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7|回复: 0

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6 08: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来源:中国艺术报 范玉刚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战略层面对未来十五年国家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全会指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正在迎来民族伟大复兴的拐点时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的交汇期,五中全会部署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强国规划。文化建设规划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崛起的最后一役往往是世界舞台上的文化价值之争和文明领导权的博弈,文化在大国崛起中的地位日益进入国家战略的核心。


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键时刻,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世界战略格局和人类文明秩序重构中,文化在国际权力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甚至是影响国际权力体的重要结构性力量。文化能否繁荣发展?民族文化能否成为全球化舞台上的高位态文化?能否有效为世界人民供给主流文化消费品?能否为世界人民提供更多的文明共识理念?一定意义上已成为衡量该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尺,将直接影响该民族文化是否有能力担当人类文明秩序重构中的文化基础。正是在这种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号召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其中,文化发展被赋予重要使命,要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过程中发挥先导和领航作用,要在文明互鉴中积极倡导文明相互融通和高扬文明共识。


立足国内外发展大局的深刻变化,全会不仅提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间表,而且明确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硬任务。全会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文化的繁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促进中华民族在精神上强起来,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社会文明程度,从而给人类文明进步作更多贡献。中国的文明崛起是一种社会性成长,它必将在全球化舞台上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敬意,进而自豪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正是文化和文化创造使一个民族得以变得伟大,这种恢宏的力量才能使一个民族真正强起来,从而使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成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表征。在大国竞争中,文化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仅对外能够表征自己、展示理想的国家形象;对内还是执政合法性的辩护者,是凝聚民心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中,文化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呈现于大众的日常生活,它就是我们的“活法”和“说法”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业越来越下游化,人的需求越来越上游化,大众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的精神享受,文化的多样化需求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的语境下,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从需求端引导大众消费的结构性升级,到生产端有效供给的市场灵验机制配置资源,促使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如影片《流浪地球》 《哪吒之魔童降世》 《疯狂的外星人》 《飞驰人生》 《红海行动》 《唐人街探案》 《我不是药神》 《我和我的祖国》 《攀登者》 《中国机长》 《我和我的家乡》等,既收获了大众的口碑,又在市场票房上赚得钵满盆溢。电视剧同样精彩纷呈,如《欢乐颂》 《庆余年》 《战长沙》 《彼岸1945》 《正阳门下小女人》 《破冰行动》 《湄公河大案》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舞台演艺也同样可圈可点,如《沂蒙山》 《天路》 《小井胡同》 《春天的故事》 《黄大年》 《北京童谣》 《开心麻花》等,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娱乐需求。当代文学创作不仅收获了精品,还出现了“现象级”的网络文学奇观,并在市场主导下进入了海外主流消费群体。文化新业态更是如火如荼,李子柒的短视频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获得几何级的增长,极大地拓展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文化高地、文化影响力是在长期文化发展和建设中形成的,它需要悉心呵护和包容性价值的引导。在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不断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发个性化、差异化。有效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是美好生活的重要表征,如果没有人民大众精神文化上的充盈,现代化强国就是片面的,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人民大众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消费的质量、品位和艺术品格以及审美风格的要求,更高更多样化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无论是高雅的文艺创作还是流行的大众文艺,都要求创作者和生产者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在不断满足差异化的多层次消费需求中使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文化发展既要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更要强有力地促进人民精神力量的成长,需要在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中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的守正创新中,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审美体验性,并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中不断丰富文化的新业态,使文化发展不断回归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本位。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主导性产品与服务形态,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已是满足大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因素。


当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供给已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因此,文化发展要倡导精品意识,以文化精品的不断涌现和当代文化的经典化诉求,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同样是一种全民族的精神成长。纪录片《落地生根》讲述的是云南怒江“直过民族”脱贫致富的故事,通过修路致富摆脱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贫穷,还是一个民族尊严的养成和精神上的立起来,这种精神上自强不息的力量成长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精神强民族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这种灵魂就蕴蓄在人民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的满足中,它显现于一个国家主导文化的强身健体。在世界大国竞争中,文化的繁荣发展特别是一个国家主导文化的发达程度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国家之强、民族精神的伟大无不与之密切关联。在市场条件下,所谓文化的影响力与文化产品在市场上被实实在在的消费分不开,正是在文化产品与服务消费中文化影响力才能被焕发出来,并随着价值的有效传播不断拓展。


人类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当今时代的中国社会主导文化形态。只有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真正在精神上强起来,才能使中国文艺真正高昂起来,以心中有大义书写社会主义的辉煌和新时代的民族史诗。所谓高质量发展最终必然显现于以人为载体的现代化,显现于人的全面素养的提升,显现于社会公民的素质和文化品位的高质量,显现于人类文明意义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高扬,而绝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经济领域的单兵突进。随着人民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人民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样化,文化繁荣发展的多样化有效供给就越发迫切。在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中,社会主导文化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只有在壮大主导文化的强力发展中,才能真正强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筋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共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能够看多高,我们就能够走多远。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需要扬起文化的风帆,防止民族自信心的消解,防止民族文化发展进步活力的消解。“公民之气质,文以化育之;国家之精神,文以铸造之。 ”文艺是国民精神之灯火,文化是克服风险挑战、实现历史性进步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因此,契合时代语境和发展方位的变化,需要把文化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


在追求“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在世界舞台上高扬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使文化发展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回归马克思经典作家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种远景就在社会公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中,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它统一于促进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与人民精神力量增强的伟大实践中,而凝结于不断涌现的一系列文化精品和当代文艺的经典化。在实践中,只有以文化需求的多样化供给有效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真正从内心里激发出一个民族在崛起中应有的昂扬精神和砥砺奋进的意志。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社会主义文艺是丰富伟大精神的重要支撑力量。新时代的文艺要在书写时代精神、高扬民族精神中激励中华民族向着复兴的境界迈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精神之火的引导和照耀,需要在文明意义上高扬人的价值,需要激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这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在精神上实现伟大的一个必然要求。
徽标.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3-28 23:07 , Processed in 0.0533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