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02|回复: 4

走近耄耋老人(乃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 21: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近耄耋老人


                                                              ——记元月十一日看望孤寡老人新年送温暖活动
  
                                                                                              作者:乃禾
               2323.jpg
               2121.jpg
               6767.jpg
         昨天(1月11日),老天怎么就变了脸,前一天是温和如春,而昨天就是冷雨凄凄。但说好“风雨无阻”的活动并没有因为冬雨而受阻,相反,志愿者们可能觉得这样的天,这些老人们更需要温暖。
   然而,这也正是考验志愿者们的时候。小小的小瀚端着个小盆子,外套一个黑色垃圾袋,随时做好晕车吐的准备。车子驶进来往凤鸣山景区的路,行驶一段路后,右转。一转,我就发现路况跟刚才的完全不同。这是上山的路,陡倒是其次,路面很是原始,没有硬化,高低不平,经一天的雨水洗礼后,泥地因土质不同,显出不同的松软干粘。董老师说一路上去都是这样的路,而且起码要行驶半小时。我也禁不住担心会晕车。董老师让坐在副驾的七杀递过来一卷垃圾袋。一路上,我眯着眼,不时地听董老师像向导似的在介绍。七杀和vivi在赞叹风景的美好。董老师诱惑性地说春暖花开时候更好,郊游、野餐都不错。薄薄的雾浮在上方,车子简直是在拨开云雾而行,“山岚”的意思不在词典里,现实版的就是。行驶了二十几分钟了吧,说是有四五百米的海拔了,董老师问我们耳朵有没有发出“嗡嗡”的声响,七杀说没这么夸张吧,董老师说可能是开得慢了点,待会下山开得快一点,让我们感知下。
     可惜,在一转弯处,车子却罢工了。上不去却下滑。原来路面泥泞,轮胎打滑。试了两次,还是不行。我们4人下车,董老师还想凭速度强攻,可依然不成。后面叶儿乘坐的车子也因为被董老师车子挡住,而被迫停下。无奈,我们只得回过头去,去取送给老人的物品。才这么短短的20来米的路,我们几个的鞋子都被安装上了后跟,是好客的粘土送的。小瀚的裤腿都刮到了黄色的烂泥,两只鞋子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泽了,俨然是两个黄土腌制的大咸蛋。我们或肩扛或手提或怀抱,一行就这么没二话地徒步前行。
     这么一路上来,我们再没遇到其他的行人,只在车子抛锚的地方停着一辆面包车,估计也是因为轮胎打滑开不上去而停着的。可见,这燕河岗是如何的“空山不见人”了,也可以想见这里的老人几乎与世隔绝,简直是仙人了吧。难怪董老师说这里是“点亮一盏灯”的根据地,意义等同于井冈山。
    一路的惊险,一路的期待,我还是不堪目睹眼前的景象。走下一道陡坡,就是王松堂老人的住处。两间低矮的平屋,进门,迎面是一口土灶,进得门去,一张桌子上用罩罩着几碗菜,看大小几只碗,但除了黑乎乎的咸菜,和几颗带壳花生,我几乎没看清都有什么菜。倒是两瓶子酱菜很醒目,才知道刚刚有谁送去的,这才看清右边桌子上还有一刀肉,一袋油豆腐。算是有了过年的迹象。我们一行七手八只脚地忙开了,给老人试穿军大衣,帮老人贴对联。我是第一次去,而已经去过几次的叶儿开玩笑地说起老人的笑话,说老人说过等他“出山”了,要谢谢我们这些好心人。
      其实,一听到“出山”这词,我也觉得好笑,毕竟这80出头了的的耄耋老人,一辈子在大山里,没“出山”,人生进入倒计时了,竟然还想着不切实际的“出山”。然而,我想,如果真能“出山”,如到山下的敬老院里去,老人的生活会不会有所改观呢?至少可以做到饭有人烧,衣有人洗,冷暖每天有人关注了吧。
     然而,我的这一理解似乎是不符合老人心理的。因为当我们下得山去,辗转来到从燕河岗搬下来的现在住在丰惠通明花园畈的燕河新村王友生住处,他听说我们刚从燕河岗上下来,就念叨起他的几间老屋来。其实屋子已经一侧坍塌,他又问门口应该长满了草吧。“唉,我这辈子再也不可能上去看一看了。”又伸出指头数着说:“两年半了,下山来,两年半了。”老人惦记着什么呢,这边住着的屋是同胞弟弟的,收拾得也干净,有胞弟在,应该也有个照应。难道他就放不下山上的几棵断枝乱草?也许,走近了老人,才明白“山”对他们意味着什么,而我对传统意义上的“根”的理解,似乎也更深了一层。好在董老师善解老人的心思,说明年春暖好开的时候,会带上老人上山看一看。好吧,期待新春,春暖花开,期待下一次重上“井冈山”。
     老人,可真的是一本书啊。每一个老人都值得翻阅,尤其是这些耄耋老人。
     王友生老人虽然腿脚不便,走路离不开一把小凳帮忙,但还是执意送我们出门。董老师说,我们都蹲下来跟老人合个影。是的,自从为王松堂老人点亮了那盏灯起,才孕育成了“点亮一盏灯”这个团队,4年来,这团队日益壮大。而今,我们蹲下身来,跟老人等高,老人给了我们这个高度,而高度是可以决定视野的,我们就从这高度起步。
      已经下得山来了,再去长塘镇何家溇村何小羊家,就显得一马平川了,再说董老师已经不止一次地前往了,更是熟门熟路。我们的到来,给老人家增添了几分人气。我们自然地分开工,有对问寒问暖的,有张罗着贴春联的。期间,我们收获了老人的许多声“谢谢”,同时,我们也赢得了周围邻居停留的目光。
     我们一行:董老师带队,小晴、张微、叶儿(有人叫她我才知道)母女,伤官七杀,绮芳公子小瀚、星运父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22: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09: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0: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惭愧,都不知道那天同去的几个人是谁?老大也不介绍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13: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5-4 08:48 , Processed in 0.0611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