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2|回复: 0

陆游写着“日记”赴闽任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5 08: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游写着“日记”赴闽任职


来源:北京晚报  陈侃章 


陆游是现存诗作最多的宋代诗人,对宋韵文化研究而言,他就像一座高峰。至于他和诸暨的关系,我始终没想好从哪个角度进行阐述,陆游的家乡浙江山阴(今属绍兴市越城区)与诸暨是邻县,他写诸暨的诗词文章有不少,但整理起来缺乏头绪,一时间难以下笔。


正当我踌躇之时,大学同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包伟民兄寄赠大作《陆游的乡村世界》,我饶有兴趣地翻读起来。书中讲到陆游的诗词创作具有某种写实的特性,部分学者认为,陆游几乎是以“写日记”的方式在写诗。


陆游写诗近乎“日记体”,令我豁然开朗。


这不,宋淳熙五年(1178)十月某日,陆游冒雨从山阴的三山别业出发,赴闽任职,于当晚夜宿天章寺,而后经诸暨的干溪、枫桥、双桥、牌头,一路留下了不少诗作。本文便以“日记体”的方式,将陆游的诗作一一罗列,大致还原其从山阴到诸暨再到义乌的行迹。


冒雨且向诸暨行


宋淳熙五年初,陆游从四川卸职东归浙江。自宋乾道六年(1170)夏入蜀,陆游已在四川九年,他自嘲“西州落魄九年余”。


入蜀多年,陆游的仕途起起伏伏,不过文名、诗名日益高涨。念他久居西部边陲,宋孝宗特恩准其东归,于是陆游一路诗一路景,辗转抵达京城临安(杭州)时,已是秋季。


到临安后不久,陆游应召拜见宋孝宗,至于君臣谈论的内容,未见记载。福建与浙江接壤,盛产茶叶且声名远扬,茶又与文人有天然的缘分,或许正因此,朝廷任命陆游为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即掌管茶事的官员。在陆游之前,他的同乡、北宋名臣姚舜明也担任过此职。


好友周必大、韩元吉听闻陆游出任新职,兴致勃勃地赠诗送他上任。出任新职的间隙,陆游在家乡度过了一段自在的时光。


对这次外任,陆游既有向往,也有担心,这种矛盾的心理,在他的诗里充分反映出来。或许是为了表示虔诚,或许是为了瞻仰先贤,赴闽任职前,他专程拜谒了佛家名刹云门寺。云门寺位于今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平江村,建于东晋义熙三年(407),是包括云门主寺在内的几个寺庙的统称,规模壮观,陆游曾有文写“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的盛貌。


到云门寺那天已经入夜,陆游写下了《将入闽夜行之云门》:“东骛并偏门,篮舆兀睡昏。纺灯穿壁罅,吠犬闯篱根。久客悲行役,清愁怯梦魂。余生犹几出,回首付乾坤。”我从府城西南的偏门进入,在轿中已昏昏欲睡。烛影从壁缝透出,家犬隔着篱笆吠叫。长期旅外之人终有伤感,淡淡的忧愁不时在梦中出现。一生离乡返乡几进几出,蓦然回首,发现已将时光付之天地乾坤。


陆游的赴任之路算不上顺利,天公不作美,淫雨霏霏,迟滞了他的行程,由此催生出《冬夜听雨戏作》《适闽》《欲行雨未止》等诗作。虽然天气不好,但到任的时间不能再拖延,陆游只得冒雨启程,有《大雨中离三山宿天章寺》为证:“苦雨催寒不肯晴,晚来余势更纵横。云如山坏长空黑,风似潮回万木倾。要借关河供远眼,不辞泥淖困初程。解衣一笑僧窗下,几两青鞵了此生。”


“三山”指山阴的东山、西山、石堰山,在这三山之间,陆游建造了别业家居,地处鉴湖北岸。《嘉泰会稽志》卷九有言:“(山阴县)三山,在县西九里……今陆氏居之。”


天章寺在兰渚山下,属于兰亭的一部分,《嘉泰会稽志》卷七有言:“在(山阴)县西南二十五里兰亭……有王羲之兰亭曲水及书堂旧基等处。”宋至道二年(996),宋太宗准大臣之奏,赐名天章寺。


这首诗通俗易懂:大雨滂沱,我再也不能受困于道路泥泞。今晚在禅僧窗下轻松解衣入眠,不知还要穿破几双鞋子了却余生?


干溪早饭写情思


次日一早,陆游从天章寺出发,越过山阴与诸暨的界山古博岭,来到诸暨的干溪(今属枫桥镇)。


干溪又名大干溪,这是一个古老且有故事的地方。三国时期,东吴出了个有名的方士干吉,他能逢凶化吉、呼风唤雨,还经常来军中作法。治军严明的孙策认为干吉的所作所为严重影响军风军纪,会使兵士涣散,盛怒之下,将他缉拿。尽管孙母求情,但孙策为军国大事计,还是对干吉处以极刑。


相传干吉是山东人,他长期在吴国活动,又住在干溪,因而有故居留存。《嘉泰会稽志》卷十一有言:“干溪桥,方士干溪所居。”


从陆游的《早饭干溪盖干吉故宅也》不难看出,他在干溪住了一晚:“剑外归来席未温,南征浩荡信乾坤。峰回内史曾游地,竹暗仙人旧隐村。白发孤翁锄麦垄,茜裙小妇闯篱门。行行莫动乡关念,身似流槎岂有根。”


陆游这次赴任较为急迫,从四川归来,连床席还未温,便要南行。转山过峰来到干溪,这可是当年王羲之的游玩之地,所以陆游也要寻觅干吉隐居的竹影村落。他看到白发的老翁正在锄麦垄,纤纤妇人正从篱门进进出出。由于走仕途,他的乡关之情只得适可而止,毕竟今天在这里任职,明天又调往他处任职,如浮水之舟流荡各地,没有根基。


在诗中,陆游没有提及闻名遐迩的“干溪十里寻梅花”,想必这个景观是后来才形成的。

夜宿枫桥谢老僧


此后,陆游一边游览历史古迹,一边考察百姓生活,一路行进到枫桥。


枫桥是诸暨的一个大镇,距干溪二十多里。在陆游来枫桥前,此地一度设置义安县,枫桥是刚刚废除的义安县的治所。


陆游到枫桥那天,也许是天色向晚,也许是早有打算,他住在枫桥的名寺化城寺。化城寺历史悠久,据《嘉泰会稽志》,化城寺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当时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且香火不绝。


陆游与化城寺的老僧谈得十分投缘,在次日离开时,写下《赠枫桥化城院老僧》:“老宿禅房里,深居罢送迎。炉红豆萁火,糁白芋魁羹。毳衲年年补,纱灯夜夜明。门前霜半寸,笑我事晨征。”我一早就要出发,老僧没有执礼相送。昨晚小宿,豆萁燃炉,温暖了我的房间,早餐吃了白芋豆块羹。高僧的衣裳缝缝补补,僧房禅院夜夜明灯。一早起来,室外有厚厚的白霜,笑我清晨就要踏上征途。


陆游将自己在化城寺看到的和想到的,用恬淡的笔调一一写出。

寒风凛冽双桥道


双桥距枫桥不远,约三十里;距诸暨县城也很近,据《嘉泰会稽志》:“双桥,在诸暨县东北一十四里。”双桥旁有溪水从南侧山区的乌石溪流出,汇入颇具规模的高湖。高湖自古便是诸暨的蓄洪排涝之地,对当地民生至关重要。


在离开枫桥奔赴双桥的路上,天气十分寒冷,陆游写下《双桥道中寒甚》:“裂面霜风快似镰,重重裘袴晚仍添。梅当官道香撩客,山逼篮舆翠入簾。男子坐为衣食役,年光常向道途淹。古来共说还家乐,岂独全躯畏楚钳。”寒风掠面似镰刀刮过,袍裤厚重晚上仍要增添。沿途的梅花芳香撩客,翠绿的山色将轿子逼入帷幕。男子被艰辛的衣食之忧驱役,岁月就此沉没在奔波的道途。自古都说还家是一种欢乐,但“楚钳”加身你就不怕吗?


“楚钳”是“楚人钳”的简称,出自《汉书》卷三十六:“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后人以“楚人钳”比喻有杀身之祸,可见陆游真切体会到百姓生活的不易。


重经牌头忆当年


从双桥南行后,未见陆游留下诗作,直到牌头,才有新诗出现。牌头是诸暨南部的重镇,距诸暨县城四十多里。陆游在牌头写了两首诗,第一首是《行牌头奴寨之间皆建炎末避贼所经也》:“今朝霜薄风气和,霁色满野行人多。沙平水浅木叶下,摇楫渡口生微波。建炎避兵奔窜地,谁料白首重经过。四十余年万事改,惟有青嶂高嵯峨。安得西国蒲萄酒,满酌南海鹦鹉螺。侑以吴松长丝之玉鲙,送以邯郸皓齿之清歌。向来丧乱汝所记,大地凛凛扰干戈。偶然不死到老大,为底苦惜朱颜酡?”


这首诗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前提是得弄明白“建炎末避贼”的历史背景,如此才能对这首诗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从宋建炎三年(1129)十月开始,金军为了彻底消灭刚刚建立的南宋政权,再次挥兵南下,过长江、追赵构、下建康(今南京)、掠临安(今杭州)、占越州(今绍兴)、抵明州(今宁波)。为躲避战火,陆游的父亲陆宰应友人之邀,挈妇将雏,逃到婺州,牌头正是逃难路上的必经之地,时在宋建炎四年(1130),那年陆游未满六岁。时光飞逝,陆游想不到四十多年后,自己在赴闽任职的途中又经过牌头,不禁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在诗中道明现实状况和历史经纬。


今天薄霜微风吹起,蓝天平畴行人众多。河流两岸绿叶扶疏,渡船码头微波清流。这里是建炎年间的逃难之地,想不到白发苍苍时再度经过。四十多年世事变化万千,惟有两岸的青山依旧高耸。怎么得到西国葡萄酒,斟满南海鹦鹉螺杯,佐以吴松丝滑的美味玉鲙,伴以明眸皓齿邯郸女子的清歌。逝去的纷乱铭记在心,山河遍地干戈攘扰。存活至今纯属侥幸,为何还要顾惜醉态?


“牌头”的地点可以确定,这个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奴寨”的地点不能确定,钱仲联教授认为“奴寨”可能在义乌境内。我询问了诸暨的文史学者,他认为奴寨也有可能指“路寨”,现在义乌有个“芦柴村”,距安华镇宣何村约十里。


一路南下,就引出了另一首诗《早发奴寨》:“暖彻衣篝蜡炬明,邻鸡喔喔促残更。丈夫虽有四方志,客子终悲千里行。月落龙蛇蟠木影,山空风雨起滩声。上车莫恨晨霜冷,又得修途一日晴。”


这首诗除了描写天气和山色,还描写了心理活动——暮年冒寒远征,无限留恋家乡,兼具外在的鲜活世界与内在的灵魂思考。


钱仲联在《剑南诗稿校注》中认为这首诗应作于诸暨、义乌道途中。从《早发奴寨》这个题目来看,既可以理解为晨起从牌头向奴寨进发,也可以理解为晨起由奴寨向南行进。


此后,陆游在义乌、衢州、江山、仙霞岭也写了几首诗,是年十月至十一月间进入福建浦城。这些内容,就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了。


综上所述,宋孝宗淳熙五年十月,陆游从山阴出发,在诸暨的四天三晚,他不仅与高僧谈诗论禅,还饱览了名胜古迹,领略了田野阡陌、农夫劳作、舟车往来的乡村田园风景。他不时将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思在诗里交织,留下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历史画卷。


陆游这些“日记体”的诗作,在钱仲联的《剑南诗稿校注》、于北山的《陆游年谱》和《诸暨县志》中都是相互印证的,诚可谓“‘诗史’之作”。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5-2 15:54 , Processed in 0.0537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