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0|回复: 0

犭央犭茶湖避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7 0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犭央犭茶湖避塘

  绍兴国保之一
  一
  ●记者  杨寒凝  文  何雯  摄
  
  一
  避塘,我来了。
  当然,我说这话不是说我重要,而是说避塘不一般。
  行走在■湖避塘,我们如猛虎细嗅蔷薇。
  ■湖避塘在镜湖新区■湖上,是镜湖湿地公园的一处景点。古朴的避塘,蜿蜒横卧烟波浩渺的■湖上。
  六月,避塘南端莲叶田田;清晨,露珠未干,这一季的芬芳,绽放在即。
  有渔民早早地出了门,到湖边跳上自家的小船,手摇划桨,打算到湖中抛网捕鱼。
  这是渔民们多年的习惯,他们大多会闲坐舟头,口叼烟头,撒开渔网,期许一场场满意的收获。
  清晨的避塘很安静,因着湖的拥抱,告别了人世的喧嚣,走入那种不被打扰的宁静,在人间烟火中继续特立独行,显得江湖悠远。
  远处,有机帆船开来,“笃笃”地载着一船的水杉木。驶到近处,船老大扯开嗓子喊:“去安昌不?”
  友善的“拼车”,或许是这个湖上延续了千百年的习惯。船家挣点小费,行人方便来回。
  二
  ■湖是绍兴市内最大的淡水湖泊,如果不被大面积蚕食,与四周湖网连成一片,烟波浩渺,不时风急浪高,险不可测。
  曾经,除了航运,除了灌溉,许多人直接赖以为生,它还曾是绍兴相当部分人口的饮用水源。小舜江工程通水后,加上水质原因,古老的湖泊归于沉寂,其优良的水质留在老绍兴的记忆中。
  晒干的水草、半截滞留的鱼身、零星的螺蛳壳……前几日雨水充沛,沧桑的避塘身上,留下湖水起落的印记。
  避塘上有桥数座。如果由南向北走,依次是群建桥、金光桥、朝阳桥,中间夹有石亭。
  “S”形的避塘,全由石板砌成,任由百年的湖水拍打,石板被磨得失去了棱角,倒是苔藓在石缝中生了根。
  ■湖的周围,多有村庄围绕,最北端,有成片的树林,因鲜有人出入,此处成了飞鸟的栖息之所。
  ■湖避塘,旧时曾是沟通南北两岸交通的通道和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塘堤、石桥虚实相间,平面略呈“S”形,布局科学合理,既减小了风浪对塘堤的压力,又能沟通两侧湖面,避风、交通兼顾。
  避塘的南端,有“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石碑,石碑立于1989年。
  今年,■湖避塘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想必,这块牌子,将在不久后改写。
  据当地人说,■湖的东南边
  避塘是干什么的?只要加一个字,避风塘,你就会一目了然:古时,舟楫往来,遇风高浪急,可傍岸避风。
  犭央犭茶湖避塘历数百年而不倒,除了坚固,更是因为从未失去其实用价值。
  如果把它比作一条珍珠项链,它是国中瑰宝,它是稀世珍品。
  也许,这是它的宿命,更是它的造化,也是人类之福。
  三
  一大片农地以前也是湖,在“文革”时期的1969年被围垦起来。
  当时绍兴县齐贤的全部青壮劳力都参加了围垦工作。那时没有机械,人们肩挑手提,整整围了一年。■湖总面积5000多亩,围垦的面积为2000余亩。这些土地的大部分至今依然是附近村民的粮田,部分用作农庄、公路等开发建设。
  三
  ■湖避塘历史悠久。■湖避塘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崇祯十五年后遂建成,历时多年,工程浩大,横跨湖中,延绵七里,为该类古代水利设施中所罕见。
  ■湖避塘的修建,与一个石匠有关。明朝嘉庆年间,有个石匠,不慎落水,有人见义勇为,因而得救。
  后来石匠出家当了和尚,发愿要在湖中造一条石塘避风浪,以报答乡亲的救命之恩。
  但募捐并不容易,和尚化缘多处,均筹不够修石塘的钱,抑郁而死。幸好附近有个叫张贤臣的富商,为和尚的心愿所感动,出资同周围群众用了5年时间,终于建成一条石塘。
  这就是避塘,又因此湖盛产一种名为■(又称汪刺)的鱼,故名■湖。
  此事并非民间故事,而是有信史可依。
  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中便有详细记载:“湖周围四十里,傍湖居者二十余村。湖西尤子午之冲,舟楫往来,遇风辄遭覆溺。明天启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愿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以死。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罄资产为之,五年而工始竣。塘内舟行既可避风涛之险,兼以捍卫沿湖田囿。”
  记者现场看到,在■湖避塘南端湖口庙,立有清咸丰元年《捐修塘碑》一块。 碑文记述:
  清道光已酉(1849)、庚戌(1850)年,■湖避塘因“连遭大水,塘桥俱坍”,于咸丰三年(1853)重修,“自北首湖梢起至南首中济桥止。共修塘路三百八十四丈,兼修三眼普济东西桥堍,又修通济桥加扶侧石,并造浪桥四座,接修南塘。”由张氏等十六人捐资。
  据《修塘捐碑》记载,清道光、咸丰、同治和宣统年间避塘均曾修缮。
  旧时避塘上原有石桥六座,分别取名为天济、永济、中济、平济、通济、普济。“文革”期间,永济桥、中济桥、通济桥分别改名为群建桥、金光桥和朝阳桥。
  避塘建筑粗犷,风格古朴。避塘塘堤由条石叠砌,上覆大块石板,不施雕饰,坚固实用。因为用材和建筑极为古朴,一种原始的粗犷之美,历经岁月洗涤仍惊艳着游人的视线,并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流连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湖避塘在岁月流转中一直得到妥善维护。
  1975年,■湖乡政府对朝阳桥、金光桥进行重修。后天济桥、普济桥被改建。
  数年后,■湖避塘被绍兴县人民政府列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至1989年,又升格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后,绍兴县文物部门陆续对塘上石亭按原状作了修缮,并修复石亭以南塘路80余米和部分塘面石板。
  2005年3月,因行政区划变迁,■湖避塘归为绍兴市文物管理局管理。同年,绍兴市文物部门出具维修方案,绍兴市镜湖新区管理委员会出资对避塘进行了修缮。
  或许是避塘自身所具有的实用功能,虽历数百年得以较好保存,没有重蹈那些被遗弃甚至毁坏文物的命运。
  这是它的造化,也是人类之福。
  避塘档案
  ■避塘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湖上,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崇祯十五年(1642)遂成雏形。
  现在的■避塘,全长约3.5公里,呈南北走向,横亘于■湖上,由实体塘堤、石桥、石亭相间组成。实体塘堤是整条避塘的主体,平面略呈“S”形,塘身用长2~2.30米条石顺丁叠砌,或顺叠而成,自下至上逐层收分。上铺石板,石板之间用榫卯衔接。为便于通行,在避塘上建桥数座,气韵生动,错落有致。塘堤南首建有石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22:52 , Processed in 0.0613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