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6|回复: 1

白皮书里寻找抗击肠癌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5 09: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白皮书》发布
白皮书里寻找抗击肠癌之道
本报记者 郑希均 通讯员 刘娇


  “关注过肺癌,关注过胃癌,现在,得关注肠癌了——在国人的癌谱中,结直肠癌是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发癌症。”诺辉健康联合创始人兼CEO朱叶青说。就在近日,这家肠癌检测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的杭州滨江的高新技术企业,联手同样著名的爱康医疗集团,在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单位和原哈佛医学院副院长Tom·Fox等权威专家的支持下,发布了《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白皮书》。

  这是第一个基于分子诊断的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白皮书,人们关心的是:它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们来解读这份白皮书。

六百万人患肠癌或癌前病变

  白皮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肠癌情况的严重性,大肠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死亡率居第五位,居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之后。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来看,40~45岁以后发病率上升迅速,在75~80岁达到高峰。

  据2018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肠癌新发病例42.92万人,死亡病例28.14万人,形势严峻。40到74岁的人群中,大约有1.2亿属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其中至少有600万人患肠癌或者是早期癌前病变;中国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肠癌。

  “大肠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我国刚好相反,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水平。”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晋教授说,“无症状”是大肠癌的隐身衣,早期不易引起人们的警惕,便血症状又与痔疮有些相似,很容易被忽略,加上人们对肠镜的恐惧感,使得中国无症状人群的肠镜检测率低于1%。当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患者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是什么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肠癌

  为什么会得肠癌?这是很多患者和专家学者一直在问和一直在探究的问题。

  答案也是十分丰富:长年高频次烟酒,高脂饮食,遗传因素,职业因素,不良食物如油炸、烧烤,环境因素等。

  白皮书对肠癌发病原因的分析,有独特和科学的视角:爱康进行的肠癌无创多靶点FIT-DNA检测筛查后阳性人群的随访结果表明,从性别来说,男性的标化阳性率为9.65%,略高于女性的8.04%。相对应的,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也是男性高于女性,其原因可能与男性生活方式不规律、吸烟饮酒频率较高有关;就地域而言,南方人群中的标化阳性率为9.33%,高于北方人群的8.22%;针对年龄而言,男性与女性的阳性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在60岁及以上的年龄段阳性率最高,达到14.14%。所以,中老年人更要格外专注自己的肠道健康状况。

  年轻人也不可掉以轻心。白皮书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习惯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体重指数过高,糖尿病患病率也逐渐升高,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我国青年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主要原因。检测人群中,40岁以下阳性人群肠道病变除肠炎和溃疡外,主要为癌前病变(息肉或腺瘤),达50%,早期肠道检测获益明显。40岁以上人群癌前病变、结直肠癌更为常见,高达79.00%。

  白皮书还从另一个视角,提出“肠道菌群失调与肠癌关系密切”。

  大肠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然还不是十分清晰,但家族病史、久坐、喜欢高热量食物、生活习惯不规律,都可能是诱因。研究发现,肠道细菌失调也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中超过90%的微生物生活在肠道里,被称为“肠道菌群”,又称为“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稳态对消化、营养物质代谢、人体自身发育、免疫及疾病的产生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结构保持相对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保证肠道健康,而失调可引起多种疾病。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检测是肠癌多维度检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失调状态,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和抑制结肠癌的生长恶化。

浙医二院数据证明,“三早”有多重要

  和几乎所有的专家一样,白皮书也指出,结直肠癌从癌前病变(腺瘤和息肉)发展到恶性病灶,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是少数能通过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顾晋教授指出:“大肠癌是非常明确的有预防和筛查效果的恶性肿瘤,早期治疗效果好。但目前,我国临床上大肠癌早期确诊的比例仅为5%~10%,60%~70%的大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是Ⅱ期或晚期。”正因为肠癌有这样早发现的“优点”,预防便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朱叶青说,正像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也表示,控制癌症发病率的关键在于病因预防,提高癌症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重点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和普及先进的筛查和诊疗技术至关重要。

  据浙医二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68例结直肠癌患者数据分析,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1%、72.6%、53.8%、10.4%。由此可见,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前几年,曾有国外专业权威杂志报道,中国每个结直肠癌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61813元,患者经济负担沉重。因此,早期发现结直肠癌,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命质量,更可减少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支出负担。

最直观有效的早发现手段是肠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姚宏伟教授介绍,我国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率仍然落后于美国,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疗能力刻不容缓。但常规体检中的直肠指诊,因为令人尴尬和不适,一直成为体检中弃检率最高的项目之一。而且因为经济和时间成本,以及对肠镜这种筛查方式的恐惧,导致肠镜检查的依从性差。换句话说,愿意做肠镜的人不多。但是,像胃镜是目前为止最直观有效的胃癌发现手段一样,肠镜也是最为直观有效的。所以,姚宏伟建议,高危人群应首先进行肠镜检查,或每年进行肠癌无创多靶点FIT-DNA检测,若阳性再跟进肠镜检查。

  白皮书显示的一组数据表明了肠镜和肠癌无创多靶点FIT-DNA检测的重要性:在爱康参与的检测中,42832个样本人群中,阳性人数占比8.93%;在随访的人群中,25.77%人前往医院,并遵循医嘱进行了肠镜检查或病理诊断,异常检出率为42.5%,其中结直肠癌5.63%,癌前病变(息肉或腺瘤)75.00%,其他肠道疾病(肠炎和溃疡)19.37%。另一组数据显示,肠癌无创多靶点FIT-DNA检测提升了结直肠癌、腺瘤、息肉的检出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09: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癌症你很难早知道,但现在——基因检测让肠癌提早5年现形半岛


  我们一直说,包括癌症在内的所有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但问题是,癌症的恐怖在于你很难早知道,很难早治疗,往往是,等发现了,就已是中晚期了。但现在,科技再一次显示出它的强大力量——肠癌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早期筛查,提前5年发现肠癌,把肠癌消灭在萌芽、甚至“胚胎”状态。

  据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介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是一个10年以上的过程,因此给了人们预防的机会。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预防大肠癌的最主要方法。

  赵平教授介绍,近年来,一种既高效又便捷的大肠癌筛查方式——粪便基因检测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这种方法主要检测粪便中肠癌脱落细胞中变异基因,对早期大肠癌癌变筛查非常有优势。患者无需其他条件,只提供粪便作为检测样本,检测人员通过分析粪便中的遗传物质(粪便DNA),可以检测出直径1厘米以上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及时发现早期肠癌基因突变。

  诺辉健康联合创始人兼CEO朱叶青介绍:“利用科技力量,进行早期筛查,居民在家即可完成,这已成为现实。”这种针对中国人群基因组特点研发的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是一种无创、无痛、非侵入、可居家操作的基因检测,就是说,只要在家提取粪便样本,寄到检测公司就可以了。检测公司如果检测到早期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变异,就可以实现对肠道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5 03:20 , Processed in 0.0596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