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9|回复: 0

一位普通编辑的退休小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8 09: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普通编辑的退休小结


来源:文艺报  张延安 


还有几天就到站退休了,面对桌案上一堆堆已被收拾、叠好、码放整齐的文稿,总算轻松下来,这时聊聊20多年编辑生涯中有趣好玩的事情,也算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总结吧。思绪繁多,心情忐忑,说什么呢?一时想不起来有什么好玩的,只不过是些鸡零狗碎的琐事罢了,况且一个普通的编辑,实在也不可能有什么值得大费笔墨的事儿。


新世纪伊始,懵懵懂懂,不承想自己一头闯进了出版行业。这倒还真觉得“知识有用”起来了,学过几天外语,再加上一些特殊的个人经历,一下被江苏美术出版社时任社长高云先生相中了,热情邀我加入他的团队,从事版权工作。初入出版行业,一开始感觉吃力,无从下手。好在有高社长与其他领导、同事的支持和信任,加上自己“笨鸟先飞”,起早摸黑,下了一番笨功夫,也总算摸到了门道,居然变得有模有样起来。约莫大半年之后,居然渐入佳境,工作也得心应手起来。这一时期,先后和讲谈社、小学馆、麦克米伦、剑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等国际知名出版企业建立了联系,引进了《闪灵二人组》系列、《西方当代视觉艺术》系列、《设计大百科》等品牌图书,打开了小局面。然而,却不能自满。常常在想引进版图书,对出版社而言,固然重要,但对编辑个人来说,总是个瘸腿跛脚的事情。我暗下决心,得搞点原创图书,用两条腿走路,这样才稳当,走得也远。


2003年初春的一天,出差在北京,恰好经过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门口。“这个大院子里应该有美术社需要的玩意。”我自言自语道,“进去瞧瞧呗,让我这个下里巴人也长点艺术细胞,沾点艺术气息,说不定还能有所收获呢。”进门转悠了一圈,院子并不大,也不那么艺术,心里顿有点失望,准备打道回府。刚走到门口,迎面走来一个身材不高、长相清秀,和我差不多年岁的人。我便上前和他打招呼,作了一番自我介绍,说明来意。没成想对方是个热情之人,立即邀请我到他办公室坐坐。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这个人就是后来和我合作近20年之久的刘祯先生。刘老师那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专门研究中国戏曲;他在江苏读的大学,也曾在南京短暂工作过。一下子我就套上了近乎,顿时天涯变咫尺,话题也开始热络起来。刘所长告诉我,他目前手头正好有一个国家级项目《中国当代百种曲》即将进入尾声,可以考虑一起合作。这就是机缘。


对于戏曲,我完全是个门外汉,但短暂的交流,我就相信刘祯所长,他说好的东西一定是个好东西。于是,这一项目就这样花落美术社,最后获得了2005年度“中国图书奖”提名奖。


2007年,又是一个春天时节,时任美术社社长顾华明向我交代一个重要的任务,务必想方设法和画家范曾取得联系。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心里根本没底。硬着头皮登上当晚进京的列车,心里一直寻思着所有可能的线索。第二天一大早,下了火车便直奔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我知道该社总编辑贾德江老师在京城美术圈交游甚广,他或许可以帮上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通过贾总,我和范先生的经纪人徐斗取得了联系,并约好日子登门拜访。


一周以后,顾华明社长、卢浩老师和我应约登门。


范曾也是江苏人,和顾社长还是南通老乡,随性而率真。坐定后,他们叽里咕噜,直接用家乡方言就唠上了。待进入正题,我们就开始讨论图书的方案和体例,很快敲定整体框架。在先生的指导下,他的多名学生参与了书稿的整理编撰工作。人多力量大,三个多月后稿子便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紧张烦琐的编辑工作。因为当年10月是他70大寿,需要在此之前完成出版。其间我又多次登门拜访,解决编校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先生亦不厌其烦,一一予以解答和释疑。经过几个月紧张忙碌地工作,到9月底,《范曾诗文书画集》终于以精美的装帧、优秀的质量出版了,先生非常满意,夸赞说这是他所有著作中最精美漂亮的一套。


转眼间,2008年悄然而至。这一年,因工作需要我被委派到集团在北京的一家公司。我很开心,大显身手的时机到了。花红柳绿的4月,我和几个同事离家别口,来到了北京……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时公司把主要出版方向放在了文教类图书上,而此类图书我既无兴趣,也非强项。就这样被晾在一边,整天无所事事,很茫然,也很苦恼。


生活还得继续。闲来无事,我成天在外游荡,找同学、找故旧,通过他们还真结识了一批专家学者、学界大咖,先后策划了由中央民族大学翻译家何克勇教授主编的《世界文明与地缘政治研究译丛》、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国际问题专家盛世良、徐长银等撰写的《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外交部领事司主编的《祖国在你身后》等图书,给自己打开了另一片天地。其中,《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和《祖国在你身后》这两本书,我付出最多,且取得成绩最大,为此开心自豪了好长一段时间。


2016年初夏,外交部领事司的工作人员找到我,想出版一本中国海外领事保护案件实录的图书,具体内容由驻外使领馆的外交官撰写。书稿完成后,一直难以确定一个响亮的书名。我冥思苦想,突然灵光一现:“祖国在你身后”,不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书名吗?当即就得到了领导首肯。《祖国在你身后》于当年12月推出,赢得积极反响,先后4次印刷。2019年8月,双方又合作出版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由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作序,并举行了盛大的新书发布会。


局面一旦打开,好事接二连三。通过朋友的引荐,我认识了德国经济学家海尔格-策普女士,以及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威廉-琼斯先生。后来分别出版了他们的研究报告《从一带一路到世界大陆桥》《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部专著,并于2017年邀请他们做客“凤凰讲堂”。


2015年深秋,我约请老朋友刘祯(当时已调任北京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前往北京凤凰台饭店小聚。席间,我提了个现在看来非常幼稚但意义十分重大的问题:为什么黄梅戏起源于安徽,越剧诞生在浙江,二人转发轫于东北?他立即纠正我说:“二人转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和另外两个不同。”我进而提问道,能否出一套类似的书来科普一下?刘祯说,这是个好主意,以前还真没有系统出版过类似的图书。正是这一提问,诞生了“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系列(第一辑,共10卷)这个选题,歪打正着。


2017年初, 兜兜转转,我回到了南京,就职于江苏人民出版社,徐海社长收留了我。从此,我开始了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工作。2018年8月,刘祯主编的“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系列丛书陆续到稿。为了体例的整体统一,再加上喜欢单打独斗,我便一头扎进了这个浩瀚的编辑工程中。此中苦乐,不说也罢。两年多的孜孜不倦,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一系列图书于2020年4月出版,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出版规划,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后又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精品出版工程”。


经过对此书系的编辑,耳濡目染,我对戏曲也有了些初步了解。2019年盛夏,为了该书系第二辑的组稿事宜,我再次拜访刘祯馆长。因该书系过于庞大以及作者的不确定性,一时半会难以推进落实。刘馆长随口提起了他目前手头的项目,说他正在搜集整理梅兰芳海外公演的相关资料,打算结集出版。我立即恳求他,最终的出版事宜交由我社负责。刘馆长似乎有点为难。我紧追不舍,最终他勉强口头答应。生怕夜长梦多,没过几天,我便拉上徐海和府建明两位一起北上到梅兰芳纪念馆拜访。两位老总出马,合同一签,尘埃落定,万事大吉。事后我才得知,这事确实难为了刘兄。出版事项他先前已初步答应了其他出版社,但最终还是因为我的真诚和近20年的友谊才交给我们社。


2021年下半年,书稿陆续到稿,经过多次商定,书名最后确定为《梅兰芳菲》。在编辑的过程中,我发现整个书稿的图片十分精美,有的甚至是首次公开,再加上作者优美的文字叙说,突然异想天开,这套书是否可以考虑冲击一下“中国最美的书”这一奖项?于是便向分管领导说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和支持。延续我一贯的风格,单枪匹马,苦熬了近两年时间。今年6月,《梅兰芳菲》正式出版,并在梅兰芳纪念馆举办了新书发布会。这套系列图书不仅入选国家“十四五”出版规划,也被列入“中华民族音乐传承精品出版工程”。11月,又荣登202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榜单,为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3年的编辑工作,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冷暖自知。前几天在整理资料时,发现有不少获奖证书和荣誉证书。我清点了一下,居然有28张之多。人间值得,问心无愧!在此,我想对我的后来者说:想要寻找优秀的作者,需要真诚和用心,而优秀的作者正是编辑的衣食父母。这些年来,能取得这些成绩,除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和领导的支持、同事们的帮助密不可分。衷心感谢我遇到的所有领导,当我身处困难时,你们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衷心感谢我的同事们,在我需要帮助时,你们向我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再过几天,我就到站下车了,职业生涯就此结束。以上的点点滴滴,只是我编辑生涯中的一些小故事、小插曲,更多故事,还是留待日后在我的书中细说吧。


(作者系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
标识.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5-5 09:12 , Processed in 0.0539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