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8|回复: 0

11月7日徒步嶀山古道随记(乃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8 07: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1-11-8 08:53 编辑

行走中的遇见

——11月7日徒步嶀山古道随记
  
乃禾/文

微信图片_20211108074727.jpg
当泡好脚,吹干头发,换好干净的衣服,坐下来,翻看群里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小视频,忍不住地微微笑着,不知不觉嶀山古道又回放了一遍,酸酸爽爽的滋味漾溢开来。
微信图片_20211108074819.jpg 6216156c61a38bca583db31a234514b.jpg   
这次徒步从上周一(1号)看到帖子起,我就期待着的,只是因为自己周日刚登过山,还没完全恢复腿力,所以迟疑着没有报名,直到周四才迟迟地报上,还想私带自己的闺蜜一起。然而,昨天这样的阴阳天气,连群友都疑问今天能不能成行,我闺蜜也担心雨后“滑里滑塌”,加上她自己好长时间没爬山了,正好也有另外的被安排,所以犹豫着退出。我说我们老大是言辞凿凿地“对明天的天气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待”,他还像煞有介事地说“去天上问了有关部门”,说收到的答复是“如你所愿”,因此,我更是执意地跟她说“我不想错过这个猪大山”,更何况我不是一个人,同行的还有这么多队友,更更为主要的,还有可以让我在家门口就可以上车的飘飘好司机。
微信图片_20211108074906.jpg 微信图片_20211108075516.jpg   
车行一小时左右,我们在西鲍村停车集合,队友们先舞龙热身,然后从“嶀山古道入口”拍完集体照,开始徒步,我问向导莫部长,“这嶀山是不是跟外大山相连?”莫部长接口说:“外大山是三界的吧。”而这里是仙岩,呵呵,也难怪,名副其实,仙岩自带仙气,今天的天气就是明证。而我同学肯定羡慕带后悔,她在给我的微信里说“你们老大还真是神仙一样”“天气这么好”,我随手拍给她一张“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算是回复眼痒她一把。回来之后,看到老大的航拍图里竟然还有彩虹,真是意料之外可遇不可求。
微信图片_20211108074744.jpg 微信图片_20211108075219.jpg   
其实,这样的古道,特别是上虞或者上虞周边的,肯定是大同小异,地质地貌相似,山林植被也相差无几,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户外爱好者们更是不断挖掘,推陈出新,加上现在传播方便,使得徒步热不断升温,而只要走出家门,总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所以,这样的行走,等于是跟另一个自己对话。
微信图片_20211108075242.jpg 微信图片_20211108081254.jpg   
有些早已尘封的记忆,会因一棵树一朵花而被打捞起,碎片会被完整地拼接。比如当我看到道上零落的黑色桐子时,不禁抬头寻找桐树,果然,山道一侧长着高大的桐树,树冠宽阔,叶子有点枯黄。我用登山杖拨拉了地上的几颗桐子,看到黑黑的表皮马上脱开,露出白白的果仁来。看来,这些桐子落下有段时间了。小时候——至少是我读高中前,秋天里,我会随同邻家姐姐去看牛,就是她教我认识桐子,我们捡来,将它们堆在地上,“烂”一阵,再将剥出来的桐子卖到章镇的采购商店去,多少钱一斤不记得了,换来的钱买学习用品。
微信图片_20211108075026.jpg

而回来路上,飘飘的车载音响中传出的“白色油桐风中纷飞”则是另一种触动,是专属于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隔空对话还可以这样无线贯通,绝了。
微信图片_20211108074750.jpg
还有那山坎上盛开着的野菊花,有谁还摘了插在头上作头饰,我老早就知道这是种草药,采购商店也是收购的,而自己也自然摘来晒干去卖过。而那整串的红红野果子,起先大家都以为就是树莓,而且味道也是酸酸的,只是我总纳闷,树莓不是上半年结的果子吗?而且,树莓应该是树有刺才对,而这果子明显是爬藤的,从舜皇村往上走到山顶电视塔附近地,整片的,都是。问过见多识广的山里人梁兄,他也说不出所以然,只觉得这野果是可以吃的。到家后,我就是将梁兄发在群里的图进行“形色”,才获知它们的真实身份——高粱泡,其中“果熟后食用及酿酒”正合心意。

微信图片_20211108074844.jpg
说到酿酒,今天也让我们饱了酿酒工艺的眼福。嶀山农庄所在地,边上一个老师傅就在亲自烧烧酒。酿酒的材料是“藤梨”,就是我们俗称的野生猕猴桃,任兄还买了几斤回来,这个头,完全是小小的土豆,是不是?师傅说,藤梨需要发酵100天,才可以这样烧烧酒。他看我好奇,问我是哪里人,我答是上虞章镇,他说他以前章镇撑过船,晓得这个地方。呵呵,套了个近乎。然后,他就用我听得懂的话,向我介绍这烧酒过程,说这滴出来的烧酒其实就是“倒寒水”,说就像是灶里饭烧好后过一阵,揭开镬盖,镬盖上滴下来的水,道理一样。他又指着地上拖着的一根自来水管子,说靠这水冷却。看着这些实物,多么通俗易懂,“蒸馏”这词在这里应该感到惭愧,原来烧酒就真的是烧出来的。我以前没看过,当然图片上看到过,但也没这么整套流程。简易的铁皮桶改制成的灶,灶膛里就是用白柴头烧火,烧得旺旺。我还问了个傻问题,说酒这么滴出来,气味是不是挥发了不少。主要是滴酒不沾的我,怕被这酒熏醉了。

微信图片_20211108074910.jpg
曾经有段时间看电视《中国地名大会》,开场白“普天之下,莫不需名”印象深刻,我们今天行走过的一个个小小的村庄名也都名副其实名不见经传,不用说赫赫的“舜皇”,就说“石坑”“王舍岗”,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坑”深,且听涧水哗哗哗哗长流不息,而岗之高,看我们照片中只有小部分人登顶就是旁证。以前我带我外地的同学路过104国道,路边指示牌上的“大湖岙”“昆岙”“马池岙”很使她好奇,有“教师职业病”的她终于憋不住问我“岙”字怎么读,来自平原地区的她说第一次看到地名中带有这字的,我说我家某人就是“龚岙”的;然后,我反问她有没有注意一路还有“上浦”“浦下”“沿浦”“汤浦”等地名,而我老家则是“龙浦”;还有杭州有“梅家坞”,我们刚刚路过“梅坞”……说完我们都似懂非懂,不懂也自以为“师”,“从地名看文化”了。

微信图片_20211108080424.jpg
虽然,饭后,下山,一路雨,难度相对增加了不少,但大家相互提醒,小心、安全地回到出发地,走了个闭环。这时候,又是一边细碎的雨不停,一边俨然是猛太阳,当有队友说这是“鸳鸯雨”时,董老师总结说,我们这是风调雨顺。

DSC05167_副本.jpg
好吧,秋天就这么略过了,今天开启立冬模式。


2021年11月7日
徽标.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5-13 14:46 , Processed in 0.0541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