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88|回复: 14

上虞市“十大民间爱心人物”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0 22: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情无限  德行天下

上虞市“十大民间爱心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







中共上虞市委宣传部
上虞市文明办
2011年7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2: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乡贤德泽沐学子

                                                                   张  杰

尊敬的领导、尊敬的嘉宾,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活动。港胞张杰,热爱家乡,现在大部分时间住在上虞,虽然我只读了5年书,11岁去上海打工,32岁又孤身到香港,当伙计。我体会到,中国贫困落后,受外国人欺负,主要吃亏在教育,把国家搞上去,振兴中华,务必要发展教育。但是中国人多,摊子大,单靠国家拨款是不够的。我作为海外游子来分担一些,不希望下一代像我一样受苦,我下定决心捐资兴学。
     70年代,我就开始捐资兴学,上虞中学一台3000块的彩电,后来又设立1万元奖学基金。87年捐建上虞中学,当时初高中合办,有学生3000多名,房子紧张,我就舵出钞票造了32间教室的两幢大楼。89年舵出20万建造上虞中学图书馆,再加上一辆面包车和100台吊扇。
     记得沈乃福当教委主任的辰光,要用50万钞票,当时国家经济还非常困难,财政局托我到香港借钱,出息二分,我是小贩,自己没有嘎多钞票,借了些,自己凑凑弄了200万(说动金清扬出资100万),作为张杰教育基金。
      96年出资65万,建造梁湖镇中教学楼,江山中学顺利并入。2000年初中入学高峰的逼近,梁湖镇中学生将超过1000人,教室紧张,实验教室没有,对学生不利。资金缺,造实验楼没有动静。我晓得这桩事体,记得是2000年2月24日,雨默默老大,跑镇政府,跟领导话,钞票我来,捐款48万,建了实验专业楼。
     中考制度的改革,体育成绩列入中考内容,梁湖镇中没有一个象样的运动场,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成绩,学校焦急,家长有反响。01年捐款26万,建造300米的运动场,梁湖镇中告别了无标准运动场的历史。
      07年梁湖镇中易地新建,刚开始土地批不出,改名为张杰中学,我一回一回跑省里,批给150亩,省里拿出20万资金,我将基金所得83万投入新校建设。新学校的设施设备默默老好,高于同类学校。学校五大系统都有,每个教室装备多媒体、空调,图书教学仪器等设备都很先进。张杰中学已于2008年9月投入使用。
     30多年来,我倾囊而出,计1200万,在上虞造了18幢教学楼,为学校增添了很多设备,受益学生2万多人,很多人蛮感动,带动了一些人捐资助学。每次看到一幢幢簇新的教学大楼,我老高兴,感到精神气爽,好象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充实,自己好,不算好;家乡好,才算好。
     78年三中全会后,我不做职工,改为卖蟹、粽子、茶叶蛋的小贩,三代人,11个,只住30平方米,别人叫我老板,其实晚上睡得是地板。
     为开好小铺子,我真当是艰辛各:自个背着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大包物件走一阵,歇一脚的过深圳罗湖海关;在夏日室温高达45摄氏度、满是烟叶气雾气的棚棚里煮茶叶蛋;凌晨起床用已被蟹脚钳得鲜血直流的手捆扎第二天要卖的青蟹。我精心地照看小店铺,因为我一家生活靠伊,故乡孩子好个读书条件靠伊。当地领导好几次劝我:“张老要多保重身体,不要再这么辛苦了。”我说:“只要我在世一天,就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一天,店要开好个!”
     为了造家乡的学校,我很节约。我没有去外面吃早茶的习惯,早饭通常是泡饭和一碟豆腐干。业余时间要么在小店忙碌,要么看看报纸。
     87年,我60岁,5个子女为我祝寿,给我1万元,自不用,给家乡的中学添置图书。87年,我生了毛病,花了1万6,本来一笔钞票计划好在,为了填补这个“缺口”,我咬咬牙戒掉了一天抽两包“红双喜”的老烟瘾。
     88年春节,儿子结婚,我说服儿子办婚事从简,不讲排场、摆阔气,省下1万5,为上虞中学添置了实验仪器、铜管乐器和体育器材等。
     96年10月,我揣着2万元钱,参加上虞中学40周年的校庆。在开会间隙,我背着一只大蛇皮塑料袋去街上,有人问我想买些什么好东西,我说,要装六十斤小核桃带到香港去卖,从中也可赚回一趟去香港的路费钱。
     我捐资助学的钱就是这样一笔笔积攒起来的,一笔笔熬省下来的。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经济发展很快,教育科学发展交关快,有的国外没有,我国倒有,感到骄傲,唯文明道德有些滑坡,侬看假货莫牢牢多,香港今年开始专设道德教育课程。我计划要让张杰中学成为德育教育基地,让学生成为有道德的才,造福社会。
     我年纪大在,做事力不从心,希望社会上有条件的人士,献爱心,帮困难人;希望上虞人、中国人,读书创事业,发展家乡、国家,使外国人羡慕中国人。
      我一个小贩,70年代就捐资兴学,造了这么多学校,又有远见,让学生有好的读书条件,我感到自豪。我没文化,闲话多多,有失言之处,尚请各位原谅。最后祝大家健康快乐!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代义务消防员  “救火阿三”阮炳炎
                 
                                                                阮炳炎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阮炳炎,今年67岁,是道墟镇肖金村人。我在家中排行第三,当地人都叫我“阿三”。1989年,我用多年跑运输积累起来的4500元钱,买了一些常用的消防设备,带着3个儿子和村里的2名退伍军人,创办起了全省第一支家庭义务消防队。从此,认识我的人都亲切地叫我“救火阿三”,真名反倒很少有人叫了。
     说起救火,可以说是我家的“家传祖业”。在绍兴鲁迅纪念馆里,收藏着民国十六年的我们阮家的家谱。家谱中这样记载着,我的祖先阮华玉,是清朝人,他那时就开始为乡亲们义务救火了,此后代代相传,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了。现在我已经让小儿子接过救火的班,应该算是第八代了。因为我曾送小儿子去当消防兵,懂得消防,现在退伍回家,加上自己年纪大了,正好把救火的“接力棒”交到他的手上,把我们家族义务救火的光荣传统永远继承下去。
     我为什么这样热衷于义务救火,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道墟肖金这个地方距离绍兴城里有50里,到百官也有50里,处在绍兴与百官的中间。以前,道墟肖金一带一旦发生火灾,等绍兴或者百官的消防车开到,火已经烧得差不多了,火灾造成的损失很大很惨重。我想,如果附近有一支消防队,就可以就近救火,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带来的财产损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乡亲们的痛苦。第二个原因是我为了还愿,还小时候许下的一个愿。我小时候就亲眼目睹过一场无情大火烧毁整个家园的事。那是一个下雪天,滴水成冰,一户人家用火不当心引起了一场大火灾,所有财物都在这场大火中被烧得精精光。因为没有救火工具,火势很猛很凶,人又走不拢,这家所有的财物眼睁睁地被大火全部吞没,一点也没有剩下。看到那家人呼天抢地的样子,我就暗暗发下了一个誓言:只要条件许可,我就要成立家庭消防队,为乡亲们义务救火,尽可能地替乡亲们排忧解难、减少损失、消除痛苦。
     1989年,在政府和公安消防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用搞运输赚来的4500元钱,购买了手抬机动泵等消防设备,动员3个儿子和2名复员军人,成立了全省第一支家庭义务消防队,我就当上了这个消防队的队长,并与队员们约法三章: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活计多忙,只要有火警,就要马上出发,决不能讨价还价、寻找借口;救火时上屋入室的危险活全由我来干;救火用的汽油费、机器维修费都由我承担,并为队员每年补贴一双球鞋。看到我这样,有人说我“呆”,有的干脆叫我“呆子阿三”,但我至今无怨无悔,因为我自己深深地感到,帮人救火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说到救火,确实是一件十分危险甚至可能丢掉性命的事。在我的救火经历中,有三场大火,现在想起来还很怕,现在想想还有点儿害怕。记得1996年6月13日,联浦村13户人家着火,连成了一片火海。我带着消防队救了整整一天一夜,火势暂时被压了下去,但这时发现屋里还有4只煤气瓶被大火烧得通体发红,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如果一旦发生爆炸,后果确实不堪设想。这个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全,想到的是“危险活全由我来干”的“约法三章”,于是坚决地叫其他队员快快走开,自己端着水枪对着煤气瓶浇个不停。虽然我也知道用水冷却烧红的煤气瓶,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而我距离最近,一旦发生爆炸,我便有生命危险,但我全然不顾这些,一直用水浇着,直到大火熄灭。幸亏煤气瓶没有爆炸,保护了其他人的人身安全,自己也没有事情。
     1999年5月凌晨3时,道墟韩浜村着火,我们义务消防及时赶到。当时,我手持灭火龙头,冲在最前面,寻找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也没有顾及到其他危险。“哐当……”,一声巨响,一根烧焦的房梁霎时砸了下来,我躲闪不及,肩膀被砸中,手上、身上全是鲜血。我顾不得自己身上的伤痛,仍然坚持着与其他队员奋力扑救,终于控制住了火势的蔓延,5间屋子保住了4间,也没有殃及邻里,挽回经济损失6万多元。事后想想,如果那根房梁砸在我的头上,我的小命可能便“出壳”了。即使那样,我也坚决不后悔。
     还有一场大火,我永远难以忘记。2003年12月7日深夜,接到道墟镇西坎下观音阁罗伟良家着火的火警电话,我带着队员们连忙赶到现场。到了那儿,眼前的一幕让我这个久经火场的人也惊呆了:两层木结构的小楼火光冲天,好像一座火焰山,腾腾火焰烤得我们皮肤甚至要发焦。我连忙从后门的一个天井里钻进去,拿着水枪,先是对着楼上窗户一阵扫射,压住火势。不一会儿,有一股焦炭味钻进我的鼻子。救火的经验告诉我,楼上还有人!我连忙招呼大家救火,但火势实在太猛烈了,一时压不住。等把大火扑灭后,我顾不得余火,急忙跑进火场,花了整整一个小时,终于找到了5具焦头烂额的尸体。那个惨呀,连我这个硬汉子也流下了眼泪。俗话说,贼偷一半,火着全盘。火灾无情,人间有情。我们帮助乡亲义务救火,我感觉到非常值得!我们这样做,是做对了!
     算下来,至今已过去了23年,我也培养出了我们家第八代救火传人——二儿子阮立仁。23年来,我们这个家庭消防队累计救火156场,挽回集体和个人财产损失600多万元。同时,上级也给了我很多荣誉:2002年我被省公安厅授予浙江省治安荣誉奖章、被绍兴市公安局授予二等荣誉奖章,2004年我名列“浙江省十佳乡村消防卫士”首位,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消防志愿者”、绍兴市创业创新30年“十大风流人物”,今年又被评为浙江省首届“杰出平安志愿者” 、绍兴市最具影响力的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还被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当然,成绩只能代表过去,重要的是看我的将来。我在这儿庄严承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只要我还能救火做好事,我一定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请各位领导、同志们相信我的实际行动。
     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2: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燃母亲生命之光

                                                                 曹 秋 芳

各位叔叔、阿姨:

      大家好!
     我叫曹秋芳,是上虞市章镇镇越星村人,今年刚从东关中学毕业。在汇报之前,首先我要感谢20年来一直关心照顾我的领导、叔叔和阿姨,是你们的帮助,使我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好;是你们的帮助,使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是你们的帮助,使我能克服困难有书读,我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好心人!
     二十年前,在我还只有两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去医院做绝育手术意外失败,引起压缩性椎管斜直。从此,妈妈卧床不起。父亲东挪西借,带着妈妈辗转上海、杭州等各地医院求医,但都无济于事。短短4年时间,家里一贫如洗,还欠下了10余万元债务。   
     沉重的债务,压得家里透不过气来,我的家庭没有欢笑,我的童年没有玩具,本应依偎在妈妈怀抱中的我,早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父亲陷入了痛苦的两难之中,是在家照顾还是外出挣钱?年仅四岁的我看出了父亲的心事,用天真的童音对父亲说:“爸爸,你到外面挣钱去,家里有我,你放心,我一定照看好妈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这样,5岁的我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重任,成了照顾妈妈的主角。洗衣、做饭对于别人而言是举手之劳,而对于当时只有5岁的我来说却是那么的困难,我与妈妈常常只能以炒米粉为主食,那是父亲出门前给我们准备的。然而,不管春夏秋冬,还是严冬酷暑,我都拿着衣物到村前的小溪里去洗涤。夜晚每当我伸出稚嫩的小手给妈妈洗脚时,妈妈的眼里总是噙满着泪水。
     幼年时代的我,矮小而瘦弱。妈妈躺在床上要大小便,我没有气力不能扶她下床,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在床上凿一个洞,床下面放着一只木桶,用这种方法解决妈妈的方便问题。在妈妈病重时,大便都不能自理,我就用小手为妈妈挖出干硬的大便。这样,我们母女俩曾一起度过艰难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8岁那年我该上学了,可我得照顾妈妈啊。怎么办?我要读书,我更要妈妈。只要妈妈在,家还是一个完整的家,我,还是一个有妈的孩子。我两者都要。于是决定带着妈妈上学,可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妈妈的时候,却遭到了妈妈的坚决反对。无奈之下,我只得对妈妈说:“你若不答应,我就不上学了!”。就这样,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始终把妈妈带在身边。
      上大勤小学时,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屋。每天早晨,当同龄的小朋友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时,我已早早地起床,洗衣服、做早餐、搞卫生,给病床上的妈妈洗漱停当、喂好早饭,安顿好妈妈后,我才匆匆扒上几口、背上书包去上学。中午,带着学校里蒸饭,回家与妈妈共吃一盒饭。傍晚放学后,当其他小朋友还在玩耍,我已早早地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做起家务。等一切处理得当后,常常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这时,我才开始复习功课、做作业。因为要做许多家务,我怕耽误了学习时间,所以在课堂上我听得特别认真。节假日,看到其他小朋友由他们的父母带他们去玩,我只能投去羡慕的目光。平时,只要一有空时间,我就抓紧学习,因此成绩也一直名列年级前茅。由于长期过度的劳累,使身体严重透支。2004年的小学毕业考试,上午考完语文后,我脸色煞白,同学们把我送回了家。就在家门口,我晕到在地。下午还要考数学,怎么办?我躺在床上一点力气都没有。眼看到了开考时间,老师发现我还没进考场,忙叫了个同学赶到我租住的小屋。等我们赶到教室时,已经迟到了15分钟。事后一检查,医生说我是劳累所致,加上营养不良,有贫血现象。
     2005年,我14岁,进入章镇镇中学习。章镇镇离我家有10多公里,继续读书就要住校。为了照顾妈妈,我在学校附近再租房子。期间,妈妈的病情有所加重,我时常半夜惊醒。妈妈因酸痛而发出的呻吟声令我不安。这时,我常常伸进被窝给妈妈揉背,发觉妈妈已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母女俩常常迷迷糊糊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眠之夜。我们租的房子因是老屋,一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要用许多脸盆、木桶接水。我清楚地记得,中考那天,走进考场时,我发着高烧。
      2008年,我顺利考入东关中学。东关,我人生地不熟,没有生活来源,没有住的地方,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我带着妈妈怎么办?然而想不到的是,我依然得到了老师、同学,还有许多好心的叔叔阿姨的帮助。老师和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帮助我,有位好心的叔叔免费提供给我们一间房子,这位好心的叔叔叫朱宝林,正是他免费提供房子给我母女俩住,让我顺利地读完高中。我要谢谢他。
      读高中了,课程骤然加密,难度也增加了许多,常常让我应接不暇。因为要做家务,我好多作业都做不完,只能晚上加班加点,有时一直做到十二点钟。晚上睡得迟了,身体感觉有点累,老师在上面讲课,我斜在课桌上想睡觉。想坚持,眼睛不听使唤,我只好自己扭大腿来驱逐瞌睡,强打起精神。可不管多苦,每天回到家里看到妈妈,我心头就暖烘烘的,我感觉到妈妈是自己坚强的依靠,有妈的家才是温暖的家。
      为了减轻生活负担,我尝试着在课余时间打工。在上小学时学习种蔬菜。不会种,怎么办?我向妈妈和当地农民请教。因为力气小,不会翻地,许多好心的叔叔伯伯帮助我翻。吃着我种的菜,妈妈特别开心,即使烧得不好吃,妈妈也常常说,好吃,好吃。业余时间,我还找了一份缝制手套的活,妈妈在床上当起了师傅,一针一线指导我。当时,缝一双手套赚5分钱的加工费。上初中后,我利用放学这段时间开始为崧厦制伞企业加工点缝制雨伞,遇到天气冷,我的双手会肿得像大馒头,有时还会溃烂。面对病痛的折磨和艰辛生活的女儿,妈妈感到了生活的绝望。有天深夜,妈妈用丝带勒紧脖子,企图以这种方式获得解脱,或许是上天的保佑,被浅睡的我发现,我慌乱地解开丝带,抱着妈妈号陶大哭,“妈妈,你不要丢下我不管,再大的困难,我们一起坚强一起面对。”
      在妈妈卧床不起的14年时间里,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风雨同舟。14年,如果没有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就没有我母女俩的今天;14年,如果没有妈妈陪伴着我,我也不可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竟奇迹般地能下床活动。6月7日高考那天,妈妈用她坚强的目光鼓励我,让我信心满满走进考场。
      近年来,我的事情被宣传报道后,社会给了我很多的荣誉:2003年,我获得了上虞市首届中小学“十佳孝星标兵”的光荣称号;2008年入选“感动绍兴”的人和事,“感动上虞——十大道德模范”;2010年入选首届“浙江孝贤”、“浙江骄傲——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今年又被评省第二届“道德模范”并被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社会给了我这么多荣誉,让我受之有愧。我觉得,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儿,与天下所有的儿女一样,做了应该做的事。我更觉得,生活没有抛弃我,妈妈没有拖累我,生活让我更加坚强,妈妈让我更加感恩。今后,我要走得路还很长,今年参加了高考,结果还不知道,但我会用执着和孝心继续点燃妈妈的生命之光,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2: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12-7-10 22:23 编辑

沐浴阳光锤炼    思恩不忘回报

陈伟强
尊敬的领导和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陈伟强,今天,我有幸与大家交流,畅谈人生,十分激动。回眸童年岁月,我惨遭灾祸,饱受苦难,如今,我历经磨炼,找回“双手”,实现梦想。我嘴、肩、脚并用,生活上基本能自理;我的书画作品曾获国际、国内大奖40余次,多次应邀出访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港澳台地区进行书画艺术交流、举办个展,我还受特邀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会三大盛典,2006年,我被中国残联推荐为
“中国百位优秀残疾名人”。 辉煌的成绩,是我在亲人、医生、老师、朋友和社会各界关怀、帮助下,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千锤百炼的结果。
     我生长在农村一个贫困家庭,父亲贫病早逝,抛下母亲和我及两个不满十岁的姐姐,一家四口,苦命度日。天有不测风云,灾祸接踵而来,父亲去逝三个月后,我惨遭触电事故,两只稚嫩的小手被烧得黑糊焦臭,昏迷不醒。医生为了抢救我的生命,果断锯断了我的双臂残肢。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手术后醒来,纱布緾身,掏心疼痛,又不见双手,怎么也爬不起来,我挣扎哭喊,向妈妈、向医生讨还两只手,母亲边哭边劝,医生连哄带逗,他们对我说了许多许多,让我记住:只要听话,小手会长出来的!我时时努力着,默默企盼早日能长出两只手。
     失去了双手,我一下懂事了很多,乖乖地在病房里学走路,一晃一摆的, 不知摔倒过多少次,才慢慢地平衡了自己的身躯。接着,再学走楼梯,哪知刚跨下三级,一晃就滚到楼下,母亲和医生赶紧来扶我,我强忍疼痛,决心要自己站起来……我先用头顶住墙角,弯曲双脚试着把身体弓起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终于站了起来。这时妈妈含着眼泪笑了,医生也笑了,这对我来说是在新生的人生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夺取了十分难得的第一次胜利。
     上学了,我先用脚趾夹笔练习写字,又练习用颔、肩、嘴唇钳笔写字作画。到83年我终于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任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因诸多原因,我样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初中毕业以后,眼看不少同学继续升了学校,有些同学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手艺,我百感交集: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能干什么呢?那时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去死,要么拼搏。在日夜苦苦思索中,我想: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生命,怎能不去珍惜、爱护呢?我绝不能这样倒下!没有了手,我还有脚、还有脑袋、还有一条命在,我一定要用生命的火花去点燃自己的心灵!后来,老师和同学们给我送来了高中师专的一些课本,毛笔字帖和美术等方面的书刊,鼓励我勤学苦练。有了努力的方向,我静下心来开始了漫漫自学路,在这期间我度过了许多个孤独寂寞的日子……1984年7月,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进了镇文化中心当了一名管理宣传员,像我这样一个失去双臂的重度残疾人,能踏上希望的征途,内心多么激动啊!一位作家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人都有两面,一面是自尊,一面是自卑,这两面永远矛盾地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人可以逃避很多东西,但是无法逃避自己。”我想我决不能成为人们的负担,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思考着,怎样为社会作贡献,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文化馆领导为我找到了一位美术辅导老师,使我得到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求师期间,我不管刮风下雨,无论酷暑严寒,每次坚持来回走十几里路,准时接受指导,按时完成作业,一丝不苟,从不懈怠。从而掌握了系统的绘画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也从那时起,我更是满怀信心,每天坚持用口齿、脚趾钳笔,醮着清水,在地上、墙上练书画。早上练完两斤水,晚上练上几个小时,练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每月用于书画练习的废旧书报纸达二十多斤,墨汁七八斤,咬碎笔杆三四十支。由于绘画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奠定了基础,充实了知识,掌握了技巧,也使我见到了光明。后来有幸经省、市残联推荐赴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深造得到名家的指教,又取得长足进步与提高,信心倍增。
     在绘画中,对于我来说难度最大的要算是油画,别人刷刷几下就能完成的,我却要用口咬近三十公分长的笔杆,挥动上百、上千次才能完成。每绘一幅风景画习作往往要咬碎十五六支画笔。咬碎了笔杆,戳破了嘴皮,吐一口血水继续画下去,嘴皮破了结,结了破,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我还是写,还是画、还是练,紧咬牙关,呕心沥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搞木雕石刻,困难和危险则更大。一不小心尖利的刻刀不是划破脖子,就是戳破喉咙。痛得我眼冒金星,额流冷汗。每当感到危难时,心里却又在暗暗地告诫自己,要自强不息,伟强就是要坚强嘛!于是,我继续坚持、加倍拼搏、忍痛苦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过几个寒暑,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血汗,终于使自己的石刻字体,线条流畅,熠熠生辉;雕制的花鸟草虫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生活,对残疾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无情的挑战,无情的斗争就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使自己练就了用口齿、颔、肩、脚趾代替双手运笔,掌握了楷、行、草、篆、隶等书法技能,和国画、油画、及石刻木雕等美术技巧。我的书画作品也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3年由中国文联、中国残联举办的全国残疾人书画大赛中我的国画《四季图》荣获大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时受到了邓朴方主席的亲切接见与好评。面对这些成绩、荣誉和信任,我感到无比高兴和无比鼓舞。当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的进步和成长,完全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教育和培养,也离不开亲友和老师的帮助、鼓励和指导。我时时告诫自己,严格自律,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饮水思源,我的书画作品是属于大家的,我的书画作品应该奉献于社会。所以,我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残运会上书画展品义卖所得款项200多万全部捐赠给灾区和慈善机构。 正如一首歌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我觉得,参与慈善事业,让更多的人得到关怀和幸福是我最大的快乐!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受邀在中国馆、生命阳光馆现场展示书画才艺,我把数百幅现场作品全部无偿赠送给中外宾朋,用书画传递我们中国人民的友谊。1988年开始,我在当地创办青少年书画培训班,20多年来免费培训一千多人次;2007年又创办了舜强残疾人才艺培训中心,三年来,常年免费培训残疾学员300余人次,项目有种养殖业、电子财会、书画三大类,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走上就业之路,学员的作品在各类书画比赛中多次获奖。我还经常义务为群众刻制印章数千枚,书画不计其数。我深深领悟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至理名言。对我来说,生活是艰难的,但我更追求心灵的充实、心灵的完美,唯有心灵之美,才是永恒的。
     有许多朋友称赞我的才能。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和聪明的智商,只不过在困难面前能正视现实,塑造自我,敢于学、敢于练、敢于博、敢于攀登。
     “灾难可以击碎我的肉体,但无法击破我的灵魂,灵魂不灭,我将永远搏击下去!”我以我的座右铭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2: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12-7-10 22:25 编辑

乡贤精神十年传

陈秋强


      十年前,我59岁,再过二年便可退休,如果正常的话,晚年生活还有20年左右。这段岁月如何渡过?一个很现实的人生课题摆到了我的面前。
     十年前,当时还处在体制转型时代,文化显得十分冷落。我凭着文化人的良知与直觉,内心感到十分担忧和焦虑;为此早在九十年代后期,我利用节假日,上跑山头,下跑海头,开始把目光投向上虞的乡贤文化。我发现:上虞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历代乡贤们的背后都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他们都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线装书。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乡贤文化这笔宝贵的人文宝藏,大都沉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如再不抢救挖掘,历史文脉便有断层的危险。而年轻人忙于生计,年老的又力不从心,看来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辈人的身上。我又看到:上虞乡贤群星璀灿,历史典故浩似烟海,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2001年1月6日,我发起成立了上虞市乡贤研究会。
      时间过得真快,十年岁月转瞬即逝;十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只不过浪花一束,但对我个体而言,是多么的不平凡。十年来,我始终坚守着“挖掘家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上虞经济”这一宗旨,带领全体会员,摸着石头过河,为激活沉睡的人文资源,忙忙碌碌地渡过了十年。
我首先组织会员广泛收集整理乡贤文化的大量信息,自筹资金出版了《上虞乡贤文化》8辑;还编撰了《虞籍名士通讯录》、《上虞乡贤》画册等书籍,举办过“东山文化国际研讨会”等活动。每次在出书或开展活动时,总会碰到一个资金的问题。
      我是个穿长衫的文化人,骨子里比较清高,我最不愿意的是求人。但作为会长又必须去求人;8辑《上虞乡贤文化》就是8个轮回,每次在付印前,我都会在梦中寻求企业家的帮助,这种“不想开口”又“不得不开口”的煎熬,往往令我苦恼万分。好在企业家都比较理解我,一路走来,陈建成、梁锡林、王华君等企业家对我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借此机会正好深表感谢。
      2006年4月,我接到一个任务,配合档案中心筹建“上虞名贤名人展厅”。在布展中,寻找乡贤的照片图像成了一个难点;且不说古代乡贤,连现代好多著名乡贤的照片已无法找寻;比如当代乡贤胡子婴,她曾任过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商业部副部长;1936年还作为宋庆龄的助手参加过营救“七君子”的活动,担任过上海市工商联秘书长等职,是中国粮食部长章乃器的夫人;连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乡贤居然也找不到一张照片。因她姓胡,我便首先找北京胡序威先生,结果一无所获;后来与国家商务部联系,也没有收获;最后通过上海工商联,总算找到了她的照片。这仅仅是其中一个例子,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么多名贤名人风采,里面凝聚了我的不少心血。
      2004年夏天,我发现祝氏祖堂的瓦片1/3泻掉了,祖堂随时有倾毁的危险,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我立刻写了一封信给市委市府领导,提出了自行筹资进行抢救性修复的建议。
建议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书记、市长、文化副市长、市文广局长四位领导迅速一一批示;后在文管所具体指导下,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化二个月时间修复了祝氏祖堂;还将一直保存在曹娥庙内的祖堂碑妥善安放在祝氏祖堂内。
      同年6月12日,我应邀赴宁波参加了“中国梁祝申遗非正式磋商会”!与来自江苏宜兴、山东济宁、河南驻马店和浙江宁波梁祝公园、杭州万松书院的代表共同签署了《梁祝申遗宁波共识》,《共识》表示:梁祝归属的论战暂告段落,现在联合申遗。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所谓“四省六地梁祝共同申遗”的特大新闻,全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作了报道;事后想想真有点后怕,假如我没有参加这次会议,媒体报道岂不变成“四省五地”了吗?2005年12月7日,媒体披露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河南汝南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当时舆论一片哗然!在这个背景下,我市决定乘机申报“中国英台故里”,并由我负责起草《关于将上虞命名为“中国英台故里”的申请报告》;由于我平时对这方面有大量的积累,便屡夜奋战,写了一份长达十万字的报告,附上图片33幅,及时配合市文联和申报领导小组的工作,还直接跟随申报小组赴北京递交申请报告;2005年12月24日,中国文联派专家组前来验收,我又把自己个人收藏的梁祝文化资料在会议室进行了展示;当时,我的个人收藏品与修复后的祝氏祖堂,在验收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009年6月23日,眼看大舜庙重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为进一步提升上虞的美誉度,更好地弘扬虞舜精神,我又向市委提交了《关于申报“上虞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的报告》,报告递交后,市委叶书记高度重视,迅速批示,要求抓紧启动这项文化工程。经研究,原始材料的起草工作又落在我的肩上。
      说真的,任务下达后,我后悔过;因为上虞虽然有一帝三娥的孝德典范,但如果缺少历史上孝德乡贤的代代传承,材料会显得太单薄;而这种典范又无法虚构;写这份材料难度很大。当时我想:这不是在自讨苦吃吗?为了完成任务,我只好静下心来钻进了史海之中。
      9月14日,时任市委副书记的陈志君来看望我,她被我伏案寻典的场景而感动,事后专门给我发了一个短信:“陈老师,我敬佩您老骥伏枥,全身心投入虞地文化的挖掘、抢救、整理、传播工作,希望您注意身体,有事尽管找我”;望着领导的短信,我心里充满了温暖!经过努力,我挖掘出了上虞历代孝德乡贤51个,孝德遗迹17处。中国文联领导在验收时,下的结论是:“中国孝德文化之乡,非上虞莫属!”
      十年来,我和一些文化界朋友为打造曹娥江十八里城防景观带、重建大舜庙、开发大龙山、打造祝家庄等工程,以民间文化智囊团的形式积极提供了一系列的策划与创意。
      十年来,除了抢救挖掘乡贤文化资源外,我还十分注重当代海内外虞籍乡贤的联谊工作。2008年10月19日,上海虞籍乡贤任世瑶在北京参加了冷却塔标准修订会议,因为第二年的4月1日新标准就要推广,他在返沪途中给我写了一封信,向我传递了事关冷却塔、风机行业前途命运的这一重要商业信息。我收到来信,感到责任重大,立刻将来信转交给市委叶书记;叶书记非常重视,请市科技局出面发出了邀请。12月19日,由上海交大机动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震率领下的7位专家来上虞为企业进行“冷却塔新标准”等方面的技术辅导,为我市有关企业及时充了电。
      从2001年9月开始,我每年组织媒体赴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香港等地举办“走近虞籍乡贤活动”,走访了原国家政协副主席经叔平、申奥功臣何振梁等100余位知名乡贤,大大增强了虞籍乡亲对故乡的凝聚力。
      爱是什么?我的理解,爱可以分为小爱和大爱,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的爱,是小爱;对家乡、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就是大爱。今年市委开展的知我上虞、爱我上虞、兴我上虞活动,就是感召大家认知大爱、追求大爱、实现大爱。我觉得乡贤研究会十年艰辛之路,就是发挥了传递大爱火炬的功能。为了让先贤精神发扬广大,使乡贤精神代代相传。2003年,我与市少工委领导合作,在全市中小学中成立了57所上虞市乡贤研究会少儿分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做一个了不起的上虞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乡贤文化也因此成了上虞教育战线德育教育的特色品牌。
      十年回眸,十年感恩。衷心感谢上虞市各级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和研究会的全体同仁,对我十年来工作的大力支持!
      十年过去了,有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朋友好奇地问我:“你年近七十,为什么还有那么大激情?”“你坚守十年无怨无悔,究竟图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因为我在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但有意义的事情;我在追求一份大爱!
      正因为如此,今天当我取得了一点成绩的时候,当我面对着鲜花和掌声的时候,我决不会因此而沾沾自喜,更不会得意忘形!我会一如既往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甘当绿叶”,帮忙不添乱。
       “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我愿意这样一直忙下去!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2: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12-7-10 22:28 编辑

服侍婆婆五十年的好媳妇
                                    
   曹梅芳


      我叫曹梅芳,是上虞市小越镇小的退休教师,今年75岁。75岁,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享受天伦的年龄,可是,对于我,却经历着许多许多。
      我一生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我养我亲妈,一个就是我的婆婆,一直以来我都称她为“妈妈”。
我非常爱我的亲妈,因为她的贤惠和孝顺,更因为她对我的照顾和教育。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妈就给我讲曹娥娘娘的故事,给我讲孝顺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美德,于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为父母分担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快出嫁的时候,我妈妈又告诉我:出嫁后要尊重丈夫、孝顺公婆,这样,家庭才会和睦,邻里也才会看得起。我点了点头,告诉妈妈:我一定会做到!
      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就在我结婚的那一年,我的妈妈,我的疼我爱我的妈妈抛下我走了。我悲痛欲绝!那年我才25岁,妈妈陪我度过了25个年头,可等到需要我去照顾她时,她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我感觉亏欠我妈妈一辈子。成家后,我牢牢记住我母亲对我的教导,用心经营我这个陌生的家庭。成家后,我尊重丈夫,孝敬公婆。成家后,我把婆婆当成了亲娘,于是,我就有了第二个妈妈。
我婆婆是一个忠厚、温和、善良、勤劳的人。结婚以后,我们夫妻俩每月的工资基本都交给她,生活一切都由她安排。我的两个小孩和我姑娘的三个小孩也都一直由她调理和照顾,但不管事务如何多,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我办公回家,她总是给我留点菜蔬或警告小孩吃菜省些,好让我回来有菜吃。我体质也一直不好,得过肺结核、支气管炎,又是贫血,常痰里带血,有时还晕倒在教室里,老人家体贴我说:“教书够忙了,家务事你少做些。”所有的点点滴滴,我都牢记在心,我一直庆幸自己有一个这么好的婆婆。
      直到有一天,我婆婆对我说:“梅芳,我老了,买东西走路也不方便,以后你钞票不要给我了,这个家由你来打理吧。”于是,我就完全接过了这个家。我一方面要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和我姑娘的两个孩子,一方面还要照顾我的婆婆,虽然有时候可能会很累,但我从来没有介意过,因为,我爱他们!那时经济条件不好,每个月也只不过几十元的工资,但还是用心照顾那四个孩子和婆婆,每次上街前,我一定会问我婆婆想吃什么,可是,很多时候她会因为舍不得我花钱而叫我少买点,但是,我还是会买一些她喜欢吃的,如:虾、蟹、蚕豆、蛋等等,后来由于婆婆缺钙,于是,我就常常会准备一些可以补钙的食物,如:鸡脚爪、排骨、黄豆烧骨头等等,所有东西都要烧得烂熟。我婆婆每天中、晚两餐喜欢吃一些小酒,不多,三十克左右,因此,我每年总要做一些杨梅烧酒。暑天天气热,我总会给婆婆做些绿豆汤消消暑,每年冬天给她烧一斤阿胶浆进补,不是有句老话吗:冬季进补,夏季打虎。平时,我还给婆婆买些西洋参、桂圆、红枣、人参之类的补补身子。以上这一切,我从1985年起基本没有断过。
      随着婆婆年纪不断增大,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了,于是,我就给她备一些常用药,如消炎镇痛膏、云南白药喷雾剂、保心丸、牛黄解毒片、三七粉、黄莲霉素等等。有时她便秘,用肥皂头、开塞露都不管用,我就用手指抠出来,这是经常的事。
      我老伴一直在杭州、上海工作。1997年,他退休回家,邻居们纷纷对他说:“你在外地这么长时间,也不多来看你的丈母娘。你老婆是一个孝顺女儿,在家里,多亏有她。”我老伴一愣,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因为我们住的是租来的房子,所以邻居们一直以为我婆婆是我亲妈。直到那时,邻居们也才明白过来:这是我的婆婆,而不是我的亲妈;直到那时,邻居们才明白过来,我一直悉心照顾的是我的婆婆。邻居们纷纷表示惊叹。
      其实,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婆婆曾说过:媳妇三次救了她的命!
      1961年春,我嫁给了长我一岁的陈志远。一个星期天的傍晚,在小越镇双堰小学任教的我因为不放心婆婆一个人在家,请假看望住在小越镇横山村的婆婆。晚上,我听到婆婆在床上呻吟,忙下楼推门一看,只见婆婆在床上滚来滚去,口里不停地喊着“痛死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我连忙要接她到医院去看,可是她坚持说是胃病,不会有事的。我还是不放心,带着仅有的200元存单,硬背着婆婆登上了去杭州的火车。在杭州铁路医院,医生诊断让我大吃一惊:蛔虫穿胆!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梅芳把我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事后,婆婆经常对别人这样说。
      1976年夏天,我为了方便照顾婆婆,调回了小越。晚上8点半,我晚班结束后,推门而入。已经10多岁的儿子告诉我一桩揪心的事:奶奶在叫喊!我推开婆婆半掩的房门,只见婆婆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隐隐约约在说:“胸闷,气透不出哉!”我忙问她怎么回事,她有气无力地说:“我快死了!小孩子你要照顾好。”我心急如焚,要把她送去医院,可婆婆却拒绝求医了,说:“这次真的不用了!寿数到了。”可我不放弃,联系了远在上海工作的丈夫,把婆婆送进了上海铁路医院,诊断为心肌梗塞。一周后,婆婆回到老家调养。每当下班回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婆婆按摩。为了防止晚上发病,我便和婆婆睡在一个房间,由于精心服侍,按时吃药,病情才得到基本稳定。
       “我又欠了你一条命!”我婆婆这样对我说。
      2006年,婆婆已经98岁了,她女儿想接她去住几天。我们都同意了。第二天,我们夫妇俩去看婆婆,可看到的是婆婆倚在门口,神志不清!当时我有种不祥的预感,赶紧把婆婆接回了家,并联系小越卫生院的潘医师,经潘医师建议,我将婆婆送进了上虞市人民医院,医生的答案只有三个字:“脑梗塞”。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果不是梅芳细心,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家人了。”婆婆开心地说。
      那以后,我便和丈夫分居,和婆婆睡一起,为了能够随时警惕婆婆任何不适,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
       我的媳妇想要把我接到百官去和他们同住,可是,叫我怎么能放得下我的婆婆。我一直坚守着我的这个岗位,坚守着这个作为媳妇的本份。一直到2011年元月二十九日我的婆婆去世。
      我婆婆终年103岁。很多人说,我婆婆能够这么长寿离不开婆媳关系的融洽,离不开作为媳妇的浓浓孝心。可这又怎么说呢?此时,我又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亲妈,可以说,这更离不开她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她教会我尊重丈夫、孝敬婆婆,是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只是,25岁,我就失去了我的亲妈,亲妈给了我生命,养育我长大,待我长大了却未能来得及尽我的一份孝心。而我又用了整整50年时间,把爱给了另一个母亲……我很心伤,但我又很满足,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母亲在天有灵,一定会为我高兴的,因为我一直听她的话,我在用一辈子来实践她对我的希望!
       只是,到现在,我婆婆已离开好几个月了,我还是整晚整晚睡不好觉,身边一有什么响动就以为婆婆还活着,需要我照顾了。我丈夫一直说我怎么仍然如此神志恍惚,这又叫我怎么说呢?也许还没习惯没有婆婆的日子吧……
       最近,儿子媳妇又想把我接到百官去住了,我很欣慰,他们有这份孝心;听儿子说,我的孙儿也很听话、很懂事,他也吵着要接奶奶去他家,我甚是高兴!
       原来,孝是可以传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2: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12-7-10 22:30 编辑

一心扑在社区的热心人

金招 娣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金招娣,今年67岁,原是粮食系统退休职工,1997年5月受百官镇党委政府委托,筹建卧龙山庄社区居委会,当年10月担任卧龙山庄居委会主任,后又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实实足足做了13年社区工作,这也是我人生经历中一段最美好、最难忘、最值得眷恋的时光。我在各级领导的教育和培养下,在社区群众的共同努力和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和荣誉,让我感到欣慰和自豪,内心也非常的感恩。下面,我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做社区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卧龙山庄社区是90年代初开发的住宅小区,居民以购房户为主,存在着人口流动性大、居住人员复杂、卫生意识不强等情况。小区背靠的半山是废弃的山塘,上半年雨季和冬天冰冻季节,常有险情发生。那时,社区内没有共建单位,经济实力不足,小区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社区道路没有硬化,花坛还未建成。
      面对这些情况,我是晚上都睡不好觉,下定决心要改变社区面貌。我舍小家为大家,跑楼道进住户,搞好住户情况调查,回家吃中饭总是下午3点多钟。我坚持上门走访和召开各类座谈会,摸清了住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我的工作方法坚持四个导向,教育疏导、文化引导、环境熏导和服务感导。我从群众最迫切最看得见的问题着手,那就是整治环境。我想,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一定会给居民带来良好效应。我积极发动居民,带头劳动,奋战17天运出垃圾147拖拉机,终于把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完毕,花坛里的小虫子咬得大家满身疙瘩。第二次向楼道进军,目标是把1到7楼的垃圾统统搬走,又运走了97拖拉机的垃圾。接着督促房地产开发公司,完善配套设施,做大路,建花坛,逐步进行山坎加固复绿,建造全民健身场地,就是居民的社区乐园,并做起一只只漂亮舒服的石凳,社区的环境就这样一天天好起来了,每逢大年初一,不论风雪雨天,我总和清扫员一起搞卫生,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环境意识,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支持和回报。
      我在走访中发现有一些年龄较大的下岗工人牢骚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下岗失业后招工困难,生活信心不足。我组织了其中的七位同志,成立了一个卫生小分队。集中一周时间,我天天和他们一起劳动,边干活边谈心,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困难,阶段性清洁工作结束后,我为他们庆功并为他们递上工资。这样一来,我们的心连在一起,1998年社区就被市政府授予创卫先进单位。以后,这个临时的卫生小分队,成了我们社区卫生工作“突击队”,每个月一次的卫生清扫工作他们都积极投入,临时的大扫除他们都是最顶用的劳动力。我和他们也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


      1998年,我把报纸上的枫桥经验系列文章一篇篇收集起来,组织居委干部认真学习,按照枫桥经验,健全治安管理网络,发动社区党员和楼群骨干,担任治安信息员,组建平安社区志愿者队伍。还设立友邻卡,举办“邻里节”,搞封闭式管理,以车辆管理养治安,营造团结和谐的住宅环境。
      社区有2000多户人家,夫妻争吵也是常有的事。社区内有一对夫妻闹矛盾,老婆回娘家,三四个月都不回来,儿子也丢在家里不管。我晓得情况后多次上门了解沟通,利用下班时间,克服晕车难受坚持去她娘家禄泽村,连续多次到她的娘家做劝说工作,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我每次回来都是步行而归。有一次已是大年三十夜,回家的路上已是万家灯火。但万家团聚是我的心愿,一次次地跑,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女,我相信她一定会回心转意。我又劝说男方要主动跌倒些,以后生活要承担起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叫他们父子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都去禄泽拜年,初十我自己再到禄泽村,我说“元宵节我在百官等着你们团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女方的父母也被我感动了,父母送女儿一起回家,一家团聚,共度元宵佳节。现在这对夫妻日子过得很幸福,夫妻和睦关系到三代的幸福呀,这件事使我很有成就感。我解决邻里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的各种矛盾,沟通了上下之间、左右之间的心灵,家庭和谐,社会自然和谐。
       同样,我也努力让自己的家庭成为模范家庭。我在社区工作,常常没日没夜,但我的家人非常支持和配合,没有半句怨言。我家的晚餐几乎都要到七点半,他们也总是等着我,让我好生心疼。记得创建省文明城市的那年,为提高居民群众创建知晓率,我天天夜里召开楼群会,或去居民家里做好宣传工作,孙子得了阑尾炎,延误医治,病情发展成了腹膜炎,险些丢掉小性命,最后休养了半年才做成手术保住了健康。我们是个和睦的大家庭,孩子都爱岗敬业,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也使我投入社区工作的劲头更足,为群众服务的信心更强。


      在社区工作中,我注重做好服务感化引导工作。社区建立了爱心服务站,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人民医院和卫生服务站为居民义诊。每月8日上午药监局、中医院、司法局进社区服务活动。“五一节”和“重阳节”前后组织18个部门进社区搞大型服务日活动。每年“七一”建党节前夕,我都上门慰问老党员和下岗党员,对远在渔场的党员也都走访到门。每年举办大型社区运动会,为使退休人员和社区居民学习政治时事、科普文化知识、法律安全、家庭教育等知识,我创办了社区党校和社区大学,引导党员和居民群众学习政治时事、党的方针政策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我自己编写党课教案,其中二篇被绍兴市委党校评为优秀教案,我积极收集资料,制作宣传板块,开展公民道德知识展、法律知识展、二十四孝文化展、科普知识展等等,都是居民群众最喜欢的内容。积极倡导建设学习型社区,形成男女老少皆学员、终身学习同进步的氛围。每月5日上午社区党校学习,8日下午社区大学上课。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学教活动,周五相约谈心,周五晚上文化角活动。让社区居民融入社区大家庭,笑语歌声颂文明。

      我贴近群众生活,每月开展主题活动:一月是爱民月,二月团聚月,把计划生育政策送上门;三月纪念“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月,四月爱国卫生月,五月下岗再就业活动月,六月关心下一代教育月,七月党史教育月,八月拥军优属月,九月公民道德宣传月和尊敬老人月、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十一月国防安全教育月,十二月帮困助残月。通过主题月活动,使社区工作有思路有目标。
      13年来,我们社区居民都知道我每天7点前就上班,到日落西山天暗才回家。晚上居民有需求,或是部门工作的配合,我随叫随到,及时处理和调整好各种关系,社区工作情系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我总是小事处处不随便,要为别人多想想,每天晚上回忆一天的工作,准备明天的工作。我舍小家为大家,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怕苦叫苦都不是我的性格。居民都亲切地叫我金妈妈、金阿姨、金大姐、金奶奶,特别是放学的路上,我应都来不及,得到社区居民出自内心的尊重使我感到非常欣慰和喜悦。2009年我从繁忙的社区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转换了角色,担任了党的宣传员和文明城市创建的督导员,还担任了关心下一代的顾问和孝德文化研究会成员,我走遍街道16个社区搞调研,准备好各种内容的讲课资料,为各社区提供菜单式服务,讲了35堂不同内容的社区教育课。我协助居住社区积极筹办老年大学,并担任常务副校长,在老年大学的平台里,服务好居民,关心下一代教育,现在我的服务范围更广,感到生活是那么地充实和美好,苦中有甜,苦中有乐,如果有下辈子的话,我还是愿意从事社区工作。
       我的粗浅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2: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12-7-10 22:33 编辑

                         网 络 爱 心 牵 线 人

                                                                          董 国 光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董国光,网名是再生者为何,是“点亮一盏灯”网络爱心活动的发起人和实践者。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点亮一盏灯”活动的心得和体会,我感到十分荣幸。     
      经常有人问我,“点亮一盏灯”的名字取的蛮有意思的,其实这个名称不是我虚构的,是真的有这回事情。09年12月份,我和一位朋友去看望一位老人。老人名叫王松堂,孤身一人住在燕河岗上,燕河村是高山村,村民基本上都迁移到山下了。老人靠自己的脚力是下不了山、进不了镇、到不了街的,靠侄女隔一段时间上山给老人送点食物过日子。老人住的房子空荡荡的,只有一床、一灶、一桌,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之后的两个晚上我都睡不好,想着这样冷的冬天里,这样破败穿风的石屋内,王松堂老人如何点着蜡烛过寒冬。我有一种冲动,想给老人接上电灯和插座,想亲手点亮一盏南山上的灯。圣诞节的那天,我再次去了燕河岗。当我拉下开关,看到灯泡发出红灿灿的光芒,驱赶走屋内的黑暗和寒冷时,我的心一下子轻松起来,从此,王松堂老人晚上不用再点蜡烛了。
      回来后,我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和感受,写成一篇“点亮一盏灯”的散文,发到了网络上,网友们看了以后都非常有感触,提议是不是大家再去看望老人一下。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是很多,但愿意奉献爱心的人也更多,所以我产生了想把这个活动继续做下去的冲动,然后我就把这个活动取名为“点亮一盏灯”。
      在开展爱心活动中,我接触了想自己养活自己的吴小良、患障碍性贫血而坚持学习的郑苏芳、上虞最坚强的父亲陈建坤等等,他们对生活不屈不饶的坚强,不仅让我们感动,还从他们的身上提升了自己的世界观。
      今年正月初五,我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沥海有一对姐妹,姐姐读职高,阿妹读初三,她妈妈四年前患上严重腰椎病,日常的生活起居都要有人照顾。家中全靠她爸爸做小工维持。当时,二姐妹的学杂费还没着落。
      我去采访的时候,母亲告诉我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大女儿回家,手捂着肚子,表情痛苦,一个星期不见,她憔悴的不像样。问她又不肯说。
      问的多了,女孩才告诉母亲:“妈妈,我说了,你不要告诉爸爸,否则他要骂的。”女孩母亲听了后气急起来,难道大女儿闯祸了?
      “星期天到学校后,爸爸给我的150元钱,我没来得及冲进饭卡,放在寝室不见了。我一个星期没吃饭了。”女孩话还没说完,泪水早夺眶而出,压抑了一个星期的委屈终于再没能忍住,痛哭失声。
晚上,女孩母亲把大女儿的事情告诉老公,女孩爸爸听了猛的拍了下桌子,“有这个呆小居啊!”责骂的话到了嘴边,女孩爸爸突然懂女儿的意思了“女孩的生活费也是硬挤出来的,再怎样开口向家里要啊?”
       我把这二姐妹的文章《饿回家的女孩》写好后,发到网络上,特别是一些做了母亲的网友,看了以后都流眼泪水,马上通过各种途径,和我联系要求尽自己的心意。年初八,我把6000元现金送到了她家,其中四千是学杂费,一千是开学第一个月的生活费,一千让二个小姑娘去买新衣服。现在每月15号前后,我都会把二个人的生活费送到他们家里。
      做爱心这一路走来,对于我个人来说,各种体会都是很深的。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好,我自己没有固定工作,妻子在商场上班,小孩正在读小学,家里还有老人,平常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负担很重。最初的一年中,家人都不理解。常有亲戚劝我:“侬这样在赤什么空啊,别人像侬这个年纪赚钞票都来不及,侬摩托车骑破、汽油烧光做啥了呢?侬自己的家里管点牢好了。”我心里知道,自己也算是穷的一类里,做爱心只有自己往里面贴钱的份。而且,每个星期日我都要为做爱心而忙碌,既要找寻困难家庭,从山头跑到海头,还要撰写爱心文章发到网络上,发动好心人捐献爱心,还要和网友一起走访看望困难家庭。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家里的事情。但我想,如果自己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使社会上许多困难家庭能够暂时解决燃眉之急,那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想,我穷点就穷点,只要自己认为没做错,自己认为值得,就算困难再大,我还是会铁着心做下去的!
     除了亲戚的责怪外,我有时还会被别人误会,当成骗子。
      有一天我路过吴家楼村,看到有个大嬷在池塘里洗衣服,我向伊打听她村里有没有日子过的很苦的人家,大概伊看我人看上去有些老实,当时伊没多想,就告诉我伢村里有二户人家的情况,我顺便问了她的姓名和电话。
      一个礼拜后,我打电话给这个大嬷,我让她帮我去转告一下,明天我要带网友过来,叫他们不要走开。想不到的是,电话一接通,大嬷叹了口大气,话侬总算电话来了啊,我被伢老太公埋怨也要埋怨死了。
      原来那天大嬷回家后,她把碰到的事同老伴讲了一遍。老伴说,你真傻!天下哪里有自己骑着摩托车,到侬这个老太婆里问情况啊,那个人肯定是骗子。那天他们刚好收了一笔钱在家里,商量把钞票藏藏好,以防万一。结果,当我再次出现在她面前,这位淳朴的大嬷含着泪花连连向我道歉,你们都是好人,我冤枉你们了!
      “点亮一盏灯”活动从开始到现在,我先后组织了40多次爱心活动,平均每二个星期一次,至今已帮助了40多户困难家庭,资助金额近20万元,其中帮5位学生结对,每月各自支付他们生活费500元。“点亮一盏灯”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绍兴市委张金如书记二次为“点亮一盏灯”活动作出批示。上虞市委宣传部和上虞日报社专门提供了开展网络爱心活动的平台。绍兴电视台拍摄了《点亮一盏灯》专题片。参与爱心活动的网友也越来越多。现在我的爱心团队已有200多名爱心网友,最远的来自呼伦贝尔,周边的有上海杭州宁波绍兴等等,支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其中有位网友,甚至把自己150万存款的利息每月来支持这个活动,并承诺将支持我们做10年。有位网友承诺愿意拿出自己年薪的十分之一,大约三四万,让我们去做爱心。在此,我深深地感谢支持“点亮一盏灯”网络爱心活动的领导和网友!
       正是有领导的重视,有好心网友的支持,我做“点亮一盏灯”网络爱心活动越来越有信心。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地把“点亮一盏灯”活动坚持下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社会上更多的困难家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2: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12-7-10 22:38 编辑

                       无偿献血十一载   带动周围一大片

                                                                 邵柏清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我叫邵柏清,是崧厦镇东上湖村人,现在富丽华大酒店做保安部经理。从2000年开始第一次无偿献血,12年来,我总共无偿献血24次,其中献血15次,献血小板9次,总计12600毫升,相当于献了3个成年人的血量,是上虞市献血状元。


      2000年以前,我在市人民医院保卫科工作,经常看到有人卖血换钱,这些人不顾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一个月内甚至卖血数次。这种现象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悲哀。我想:“鲜血,流淌于我们体内,为生命注入滚滚源泉,同时,它又能帮助需要它的人,救人于危难。怎么可以当作商品出卖?”
      由此,我想去无偿献血,用实际行动对非法卖血现象说不。2000年7月的一天,我路过崧厦镇政府门口,遇到了献血车。我豪不犹豫地第一个伸出了手臂,并告诉工作人员,我身体很好,可以多采一点。看着鲜红的血液从我的身体流向血袋,我心里一阵高兴,因为自己想无偿献血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但由于当时献血车上只有200毫升的血袋,结果只献了200毫升,留下小小的遗憾。
     此后,每隔半年,我都会到市中心血库无偿献血。当我想到自己的奉献可以救回一条生命,这种感觉是多么温暖;当我想到这个世界还有人流着与我同样的血液,这种感觉又是多么的奇妙。而且,献血也让我明白,献血不但能救人性命,对献血者来说,一次捐献200-400毫升血液,不会影响健康,而且定期捐献,还有利于身体健康。事实也是如此,自从我加入无偿献血行列后,身体强壮了许多,以前经常患感冒要进医院挂点滴,这12年中,我没有进过一次医院,而且越献越健康。
      我无偿献血的决心因此更加坚定。通常,为了保持血液的质量,献血前一天我都会戒掉烟和酒,平时注意跑步锻炼,增加身体素质,信念的支撑加上有规律的生活为我赢得了健康的身体,为我继续无偿献血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我们村组织村民无偿献血,献血车都开到乡卫生院,但没有人愿意去献血。村委主任是我的小伯,他知道我是无偿献血志愿者,就让我去做村民的工作。
      我苦口婆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但是他们反过来劝我:“献血伤身体,何必去出这个风头。”有的则说:“你有神经病啊,好好的血白白地给人家干嘛?”还有的则直接了当地告诉我:“如果你能说服你老婆去献血,我们也就跟着去。”
      说实话,此时,我已经无偿献血6次,但我一直没有跟老婆说,她都还不知道。于是,我就去做她的工作。她一开始一口否决,还责怪我献了这么多次血竟然没有告诉她。我说,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这几年我的身体不是好起来了,伤风感冒不是也少了吗?她想想也是,就同意了。见我老婆被我说服,其它村民也跟着去无偿献血。我还鼓励她的兄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从此,只要村里组织无偿献血,村民们都会争着去。我们东上湖村成了上虞有名的无偿献血村。慢慢地,周边的村也被带动了起来。
     我们村有一个妇女,开始时不理解无偿献血是咋会事,我去做工作,她还说我是神经病,后来,献了一次,就明白了,献血可以救人,对身体还有益,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小小的勇气。于是,她每年都预约登记,争着要去献血。有一位叫章金娥的村民,在我的鼓励下,快50岁了,3年里献了1200毫升血,她说,她希望自己还能献下去,献到不能献为止。而她的儿媳妇郭芽芬,也是一位无偿献血志愿者,每当献血车开乡卫生院,婆媳两人总是抢着去献血。
      参加无偿献血这些年,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去做义务宣传,积极参加血液中心、红十字会等组织的我市及绍兴市大型无偿献血宣传活动,还深入沥海、盖北等地的工厂企业去现身说法,不但在自己的亲朋好友、村民、同事中宣传,还在广大市民和新居民中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我所在的村和工作过的单位都有一批无偿献血志愿者。经我宣传发动参加无偿献血的村民和同事在1500人左右,在我的引导下参与无偿献血的新居民多在500人以上。


      2004年,我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绍兴有一个献血状元,跟我的年纪差不多,献血次数也差不多,但他的献血总量却比我多得多。后来,我了解到,原来他除了献血还在献血小板。我想,他可以献血小板,我为啥不能。于是,我特地赶到绍兴中心血站,要求献血小板。这一次,我如愿以偿,捐献了血小板,折合血量800毫升。让我感到自豪的是,现在,我的献血量已经超过他,在绍兴市名列前茅。
      机采血小板每一次需要3个小时,加上路上来回,得化费一天的时间。真是费时费力还费钱。但每次我都会早早地安排好工作,乘车到绍兴捐献,至今已采了9次。有一天早上,我刚刚上班,绍兴中心血站打电话给我,有一个病人急需B型血小板。我一听,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冒雨打的直奔绍兴。这一次,我化费了近200元的打的费,还赔上了一天的工资,输出了折合血量800毫升的血小板。但我心里十分舒畅,因为,我知道血对一个伤病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自己的鲜血能让别人的生命重放光彩,这样的付出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2005年,我在绍兴市红十字会做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时隔两年后的2007年6月,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我,北方一位10岁的病人与我的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我由此成为绍兴市首个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捐献者。我按约赶到医院做身体检查,结果体检合格。消息传来,我一连几天都处于兴奋之中,我为我的造血干细胞即将救活一个孩子的生命而兴奋,而激动。但遗憾的是,由于患者身体突发异常,不能手术,没有捐献成功。然而,我并没有因此失去信心,我还在等待,期待能用我的造血干细胞挽救患者的生命。
      12年来,我已经把无偿献血和宣传无偿献血当作了自己的的事业,献血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今年我已经52岁了,到《献血法》规定的55周岁的最高年限,还有3年时间可以捐献。无偿献血这条爱心之路,我将一如继往地走下去。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这些年,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却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给了我很多的荣誉,连续三年荣获绍兴市无偿献血奉献奖,连续两年获省无偿献血奉献奖,并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市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被授予绍兴市无偿献血贰星级志愿者称号。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能为这个社会奉献些什么,留下些什么?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为这个社会奉献了我的热血,留下了爱心与真情,而无偿献血也让我找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无偿献血的那句口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无偿献血,无尚光荣”。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与死神诀别,为了给更多的病人以生命的希望,在座的各位,请行动起来,伸出你我的手臂,献出你我的爱心,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吧。因为,这是一个真情与爱的奉献。
      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5-4 11:24 , Processed in 0.0588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