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6|回复: 0

一盏灯,正青春 ——“点亮一盏灯”十五周年有感(乃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2 10: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4-3-22 11:27 编辑

编者按:本文为纪念“点亮一盏灯”十五周年系列文章,配图照片为历年来的活动照片。

一盏灯,正青春

——“点亮一盏灯”十五周年有感


乃禾/文

psc (30).jpg
  
       “金老师,今年我们15年了嘛,你有空再写一篇好不好?10年的感受跟15年的感受又不一样。有空的时候,再帮我们写一篇好不好?因为我也不知道,我们点亮一盏灯能够做到多少年,啊,反正既然到15年了,我觉得我们也应该记录一下。”这是董老师在3月16日一早微信我的一段语音转文字而来的信息,给我布置“任务驱动型作文”,我答应“好的,尽力而为”。

psc (19).jpg
      
       最近几天,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公众号上,董老师他一直在编辑推送点灯志愿者的一些活动随记或感想,是为记录15周年作铺垫,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样本范文。这次推送的是我为10周年写的感想《从善如灯》。老同学一早来微信关心我老父亲安顿好了没有,她知道我这几天的烦恼,接着说“我看到黄老师发了你点灯的文章”,我说这是5年前的旧文,她说“又是半个10年过去了”,就这一句使我破防,不自禁开了一条朋友圈,抬头就写“去年的现在,娘不辞而别,遁没山林,失魂落魄的我无家可归;今天,无可奈何的我要把90后父亲送进养护院,就是文中写到的章镇祁山寺养老院,缘来缘去,灯下双眼迷花……”这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圈”一打开,同学、好友、师长的点赞、关心和关注,先后送达,而我不但没有一一回复表示感谢,反而悄悄地将这“圈”收藏起来,为自己的情绪过敏而感惭愧,更相信自己可以调整过来。晚上,董老师又微信我一张图,原来是一则征稿启事,是他向“点亮一盏灯”的兄弟姐妹征集15周年有感文章,他说发这启事帖的灵感来自我的朋友圈。

psc (18).jpg
      
       这个时间节点,往前有15年的层层叠叠,往后,依旧会寻寻觅觅,守正前行。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稳稳地前行,即使有现成的范例,也不能简单复制,亦步亦趋,所以,掌舵者殚心竭虑。但不管怎样,已经有了15年的积淀,再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们这么多点灯人中谁与谁会“偶遇在某个养老院里”?谁与谁又会相互辨认“我们好像在哪见过,你记得吗?”“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我们回忆起点灯路上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以“凝聚爱心力量,援助弱势群体,用心点亮一盏灯,让爱温暖万颗心”为志愿服务宗旨,始终有着共同的期许——人人向善,天天向善。

psc (17).jpg
     
       在“点亮一盏灯”这个团队里,我是“乃禾老师”或者“金老师”,老师,是我的职业身份,老师该教什么和怎么教,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小心谨慎,唯恐一不小心,就被贴上“还话是老师”标签,甚至遭“师德”大棒敲打。

psc (20).jpg
            
      现在,一个转身,我成了“退休老人”,老人的特点是话多,絮絮叨叨,爱回忆,不是英雄也要提提当年,说说从前和那时候。

psc (39).jpg
      
       我想到我的“最后一课”这节课里,复习两篇经典古文《劝学》和《师说》,以自己和点亮一盏灯志愿者黄建根黄老师为例。根据课文内容,有关学习和老师的材料,不计其数,但我现身说教,应该更省便,亲切。而黄老师更有故事,榜样引领意义更大,“能进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请允许我说说课,那天讲了什么。


教学过程:


导入:倒计时的几天,我在说服自己,跟自己道别,来上最后一课,为这一课,我用30多年时间来准备。可是啊,与你们,我们只相处4个月,我该讲些什么,怎么讲呢?


思前想后,就讲“学习”“老师”“生命”“读书”4个关键词4句(段)话吧,而对你们来说是复习课文,因为这4句(段)话都来自这学期所学的课文,而我来说则是回顾,是总结,是感悟,更是临别赠言。


1.第一句:学不可以已。


简单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重点说这学期跟同学一起向点灯志愿者黄建根老师学习葫芦丝的经历。我是个音盲,没正儿八经地上过一节音乐课,而同学的乐感强,在她说要学一种乐器,要我一起时,我鼓起勇气陪学,做真正的“老”(我们从大学入学起到现在,有三十六七年的情谊)同学。更为主要的是强调“学”的内涵,终身学习的能力是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具备的。当我同学要找老师时,我说我只认识黄老师,并转发黄老师发布在朋友圈中的几个短视频,我同学看了,当即说好的,还说有几个视频她竟然都点过赞。

播放素材:黄老师的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片段)


2.第二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横笛竖箫,箫一般用紫竹做的,所以,“箫”字是竹字头而不是艹字头,不能错写。


素材①:黄老师的箫独奏《葬花吟》


联系课本内容复习巩固“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内容理解。


素材②:新闻报道《这位上虞人参与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背后的故事励志感人……》


联系课文内容复习巩固“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第三句:记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因为文中他说过“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对于生命且珍且惜。史铁生用笔撞开一条通向幸福的路,黄老师靠“吹”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


4.第四句:它(真正的修养)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读书:目的和前提》)


结束语:细水长流       厚积薄发


人,一辈子,总要忠诚一次。当一个人,为一件事情,一个信念,一个理念,坚持到一定的时候,很多人,很多事情,就开始为你坚持。


素材:短视频《生命的列车》

psc (21).jpg
      
       这节不合常规的复习课,我讲了30分钟左右,因为另一个念头跳出来,考试不会考到的内容,我为什么还要滔滔不绝呢,课堂效率何在,于是,作为老师的我没有等到下课逃也似地离开教室,换一节车厢,去生活中寻找背景音乐《斯卡布罗集市》中的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psc (25).jpg
      
      我开始收拾整理,跟高考结束后的学生们一样,课本和教辅资料,统统与我无关,那一天天埋头写成的教案也成了一页页废纸,那一本本备课笔记,一学期一本的听课笔记,打包,称重,成为可回收的垃圾,说“资源”已经是最大的尊重。当我收到微信提示“成功收款36元”时,我自嘲这就是知识的份量和价值。而本来作为休闲和点心的《读者》和《微型小说选刊》《读书》等杂志,被捆扎成一摞摞,收藏进书柜里。

psc (34).jpg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当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当有学校老师羡慕我成功上岸时,我偷换概念说我一直在岸上啊,自认为平时的工作是不掺水的,该做的事尽自己能力做好,另外的就交给时间。当结束教学内容,剩下的育人功能达成如何,就不是简单的几个数字能量化得了的。

psc (24).jpg
      
       我教龄30几年,“点亮一盏灯”15年,我有效的在线志愿活动12年,这12年里,这盏灯使我观照自身,更为自律,身正为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黄老师是跟点灯同步,可谓元老。他在《“一盏灯”这些年对我影响》(10年感想)中说:“如果说‘点亮一盏灯’对我的影响是什么?我想说是感恩与奉献,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好,只有学会奉献,才会懂得知足。”如今,我由校园回归社会这所大学,用年轻人玩梗的话说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泼天的富贵”由此而降。之前在点灯群里,黄老师经常说他“怕”蛮凶的老师,但不“怕”我这个老师,总以为是他顽皮被老师批评过,而当我和同学入门求学,也“怕”黄老师时,再看黄老师的这段“独白”,我才明白我们对黄老师的这种“怕”是敬畏,是对黄老师这种温柔而坚定的爱的敬佩。

psc (46).jpg
      
       回到开头,机缘巧合,3月17日,真的是“小伙伴”(从小一个村里长大起来,直到高中毕业,至今一直没有失联)约我去参加一个读书会,读的事济群法师的《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有关章节。其中我读到,“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和“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这两句话,似乎有点开慧。而“所谓修行,即对行为的修正”,更是为世俗的“修行”正了名。“善是青松”能抗霜打,生命中最有收获的事,往往费时多年,只有不好的事才会瞬息而至。“点亮一盏灯”但行好事,何惧岁月风霜,更何况,才15年,正青春,青春就不该被定义。

psc (16).jpg

         “点一盏明灯,燃希望之火,照亮黑暗的每一个角落。”我在练习葫芦丝《燃灯之歌》,这是开头两句歌词。我们一盏灯和一盏灯的志愿者们有相应的颗粒度,那是一种味道,一种情怀和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一起直面贫穷、苦难、病痛和富贵,“爱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样”,愿“点亮一盏灯”如风有信,长与日俱中。                           


2024年3月22日

【附】:


这位上虞人参与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背后的故事励志感人……

百观新闻 2023-10-22 18:10 张汉锋/文

的.png
     10月20日下午,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火炬手黄建根一回到家中,就成了左邻右舍口中称赞的对象。“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你了,真棒。”

   今年49岁的黄建根,出生在汤浦镇岭下村,能成为杭州亚残运会的火炬手,他至今仍觉得十分激动。“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黄建根说,他很高兴能以一位火炬手的身份参与亚残运会的薪火传递,点燃梦想、为亚残运喝彩。

     黄建根是传统国乐的传承者,更是发扬者。20年前,一场意外,造成他高位截瘫,从此只能与轮椅相伴。困境之中,是清澈的竹笛声带给他轻松和自由,照亮了他灰暗的人生道路。他从零开始,日夜苦练,勤学不辍。因为请不起老师,最开始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往往是一个单音要练好几个月,一首古乐曲反反复复练两三年。七、八年后,他才开始接触更多的国乐传承者,与他们相互切磋学习,共同探讨提升。

  20年的坚持,黄建根的艺术水平已是极高。2001年,他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得安徽赛区三等奖。2017年,他以一曲《醉苍穹》获得了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器乐类金奖。2021年,他演奏的《绿水青山》,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生态之美,一举拿下全国金奖。


       传统国乐改变了黄建根的人生,他也愿意将这份人生的希望传递给别人。从2005年开始,就陆续有学生慕名而来,希望能拜他为师。他也从不推辞,有求必教,毫无保留地教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奏技艺上的经验。从2016年起,他又醉心公益事业,陆续在百官小学、鹤琴小学、天香小学、滨江小学等地开办音乐课程,引导更多有兴趣的学生接触这些国乐。截至目前,经他教导的学生已有500余人。

    “传统国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回响。”黄建根说,此次火炬的传递愈加点燃了他对传统国乐的热情,将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国乐为毕生的追求,让更多人在乐音中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4-28 01:56 , Processed in 0.0565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