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15|回复: 14

寻找湮没的辉煌----走进新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0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找湮没的辉煌

                                  走进新宅


    百官往北
4公里,有一座福祈山,又名大山,海拔137.1米。其形似龙,龙头龙身四爪龙尾皆清晰可辨,遥观尤活灵活现。大山下,有一村,名曰新宅。站在大山俯瞰新宅,一条大江横列村西,村内古居错落有致,别墅遍地,林木葱郁,风景秀丽。尤奇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村内纵横的河道布置酷似佛教上的卐字,卐字暗含“瑞相”,是自然还是人为不得而知。再观村东329国道、杭甬高速、边港三路交汇,水陆交通便捷,新宅实乃福祉宝地也。
    新宅村隶属小越镇,包括旧宅、隔溪、河清口。新宅共有二十四个姓,其中世居陈张两姓。全村总户数638户,人口2250人,拥有山林一千一百多亩,良田二千三百多亩。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浙江省卫生、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新宅村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建设了一个占地500亩的工贸小区,落户的各类企业已达20多家,其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13家,一个以建材、五金、塑料为特色的工贸小区雏形初现。同时,村又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主线,建设花卉特色专业村。目前已种植花卉近1000亩,建成占地15亩花卉专业市场,初步形成了种植、园艺、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花卉产业化经济。
    新宅不仅是个小康示范村,更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古村落。行走在新宅古村,发现古迹竟有十多处之多:千年古井、百年老桥、福凝庵、陈家宗祠、张家宗祠、福德孝子墓、宋代御史楼、太邱世泽古墙门、八字墙门、泰申墙门、祈山学堂、仙鹤亭、河清桥、节孝牌坊、戴大郎庙、还有聚在一起的十五间之多的民国民居建筑群,甚至可以说移步村内,一不小心,会有古物跳入眼帘,像砌在外墙的界碑、虎头泰山石敢当石碑、十来米长的石销墙、特大的后土碑、古石狮子、古镂花石门槛,雕刻精美的石窗、木窗、木门等等,每一处古迹,每一件古物,无不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新宅旧有稻麦碾子场、扎米厂、扎花厂、水作坊、理发店、轿彩店、木行、石作铺、羊场、卷烟厂,村路弄间全是石板铺地。清光绪年间,从湖头至谢塘筑起长堤十五里,河清造起水闸一门。清宣统末年,河清造起人力车坝一个,方便余姚、慈溪、宁波的船只运输。千年古井在村中间,是福祈山两支泉水流淌下来相汇而成,一支泉水清澈,俗称青龙。一支泉水黄蚀,俗称黄龙。两龙入井,紫气氤氲。传说明朝的刘伯温曾在大山下做过教书先生,他看到此井后不由大吃一惊,为帮朱元璋破风水,他设计在井的附近造了个露天粪坑,意思是两龙入粪坑去,好兆即变了。古井东侧,是张家宗祠,现已拆毁,只剩下十多根刻着抱联的石柱堆在旧址上。据《重建宗祠碑记》,得悉张家宗祠重建于民国十三年,始祖泰来公仕宋为太常丞,护驾南迁,占籍虞邑,传至十二世桂庄公复迁三都五里福祈山。村中的宋代御史楼,据81岁的陈浩元介绍,御史是他的上代太公,具体情况说不清。他只记得他是第64世,他有个太公是清乾隆年间的兵部尚书(这点有待考证),叫陈成元,他的妻子来自小越田家。墓在小越蛟里。他说他家堂前,原本挂着一块很大的木匾,木匾上书“清若节孝”四个大字,木匾中间直书“圣旨”金字二个。福凝庵旁边的四脚石牌坊,就是为陈成元母亲所立的“节孝”坊,牌坊毁于文革。
    犁山东麓下的祈山学堂,据砌在福凝泉边的“福凝泉”碑文介绍,学堂建于民国二十七年,是当时的祈阳乡乡长陈承烈发起所建,他自己募来旧料石材,然后由在上海的本乡谷楚韵等四位女士共捐国币三百元。半圆形的福凝泉至今水碧如玉,清澈见底。泉边的石桌石凳完好如初,是哀劬女士所捐赠。整个祈山学堂座北朝南,主要由前进、东侧屋、大会堂和一个福凝泉组成,占地约1000平房米。整体布局简洁明快,框架仍沿袭传统木结构,但在外墙、门、窗等处吸取西洋风格,普遍采用水泥石膏堆塑、浮雕等手法,于古朴中呈现典雅,宁静中展现变迁,系中西文化交流在建筑上的较好体现,堪称民国时期校园优秀建筑。关于陈成立,86岁的陈生庭说起他,还是念及他的好。他说陈承烈还是当时的小越镇镇长,陈承烈自己出资修了新宅到小越的石板路,在祠堂设立“稻谷救助仓”,每年遇饥荒的六月,便开仓救助贫苦的村民。“七七事变”后,陈承烈在倒骑岭上立了一块硕大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哀悼及激励本乡子弟爱国之情。阵亡将士名单下面,是郭沫若的一首“七七事变”诗作,每当驻扎五夫营房的军队来祭奠,齐念郭诗时,无不为之动容,声音哽咽。纪念碑在日军到上虞前,被村民掩藏保护起来。等日军投降后,村民重新把碑立在原址。后来不知为何,碑断为二截,终不知去向。
    新宅村中有条河称孝子河,桥亦是。追溯原由,是纪念一位叫陈福德的孝子。陈家祠堂内有清代孝子碑一通。孝子碑砌在祠堂后壁墙内,青石材质,碑高1.33米,宽0.37米,碑面阴刻“代父身死陈福德孝子墓”十个字。据考证,此碑原立于小越祈山西麓孝子福德墓前,民国十四年祈山村富商陈学杰、陈允升感动于孝子事迹,恐旧碑湮没于荒烟草蔓为风雨剥蚀,故将老碑保存于宗祠内,重立新碑于福德墓前。孝子的事迹发生在清雍正五年(1724)仲冬,福德父在时力田畔种植荸荠,夜有窃贼,其父举铁耙追赶,误中窃贼要害,致贼毙。其父发现是本庄孩童,魂飞九霄,自知闯下弥天大祸,草草就地掩埋死者,隐瞒事实。来年,福德在掩埋地发现此处的水稻格外旺盛,问父亲为何,其父如实告知。福德听此境况,大义报官,官府缉拿归案,判令斩首示众。十三岁的福德痛恨其父害命缺德之余,又极度担忧老祖母和亲娘的余生。福德至官府跪求县令以身代父受刑,县令感其孝心,同意替刑。正如族人所言,孝子之心,昭如日月,读者无不肃然起敬。每年清明,都有祈山学堂全体师生手执柏树花圈与祭。尽管孝子代父身死不一定可取,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因这样幼小的心灵能怀有如此纯粹而博大的孝心和爱心,已足够让我们感动和深思。而人们如此纪念,立坟立碑,造桥铺路也就是被这种精神驱使所为。
     在新宅陈家宗祠后墙壁上,笔者意外发现二通清代著名诗、书、画“三绝四海”的虞景星手迹砖刻。二通青砖均长为77厘米,宽31厘米,棱角完整,砖体古朴,字迹清晰可辨,字体圆润温茂,苍健有法。碑刻内容是“助田捐修公祠记”,共约六百二十个字,署名是赐进士出身上虞县事金坛虞景星,署名旁边还刻了虞景星的四枚形状各异的印章。据资料记载,虞景星(16701751后),字东皋,江南金坛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出任上虞知县,后改授吴县教谕。是我国著名书画家、诗人。工诗画,书学米襄阳,雅负郑虔三绝之望。山水仿米芾,乾隆时年逾八十。虞景星的手迹碑旁边还有二通砖刻,一通是思成堂碑记,长92厘米,宽36厘米。还有一通是附记,长73厘米,宽31厘米。通读四通碑文,得悉此思成堂是大山陈氏的宗祠,溯陈自帝舜之后,始祖是东汉太邱陈长范,始迁祖是十九世陈如昌,他隋季由武康流寓上虞小越,迨宋护驾南迁遂延半县,按谱牒三十五世添二添三添十为一县分居之,宋郎桥、湖头、隔溪皆属一本,而卜居大山系添二公五世孙邦瑞公,公生三子,季惟直,行万廿一,相父开基。间七世后,陈卿公于元末任中书省椽,子孙繁衍,宅分新旧。据思成堂碑记,陈家祠堂是康熙十四年(1675)陈接九集二十族人捐金所建,春露秋霜以及冠婚丧祭诸大典于斯堂。到乾隆伍年(1740)五月,五十三世孙陈童达进行了修缮,并请姻亲虞景星作《助田捐修公祠记》,自己作《思成堂记》留丹于碑。民国十五年陈家宗祠扩建后,开辟为一到四年级的校舍。
    新宅村有“太邱世泽”砖雕古台门,主人叫陈宫来,陈氏第六十三世,是四房雷日公之孙,娶妻两房,大房妻生有长子陈宗潭,二女陈滋萱,三子陈宗钰,四子陈宗琰。二房妻生有一女陈录萱,一子名不详。“太邱世泽”计楼房五间两进一侧楼,平房两间,占地面积约376平房米。偏楼有“厚德载福”古偏门。正楼左右壁上画有“金犬管财,金鸡入安。”扩建于民国二十三年,大媳妇余德秀掌管一切家务。陈宫来在湖州有楼房五间二间,式样与本籍楼房相似。耕地450多亩。约在民国二十三年变卖。另外陈宫来在湖州开设了汇丰钱庄,苏州开设绸庄一家。汇丰钱庄约在194510月停止营业。陈宫来拥有万贯家财,实乃百万富豪,是大山下最大的富道人家,但他的子女没有一位继承父辈的产业,个个投身于党的革命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党和人民。长子陈宗潭,二女陈滋萱(曾化名周天军),堂妹陈定萱(又名陈烈强),尽可能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接触敌伪人员,掌握敌情,瓦解敌伪军,配合除奸;同时,以灰色的面目接触社会各阶层,广交朋友,开展统战活动,了解社会动态。他们通过开设卷烟厂,当教员,冒着生命危险,秘密传送情报。三子陈宗钰(19181942.6.19),又名陈史展,早年就读于本村祈山小学,19384月入天台大公中学,期间参加我党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宣教委员,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赴皖南参加新五队教导队学习,随后分配到一支队老一团任实习排长、团参谋等职。19411月“皖南事变”中遭敌伏击,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举行震动全国的赤石暴动。不甘心失败的敌人疯狂报复,于1942619日下午被敌人集体枪杀,牺牲时年仅24岁。全国解放后,陈宗潭在北京卫戍区任职。陈滋萱被任命为中央高级党校宣传委员。陈定萱任职于中央机械研究所。四子陈宗琰,19411月皖南事变后失散,毫无音讯。陈录萱15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定居杭州。
    民国十三年新宅组建了乐队,此后每年举办“哑咀会”,约有百余人参加,并拥有各式吹打乐器:木雕大拷一只,彩船一只,抬锣两面,背锣一扇等等。每逢农历正月十八、三月三、七月十五就出场巡演,一般开演三到五天。巡演时,领队最前面是红色三角大旗,上标有“祈山”二字。后有四副铳担相随,跟着是罩巾、梅花锣鼓队,最后是四抬八扛大拷,内有六位吹打手。二队是淡蓝色三角大旗,也写有“祈山”二字和罩巾、梅花吹打手、金锣鸣炮喧天。三队的“哑咀会”独具特色,更引人注目。前面有勇士12名,肩背五浪镗叉、长矛、长枪。后跟一位手拿一面米筛的壮士,就地跌打起舞。其中一位赤膊壮士牵着铁链手铐的一位游士,后面跟随黑白无常,一路摇晃走来。四队,前面有两人抬“初一拷,十六响”的龙头抬锣,左右两侧和后面都有肩背拷锣的人,有八人肩挑铳担,其他有的手上扎肉丁,有的甩菜瓶,有的抛花圈。最后跟随的肩挑着酒坛,从福凝庵出发经南湖、百官下市头,直往百官大坝头,返回途中经驿亭羊山、董家山、小越同治殿。整支队伍绵延长达半里,每到一个站头,有香火、烟桌迎接,于是停留片刻,放炮鸣锣,表演一番,以敬供香火点烛贺神。最热闹的是在七月十五,那天大班绍剧要在村内唱上一昼夜,由十多名村民化妆成各式勇士,手提五浪镗叉、长枪,在村庄内串弄过巷,捉拿妖魔鬼怪,以保安宁。
    站在犁山桥上,回望新宅,见犁山顶上有亭子,问陪同的陈土跟,他回道:犁山桥直通南湖,是一条宽约2米的红石板路,长约2公里,传说是松下潘家的潘必正所造。为什么要选红石板做路呢?犁山桥的南首是福凝庵,相传福凝庵的木鱼敲起来,像蛤蟆呱呱在叫,南湖方向有条火炼蛇听到后游过来想吞蛤蟆,村人当然不愿意了,因为火炼蛇的肚子是红的,选红石板做路,意思是火炼蛇已经翻转过来,蛇翻转过来的话肯定半死不活了,为除后患,又在犁山顶上造了个仙鹤亭,亭子顶上塑了只展翅欲飞的仙鹤,意思是仙鹤要飞过去吃火炼蛇。现在的仙鹤亭,是在民国旧址上重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8: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8: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7.jpg 8.jpg 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8: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914.jpg IMG_2918.jpg IMG_2908.jpg IMG_2910.jpg
IMG_29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8: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919.jpg IMG_2920.jpg IMG_2921.jpg IMG_2922.jpg IMG_292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8: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924.jpg

IMG_2925.jpg

IMG_2949.jpg

IMG_2950.jpg

IMG_29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8: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952.jpg

IMG_2954.jpg

IMG_2957.jpg

IMG_2958.jpg

IMG_296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8: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961.jpg

IMG_2963.jpg

IMG_2967.jpg

IMG_2968.jpg

IMG_297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8: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978.jpg

IMG_2980.jpg

IMG_2988.jpg

IMG_2993.jpg

IMG_299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9: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3003.jpg

IMG_3005.jpg

IMG_3008.jpg

IMG_3024.jpg

IMG_3025.jpg

IMG_3029.jpg

IMG_307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5 03:30 , Processed in 0.1115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