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68|回复: 0

小炒货做起了品牌经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5 08: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炒货做起了品牌经营
嵊州一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夫妇靠小小炒锅圆了致富梦
  
  □记者 张亮宗 通讯员 沈荣方
  
  连日来,尽管炎炎烈日暑气逼人。可嵊州市新绿叶食品有限公司的生意与高温天气一样火热,该公司的当家人是名叫叶红伟、宋新艳的一对年轻大学生夫妇,他们是石璜镇何王村人。两人从西安古城回嵊州老家创业,靠一口炒货锅起家,去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的故事,在小镇上传为美谈。
  一口炒货锅起家 当年实现盈利
  叶红伟2000年毕业于西京大学,毕业后应聘在陕西省新大地食品有限公司工作。宋新艳在陕西省广电大学国际贸易系就读,毕业后招聘到叶红伟的公司工作,从事营销。经过3年时间接触,两人由相识到相爱,于2003年结为伴侣。
  婚姻后第2年,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下一男孩。虽然小叶在西安古城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但为照顾孩子,小宋不得不放弃工作。经过再三考虑,夫妻俩最后决定回嵊州老家创业。
  为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叶红伟从市场调查入手。通过调查,他发现加工炒货前景广阔,尤其用炒的方式,加工晒干的年糕,在嵊州仍是一个冷门。
  同时,自己的父母多年从事销售炒货工作,收益不菲,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后来他选择了炒货业作为自谋职业的主要途径。以一口炒货锅起家,2000元流动资金起步,开始生产销售自炒的年糕干。
  由于当时资金紧缺,只能靠太阳自然晒干年糕,手工炒制。少量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响挺好,获得了试市的成功。
  由于自然环境下的晒制,受天气等原因制约较大,随着销路的打开,产量跟不上的“短腿”日益显现。为此,叶红伟决心扩大生产规模,投入资金5万元添置了切片机、切丝机、烘干箱等设备,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当年“年糕胖”产量达到10万公斤,毛利10万多元,叶红伟夫妇尝到了回乡创业的甜头。
  从家庭作坊升级为个私企业
  叶红伟以家庭作坊小规模生产掘到第一桶金后,对做大做好炒货产业有了自己的谋划,他设想让自己的炒货产品能在省内做出市场,直到打入超市。
  在经营中,叶红伟不断开发新产品,重质量讲城信,建起了一个销售网络,产品销售经历了散装到包装,从上门推销到客户上门进货。
  2005年9月,叶红伟向当地工商、税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将原作坊式企业向有限公司转变,取名为“嵊州市新绿叶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新绿叶”商标,让小炒货做起了品牌经营。
  目前,这对大学生夫妻,经历10多年的创业,已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新厂房,同时企业还通过了QS认证,产品在巩固嵊州、新昌市场的同时,还引来了杭州、宁波、东阳等地客商的上门采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8 03:34 , Processed in 0.0407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