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元善,字莲珊,号居易子。晚清著名慈善家、实业家、教育家,也是一个有思想的学人。自言幼承家学,习《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子书,及长私淑王阳明,泛及熊襄愍、张杨园、曾文正学说,颇具心得,修身齐家、待人接物,悉本一诚。他的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开启民智的教化理念,全面统筹的经济观点,改良国是的政治主张三个方面。
一、开启民智的教化理念
经元善认为,中国贫弱症结在于民智不开。说:“凡事非智不立。故泰西(欧美列强)最重开民智。”(经元善《居易初集》卷三《拟设上虞选报馆启》下作者名略)而开启民智要在办学办报。他说:“有出于学问者,则以学堂为大宗;有出于见闻者,则以报馆为大宗。”(《居易初集》卷三《拟设上虞选报馆启》)经元善眼中,女学比男学重要。说:“欲得母教,势不能不先讲女学。”(《居易初集》卷一《致郑、杨、董三君论办女公学书》,并说上古社会不轻女学。“自古王业之隆,断推周室。然无太妊、太娰,何来文王、武王?由二后之母教,以推二后之女学,其美善可知也。”(同上)经元善认为,男女生来平等。说:“两仪之大,乾坤对恃,五伦之中,夫妇同体。”(《居易初集》卷三《劝女子读书说》)又说:“国之强弱,系乎人才,欲求人才辈出,女学实为开天羲画。”(《居易初集》卷一《答原口闻一君》)他认为兴学与办报,轻重缓急各有不同。就轻重言,兴学重于办报;就缓急论,办报急于兴学。他说:“今者强邻环逼,海宇震惊,栋折榱崩,将遭覆压。若犹封其耳目,局其步趋,自安孤陋,虽欲保田园、长子孙,恐不可得矣。”(《居易初集》卷二《余上劝善看报会说略章程》)他认为,读报“一展卷而恍如身列津沪之地,与通人名士游”“智既开,则人各有自立之术,世乱而吾心自治,人蹙而吾身自舒。”(《居易初集》卷三《拟设上虞选报馆启》)办学、读报今天看来太过稀松寻常,但在科举制度尚存的年代,经元善敢于那么做需要勇气。
二、全面统筹的经济观点
经元善经济观点主要表现为“两统筹”“一分开”。“两统筹”:一是实业与金融统筹。提出在开办铁矿、煤矿的同时开办钱庄,经营资本。说:“是以钱庄有资本万金,即可出数万缗之银帖。”(《居易初集》卷二《上盛督办利国矿条陈》)这是在说钱庄蕴含的巨大融资功能。一方面,可与实业互动共盈,另一方面,可以顺势打压民间借贷中的“虚巧”之弊。同时,利用时空差获利。另外,他提出仿泰西招募商股发展生产。“查泰西各国,兴办各项公司,无不招集股本,群策群力,积微成巨。故能长袖善舞,所向有功。”(《居易初集》卷二《上楚督张创办纺织局条陈》)二是实业与基础设施统筹。经元善主张炉厂、船只、铁路、浚河、电报等,作为系统工程统筹发展。比如,建炉厂需要相当多的用水量,他提出“运煤就铁”方案(《居易初集》卷二《上盛督办利国矿条陈》),这样可以节省较多成本。再如,他注意到洋机器体大质重,不便在中国内河船运,主张于“便宜之处”订造“载重时吃水不逾二尺,舱底多加低槛,使重心常在水线之下”的船只(同上)。又如,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大力士”,经元善注意到欧洲铁路轨距宽窄有二尺至七尺不等。他考虑过窄稳定性差,过宽占地多、成本大,提出中国轨道“只须宽三尺”意见(同上)。同时,他还提出采用高脚铁路形式,既不占地面,又可替代桥梁,在崎岖山地运行。此外,他在浚运河、通电报等轻工重工、实业基础、宏观微观诸多领域为国建言。“一分开”是指官、商分开。经元善认为,洋务运动的弊端是官商杂烩,腐败丛生。提出实业“首以求通商情为贵。举凡官场繁文缛节,宜实力删除净尽。”(《居易初集》卷二《上楚督张创办纺织局条陈》)当然,无论是开钱庄、办银行,还是办实业、兴交通,经元善最强调“信义”。说:“先将此业设法图存,使上下讲求信义两字,庶商务之南针定,基础立。”(《居易初集》卷一《中国创兴纺织记》)经元善经济观点核心,是追求资本效益最大化。同时,建立起独立于官僚政体以外,按价值规律办事的经济运作机制。
三、改良国是的政治主张
经元善的改良思想,是希望通过统治阶级去弊自新,实现国家振兴。他主张:1、正人心。认为这是国本,是一切强国主张的逻辑起点。说:“为治之道,莫急于正本清源。”(《居易初集》卷二《复修线保固非善策公牍》)他说的“本”“源”即指人心。2、明达道。经元善认为,“洋务派”“其名称已经不正。办理外交政策,不根底心术,专以敷衍为因应秘钥,愈巧愈拙。”(《居易初集》卷一《挽救中国探源迂言》)说:“吾中国治平之道,自有真传,其宗旨不能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也。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同上)“苟能致力于帝德王谟之正轨,士大夫皆肯致功心学,以危微为界限,一正君而国定矣。何洋务之足言?”(同上)3、徐缓进。经元善认为,中国像久病垂危之人,要徐行慢调,才能起死回生。他虽然不排斥“变法派”大刀阔斧的“外科手术”,但更倾向于温和调疗。他说:“仆仅读《灵枢》《素问》,略识本原”,“开调理清补之方……宁用王道,不近事功。”(《居易初集》卷一《答原口闻一君》)批评康有为“尚少阅历,且于谦、恕、慎三字未能真切体验躬行,又不免偏重好名。”(《居易初集》卷一《复南海康君书》)当然,经元善重王道,但不排斥借鉴西学。他创办的经正书院中西并课;主张国人公议参与国是,“或从此仿泰西立议院,君民之气脉贯通。”(《居易初集》卷一《拟筹甲午义兵饷始末记》)说:“若果此法一行,民心国脉,必固结于不解。”(《居易初集》卷一《募义饷兴义兵公启》)1900年1月26日,经元善领衔1231名社会名流签名,通电总署,反对“己亥建储”,其规模和影响,不亚于五年前康有为“公车上书”。
四、结语
不难看出,经元善教化理念、经济观点、政治主张,无不散发出儒家思想的智慧光芒。晚清功名成就的商人、实业家不在少数,胡雪岩、郑观应、乔致庸等比比皆是。然若论思想高度、精神境界和学术情怀,都不能与经元善同日而语。为此,王庆长评价经元善:机警比春秋弦高,旷达追战国少伯,清介绝俗胜唐之宋清,博参宗教,约守腔子,上窥造化,下验人情,比明之陈布衣。蔡元培说“君生平得力,尤在阳明氏知行合一之旨,故见义勇为,不受牵帅。”有清一朝,曾国藩而外,够得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者,唯经元善是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