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文”实验区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契机。近年来中文系的新文科建设,立足于四个方面:首先是通识教育,浙江大学中文系长期重视通识教育,2010年起,配合浙江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开设首批通识核心课程,设置大班理论课、小班讨论课结合的模式,进而线上线下课程的教学,形成了影响较大的浙大模式,促进教育进一步全面、协调与平衡发展,由中文系教师作为骨干的《文史哲通识课程建设的精品化与公开化》获教育部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其次是名师、名课、名教材,就名师而言,长期坚持教授、名师给本科生授课制度,同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就名课而言,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打造金课,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被评定为国家精品课程,“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被认定为国家首批一流线下课程,“唐诗经典”“宋词经典”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析词解句话古诗”被认定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目前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的课程达12门;就教材而言,《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训诂学概论》《文献学概论》《文学原理》《现代语言学导论》被评定国家规划教材。再者是跨学科,大中文的发展,一是做到以文为主,文史哲融合,二是做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即以2020年获得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奖而言,就有语言学研究成果《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古代文化辞义集类辨考》《汉语运动事件词类化的历时考察》《Interrogative Strategies:An Areal Typology of the Lan⁃guagesofChina》,文学研究成果《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历史学研究成果《宋代登科总录》等;最后是国际化,“大中文”的格局促进了国际化的发展,中文系尝试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多种途径的探索:一是文学著作外译与学术著作外译并驾齐驱;二是加强中文学科与中外著名作家的交流,甚至尝试柔性引进作家作为中文系教师;三是有关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中,将中国文学著作向外推进作为重要使命;四是与海外著名高校合作建立研究平台,如与美国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共建“学术地图发布平台”;五是大力推进本科生与研究生进行海外学习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