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3|回复: 0

地震,你了解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3 06: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你了解多少

记者 陈宁 李月红 通讯员 邰秀珍


  编者按 “原以为你无限宽广,不在乎失去一片荫凉。原以为你有无穷宝藏,不在乎掠走一点安详。原以为你无比坚强,谁知你的泪在流淌。原以为你母爱无疆,谁知你渐渐失去力量。”

  4月22日,第44个世界地球日。此刻,芦山的一声巨响还在耳边回荡,我们的心里满怀着忧伤。但此刻,我们更要学会坚强,用我们的理智,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行动,来认识地球,善待地球,让大地母亲不再悲伤。科学认识地震、治理废弃矿山、探索宜居行星,虽然只有些许进步,但至少,我们已经在路上。

地震,你了解多少

  

      本报杭州4月22日讯

  记者 陈宁 李月红 通讯员 邰秀珍

  

      四川雅安,一场7.0级的地震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5年前汶川8.0级大地震、3年前玉树7.1级大地震、37年前唐山7.8级大地震……大地短短数十秒的震动,给灾难中和灾难外的人们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对我们而言,地震,也从原本遥不可及的天灾,变为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

  那么,关于地震,你究竟了解多少?今天,由省科协、浙报集团主办,浙江日报、省科技馆和果壳网承办的“[科学] 百日谭”活动,请来了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的张凯老师,为读者科普地震常识。此外,记者还采访了省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心研究员钟羽云。为什么四川经常地震?地震能预测吗?浙江会发生地震吗?请他们来为我们解答一番。

  四川地震缘何多

  “地震的频发,和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张凯打开一张名为“历史记载以来各省发生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中国地图,整张图呈现一片猩红。“全世界一共只有三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中央海岭地震带。”他说,中国处于前两个地震带上。

  而无论是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还是此次芦山地震,都和龙门山断裂带紧密相关。这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约500公里,宽70公里。“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断裂带的中间。”张凯解释,此次雅安芦山7.0级强震的震中则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

  从历史上看,这一地区的地震强度并不高,但根据地质调查结果,该段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史料记载,这一区域发生六级以上地震多达12次,其中最大的一次就是汶川8.0级大地震。

  “从地理位置上看,龙门山断裂处于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的边界,这个地区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地区。”张凯说,这一区域也是地震局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受印度板块的挤压,青藏高原整体以每年7至30毫米的速度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但是它受到了四川盆地的阻挡。因此,龙门山区域便成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汶川地震的破坏长度达到300多公里,相当于贯穿了一个浙江省,那么芦山地震会不会有这样的破坏力?“情况会好很多。”张凯说,虽然在级数上两次地震仅仅相差一级,但这在地震专家眼里,差别非常之大。“经过计算,每一级地震之间,地壳释放的能量相差33倍!”

  那芦山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据新华社报道,目前这个问题还有争议,记者采访的国际专家大多倾向于这是余震。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说:“尽管时间已过去多年,但我们认为,此次发生在同一区域的地震仍是当年汶川大地震的余震,这是我们目前的判断。”而中国地震局一些专家曾表示,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是独立的两次地震,芦山地震不属于汶川地震的余震。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陈胜早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上述两种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通常从构造类型、震源机制、曲线分析等途径来判断主震和余震的关系,但科学界存在不同的判断标准,如果各自依据的标准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地震预测有多难

  “迄今为止,地震预测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是国际地震学界的主流观点。”钟羽云告诉记者。

  从专业角度而言,地震预测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四个层次。就目前来看,长期预测有较高的准确率,预测结果主要用于城市规划、工程抗震设防等,为社会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难就难在临震预测,即在10日内预测将要发生的地震的确切时间、地点和震级。至少就已有的知识而言,要可靠而准确地对地震做出确定性预测仍然是做不到的。钟羽云认为,“首先,震源位于地球内部,目前的观测点多为地表的间接观测,观测数据与地下十几公里深处的地震联系只是一些经验性的推测。其次,缺乏能够模拟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实验。地震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但是在地底下,地壳分布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构造活动的性质、强度等我们现在知之甚少,无法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式。”

  张凯说,地震预测不同于天气预报,天象观测很直观。“但地震监测仪器都安装在地表,像是盲人摸象。”在他看来,地震预测的困难和它的非频发性也有关系。“以汶川为例,类似这样的地震在原地重复的概率很小,经过计算每几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此外,人类目前对地震发生机制缺乏足够认识,大部分的预测方法都是基于统计的经验性预报。”钟羽云说。

  虽然要把一次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诸要素都准确地预先报出来还无法实现,但是根据地球板块构造等特点,预测某地在某段较长的时间内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还是可以尝试的。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明确表示,他们不预测地震,而只做长期概率预报,对地震灾害做出评估。例如,2012年4月,美国地质勘探局评估说,在未来30年内加州发生6.7级以上的地震概率为99.7%,但是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时间。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在自身任务描述中也说得很清楚:承担地震中期和长期预测任务。

  科学家认为,目前我们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甚至也许永远无法做到,但对于生活在地震多发带的人们来说,应做好地震防范准备,提前制订好应急方案。

  地震监测知多少

  在张凯打开的另一张名为“历史记载以来,各省均发生过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图上,浙江成为全国两个“幸免”的省份之一。

  “虽然浙江的地震频度和强度没有南北地震带那么高,但是,浙江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为5.5级。”钟羽云说。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建成了1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组成了较完善的地震观测网,观测数据全部通过通信网络汇集到省地震局台网中心,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实时分析处理数据。“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对地震观测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扰。”钟羽云说,因此,为了降低干扰,不少观测点采取打井方式布设仪器,把地表观测仪器转移到地下,有的观测井深度达到2000至3000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5-19 06:22 , Processed in 0.0512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