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7|回复: 0

应急志愿服务的中国路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9 15: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急志愿服务的中国路径
1%H3_KY_0E6A3Q]93}9O8{X.png   
张强教授,现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治理创新项目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卫生组织学习战略发展顾问组成员、联合国全球志愿发展报告专家顾问组成员、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慈善联合会救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


    第一部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国志愿服务回顾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成为重要的战疫力量。具体结合“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及各方面志愿者的行动来回顾志愿服务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应急志愿服务贡献层面:
  (一)直接影响——提供服务与支持
  服务规模:截止2020年5月31号,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到了881万,志愿项目超过4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个小时。
  服务领域:社区防控、防疫消杀、后勤保障、社会服务、链接资源、助力复工复产等。
  (二)间接影响——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层面的促进
  1.促进公民参与和社会资本提升
  志愿服务不仅凝聚了人们与社区之间和不同社区之间的社会资本,也通过组织间合作为志愿者队伍拓展了新的伙伴关系,是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路径。
  例如:武汉金地太阳城小区开展了社区自治,调动居民志愿者积极进行社区参与,守护家园,构建社区共同体。
  2.志愿文化倡导
  志愿服务在凝聚人心、增强社会团结、促进社会信任、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展现使命与担当,宣扬了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无数个感人的志愿者故事不仅在国内传播广泛,更渐渐走向国际视野。
  例如:志愿者肖像拍摄。
  3.社会治理创新
  志愿服务创新了社会服务模式,尤其是社区层面,如联防联控机制,在线服务。
  例如:iWill、NCP生命支援。
 
 第二部分:应急志愿服务的定位认知
  
    (一)基本定位
  1.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我国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方面,应急志愿服务作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2.社会韧性建设的重要元素
  在应急救援阶段,人类的共识是自救、互救是比公救更为重要的渠道,因此第一时间需要的还是来源于人们自身的韧性,也就是自我的志愿服务供给。在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阶段,志愿服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与灵活性,提升人们面对灾害风险时承受、适应、恢复以及学习的能力。
  3.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
  灾害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风险概率以及可能的后果,结合承灾体的脆弱性,及时发现并减轻灾害风险的过程。《2015-2030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指出“减少灾害风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伙伴关系”。
  (二)作用路径
  1.应急管理中的人力供给渠道
  疫情期间平均一个社区只有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无疑是需要应急志愿服务力量来协力才能有效开展全方位的精准防控,其低成本和灵活性将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优势。
  2.应急管理中的知识流动渠道
  越来越多具备专业能力的医生、工程师、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志愿者在应急管理中提供服务且日益呈现组织化、网络化,使得知识可以因应需求,低成本、高效率地跨边界流动。
  3.应急管理中的服务递送渠道
  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需要自我的志愿服务供给,此外志愿服务也扮演着查漏补缺、助人自助、社会创新的重要作用,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期间涌现的各类在线志愿服务平台,通过志愿者的力量提供社区防控、防疫宣传、生活物资配送等服务。
  4.应急管理中的社会调节渠道
  志愿服务的视角关注的是在凝聚人们与社区之间和不同社区之间的社会资本,这不仅会在创造就业、提升收入和知识生产、服务提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更能为应急状态下的政策决策与执行、社会变迁带来积极的润滑作用。
  
第三部分:应急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
  
(一)制度化
  要落实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指示精神,从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的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上完善应急志愿服务的制度设计,做好非常态下的志愿服务与各方的制度衔接。
  (二)社区化
  要紧密结合总书记在给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贺信中指出的“三个走进”路径,推动应急志愿服务扎根社区,针对重点人群和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需求的具体服务。
  (三)专业化
  突发事件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仅要求志愿服务力量具备服务的专业性,同时要求其具备项目管理的专业性,尤其是志愿者的权益保障和保险工作。要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以满足应对突发事件中差异化强、复杂性和情感性高的社会服务需求。
  (四)网络化
  正如习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善于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应急志愿服务组织要依托各类专业机构和团队建立系统的专业协作网络,做好与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的有效协同。
  (五)信息化
  应急志愿服务要注重利用各类新型信息化技术工具和新的理念增强自身韧性,实施服务需求统计、志愿人员管理、服务运行监测等具体职能,进而提高项目运行管理能力。
  (六)国际化
  积极参与国际人道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急志愿服务也要注重国际合作,要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吸纳国际经验,提升国际形象,促进国际融入。

徽标.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5 01:44 , Processed in 0.0649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