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回复: 0

作家吉尔:成长在新疆诗意的大地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家吉尔:成长在新疆诗意的大地上


来源:新疆日报 阿比拜  




“我出生的时候大雪封住了我们的牧场,那是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一个叫泉沟的地方。我的母亲是跟着父亲从山东辗转来到大西北的坚强女性,她的血脉里流淌着北疆草原的风和南疆戈壁的风骨,从此她成了地地道道的新疆人,在那片四面环山的牧场里和人们一起种植麦子、大豆、油菜。而我也在此成长。”世界读书日前夕,作家吉尔跟记者聊起了自己与新疆的故事。


吉尔原名黄凤莲,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协签约作家。作为扎根库车的写作者,吉尔聚焦于“龟兹”和“库车”的历史想象与现实构造,以当代视角和生命体验重新激活地方性知识。灿烂的龟兹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广袤的山川河流都为她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其作品曾获首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第一届及第二届塔河文艺奖,还多次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文学奖项。


在吉尔的世界里,新疆是彩色的。她回忆说:“家后面山坡上散落的白毡房里住着牧民,那里的阿帕叫我尕丫,用衣角兜着奶疙瘩在山坡上喊‘尕丫’时,回声能在山间回荡好几个来回。一年中他们要赶着牛羊、马匹经历好几次转场。他们与我的父母告别时,我总担心他们走了就再也不回来,躲在母亲身后不停地哭。”


自此,吉尔的心里就埋下了新疆诗情画意的种子。长大后,随着阅历的积累,她开始创作大量展现乡土文化的诗歌。她的组诗《穿越》《世界知道我们》能让读者从诗句里感受到新疆的温柔与丰沛,特别是历时六年完成的诗集《我从未与世界如此和解》,聚焦这片土地的古老历史与丰厚文化,洞窟、石林、神木、峡谷、村落、河流、葡萄园……她从生命视角和人文关怀对其进行观照与剖示,拉近历史与当下的距离,对个体、历史、世界和人生展开深层思考。该作品获得首届“天山文学奖”提名奖。


“这本书中,我从库车市出发,是思想的行走,更是生命的贴近,是我和库车、龟兹、新疆、丝路的相遇与重逢。诗歌是正直的、善良的、慈悲的、包容的。也正是在这本书的创作中,我完成了和新疆大地精神的连接。我不是游子,不是她的养子,我是她亲生的文学之子!我的血脉里流淌着她的山川河流、历史支脉和她的人间烟火。”说起创作《我从未与世界如此和解》的过程,吉尔动情了。


在吉尔的诗行间,能看见塔里木河的波光、触摸到龟兹古城的纹路……正如诗人林莽的评价:吉尔的诗紧密与大地和生命相连,将这片土地上古老文明与现代诗歌艺术相融合。


为多维度讲述家乡故事,2021年,吉尔将目光投向儿童文学领域。她用3年时间走遍库车的村村落落,以作家和诗人的双重目光重新审视这片土地。她沉醉于非遗技艺的传承现场,在土陶匠人即将搬离的作坊里,聆听七代制陶世家的兴衰往事;在土肥皂作坊注视夫妻默契配合的古老手艺;在铜器传承人家中端详承载三百年技艺的铜壶……


“走访时的见闻让我意识到,记录这些故事比虚构文本更具震撼力,这样的记载至关重要。”吉尔说。


她长期担任艺人们的“代言者”,成为他们信赖的“丫头”:在齐满镇巴扎,结识了跳顶碗舞时会蒙住眼睛的传承人努尔萨罕·巴哈吾东;在热斯坦街,遇到民歌传承人海力切木·铁木尔;还有龟兹古渡口总招呼“来我店里坐会”的三代茶商吐地·艾可木……


带着这份深情,吉尔创作出儿童小说集《一封来自苏巴什城堡的信》。作品以库车老城为背景,讲述非遗技艺的坚守,将苏巴什城堡、克孜利亚山等真实地标幻化为“理想之城”,用童话语言呈现地域风情、古老手艺与人物命运,展现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核。


“我四岁就随父母从吉木萨尔迁居至此,却从未像现在这般深爱这片土地。在寻访古迹的旅程中,我在更广阔的历史空间里重新认知故土与自己,愈发清晰感受到命运中那条与母亲脐带断开后又重建的精神纽带。”吉尔感慨道。


吉尔笔耕不辍,在古迹寻访中完成诗集《龟兹明镜》,正创作讲述老城故事的新作《热斯坦街》。“愿我的作品能让更多人看见新疆,让家乡成为心之所向。”吉尔说。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5-1 06:49 , Processed in 0.0588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