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50|回复: 0

前村“九霞堂”的仁爱善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4 08: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国良
前村“九霞堂”的仁爱善举


  曹娥街道前村村的中心地段,有一栋形同旧时宗祠的民居建筑,它虽被宽敞明亮的现代时尚村民新楼群包围,可其挺拔的身姿、高昂的造势而未有半点逊色,这个造型独特、雄风依然、完好无损的民居,是明年间高士杜尚斌的宅院,至今已历经四百余年的岁月。这栋建筑名为“九霞堂”。建房主人杜尚斌其后人是绍兴有名的慈善达人。

  杜尚斌(1593~1654年),字曰渊毅,越之君子儒也。他世居东关前村,生性恭俭勤干,肫肫煦煦终其身、乐善不倦。每有灾年,民生遇难,他就慷慨解囊与之救助,甚或四周乡邻。《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有载:崇祯庚辰(1640年),郡中不雨者四阅月,大蝗,米斗钱五百。辛已(1641年)复旱,民大困,斗米千钱。先生(杜尚斌)愀然曰:吾不忍道殣累累望,而力苦不支。会祁御史彪佳方家居,与推官陈公子龙议倡诸搢绅、富室尽坊里而赈。于是东关设二厂,五里牌力于赈者,先生(杜尚斌)从叔元葵公首之,澄心寺力于赈者则首推先生(杜尚斌),自炼塘至前村,赖五里牌赈以活者一百三十余户。自塘角至中村,赖澄心寺赈以活者倍之,赈八十日垂竣。饥民食德者咸曰:此义赈之洽,远胜官赈之未洽也。而先生(杜尚斌)贤劳可知已。

  杜尚斌这个乡野村民,一生勤劳苦干,遇上民不聊生的年岁,自身“敦行益笃,好施与益周”,又倡导绅户富家解囊共赈,广受乡民爱戴;却其“治家政,细核出入”,俭省紧细过日子,尤让民众深受感触、赞叹不已!时至晚年,他对家人说: 汝曹秀读拙耕,亦颇肯堂构。吾杜氏自乡一公迁会稽居前村,其所为积厚流光者,历有九传矣。愿汝曹聿修厥德,以克承先绪。吾自号曰九霞,而乐善不倦,此物此志也夫。杜尚斌自号九霞,其后之念祖,遂以他制置公堂榜以“九霞堂”。

  杜尚斌自己“积厚流光”,对后辈“愿汝曹聿修厥德,以克承先绪。”其后当然承以作为,尤长子杜如镳率先榜样。

  杜如镳(1621~1683年)名如镐,字武成。尚斌长子。推孝友之心旁及其宗族乡党。《前村杜氏家谱》载:每当春祈秋报,醵钱会饮,公(杜如镳)布衣草笠而至与田父野老,慰问劳苦,喃喃絮语不绝口。遇富家之子曰国课完乎?田野治乎?儿辈读书长进乎?遇窭人子曰耒耜修乎?草莱僻乎?鸡犬桑麻无恙乎?见有丧葬不给者助之,见有嫁娶不能者周之,见有衣食不继者推解之。孜孜为善,惟曰不足。既无吝色亦无德色。尝云蕴利生孽,多藏厚亡。富贵能施吾不忍为守钱虏也。以故乡之人无穷而无告者,吁公(杜如镳)之厚於孝笃於友,而又推孝友之心,上及祖考下及子孙,旁及宗族乡党,可谓能满其孝友之量,而毫发无遗憾者矣。

  杜如镳把众家劳苦作为家事面对,于社会公事更是悉心料理。康熙辛酉(1681年)浙东运河古纤道实施修建,如镳公闻得消息后,就出资建造纤道上大桥一座,名大堰桥。大堰桥碑文如有记:康熙辛酉(1681年)吾族武成公建后,历久渐欹,行旅危之。光绪丁酉(1897年)立夫凤寿,爰议集腋重修。

  九霞公季子杜如鏊也紧步父兄之履,一如既往善事照章,为乡民们解难助困。

  杜如鏊(1635~1683年)字济之,号芝川。生而孝友,比长慷慨多智略,能以材力起其家。初九霞公家仅小康而好施与。每岁足自给外囊无余金,思与其兄恢先绪公运筹於中。伯兄武成公经营於外,一门内共灯而明,共釜而爨,融融熙熙不分畛域。如是垂十余年。

  史载:康熙庚子岁饥,公(杜如鏊)唧然曰:吾父无多金,犹拳拳有活人意。澄心寺旧德长新也,小子敢不敬承志,乃大发廪行赈。令族之贤能者董其事,井井篡篡悉有条。村前后远近请粟者,东持筹进西易筹出,日盈千筹。自夏徂秋凡百有二十日,是役也,自五云门外错列数千井,无庚癸之呼者,皆公(杜如鏊)力也。

  那年,修整古纤道,杜如鏊以兄为范,潜心资助。《前村杜氏家谱》载:沿曹川而东八十里,为往来孔道。道当川畔旧筑方丈石为岸,用两石柱衔之象似仓,俗谓之石仓。岁久沦没,欹仄泥泞,行旅苦之。公(杜如鏊)慨焉,倾赀从五里牌始迄东关,石道一新,坦然如砥。又造小堰石桥,高厚巩固,人咸颂公(杜如鏊)曰:真济之真济之,可谓不负其字者。异日济天下,谅亦当如是公(杜如鏊)之才,既重於当事而惠,双孚於乡闾。而公(杜如鏊)不自以为德也。

  是时,杜如鏊执守祖望,昼读史传宵研礼经,务为有用之学。族有婚丧困殆者,立法补助之。若夫穷巷之士,一面之交,告急立应,负逋立释其余事矣。

  “九霞堂”因行善,其后发迹生旺,出有举人、进士,供职知事、内阁中书等,可仍不忘先辈之宏德,乐善施举。康熙二十年和三十六年,皇上对其嫡孙泗英、淇英,先后两次颁有四道敕命,赞告善德功高。一门孝友俱有义行。

  九霞堂,从漫长的历史隧道过来,为乡民留有丰盈的善举义事,扩建天华寺、建造杜氏宗祠,一茬又一茬,造福于一方。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仍为人所赞美。“九霞堂”这栋建筑后虽被生产队集体所用,可社员们对它是十分怜惜,无多的损害,使它风貌依然不变。前些时间,“九霞堂”客住在绍兴的后人,制作了一块《九霞堂》匾额,挂在其门楣之上。

  “九霞堂”有着仁爱善举的故事,这里的先人为民办好事,为民解困难,流芳千古。为让这具有仁爱善举史话的“九霞堂”,在当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彰显更大作用,前村村委最近将改它为村文化礼堂,让其“现身说法”、光彩重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4-20 18:33 , Processed in 0.0488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