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42|回复: 7

徐永光 中国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7 06: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永光 中国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

2011年11月10日10:44腾讯公益





转播到腾讯微博


徐永光

京师公益讲堂第五期实录 徐永光 中国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

主 题:中国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

主讲人:徐永光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主 办: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

支 持:腾讯公益 燕山大讲堂

时 间:2011年11月7日 晚19:00-21:00

地 点:北京师范大学


     过去的几个月中国公益慈善经受了种种挑战和危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痛定思痛中国公益慈善又该何去何从韩?2011年11月7日晚,京师公益讲堂邀请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出席,就“中国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勾画了11条“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提出让慈善组织“回归民间,走出困境”。以下为讲堂实录

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谈免费午餐三大特点:

王振耀:在徐永光老师谈中国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之前,我想请大家注意最近一个星期中国慈善界的一个新事件,不知道大家是否关注到了。这一场可能是改变着中国社会结构和慈善发展方向的事件,那就是免费午餐。

这几天媒体一直在不断的采访我,我也在做介绍,我觉得慈善是活的,免费午餐项目相信在座大家都有听说,其实社会和媒体都一直都在关注,甚至有的媒体用了很犀利的词描述说它是慈善的冬天,这样的时刻怎么会出现一个免费午餐。对于免费午餐我的定义非常清晰,我说它是民间倡导、政府行动。民间倡导就是邓飞领了500个记者(当然有人说不止500个记者)一起发起这个项目。他总结了很多公益组织比如中国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经验,包括国外的经验。他们是4月份发起活动,10月26日国务院下发文件决定在全国决困地区覆盖2600万个中小学生来做免费午餐,中央财政拿补贴160亿。对于该事件我的评价是它是中国慈善界非常大的事件,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时候咱们有过民间做慈善倡导能在半年之内导致了公共政策的创新?有没有这样的?有哪个事件?邓飞的项目有什么影响力?有什么特点?我说我简单地归纳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项目的设立非常具有感染力,一定设到最困难群体的心坎上。很多山区儿童没有午餐,很多人就忍饥挨饿,当他们把3块钱的鸡蛋送过去的时候,有的居然把鸡蛋节约下来,送给他们苹果的时候自己舍不得吃,拿回家给他们的弟弟妹妹;

第二个特点,他充分了利用了网络媒体的手段,这个项目的涵盖面非常广,并且用的是网络,是现代的媒体手段,通过网络媒体的力量推广,几乎覆盖大半个中国;

第三个特点,项目透明度高,财务流程等都非常透明。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慈善是活的,历史由不同人在不断创造,我一直认为中国慈善界现代慈善真正的奠基人是我们徐永光老师。当他开始做慈善的时候我甚至对于慈善的概念都还不明白,缺乏常识。我开始关注慈善是先知道“徐永光”三个字后知道中国的慈善。中国的慈善经过了20年,中国慈善发展的每一步应该说都有永光老师的设想、推动、建议和身体力行。从他开始创立希望工程,包括创立青少年基金会,一直到现在他不断在推动各个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包括去年他推动建立基金会中心网,他一直在推动整个体制发展做出的努力,包括整个政策方面的创新。你也许无法想象他思考的题目有多大,他思考的领域有多广。他推动的中国慈善事业已经20多年了,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徐永光老师跟我们分享中国慈善体制改革路线的话题,永光的思想,永光的很多想法,包括他自己的身体力行是我们中国慈善界的一个巨大的财富。让我们欢迎永光老师!

徐永光:刚才王院长对我做了一些吹捧,我们互相吹捧,我们经常当面互相吹捧,背后两个人经常吵架(笑)。振耀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国宝级的人物,他现在为了整个中国慈善行业的发展到处呼吁,好在他还年轻,精力旺盛,他还有一个了不起的优点,这也是我经常当面跟他说的,我要向他学习的,他特别宽容,非常宽容,以至于有时候宽容到了不该宽容的时候他也宽容。在这些问题上我们是有分歧的,也许对待一些事情上我们的观点有一些分歧,但不会影响我们的友谊,也不影响我们一起来共同推动这个行业,为共同的理想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6: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讲的内容应该说还是比较全,甚至一开始大家也许说你怎么ABC都要讲?我觉得要了解中国的慈善,了解现代慈善,还是需要有些基础的东西作铺垫,ABC的东西都是需要了解的。

(一)、现代慈善的基本概念

1、中国尽管缺少宗教文化的传统,但是并不缺少助人为乐的美德,不缺少慈善的基因

慈善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文明传统,它是一种文明的产物。我们从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开始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在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当中就有这8个字,基督教、伊斯兰教很多关于慈善的理念都放在一起了。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教文化讲慈悲为怀,基督教文化讲博爱精神等等。我想给出的结论是中国尽管缺少宗教文化的传统,但是并不缺少助人为乐的美德,不缺少慈善的基因。很多人在研究慈善的时候往往有一个判断,说中国的慈善注定是没法和西方相比的,因为慈善往往和宗教、信仰是离不开的。确实各个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宗教参与慈善都可以说是教义的规定,一定要做的。是不是我们中国缺少宗教的文化传统?缺少慈善的基因?其实并不是的。国家宗教局曾经有个数字,说中国只有1亿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估计比这个要多,信教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和牛津大学曾经的研究有一点不谋而合。牛津大学的研究讲世界上有13亿人不信教,有12亿人在中国,看来12亿人不信教和国家宗教局的说法差不多,但是世界上不信教的人绝对不止有13亿。我和世界银行的前行长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在美国对华人社区的研究结论是,华人参与慈善的热情绝对不比任何那些民主或者宗教信仰的人差。

慈善分传统慈善和现代慈善,传统慈善是人和人之间直接的施授关系,往往是发生在亲友之间、邻里和熟人之间,现在慈善是通过慈善组织的专业化、规范化乃至于菜单式的操作完成慈善捐助工作,现代慈善则可以有效提高慈善资源的使用效率。这里我有一个案例,就是扶贫基金会的爱心包裹项目,相信这个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捐赠人通过邮局捐赠100元钱,农村的孩子就可以收到一个书包,里面也有他们所需要的文具。捐款人在进行捐款的时候是可以选择被捐赠人的,你可以选择捐赠哪个地方的孩子,当你捐赠100元钱之后很快你会收到扶贫基金会给你寄来的一张发票,一封感谢信。这个发票和感谢信加上邮票需要3块钱左右的成本,他们打印了100万张这样的信和发票寄出去。管理费加上邮费以及各种工作费用,完成100元钱捐款的工作费用要用掉30多元钱成本。剩下60多元钱了,而书包的直接采购的成本是60元左右,但是这个到了孩子手里面之后,书包的零售价是150块钱,也就是说你捐了100块钱,孩子们收到这个书包的价值是150块钱。因为没有零售的各种商业环节的成本,扶贫基金会大规模的采购,甚至下订单,实际上几乎这个价格是市场价的1/3。这样一个专业化的操作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绝不是现在我们网上或者有些所谓专家讲的,慈善组织雁过拔毛,慈善组织拔的毛还不少,要拔掉10根毛。按照这样的说法,这个爱心书包掉了30多根毛,100块钱,整个运行成本是30多块钱,但是孩子们拿到书包是150块钱。

比如说助学,假如不是通过专业机构运行,你要给农村的孩子助学捐赠,过去是一个学期20元钱,5年当孩子完成小学学业,一开始是捐200,后来捐300,后来慢慢多起来。假如有1万个城市人要帮助1万个农村西部地区的孩子读书,这1万个人自己去找1万个孩子需要多少成本?如果是这1万个捐赠人把钱交给了慈善机构,像青基会或者是儿基会,通过这个机构的运行,把1万个孩子找到,跟你结成对,每年给他们发助学金,而且进行监督,一直到他完成小学学业。按照04年的规定是10%的成本,这是04年《基金会条例》规定是10%的成本,04年以前还是零成本,连成本都不给。那个时候国家的法规是零成本,捐款一分钱都不能动,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只好拿这些捐款的时间差去投资来维持机构的运行,还被人家骂得要死。我当时整个投入是1个多亿,操作了10多年下来。到今天为止,1个亿的投入变成了3个多亿,净挣了2个多亿,我是比较幸运的,但是仍被骂得不成样子。

2、慈善组织在现代慈善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慈善组织在现代慈善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现代慈善的价值还包括传播慈善文化,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公民互助,推动社会创新,这些都是现代慈善彰显出来的文化价值。现在慈善有国家政府、法律法规的保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大众传播,传统慈善主要是邻里之间、熟人之间、亲友之间的一种互动,是人和人之间的施授关系,现在慈善突破了时空,所以大众传播在里面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这里我简单把大众传播突出说一下,大众传播是现代慈善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的功能包括宣传法律政策、倡导公民意识、传播慈善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传递需求信息、推介慈善项目、宣扬慈善人物、报道慈善成果、推动慈善捐款、披露财务信息、反映社会问责、进行舆论监督等等。现代传播我们有媒体,现在新媒体也成为非常活跃的方式。在这样的传播过程当中,目前我觉得作为承担这个传播公共责任的媒体,它目前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导向经常不同。在微博上大家发言不管对的和错的问题不大,但是媒体就不能被牵着鼻子走。等一下我还会谈到具体的一些案例。现在互联网新媒体出现了,所以提高主流媒体的专业化水准显得十分迫切。前一段时间壹基金研究院做了几期记者培训,我觉得这个非常必要。

3、民间公益和政府公益差异显著,政府不应操盘民间公益

慈善是民间行为,行善是公民权利。这也是我讲的基本概念当中的一部分,首先要了解一点,参与慈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要基于自愿的原则。现在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做慈善还是政府的权利,慈善机构要官办,民还不能办。很多人行善甚至是非法的,这个我们就要回过来问了,如果做好事是非法的,这又是谁的问题?是法律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原则,2010年11月在深圳召开第二届中华慈善百人论坛,论坛的主题是《民间公益与政府责任》,形成了深圳共识。提出“要尊重民间公益的志愿性和资助性,慈善并非强制义务,政府应避免动用权力汇集和分配慈善资源。”这个百人论坛“始作俑者”便是是王振耀院长(笑),他是第一个倡议者。后来发起人有5个,国内3个,包括王振耀、我和杨团,在台湾是冯燕,在香港是陈建民,这是一个华人圈的平台。

民间公益和政府公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们有什么异同?现在的公益慈善有很多说法,我这里讲现代慈善,因为慈善分传统慈善和现代慈善,现代慈善基本上可以等于民间公益,他们基本上是一个概念。民间公益的民间性是基本特性,其运作机制和政府公益有相关性,但是存在很大的差别。政府公益用的是财政税收的钱,民间公益用的是民间捐款或者服务收入。如果是把民间捐款拿到政府那里去做,那就变成第二税源了,就越权了。政府可以拿财政的钱购买民间慈善组织的公共服务,但是不能把民间慈善捐款当成第二税源,用来弥补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这个现在非常普遍。去年陕西省有个府谷县,春节的时候开了一次鸿门宴,煤老板当天晚上捐了13亿,今年陕西省神木县做了一个煤慈善,从企业摊派到个人摊派,一下子一个县募捐了38亿,这个按说就是违法的。因为政府没有行政许可,你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有问题的,没有行政给你这样授权。

政府公益的投入模式有三性,带有强制性、垄断性和普惠性。正好民间公益的投入模式和它是相对应的,从强制性到志愿性,从垄断性到竞争性,从普惠性到差异性。政府要制定法规、政策支持民间公益的发展,并担负监管的责任,不能自己操盘,既当规则制定者,又当运动员,还当裁判员,然而目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6: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部分就讲完了,是现代慈善的基本概念。我相信从传统慈善到现代慈善,到一个基本的规范规则和一些原理,在前面这一段给大家有这样一个铺垫。

(二)、从中国慈善生态图看慈善体制的发展

1、政府介入vs民间参与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有了公众和企业的捐款,过去中国都是穷人,现在开始有了企业和个人,出现了贫富差距,可以进行捐赠。81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家公募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后来又出现了慈善总会机构。这些公募机构的出现我们要给予什么样的评价?它有两个非常正面的,甚至于更多的正面的价值。

过去在中国只有一个政府,政府垄断了一切的权利也承担了一切的责任,甚至连企业都是政府办的。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随着政府体制改革,政府开始释放一些资源或者释放出一些空间让民间来参与。这种慈善捐赠和基金会的出现实际上也是政府让出一些空间的产物,让公众能够参与公共事务,这是改革进步的一种现象。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在发展中,比较穷,按说就是由政府承担的很多公共事业的一些责任政府还承担不了,比如说农村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基金会的出现为动员社会力量来支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等一些公益事业,填补了一些空白,起到了弥补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功效。实际上我做项目20多年了,从20多年以前开始做,一直是挨骂的。特别是有一些比较有头脑的知识分子,他们说这个义务教育是国家的问题,凭什么要让我们老百姓掏腰包?如果大家不掏一点腰包,我们每年有100多万孩子就要失学成为文盲,国家对于西部教育的投入,连给一个教师发工资都不够。所以社会承担这样一些责任是应该的,而且也是非常需要的。但是这种情况不能长期不变,如果一直这样的话,最后就是变成民间的慈善捐赠通过了公募基金会、慈善会到了政府的口袋。汶川地震760亿捐款,清华大学的研究,80%多进了政府的财政帐户,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结果捐款到底怎么用?因为和政府的钱放在一起,也不大好交待。

2、政府操盘,民间慈善组织“母乳断奶”,利弊分析归结为“五个看不见”

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利弊。这个利也是毋庸置疑的,在汶川地震这么大的一个灾害灾难面前,中国政府反应非常快,集中了政府的力量,集中了各种资源,也把民间的资源放在一起,迅速的进行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确实和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灾后重建做得成绩非常突出,这个没有什么疑问。

但是民间的捐款都进入到了政府的口袋,由政府操盘,不利有哪些?在这里我公开讲,也有媒体写的,我不怕,出现了五个看不见:

一是捐款人看不见我的捐款用在哪里。清华大学的研究表明知道自己的捐款用在什么地方的捐款人只占4.8%。《新京报》和网易一个联合调查的结果是网民、捐款人了解自己捐款用在什么地方的只占0.61%,比如说王老吉当时是老大,捐了1亿,最后问我这1亿用在哪里?钱又不写名字的,和政府财政的钱一起在用,就告诉他,经过国家审计署严格审计,捐款没有浪费,没有被贪污腐败,就是这个话。佳多宝非常不满意,所以在玉树地震的时候坚持要捐给扶贫基金会,当时募捐晚会上规定捐款只能给三家,民政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他们就在中央电视台民政部公关,说能不能在三家后面加一个等,等一下,我就可以把钱捐给扶贫基金会,最后等了一个通宵也没有等下来。最后佳多宝还是坚持把钱捐给了扶贫基金会。不料过了几天文件下来了,所有基金会为玉树地震的募捐全部汇缴给青海省政府。当时青基会拿了一摞合同,多少企业和个人捐款助学的?扶贫基金会也一样,他说怎么办呢?我们要不要《合同法》?我们是签了合同的,我们把捐款汇缴给政府谁来执行这个合同,捐款人愿意不愿意?最后发现好像不现实,如果把数万人的助学捐款也捐给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来落实这些助学捐款,这是汶川地震之后捐款人对自己的权利意识提高的一个契机。

第二个不利之处是灾区群众看不见捐款在哪里。在灾区群众的眼里,他们看到的有七八百亿的捐款,但是他们看到的全是政府项目,全是政府在花钱,没有看到捐款人这个慈善机构在花钱,所以灾区群众看不到捐款到哪里去了。

第三个弊端更麻烦,就是灾区政府看不见捐款到了哪里。中央要求对口援建的省拿出财政收入的1%进行对口援建,大家要清楚是财政收入的1%,但是各地政府就把当地的捐款算进了财政收入的1%拿去做援建,这个谁吃亏了?我们在座的每个人给各地政府买了单。最后到灾区看得见说这明确是捐款,还有那些政府对口援建,30亿里面可能有25个亿是捐款,大家没法分辨。这个差距非常大。所以做灾区政府看不到捐款哪里去了。

第四点是灾区的NGO,那些没有政府背景的草根组织他们看不见,他们拿不到捐款。因为捐款主要都是到了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机构手里,那些草根组织拿不到捐款。原来我很乐观,我说这次四川地震之后,中国的NGO要在这块土地上大有作为,我马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做《2008中国公民社会元年》,我认为NGO从四川,最后传播到全国,应该给我们中国的公民社会发展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机遇。但是他们拿不到钱,在灾区能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十家,这么大的一个地震灾害地区,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十家。而原来我认为会有上千家在那里成长发育。这也是一个问题。

第五点是760亿捐款的落实基本上是政府在干活,公务员在劳动,世界上都是政府花钱购买民间组织的服务,中国正好倒过来,是民间出钱购买政府的服务。760亿对于中国非营利部门就业率的提高贡献微乎其微。本来760亿是民间操作,要多少人去干活,多少人因此能就业,整个中国的行业研究从此可能会有大的改观,但这一切因为这全是政府干活,所以对民间组织就业率的提高没有什么贡献。

这五个看不见,每一条都是经得起推敲的。一个慈善的体制,一个生态当中,中间这一块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一些慈善的目的,我们的一些服务是需要通过大量的扎根在社区的这些服务机构能够实现。但是中国这一块没有政府背景,跟左边这些连不上,最后多少年来一直靠喝“洋奶”,当然我们对于一些国际机构对于中国NGO的支持、培育做出的贡献我们是非常赞赏,也很感恩。但是长期喝洋奶是有问题的,肯定吃不饱,里面多多少少还是有激素。他们的理念、慈善环境和社会制度距离我们太远,所以喝洋奶会带来一些超前的或者先进的观念,但有时候会显得水土不服。还有一些草根组织因为长期喝洋奶,他们就会说洋话,我有时候跟他们讨论问题,最后我说你们说话我都听不懂,他们也有点水土不服。我跟他们说话没有什么忌讳,我就随便说,我说有的草根组织喝洋奶,最后成为了一个大头娃,他先发育脑袋,脑袋长得很大,身子很虚弱,实际上是营养不良,他的脑袋先长。你老是喝洋奶有时候政府对你就有戒备,不信任你,甚至把洋奶都要断了,现在出现了一些断洋奶的问题。后来有一些草根组织的领导人在一次会议上说,徐永光说我们是喝狼奶长大的,我说这个我没有说你喝狼奶,只是说喝洋奶,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我们的本土NGO要靠外国人来供奶?他们说不是我们认为洋奶好喝,我们就喜欢喝母乳,我们没有母乳哺育,谁给我们喝母乳?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6: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3、公益慈善NGO机构的“面包”困境,草根组织需要被关注

2004年基金会条例规定允许私人企业办非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的资金是独立的,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使命来安排资金。比如说南都基金会我们的钱主要就是给这些NGO从业人员发工资,我们资助项目的时候主要考虑人工成本。因为做项目是要靠人去干的,现在我们真的读不懂,说基金会管理费用不超过10%,那些NGO,做公益服务的机构也不能超过10%,完全是两码事。基金会是有钱的,基金会是发钱的。你在发钱,把钱用下去的时候有10%作为管理费,虽然不高,但是还可以维持。那么做服务的NGO是干活的,他们需要钱维护他们的人工成本,也是10%,这些NGO组织很艰难,他们就是拿到钱有时候都会哭的。很多草根组织他说我们是在喝盐水,为了挣一点项目的管理费,我们只好不断的接项目,因为只有10%,实际上累得要死。实际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NGO领袖做得非常好,他说我现在对工作都感到厌恶了,因为基金会不理解我们是需要钱的,所以现在NGO的收入很低,我们这个行业吸引的人,不能吸引正常的人,只能吸引不正常的人。因为到这个行业来做事情,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既要理想,他也要面包。但是现在如果要面包没有,要生活没有,你只能去奉献,你只能贡献你的青春,很多年轻人说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我没有办法,我只好选择面包。只有少数不正常的人,他只要理想,不要面包来做。如果这个行业只是吸引一些不正常的这些优秀分子来做这个行业是不可能发展的,是没有希望的。非公募基金会可以给他们钱,南都基金会在实施领袖伙伴计划,去年评了5个“银杏伙伴”,刚刚宣布,又评出了16位。我们的口号叫做“胸怀天下、脚踏实地”,他们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公益行业的领袖,现在他们年轻,还需要帮助。“银杏伙伴”评选出来之后,直接给他们每个个人30万,这30万分30年给,首先是补贴他们的生活,要求他们的年收入不能低于6万块钱,高了我们不管,给你钱不要低于6万,另外你可以自己学习用这个钱。另外我们还再出资,让他们出国接受培训,每个人大概至少五六十万,都是用在人的身上。这就是非公募基金会,它的独立性和投入可以用于风险、投资,这是非公募基金会的优势,可以支持草根组织的发展。

现在有一些公募基金会也开始关注草根组织了,5·12之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拿出2千万公开招标,是他们13亿当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2千万的公开招标王汝鹏讲超过了13个亿,13个亿都是在政府那里运行的,扶贫基金会这方面做得很好,现在每年都拿出一两千万开始做招标。中国青基会也开始现在今年要做公益孵化器,拿出600万自有资金,用600万自己挣来的钱来培育这个草根组织。现在企业也直接关注了,比如康师傅和联想也直接进行公益创投,支持这些民间机构,服务收入改变也会成为很重要的一块。

在美国非营利组织每年支出1万多亿当中20%来自于捐赠,30%来自于政府购买,50%来自于服务收入,这个在中国也正在逐步被认识。我们希望未来政府不要再从民间拿钱,这是今天我讲慈善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方向。政府不要再把民间的钱拿到自己的口袋里,反过来政府要购买民间组织的服务。我们要判断一个机构做的事情是不是合乎潮流,首先要看它的资金是怎么流动的。资金是顺流就应该流向民间,流向草根,资金是逆流就流向政府。这也是目前慈善体制的发展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多事之秋拷问慈善体制

1、多事之秋对四大慈善机构事件简析。

中国红十字商红会有一个项目是“博爱小站”创新设计,但是要用商业模式来实现

今年是多事之秋,从春天上海红十字会开始一直到了7月份,四大慈善机构碰到了不同的问题和麻烦,对于四大慈善机构我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中国红十字商红会有一个项目是“博爱小站”。这个项目是郭美美把它牵出来的,这个项目我认为是创新的,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这首先是一个商业机构的设想,中国红十字会要履行人道主义的使命,在人生命出现危险的时候要给予救助。这个设计是在中国覆盖1.5亿人的社区建立博爱小站。这个博爱小站里面配备有专业能力的人员在社区,如果这个社区突然发生某一个人有疾病,可能跑医院是来不及的,但是他们都是直接在社区,所以博爱小站这些救护人员可以及时赶到你家里,马上对你采取救护。同时他们也可以做一些销售,一些小的医疗产品,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有些服务是可以有收入的。大家在电视里可能也看到了,这样一个小车放到街道、社区,如果能够覆盖1.5亿人,而且特别是城市人口的话,它的广告投放的价值是非常高的。肯定是人寿保险什么,很多直接和公众发生业务关系的很多机构就愿意在你这个车上挂他们的广告。

这样的一个项目设计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不是完全符合?如果这样一个事情由红十字会用捐款来做完全不可能。首先需要投入30亿,拿来30亿的捐款。还有如果用捐款做能做好吗?不是用商业来运作能做好吗?做着就做死了,而且还要不断的投入,不断的消耗慈善资源。所以这样的设计和红十字会人道主义救助的宗旨是完全符合的,但是要用商业模式来实现。这个商业投入当然要有回报,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回报。这个项目如果运行得好,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对人类都会做出贡献。这个项目为什么失败?最后走样了,大家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里可能看到了,后来完全走样了,进入社区的几个车子都变样了,变成了保险供销员在里面,就是推销保险了,项目大概投入了一两千万没有推动。

对于这个项目我的定性,它是一个创新的项目,是一个创新的设计,这样的一个项目有几个要点,它应该是双赢的,对企业的投入应该有一个上限,它的回报不能谋取暴利,有15%-20%是应该的,只有让企业盈利资金才能来,才能有30亿投入要不谁凭空把钱拿来?整个项目应该公开透明,不要藏着掖着,甚至你的合同都应该可以曝光的。另外红十字会投入了自己的品牌,对这个项目有叫停权,假如你某一方面走了样了,我就可以单方面叫停,这个符合红十字会的宗旨不走样。为什么这个项目没有做下去?一句话的结论,这个项目的设计是天堂的设计,不是人间的设计,它只能在天堂才能实现,在上帝那里有可能做起来。大家想想1.5亿人是谁管的?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这样的一个项目涉及到公安、卫生、城管、工商,稍微报一报,我估计起码几十个部门,估计整个章大大小小盖下来要100个章,1.5亿人,中国1/10的黄金地段给你摆上这个车子。我说你这个事情真要是实现,通道成本30亿我看是不够的,买路钱30亿投入不够,再拿30亿再搞别的服务。这个设计想的太理想化了,在中国做这么一件事情能做下来吗?是肯定做不下来的。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天堂的项目,拿到了人间,特别是拿到了中国这个地盘上,还是行不通的,所以它是一个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6: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慈善总会发票风波,对于一个机构来讲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中华慈善总会发票风波。这个是最明显了,是一个垄断危机。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他说好像不是他的错,是电视台犯错了,他说我们一年开出去4万张发票,我们只有40个工作人员(退休人员)。我们一年开除4万张发票,怎么管得过来?资源多到了这个程度,我们的草根组织是无米之炊,最后垄断做成了这个样子。开了发票,拿了管理费他根本就不管,最后东西被卖掉了。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没有完,还没有交待最后怎么处理。应该要检讨,这个垄断到底是好事还是不好的事情,真的不是好事,对于一个机构来讲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青基会的中非希望工程属于躺着中枪的类型

青基会的中非希望工程。把卢星宇说成卢美美,在美国读了一个大学,她说我不做富二代,我做善二代有什么不行的?她和她父亲提出十年在非洲建立1千所希望小学,募捐15个亿,一所150万。怎么说成一个24岁的小女子管15亿的希望工程捐款,她是为希望工程募捐15亿,而且这个钱不过他们的手,直接捐给中国青基会,这个项目启动的时候她个人捐了100万,她父亲捐了1千万都到帐了,同时动员了华商会承诺了4个亿,而且4个亿我最近了解,大概有20%-30%不会再捐了,现在评估报告已经做了,如果再翻过来可能还会进行。现在,好像中非希望工程已经被我们中国人民自己消灭掉了,到非洲建希望小学谁给你拿钱?就是中国很多商界人士到非洲去发展了,捐一所希望小学把中国的这一套慈善的模式带到非洲,在那里建学校是不是和地方要搞好关系?跟他所在的社区建立一个好的关系,和政府搞好关系,这有什么不对?那些跨国公司到中国不都是建希望小学吗?包括可口可乐、摩托罗拉、宝洁、朗讯都建了上百所希望小学,也都是要开大会,请领导,发通稿,这样不是很好吗?跨国公司都这么做,咱们中国人到了非洲,给当地人捐款做慈善怎么就成了罪过了呢?凤凰卫视有个辩论,有一些NGO人士,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学者,说我们中国的孩子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被拆,还要给非洲捐款建学校,上面坐着一群非洲的朋友,我说你丢人,你说这些话的时候不觉得丢国格吗?

中非希望工程要被消灭真的是我们国人的耻辱,而且10%的管理费真的不够,国内的项目10%,来来往往把这个项目要做好,到非洲的飞机票、管理成本都是很大一笔费用。你想我们如果在国外建一个工程,人工费有,管理费10%拿不下来,还说青基会要扣多少钱。这个项目对于青基会来说连募捐成本都不用,甚至还不用给那些捐款的企业开大会、发通稿、请领导,这个事全部由卢俊卿搞定,全部由华商会搞定。华商会负责到非洲请教育部长,请总统、副总统,这些事由他们搞定,这些去非洲投资的企业就拿钱。香港乐施会的工作指引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为筹款花出去1块钱,应该筹回来6块钱”。他的指引规定筹款成本14%,但是实际上他们筹款成本将近10%,需要很多投入。包括筹款的一些专业人员,包括筹款的一些手段、广告等等,很费钱。现在中非希望工程对中国青基会来讲坐着收钱,人家华商会给你去找钱,最后被骂成这个样子。所以卢俊卿说中国窦娥是第一冤,他的女儿是窦娥第二冤,最后这个项目评估之后能够向社会公布,评估的结论非常正面。

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医保及投资放贷属角色错位

建议不要个人结算最好有保险公司全盘接手,履行公益责任,避免伤害公益之心;

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所谓公益医保和投资放贷,这个是角色错位。我在中国基金会网上提到,他们说中国最大的基金会是谁?是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我简直都不敢相信,凭什么一个地方的宋庆龄基金会那么了得?去年20亿,今年30亿,最后搜出来,他是接受保险费,这个叫公益医保。实际上是投1万块钱,1年给你的现金回报大概在5%左右,另外还提供很多服务。他们在下面建立了很多工作站去推销,去年捐款收入大概在8、9亿,这8亿到9亿的收入,很多投保人都是农民工,因为这个安全,你是宋庆龄基金会,慈善机构。我把钱给你,你每年给我有现金回报,又有很多医疗服务。而且有一条,你第二年可以退回,你要求不投保了可以退回,纯粹就是一个商业的医保,这个全部记入捐款收入,真敢记。我说你捐款收入已经是财产转移了,你甚至给人家开了捐赠发票,最后他说要退,你又退回给个人,我说你这个公益就变成私益了。最后媒体采访的时候我说的非常明确,我说这个项目对于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放贷可能是违规的,投资资产增值,只要不违法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对于这个项目不管你最后怎么定性,怎么处理,怎么惩罚这个基金会都可以,但是不要惩罚这些上当的捐款人,不要把这些钱都收为公有。最后我的建议是,整个全盘被一个保险公司端走,被一个医疗商保公司把他们全部收购。就是对这些投保人的承诺,对他们的安全,有一个保险公司全盘端走,不能一个个结算,一个个结算会乱,因为拿不出现金来。到时候群众事件就出来了,你处理得不好,马上就上街游行。就是政府来撮合保险公司,其实他们的钱还真的都是真金白银的。这个承诺保险公司也可以承受,连锅端走,不要伤害这些捐款人,实际上是投保人。

2、官民不分的慈善体制导致人格分裂,慈善组织改革众望所归。

社会对这些事情的质疑和问责,无论是专业的还是外行的,是理性的还是不理性的,都是指向“官办”慈善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表达了对“官办”慈善机构的不信任。这个乱局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归根到底就是官民不分的慈善体制造成的,所以慈善体制改革刻不容缓。我再做一点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任何一个机构都有一个机构的人格,慈善组织的民间属性决定他的机构人格一定要按照民间组织的规矩和发展规律办事,它需要接受法律规范,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需要以透明度、公信力和效率来赢得公众的信任,得到资源的支持。慈善机构之间也要遵循行业的自律规范,接受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这是民间属性的机构人格,决定了他们必须这么做。

“官办”慈善机构的官民不分、政社不分,令这些“官办”机构又有官又有民的风格,一定会人格分裂的。因为权力背景,违法违规容易受到保护,监管往往流于形式,平等竞争受到排斥,带病运行比比皆是。这些慈善机构经常被政府指定为唯一、唯二有权接受捐款的机构,这时候透明度和对公众的谦卑就退居次要了,其公信力下降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慈善与权力不分让钱权交易自然会侵入慈善这块圣洁之地,这个体制不改革是过不去的。

慈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向也是非常清楚的。党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胡锦涛主席今年2月份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同时温家宝总理提出,社会事业区分为基本和非基本,基本部分由政府完成,而非基本的社会事业应交给社会和市场,政府需要履行的则是监管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6: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慈善体制改革路线图

1、改革路线图,政府需要做6件事

一是推动慈善立法。我们现在的法律法规不少,但是立法的指导思想是控制,因为管控最后简单化为官办。从立法上支持慈善体制改革的关键是需确立慈善的民间属性,保障公民行善的权利,对公民依法创办慈善组织予以支持和鼓励,再也不要那些非法行善。在操作上首先要取消慈善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慈善组织登记直接由民政部门负责。三个条例的修改可能会出台,明年一定会出台。三个条例包括基金会、社团、民非都不用业务主管部门了,这是一个大好消息。

二是下达慈善组织去行政化的“政府令”。要求官办慈善组织自己“摘官帽”,这对他们来讲有闹独立的政治风险,应该像当年推动国企改革那样下达政府令。所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慈善组织都要取消国家事业单位编制,取消行政级别。你有行政级别,你的干部是政府任命的,他当然听政府的。这类慈善组织负责人的任免均应依据法律和组织,由理事会决定,报登记机关备案。

三是重建政府对慈善组织监管权威。慈善组织只有获得独立主体的地位,政府和慈善组织拉开距离才能建立起监管权威,有效引导慈善组织规范运行。要通过去行政化改革,切实克服政府操盘、政社不分、权力越位、监管缺位的弊端。

四是打破慈善资源垄断,再造慈善产业链。公募基金会、慈善总会等公共募款机构应承担为本土民间慈善组织提供资源的社会责任。要减少和最终杜绝慈善资源由民间流向政府,以慈善资源弥补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局面。政府在非灾条件下不得接受企业和个人捐款。政府只有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他才有法律依据可以接受捐款,这是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原文是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接受捐款人的要求,可以接受捐款,这些钱又要怎么用会有规定。所以非灾条件下是不能接受捐款的。要尊重捐赠人自愿捐款和选择受捐机构的权利,不得派捐,不得要求企业和个人向政府指定的慈善组织捐款。要形成捐款人理性捐钱,公益服务机构高效花钱的慈善产业链,现在这个产业链是断裂的。前面放开登记了,草根组织合法性的瓶颈有望突破,但是资源瓶颈的突破就要必须打破资源垄断,让本土资源一定要流向本土的非营利组织,这个问题应该施加社会压力,草根组织应该围着那些公募机构要钱。凭什么?只要是业务对口的,你是管这个的,我做慈善,你干吗不给我钱?就骚扰他。

五是要实施普惠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改变目前只给基金会、慈善会和红十字会捐赠才能享受有关收入免税的规定。要给予所有的慈善机构,就是非营利组织,国家规定有几类鼓励的,慈善类、社会服务类这一类的组织,他们都和基金会一样,能够享受这个普惠的收入免税和开出发票,捐款人免税这样两个资格。这样才能创造慈善组织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引导慈善资源向最有效率的机构流通。当然现在税法还有很多的问题,有些政策还是非常不利于慈善组织的发展。对于慈善组织资产保值增值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个行政性的规定应该取消。现在基金会投资收入要交企业所得税,这个规定是非常不利于基金会的发展的。

六是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议设立党中央国务院慈善工作委员会,协调落实党政各部门在加强慈善立法、推动慈善组织管理服务中的职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保证慈善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连妇女儿童都有国务院的工作委员会,连留守儿童管理都有国务院的留守儿童协调委员会。这样大的一个慈善,没有国家层面,中央层面的机构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6: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2、慈善组织需要做3件事

一是加快信息公开的步伐。信息必须公开就不多讲了。由基金会行业自行创立的基金会中心网已经成为行业信息披露公共服务平台,给公众监督和选择提供了方便。慈善总会系统和红十字会系统也应该建立覆盖全行业的信息披露平台,应该覆盖全行业。基金会中心是自己发起,没有政府背景,纯民间的都能够把2500多家基金会的信息采集上来进行披露,为什么慈善行业是靠民政部呢?红十字会有总会做这样全国性的平台,是应该做的。最近我们也在逐渐的推动,中民慈善信息中心就是把全国慈善会的信息就要在这里做成一个平台,红十字会现在正在考虑也要做。

二是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的治理。主要是讲理事会,理事会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应该对组织、政府和社会承担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理事会是一个最高权利机构,建立和完善慈善行业的自律机制。

三是建立和完善慈善行业自律机制。政府监管好赖都可以活,自律是一个卓越的标准,能够推动这个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可以建立全国性、地方性和专业性的自律联盟。比如说教育基金会,基金会上面直接带“教育”的有多少家大家知道吗?现在总共2500多家基金会,直接带“教育”的将近800家,教育基金会的自律联盟、环保基金会的自律联盟、残疾人基金会五六十家、青少年五六十家,儿童和妇女都可以做一些自律联盟,每个自律联盟订立自律准则,经过独立第三方评估,符合标准的成为联盟成员。联盟成员是有门槛的,成为联盟成员几乎就是卓越的机构,捐款人就向这些卓越的机构集中,让那些达不到标准的拼命往上赶,赶不上就淘汰,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对于联盟的建立政府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十一五”规划有一条,要完善民间组织的自律机制,“十一五”规划早过去了,没有动静。所以在最后一年,我们说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要建立民间组织自律机制的规划要求,我们在最后一年成立了基金会中心,我们就是要贯彻中央的目标。政府应该主动推动,现在搞自律联盟,听到这个词都害怕,叫什么联盟?扶贫基金会的何道峰讲我们搞自律联盟准则是自愿、自律、自救,后来又加了一句是自残,我们把身上不干净的东西全部割掉,割干净,是不是自宫,这个也什么不好?从社会层面来讲,最需要的一件事,要正确的履行捐款人的权利与义务,实际上慈善的参与方式很多,包括志愿服务,做很多的事情都是慈善。

我们社会应该做的就是正确的行使捐款人的权利和义务。捐款完全出于自愿的权利,这是你的权利。如果是被捐款、被慈善,派捐、索捐你可以不理他。自主选择受捐机构的权利,这是你的权利,别人不能干预。自主选择捐赠项目的权利,这也是你的权利,建筑捐款使用结果的权利,你要监督,你不监督其实就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要求受捐机构开具捐赠发票的权利,你要他开出发票,不能个人捐款企业免税,现在好多是捐款凑了以后,让企业拿去捐,开一张捐赠发票,个人没有免税,企业倒免了税,这都是捐款人自己放弃权利,你有享受捐款免税待遇的权利。这是权利,也是义务,如果真正用好了,最后就是用脚投票,真正了解你的权利,正确行使这些权利和义务,用脚投票,就能够形成推动慈善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所以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开启慈善体制改革的大门,或者是当慈善组织透明的大门的钥匙。我们辩论过,说三个人掌握着钥匙,政府、慈善组织和公众掌握着钥匙,辩论来辩论去,我说肯定是公众掌握,因为现在政府自己都在做,他怎么去开呢?他没有这种冲动和积极性。慈善组织自己开自己也是迫不得已,只要公众能够真正的行使自己的权利,用脚投票,你不透明就要死掉,所以钥匙掌握在公众的手里。

需要所有方面一起做的事情,政府、慈善组织、学界、公众、媒体共同做的事情,就是重塑现代慈善文化,我们现在很混乱,没有方向。慈善体制改革需要现代慈善理念的指引,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慈善文化环境的支持。全社会都有责任为慈善体制改革创造积极的社会氛围,恪守慈善的法律、道德底线、保持专业和理性,呵护公民的慈善热情,让慈善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现在我们有些乱,因为慈善组织透明度不高,很多人就发誓永不捐款,要改变,你就是不给那些不透明的捐款。如果因慈善组织官办色彩重而把去行政化变成去组织化也不行。如果把慈善组织专业化管理所需成本看成是雁过拔毛,而放弃专业化,那中国现代慈善发展就没有希望了。我们需要先进的慈善理念,正确的慈善文化导向,需要开展理性讨论,在慈善乱象中理清是非,找到方向。

最后,重塑现代慈善文化,构建慈善制度文明,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7 13: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5 07:26 , Processed in 0.0989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