国十四年春,田时霖终因为塘工建设积劳成疾,到杭州西湖六通寺养病未果,病情加重致死,年方49岁。
    有意思的在从本书的捐款名单上,发现很多当时江浙名人和已经消失殆尽的上虞各镇近150家老字号,这给研究当地的乡土文化,提供了一份很好的佐证。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董国光 编辑: 孟焕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7: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田时霖:辛亥精神熠熠闪光
绍兴网  2011年05月17日 11:58:00 手机看新闻

E.bmp
资料照片:国货展览大会合照
F.bmp
资料照片:上海市总商会国货商品陈列所大楼
   
前期报道:
上虞田家祠堂惊现14位辛亥名人手迹
               田家祠堂十四辛亥名人精彩对联横空出世
               上虞田家祠堂:见证辛亥风云变幻
               田家祠堂对联揭秘:马一浮辛亥情结
               田家祠堂承载百年 三位专家呼吁保护
               上虞田家祠堂:讲不完的辛亥往事
               珍稀资料现世 填补曹娥江研究一段空白
   
     最近,在上虞小越田家祠堂,14位辛亥名人对联的横空出现,引起了人们对辛亥往事的回忆,也勾起了人们对祠堂修建发起人田时霖的好奇。这位并没有显赫头衔的商人,怎么请得动这么多名人义士精心为田家撰写祠联及家谱序记呢?

    田时霖,究竟是位什么样的神秘人物呢?
    在1915年的田家族谱里,有多篇附记揭示了田时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活动,包括其在护路拒款、金陵筹饷、改革民风等方面的贡献,并首开先河将祭拜先祖的祠堂办成学校和慈善机构,让人们领悟到他的一生绝不平凡。
    这几天,我们又从民国老期刊和上海地方史档案中发现了更多的文献,其中1925年《智识》期刊上的一首《题田时霖先生像》的古文诗,和1945年《木业界》期刊上的一篇《田时霖传》,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其人其事的指南。结合其他史料,这个神秘人物终于渐渐清晰了起来——原来他是一个踏踏实实干事的隐士,一个具有强烈爱国忧民情怀的义士。

创建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这是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人们多会把目光集中在武装斗争上,殊不知辛亥革命也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

    浙江无疑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转折时期,浙江涌现出大批名人志士,他们忧国忧民,以不同的角色承担起了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如果说秋瑾、徐锡麟等革命志士是辛亥武装革命的先驱,那么一批崛起的浙江商人则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经济革命的先锋。
    查阅田家祠堂对联作者的资料,我们发现他们大都具有强烈的“实业教育救国”的思想,其中不少人还成就斐然。田时霖能成为他们圈子里的人,和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抱负不无关系。
    辛亥革命之后,在“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下,“举国兴业”使中国民族经济开始步入近代化的轨道。这个时期,旅沪浙籍人士已达几十万之众,随着民族产业资本的持续发展,浙籍金融资本也迅速发展,并在上海金融界形成了主导地位。正如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所说,当时上虞就涌现了44个金融巨子。田家祠堂的田时霖、田祁原都是代表。
    为了抗衡列强资本,民国十年(1921年)10月15日,田时霖和田祁原,还有其他浙籍人士宋汉章、王晓籁、胡熙生、谢伯殳、裴云卿等人发起创办了中央信托公司。这家信托公司乃是中国首家信托公司,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走向近代化。田时霖被推选为首任董事长,严成德被聘为总经理,田祁原为筹备部主任。
    中央信托公司成立后,很多人群起效仿,沪上一下子涌现出了十多家信托公司,连同大批的交易所,居然掀起了金融狂潮。因为其中不乏投机之人,结果年底发生了“信交风潮”(也叫“民十风潮”),绝大多数交易所和信托公司都倒闭了。然而,中央信托公司却以其良好的信誉,规范的组织法,不仅成为仅剩的两家信托公司之一,而且还持续发展,于次年购上海北京路基地,自建5层楼大厦为总公司营业所。
    田时霖任董事长至1925年去世,后由田祈原接任。中央信托公司后来改名为中一信托公司,是民国时期时间最长、最负盛名的信托公司。

创办国货陈列所,呼吁推动国货
   
     列强在一战期间一度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但战争一结束,帝国主义又加紧了对华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洋货开始充斥中国大地,使得国货举步维坚。面对民族经济漏卮日巨,民生日艰的危险状况,时任上海总商会会董的田时霖承担起了宣传推动国货的责任。

    1920年,占地700余平方米,楼高3层,总面积为1600余平方米的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竣工。1921年3月,田时霖被推举为商品陈列所首任所长 。1921年 11月1日,商品陈列所隆重开幕。
    陈列所设有美术部、饮食品部、农林园艺部、机械部、染织工业部等,各类展品达3万余件,平时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1925年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次。陈列所内还设立售品部,专代国货厂商推销优良产品。还举办各种国货展览会,宣传国货。国货展览会相当于早年的世博会。
    在田时霖任期内,先后举办过开幕展览会、蚕茧丝绸展览会、化学工业展览会,还有各种主题商品展览会。多次编辑出版《国货津梁》小册子,详细介绍全国国货工厂、商号的产品、商标、地址,这本册子一度成为推广国货的指南。商品陈列所还先后为海内外各种博览会,如西湖博览会、荷兰万隆城博览会、美国纽约赛会、美国费城商品陈列馆、暹罗国货陈列馆等代理征集中华国货,进一步扩大了国货影响。
    田时霖任所长直到去世。

争取租界内华人参政
   
     1920年,为了争取租界纳税华人应有的权利,争取应税华商与应税西人有平等待遇,田时霖和穆藕初、汤节之、盛丕华、方椒伯,朱子谦、陆维镛7个商会会董专事调研,呼吁改良税制,并要求允准华人代表在租界参政。

    在经历了抗税、请愿、交涉等斗争后,10月14日,宗旨为“专为发达界内之自治及公共之利益” 的“上海公共租界纳税华人会”成立,制定了章程,选出了27名理事。田时霖被选为该会理事。办事处设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


以近代化的组织形式建设同乡会
   

    浙江商人在沪上崛起,固然是因为浙人聪明勤劳,但也和他们团结互助分不开。早在1907年,田时霖就帮助组建浙江旅沪学会。朱福诜(对联作者之一)在1915年写道:“以余所知,于知澍林(即田时霖)者证之,澍林居沪久,偏交其贤豪长者,越中诸君子设旅沪学会,为之先后奔走,疏附御侮,澍林之力居多。”

    1918年,在母亲去世数年后,田时霖终于答应担任绍兴七邑旅沪同乡会总董。他在旅沪绍人中威信很高,大家都敬佩他的品德和作为,一听说他当会长,同乡们奔走相告,踊跃入会,会费骤然增多。田时霖看到家乡子弟失学,马上用这笔钱在沪上增办了两所学校。
    田时霖对同乡会进行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主化改革,即引进三权分立性质的体制。同乡会设议事会、董事会、 会员大会3个办事机关,章程明确,财务公开,人事和重大事件都由会员大会投票决定。同时,他担任浙绍会馆永锡堂总董,对永锡堂也做了重新规划整顿。1922年,经改革后,总董改称会长。田时霖再次当选为会长。
    人们也许对今年的日本海啸印象尤深,殊不知,1922年,在浙江绍兴地区,也发生过一次更为严重的海啸。那次海啸造成60余县水灾,万民流离失所。在这场重大的灾害面前,正是会长田时霖,带领绍兴同乡会奋力赈灾,救民无数。而他自己则鞠躬尽瘁,累死任上。


弭兵救民,化解江浙战争
   
     1924年发生了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甲子兵灾。该次战争是中华民国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进行的战争,实际上是直系军阀与反直系军阀势力之间的一次重大较量,也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卢永祥通电反对曹锟贿选,得到了全国各派的积极响应,各反直势力云集沪、杭,商讨联合反直事宜,沪、杭俨然已成反直活动的中心,浙卢与苏齐及其直系军阀形成水火不容之势,双方调兵遣将意欲一战。

    大祸临头,民众人心惶惶。其时,田时霖病重,正在上虞老家养病,听到这个消息,深知战争一旦爆发,两省人民必遭涂炭。于是挣扎疾起,奔走斡旋于宁杭之间,进行弭兵运动。田时霖在火车上七天七夜,风尘仆仆,结果病情骤重,呕血不止,吐了足有一升之多。
    在他和张謇(疑实为祠堂对联张姓作者)、张一麐等人的努力下,江浙双方终于达成“江浙和平公约”,使形势趋于缓和,两省人民免遭战争蹂躏。


兴修曹娥江水利
   
    上虞北边滨海,西面连接曹娥江,溪水俯泻入海,海潮逆流入江,经常会有水患,全靠前江后海南北两堤作为屏障,姚慈鄞镇绍等六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全系在塘堤。可是塘堤年久失修,险象环生。一遇风潮就有崩溃之患。1916年、1919年和1920年,都发生过溃堤。

    1922年,曹娥江又遇伏汎大潮,人人知危。王佐(祠堂对联作者之一)和俞怡园有心修堤却愁于无钱,便请田时霖出面筹款。田时霖深知塘工之事系着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危,关系重大,义不容辞,就马上号召筹募捐款。当年正月十四,又在田家祠堂商议设立“曹江水利下游塘工董事会”。
    为筹款,田时霖立即抱病奔走呼号,上请政府拨款补助,下发动民众募捐,使堤坝得以顺利开工修建。不料开工7个月后,山洪暴发,飓风大作,海啸发生,洪水冲毁提坝,淹没了60余个县。田时霖听到这个消息,心焦如焚,急电邀集同乡开会,议集捐款救灾。9月3日,绍兴旅沪同乡会在上海总商会召开绍属水灾筹赈大会,随后田时霖旋即奔走杭州、宁波、南京、上海等地,向政府各部门和各个慈善团体竭力劝捐,终于筹集到了55万振款,购买玉米十万余石,新旧棉衣一万多件,赶赴各地振灾救济。
    狂澜一过,新堤即兴工建设。1924年,历时4年的工程终于告竣。建筑石堤、洋灰堤1100余丈,护堤坦水800余丈。建筑用款精打细算,最后用款不到24万,创下工程质量好,费用少的奇迹。
    该项工程艰巨浩大、屡历磨难,负责工程的俞怡园积劳成疾几致不起。田时霖更是累病交加、身心俱瘁。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修堤工程,面对如此大面积的重大灾荒,需款如饥待哺,筹款山穷水尽,如果没有情系百姓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没有任劳任怨的刻苦精神,没有义无反顾的坚定执著,没有立足于公心和品德的号召力,如何能够坚持和完成?田时霖做到了,而他付出的代价却是:积劳成疾,病情加重,于次年病故于杭州,时年49岁!
    上世纪60年代,田家村的书记田兆南在田时霖的老屋里发现了大量的水利图纸。这些图纸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会出现在田宅?当时就成迷。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一本民国时期出版的《曹娥江下游虞境塘工征信录》书被绍兴网手机记者董国光发现,这个谜团终于破解。原来田时霖是20年代曹江水利下游塘事的总指挥!


寻找田时霖之墓
   
     田时霖一生善举无数,诸如修桥筑路、创办慈善医院、创办免费学校、创办扶贫济困的风荫山庄等等,在家乡更是有口皆碑。甚至他的住宅也建造成为免费学校兼幼稚园。楼下为教室,楼上是教师宿舍兼家庭居室,全家人都义务任教。在那个还没有电的偏僻乡村,他舍得花钱买来发电机和水泵,为学校照明和用上自来水,自己却节俭得连发霉的食品也会洗洗再吃。

    他也是余姚春晖中学首任校董和中国首个商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委员会委员。
    田时霖去世后,被葬在上虞一座杨梅山下。60年代,当地修水库,有人以为他是木商,棺木必为值钱楠木,就开墓挖掘,结果发现只是一般红木,便把他的遗骨随手抛弃。当地一方姓老人感于时霖公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悄悄做了个木箱敛骨草葬他处,以防被弃。他的墓碑修水库时则被用作石料垫于水库库底。这个失去了墓碑的孤冢,这个曾经救过无数灾民,掩葬过大量无钱殡葬者遗骸的逝者就这样被湮没在了荒草乱荆之中,多年无人知晓。
    田时霖的墓碑虽然没有了,但可幸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口碑依在。岁月可以蚀去石碑上的篆文,却磨不灭口碑上的刻痕。今天,当我们重新触摸到这些刻痕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不是石碑的冰冷,而是一种直透心灵、浸彻灵魂的温暖,那种温暖源自于一种精神,一种无需纸钱祭拜,却能保佑后代生生不息,美好平安的精神,这就是人类所向往、所祷求的大爱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田家村一个叫罗国根的人,花了5年多的时间,几经周折,终于在上虞驿亭镇下闸头村找到了失去墓碑的田时霖之墓。祠堂对联揭秘以后,罗国根和田根灿又再接再厉,找到了田时霖遗骸的埋葬地点。
    百年苍桑如斯,故人俱往久矣。回望田家祠堂,皑皑石灰,终究没有遮掩住石柱上的古老对联。苍苍青苔,又如何淹没得了一代辛亥精神的熠熠光辉?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天端 董国光 建钧 编辑: 孟焕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7: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内外媒体聚焦上虞田家祠堂
绍兴网  2011年05月17日 15:41:57 手机看新闻

G.bmp
O.bmp


    前期报道:上虞田家祠堂惊现14位辛亥名人手迹
               田家祠堂十四辛亥名人精彩对联横空出世
               上虞田家祠堂:见证辛亥风云变幻
               田家祠堂对联揭秘:马一浮辛亥情结
               田家祠堂承载百年 三位专家呼吁保护
               上虞田家祠堂:讲不完的辛亥往事
               珍稀资料现世 填补曹娥江研究一段空白
               揭秘田时霖:辛亥精神熠熠闪光
  

    本网讯( 董国光)今天上午,在上虞市小越镇田家村,来自杭州《都市快报》记者专程前往寻访。近几天,田家祠堂已迎来了多批这样的省内外记者。

    据了解,在这个古祠堂内,当人们一一清除了石柱上石灰后,不意发现石柱上竟挂有14位辛亥名人志士所撰写的对联。而在考察其历史背景时,发现以田时霖为代表的田家先贤,与百年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座田家祠堂,仿佛就是辛亥革命的缩影。
    从5月9日起,绍兴网连续独家发布了8篇有关田家祠堂的报道,引起了省内外媒体和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这段时间,辛亥革命网、浙江在线、都市快报、浙江工人日报网、浙江文物网,以及绍兴晚报、天天商报、绍兴广播电视台等众多省内外新闻媒体,纷纷转载绍兴网最新报道,并遣记者前往上虞实地采访。
    田家村一位村干部说,这些天有这么多记者前来这里,这是田家村和田家的无限荣光。同时,也说明人们没有忘记百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没有忘记为那场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爱国志士。
    这位村干部说,他们将尽力保护好田家祠堂,宣传好其中蕴含的历史和人物,让辛亥精神发扬光大。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董国光 编辑: 孟焕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4 02:25 , Processed in 0.0957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