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1|回复: 0

拾穗乡土承文化 ——忆98岁上虞文史专家陈绵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8 10: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2-6-8 10:12 编辑

拾穗乡土承文化
——忆98岁上虞文史专家陈绵武


刊发于2022年6月8日《绍兴日报》
1cafd5dd33089b1d94775e553b8080a.png   


  他遨游在上虞文史的海洋里,守护着城市记忆;他是春晖文化研究的先行者,见证着春晖中学薪火相传、欣欣向荣……5月30日,上虞文史专家陈绵武去世,享年98岁。


  近日,不少文史爱好者回忆了与陈老交往的点滴。


  ●记者 童 波 文

rb11RBZK11C608b004.jpg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春晖初照


  在高低起伏的哀乐声中,在盈盈的泪光之中,大家痛别上虞文史专家陈绵武先生。


  陈绵武是上虞丰惠人,毕业于春晖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我乡土观念重,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回上虞教书。”陈绵武曾这样说。


  陈绵武曾任春晖中学、下管中学、上虞中学等校教师。1953年,他进入春晖中学任教,身兼数职,教过英语、俄语、语文、地理、历史5门课程,一干就是十多载。


  2008年,正值春晖中学百年校庆,陈绵武写了多达20多万字的文章,集结成一本《春晖初照》,作为献给春晖百年校庆的礼物。春晖中学校长李培明当时在《春晖初照》序言中写道:“陈绵武,一位令人敬仰的老教师,不顾年高,不辞辛劳,一人写就了66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共20多万字,而且所写的内容,时间集中在陈春澜、王佐、经亨颐在春晖学堂之后续办中学的1921年至1936年,具有相对独立性,我们就将陈老师的文章单独成册,书名也由陈老师自定为《春晖初照》。”


  陈绵武有着深厚的春晖情结。他曾说,“春晖有悠久和光荣的历史。我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杨贤江等都先后在此执教,他们的流风遗韵、雨露教泽,一直沾溉和熏陶几代春晖莘莘学子。我也曾沐浴于春风化雨之中,深受教益。”


  他还说:“春晖有收藏丰富、档次较高的白马湖图书馆。那些墨香四溢、装帧美观的古今中外图书,使我大开眼界,始知学问范围之广,知识宝库之丰,自己太幼稚无知了,应该认真读书。书山漫步,学海荡舟,自是一种乐趣。我如今仅有的一点文史知识,就是在白马湖图书馆里撷取的。”“春晖有风景如画、富有诗意的自然环境。回想当年与几位同事晚饭之后去柳条拂面的春晖马路上散步,远山含着夕阳,疾驰的火车几声长鸣,真有‘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意境。特别是登‘仰山楼’眺望,白马湖水波光粼粼,远山烟云缭绕,湖上渔舟点点,天际三两沙鸟飞翔……看着,看着,不禁给人一种‘消遣世虑,超然物外’的感觉。白马湖畔的红树青山、夕阳荒草、竹篱茅舍,处处充满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


  “春晖在1961年校庆时,曾给我一个访问校友的机会。当时健在的章育文、方光焘、丰子恺、张孟闻、陈望道、吴梦非、黄树滋、王文川等前辈,我有幸亲承馨颏、亲聆教诲。他们所提供的校史资料,是春晖一笔宝贵的遗产。我当年所写的《春晖中学校史》虽遭毁,但只要我一息尚存,有责任重新把它记录下来,为后人续写春晖校史提供一点可作参考的资料。这就是我写《春晖初照》的动机和决心。”陈绵武曾这样写道。


  可以说,《春晖初照》填补了春晖中学历史上的很多空白,被大家称之为一部“为春晖的百年校史作出了无私奉献”的好书。


  文史纵横


  现居杭州的八旬老人田梦龙,是这样回忆他们的恩师陈绵武的:“陈先生曾在小越田家的紫荆小学任教,我们最爱听他上的历史课,上课掌时很准,每节课有三分钟讲述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故事,大家都特别爱听,非常敬重他。1953年我考入春晖,陈先生也转春晖任教,他们一家人住在何香凝旧居的二楼,我们常去他家里玩。当时他是春晖唯一一个穿西装的老师,文质彬彬,温和待人。”


  陈绵武曾借住何香凝旧居十余年。“当我家刚搬入时,何香凝离此已十八九年,室内家具、摆设基本搬空,仅留一张大型画桌和一张日式小方桌。”陈绵武曾这样写道。


  陈绵武喜欢文史,他曾精读四书五经,通读与研读过《史记》《通鉴纪事本末》《战国策》《汉书》等我国史学经典,还有《韩昌黎集》《柳河东集》《欧阳永叔集》《容斋随笔》《梦溪笔谈》《陶庵梦忆》等文学名著。


  1985年,陈绵武从教35年后退休,但他闲不住,于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三个十年”计划。第一个十年,攒下一笔笔“写作基金”;第二个十年,跑图书馆、书店,购买大量的工具书、参考材料等,补充知识。第三个十年,开始写作,整日伏案疾书。


  当时上虞的图书馆,是他待得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查阅从明万历到清光绪年间历代所修《上虞县志》等与上虞相关的各种史籍,仅读书札记就做了100多本。《春晖初照》是陈绵武的第一本书。自此,他又先后出版《虞史漫拾》《名人与上虞》《上虞文学发展史》《桑榆漫笔》《桑榆续笔》《闲云流水庐文稿》等书籍,为上虞乡土文史研究提供了许多不可或缺的资料。


  德业之师


  在不少上虞文史爱好者心中,陈绵武博学多才,是一脉上虞文史的源泉活水。


  “陈绵武先生是我心目中十分敬重的一位长辈。”上虞乡贤文化研究会会长陈秋强说,陈老学识渊博,勤于笔耕,曾为《上虞乡贤文化》写过44篇文章,其中一篇是《再游东山怀古》诗;还有为乡贤魏伯阳、杜亚泉、徐懋庸写的17篇文章;余下的都是写春晖中学的遗闻轶事。他的文章内容严谨、考证确凿,极具史料价值。陈绵武为人谦和慈祥,温文尔雅,与其相处如沐春风。“他最令我敬仰的是晚年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好几部书,每部必亲自题名。”


  “春晖文化”研究者经辉说,今年4月,上虞融媒体中心因为要拍摄电视片《白马湖畔》而找到了他,这部片子是“上虞记忆”系列之一。“因为这是一档电视节目,编导们邀请我在几个小节中出镜讲两句,我接受了请求,因为春晖文化对我来说,一是热爱,二是熟悉。但我马上又想到了另一个人,那就是陈绵武先生,我极力向编导们推荐,说陈绵武才是春晖文化的研究专家,而且陈老今年已经98岁了,如果能用上他口述历史的场景,一方面可以加重片子的分量,另一方面也是对这位被称作‘上虞文化活字典’的老先生进行抢救性的影像记录,可谓功德无量。”


  “陈绵武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春晖是我的母校,我在春晖读书、教书二十几年,白马湖的情结难以割舍,常常想念于心,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只有用笔墨代替自己的情感,所以才写了《春晖初照》这样一本书,虽然风格不高,总算还了自己的心愿。’”经辉说。


  上虞区“点亮一盏灯”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董国光,也是一名文史爱好者。因为与陈绵武一样,都拥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两人成了忘年交。“陈绵武老师是我们团队中最年长的一名男性文化志愿者,这么多年和他接触下来,感觉他特别自谦、儒雅、朴素、彬彬有礼,他非常自律和勤奋,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写作上,他就像一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着别人。”董国光说,陈绵武多年来坚持写作,自费出版后将著作无偿赠送他人,为众多喜爱阅读的人们送上了一份份精神食粮。

徽标.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5-12 02:03 , Processed in 0.0532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