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1|回复: 0

传达“五一六通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6 08: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达“五一六通知”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1966年初,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席卷整个戏剧和文艺界,并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由此,引发了愈来愈激烈的政治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这个通知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从1966年5月下旬开始,中共上虞县委先后召开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五一六通知”等文件精神,上虞县的“文化大革命”序幕由此拉开。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号召群众起来进行“文化大革命”。6月17日至20日,省委召开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把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之后,上虞扩大了传达“五一六通知”的范围,重点引导全县党员干部通过学习“五一六通知”,揭发批判“三家村”,明确斗争锋芒是揭露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揭露批判混进党和政府及文化领域各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县委在号召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同时,曾试图把运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强调要加强党对运动的领导。县委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坚决执行“五一六通知”精神,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大胆地、积极主动地加强领导。农村地区的“文化大革命”,属社教运动地区的,由社教运动工作队统一领导,非社教运动地区在当地党委领导下进行。县委对如何使运动深入健康发展作了研究和部署,提出县级机关单位采取编组学习的办法,半天工作,半天学习。学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人民日报》发表的重要文章,以小组会、大字报等形式,有准备的系统批判《二月提纲》和“三家村札记”等,力图使“文化大革命”在上虞有序开展。

  1966年6月4日,《人民日报》公布中共中央改组北京市委、组成北京新市委的决定,改组北京大学党委,派工作组领导“文化大革命”。6月5日,浙江省委派出工作组进驻大专院校、中学和文化、新闻单位,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向教育、文化单位派驻工作组,加强领导。根据中央、省委、地委指示,中共上虞县委决定对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单位和学校派强有力的工作组加强领导。

  根据绍兴地委的要求,县委将“文化大革命”的重点放在文化教育方面。6月19日,县委派出第一个“文化大革命”工作组,进驻春晖中学。接着又向其余9所中学和棉花技术学校派出工作组或联络员,负责联络和领导这些学校的“文化大革命”。7月,又向盖北中心小学派出小学“文化大革命”试点工作组。通过试点,取得经验,以便分期分批地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这场“文化大革命”。派驻工作组或联络员的目的是为了坚持党的领导,使这些单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有组织有领导地按正规秩序进行,防止转移目标,出现乱批乱斗的混乱现象。可是,派工作组这一正确举措,不久即被造反派指责为犯了“方向、路线”错误,说工作组“起坏作用,阻碍运动,实际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无产阶级革命”。8月中下旬,派出的工作组和联络员陆续撤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5 04:00 , Processed in 0.0549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