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中宣部命名表彰了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我省一批集体和个人获得殊荣。本报今起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榜样引领、见贤思齐,不断激发全社会参与学雷锋活动热情,集聚道德建设正能量,推动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的文明风尚。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20余年践行公益医疗
用爱撒播光明的火种
本报讯 (记者 王艳琼 黄珍珍) 又是一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近日,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公益医疗办公室主任涂昌森列出了一张服务清单:送健康,走进民营企业;送服务,做好近视防控筛查和眼健康科普;送关爱,去各地特殊教育学校……
自1997年创立以来,眼视光学院一直践行公益医疗,积极承担防盲治盲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截至目前,学院的志愿服务足迹遍布全国17个省、市,为100万余人免费开展眼部疾病筛查,为2.3万人免费进行眼科手术,使86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前不久,中宣部命名表彰了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入选。
“在我们学院几乎人人参与公益、奉献爱心,传播光明的信念早就融进每位医学生的血液里。”眼视光学院党委书记陈燕燕说,早在建院初期,学院便开始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学院每年都会开展免费送服务志愿活动,将宣教、普查服务送到各地。
2009年开始,由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20余人组成的“明眸工程”专家团队,一路向西,走进广西、贵州、云南、湖北等地。一场浩浩荡荡的“光明之路”就此开启。在广西百色,72岁的壮族老伯黄宝兴术后激动地告诉医生,想马上回家看看小孙子。医生询问后才得知,失明5年的他是“摸着”小孙子长大的。在湖北恩施,土家族男孩柯宗涵刚出生就不幸患有眼疾,3岁时彻底失明,给贫困家庭蒙上一层阴影。在“明眸工程”专家团队帮助下,如今10岁的小柯已恢复了视力,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院志愿团队了解到中西部医疗资源十分匮乏,于是在2011年启动“川藏青高原光明行”活动。如今已累计进藏12次,开展眼科检查2万余人次。“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藏区,我们要戴着氧气罩做手术。”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中心副主任徐栩说,在践行公益的同时,他们还在当地设立1间低视力教室、4个眼视光中心、9家远程诊疗中心,培养医师10余名,并与当地政府签订医学人才培养对口协议。
爱心与奉献,让温医大眼视光学院的公益之路走向世界。2001年起,该院携手国际特奥组织合作开展“智障者视觉康复”公益服务,至今开展17次特奥运动员健康计划,服务世界各地2万余名特奥运动员;去年12月,学院11名医护人员加入援非医疗队前往布基纳法索,在当地顺利完成146例免费白内障手术……
在温医大眼视光学院,每位医学生都要上一堂特殊的课——盲人体验。如今就职于学院低视力中心的李小曼,对那堂体验课感触颇深。李小曼说:“亲身体验后,才知道光明有多可贵。我们投身志愿活动,就是希望能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为患者播撒光明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